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空中,为什么五星红旗真的鲜艳,那是因为五星红旗是前辈的英雄们用热血染红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刘老庄连”就是英雄的连队,让我们真正的来了解一下战争的残酷以及前辈们的一腔热血的精神
在2019年10月1号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大阅兵的时候,战旗方队100面荣耀旗帜通过天安门广场前,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其中“刘老庄连”战旗郝然在列,其实这已经不是“刘老庄连”第一次接受检阅了,早在2015年庆祝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在天安门前,“刘老庄连”的英模部队就接受了检阅,一个传奇的连队,1943年2月,日军第17师以及伪军在苏北淮海一带进行“扫荡”,企图歼灭新四军主力,同年的3月,日伪军1000余人,兵分11路企图歼灭进驻在梁岔一带的新四军,情况危在旦夕,而且敌军的数量是新四军的20倍,新四军的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名战士在连长白思成的带领下,借助这地势以及交通,以及顽强的精神,多次击退进攻的敌人,应得了一次次宝贵的时间
但是经过10多个小时的战斗,所有的战士滴水未进,虽然利用了地势以及交通顽强的多次击退敌人,但是还是有很大的损失,当时一个连队仅剩下20多人,但是也就是这样的20多人,他们在面对比自身数量多出好几十倍的敌人的时候,并没有退缩一步,***用完了,就用刺刀捅,然后刺刀也弯了,那就用枪托砸,最后枪托也被砸碎了,那就用铁楸砍,如果是双手负伤的,就用牙齿咬,到最后一个连82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当时的样子,但是也就是这样的82个勇士最后歼灭敌人172人,杀伤敌军200余人,自此,“刘老庄连”的名字正是出现,在此后的77年当中,英雄代代有传人,在解放战争当中,同样有他们的身影,“刘老庄连”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传奇,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世纪以来不管是“汶川震区”还是维和战场,还是从胶东湾口到东南沿海,都有“刘老庄连”的身影
英雄的战旗永远不会倒下,英雄的精神也会代代相传,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还要学习前辈们顽强你的精神,为中国的心不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名官兵,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战斗中全部壮烈殉国。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它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刘老庄连是由游击队升格为正规军的。连长白思才16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战初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指导员李云鹏当过教员,曾到延安抗
郭永洁抗战系列国画之一《浴血刘老庄》
日军政大学学习。在他们的带领下,第4连经受了刘老庄战斗最严峻的考验,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刘老庄在苏北淮阴县境内。1943年2月中旬,驻徐州的日军第65师团3000多人,由师团长川岛亲自指挥,对新四军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因屡屡扑空,回撤时又遭到新四军打击,于是又在
3月间进行反扑,将其矛头指向淮海根据地领导机关所在地----淮阴六塘河一带。
日军行动迅速,领导机关尚未转移,形势十分紧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临危受命在刘老庄阻击日军。四连是个英雄连队,具有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的光荣历史。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接受战斗任务后,率领全连迅速进入纵横交错的交通沟。走在前面的30多名鬼子尖兵进入伏击圈时,受到四连出其不意的射击,一个个应声倒地。后面的鬼子见势不妙,抱头鼠窜。日寇指挥官川岛大佐慌忙紧急纠合各路敌军迂回包围四连,切断前来增援的民兵。
上午八点钟左右,鬼子步兵一个约四五十个人的小分队,在火炮、机枪的掩护下,向四连阵地发起第一次冲锋,四连以猛烈火力扫射,击退了鬼子的进攻。在敌人面前,英雄的连队没有一个人胆怯,他们结成一个沉重的铁锤,向日寇的脑袋打去。
在机关枪的咯咯声和***的咆哮声中,四连打退了鬼子的五次冲锋,田野上留下了许多鬼子的尸体。指导员李云鹏仍和往常一样沉着,他站在大家的中央,放开嗓子,挥着拳头鼓动讲话:“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的队伍,日寇是中国人民的***敌,我们要坚决打到底!”
“保卫根据地,保卫人民!”战士们的回答,像汹涌的波涛怒吼。“同志们!这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我们要为党的事业战斗到底!为民族解放战斗到底!同志们!我们要坚持党的光荣传统,要做模范,要做英雄。一个也不做孬种,一个也不当俘虏!”指导员高亢的声音,盖过了敌人隆隆的炮火声。“保持党的光荣,不做孬种,不当俘虏!”同志们异口同声像雷鸣一样地响应。
充满着仇恨和愤怒,大家把一切伤痛和饥饿,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徒手的炊事员们,也拿起了武器;司号员除了背着军号,也增加了一支长钢枪。他们是新的生力军,补充那些已经负伤或牺牲的同志。重伤员没有呻吟,没有哭泣,他们忍着剧痛,一个个怒睁着两眼,不愿意放弃自己战斗的岗位;有些轻伤的同志,一面流血,一面坚持战斗,不肯丢下自己的武器;卫生员把药袋放在地上,小心地为伤员包扎。药毛巾用完了,他们把棉衣里的棉絮撕下来用,战士们腿上的裹带也解下来当作绷带布用了。
1943年3月16日,日军第17师团驻江苏省涟水、淮阴步骑兵3000余人,分十一路合击在淮阴县六塘河沿岸一带的淮海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企图一举摧毁。为掩护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主动在刘老庄阻击敌人。18日,敌1000余人与第4连激战,先后打退敌5次冲锋,毙伤日军170余人。最后,弹尽援绝,就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政治指导员李云鹏、连长白思才等全连82人全部牺牲。战后,新四军第3师命名第4连为“刘老庄连”。
日军的进攻越来越凶。他们用机关枪对着路沟两头处打过来,迫击炮、掷弹筒像热锅炒的苞谷似的,前后左右到处爆炸着,有几颗炮弹落在了沟心里。敌人是想用猛烈的炮火毁灭四连这个坚强的堡垒。“同志们,赶快用背包堵起来!”白连长嘶哑的声音叫喊着。大家立即拿起背包拚***地推上去,几分钟堆起了两段短墙头,挡住了敌人的炮火。突然,李指导员的头部中弹,他一声不响地跌倒地上,鲜血喷涌,淌满了脸。战士们惊叫起来:“指导员!指导员!”
指导员惨白的脸上被鲜血染红了,但他不感到一点痛苦似的,嘴角、眉间露出笑影。他慢慢地摇着右手,喃喃着,意思叫大家不要管他。白连长跑过来,抓住李指导员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仇恨的烈火冒上了他的头顶,烧干了他满眶的眼泪。敌人又冲锋了!白连长跳起来,将驳壳枪一丢,端起一根上着刺刀的***,鼓着血红的眼睛,喉咙里迸出粗哑的声音:“同志们,上起刺刀拚呀!”
敌人第六次冲锋被打下去了。战士们雪亮的刺刀上染上了日军的血。可是在敌人猛烈炮火下,突围还没有成功。
***打完了,怎么办?连长发话了:“我们决不让敌人抓住一个活的,也不让敌人得到一支好枪。这都是我们用鲜血换来的。同志们,把机关枪和多余的***统统破坏掉!”
战士们握紧上好刺刀的钢枪,决心同日军肉搏!日军借着夜幕降临,像蠢猪似的涌到四连阵地前沿,四连战士们手端刺刀一跃而上,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刀枪撞击之处,发出日军的惨叫声。战士们的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铁锹砍、牙齿咬,一场悲壮的白刃战,终因敌众我寡,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这一战四连共打***打伤日寇500余人。战后,淮阴人民在刘老庄修建了烈士陵园、纪念碑和壮志亭,烈士们的英名和事迹将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史册上永放光彩。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
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这里我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抗日英雄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故事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抗日英雄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故事吧。
主要事迹
第4连的前身是江苏丰县地区一支地方武装,1939年10月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第3营第10连,1941年编入新四军第3师。连长白思才,江西人,16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战初期参加了每逢重大节日,肉铺的老板雷大虎,就请木易散人帮忙记账。这雷大虎本是梁山水泊将神炮手雷振后裔。雷振抗金以后退乡,到了雷大虎这天后祖祠在故居的东边不远处,这里原本是林氏祠堂,供奉林家列祖列宗。代,大虎生的体型庞大,生生如虎,斗大字不识个,就做起来肉铺生意,平时多是妻子记记账。后来看到木易秀才在铁匠铺把帐做得仅仅有条,人也老实,到了节日就请他来帮忙记账,天两银子。平型关战役,是一位英勇善战、沉着机智的指挥员。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青年学生出身,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莲花拿眼偷瞄了下应傅东,看其似有反应,便着力再接着火上添柴:"我看那宁公子天晚上,轮明月当空高悬,两家的夫人同时在自绩园中焚香,对月叩拜,乞求上天赐子。因他们求子心切,香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火旺盛,香烟缭绕冲进天宫,将王母从睡梦中呛醒。王母问值更星宿:"什么人家燃起这样大的烟火,呛得我无法入眠?"包袱里尚有百两余银,若分我们个几十姑爷接媳妇来了两,我倒是宁愿与你另走,买个小宅,种上几亩地,就算清苦,也强似这种为仆为婢的生活呀!"学学习,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优秀政工干部。该连班排长和战士大多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军的贫苦农民,政治素质好,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培养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定的战斗意志和纯熟的战斗技巧。在他们的带巨大的条石压在木桩上,层层叠上来,整整叠了十层,共用了千块巨石。它山堰造好了,宝贵的鄞江水终于顺从地流入人工开挖的内河,直流到县城的濠河头,它灌溉着鄞县西乡的田地,咸苦的海水再也涌不进它山堰这座拦河大坝了。鄞西带,从此成了著名的米粮仓。领下,第4连经受了刘老庄战斗最严峻的考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第4连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该部与日伪军在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次突围张老爹拿出个豆荚,递给人,说到:"现在是比丑招亲第项,你们说下这豆荚给你们是干嘛的?请演示遍。"歪嘴拿起豆荚剥了颗豆子吃了起来,右眼瞎很聪明,拿着豆荚按兵不动。黄元庆知道是要用这豆荚吹哨子,他小时候就特喜欢吹,他熟练的掐掉豆荚的尾部,把豆子倒了出来,放在嘴边,可他的嘴里没有牙齿,怎么也吹不响。右眼瞎偷看黄元庆的动作,也学他的样子,把哨豆放在嘴边,吹出了呜呜呜的声音。,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找找我?"赖听丽珍说正要找他,就像蚂蚱跌进滚油锅――全身都酥了,舌头也不由打了结,"丽、丽珍妹我、我也想***你了啊"说着竟扯起副公鸭嗓,得意地唱了起来: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乃决心固守。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在火难中惨不忍睹,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李贵认为姑娘做恶梦不是真的,他位这是姑娘毁婚约的借口,所以没把它当回事,继续托媒人另找了个姑娘,结果这个姑娘也做了同样的怪梦。后来,凡是给李贵说妥的姑娘都做此怪梦。来去,尽管李贵有钱,可没有姑娘愿意跟他,而且大家都议论李家肯定有鬼。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比瘴本信诨鸲缘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被夷为平地。同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畏严重苏总管得知骨牌失踪后,顿时花蛇听到了象的呼叫,于是穿过芦苇,来到了象面前。象喜出望外,跟花蛇要它的蛇胆,花蛇听,唯的右眼流下了泪,非常痛心地说:"象啊,你要我的胆,不就是要我的命吗?"吓出了身冷汗,急忙趴在地板上找了起来。可他把舱内找了个遍,也没见到丢失的那张骨牌。他急忙又命人将全船仔仔细细搜了遍,还是没找到。无奈之下,他只得哆嗦着跪在乾隆面前请罪。伤亡,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李云鹏组织全连所余的20多人,刘仁义听罢立时狂怒:"你这吃里爬外的硷,给你吃,给你穿,你却帮别人说话,你置员外我的面子于何地?掌嘴十,否则罚你半年的‘月奉’。"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端起刺刀扑向敌群。终因众寡悬殊,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人物纪念
反"扫荡"结束后,第7旅重新组建第4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为该连82位烈士举行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人物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战斗中,与敌人展开殊***肉搏,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收藏并订阅
烈士抗日英雄
2011年8月8日,我们飞赴广州。我们此行目的是见朱江老人,朱江原是涟水县***团之七连的连长。在新四军三师七旅19团二营4连82位烈士全部殉国后,奉命带领部分地方武装的战士上升到4连。但在刘老庄战斗之后,这支部队又有哪些战斗历程?哪些英雄故事?是我们不知道、又想在纪念馆展览中表现的内容。
在去广州之前,我与朱江之子朱海进行了联系,说明了去粤意图。忽然,我想到应该问一下朱海,他是否是古寨的朱氏?因为朱氏在淮阴、涟水一带有几个源头,同宗不同族。于是用信息问:“请问你与原涟水县长、大文人朱一苇是一朱,还是与烈士朱慕萍是一朱?”得到回答是:“你说的二人我都不知道。我父亲是士字辈,我是崇字辈。”哎哟,弄了半天,朱江竟是古寨朱氏。我忙回告:“你我一家,平辈兄弟。”一下子拉近了距离。第二天中午放弃休息,翻开《古寨朱氏族谱》查找。不查不要紧,一查才知,朱江是朱月山的长子。朱月山与陈书同、万金培、李干成、朱启宇、薛华甫、王伯谦等人是涟水县大革命时期党员、抗战初从事救亡的代表性人物。“七七事变”后,朱月山与李干成、孙海光一起出苏州陆军监狱,随即,奔赴延安;不久,受组织遣派,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9日上午,我们在一个军队招待所的小会客厅,见到了朱江老人,91岁的朱江老人坐着轮椅进来,在别人的搀扶下,移坐在椅子上。老人已经老了,耳朵有点背,头发有点长,胡子更长。有点道骨仙风的感觉。
谈起当年,朱江老人告诉我们:当时,地方部队进行整编,将小团、小连建制改为建制连、建制团,这样,7连变成一个建制排,有一个机枪班、3个***班,约40余人,上升到19团4连。到主力后,原来是10旅派出进行主力地方化、在***团七连任连长的宋丁祥继续任连长,许醒民(安徽人)来连队任连指导员。朱江是连队的副指导员。以7连为主,加上原来4连的两个战斗班,从其他连队抽调一部分战士,组成了新的4连。新的4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高举着英雄的旗帜,开始了新的历程。
1944年,刘老庄连随着19团参加了华东局部反攻战役。他们攻打合顺昌公司,攻打陈家港。下半年,随七旅西征,到淮北收复根据地。随后,又进军淮南,阻击顽军的侵占磨擦。1945年8月,七旅东归,与八旅一起参加解放淮安城战役。是役,19团2营担任主攻,部队进行迫近作业,然后把棉被浇湿,蒙在大桌上,战士们顶着桌子进攻。在城的东南角爬上云梯,进入城里,进行巷战。最后全歼伪军,解放了淮安城。
之后,二营在淮安就地休整了一段时间,到淮阴归建制进军东北。
在那白山黑水间,朱江等刘老庄连的战士们与山东、河北一带到东北去的战友一起,首战秀水河子;三下江南作战;四保临江古城;在辽沈战役中,刘老庄连所在的东北野战军6纵在辽西堵截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回逃沈阳,6纵在厉家窝棚一带全线点火,全纵参战,再次从黎明血战到黄昏,为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原19团2营在这一天换了4任营长。原4连连长、已升任2营营长的宋丁祥就在这时候牺牲。朱江说,后来在阿城整编时,一个连队中从苏北去的老战士大概不超过10人,可见减员之严重,战斗之残酷。
辽沈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已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在辽沈战役后不久,6纵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先头部队,提前入关,配合华北野战军进行平津战役。待东北野战军全部入关后,他们再次提前南下,配合中原野战军准备渡江作战。然后千里追敌,解放广州城;渡海作战,攻打海南岛。
建国后,朱江一直在部队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后曾任四十三军副军长。
去广州想了解的第二个人物,是李心从老人。我在以前搞地方党史研究时,误记成李老是在广西离休。于是,一心想寻找个线索。谁知与朱江的二儿子吴海交谈时,得知李老于几年前去世,李家就在广州,是我自己张冠李戴。喜出望外,下午即与李老的女儿李晓玲联系,说明了身份,告诉了来意,提出第三天上午去拜访,对方很热情。谁知李心从的夫人听说后,非要坚持见我们,她因身体不好,上午要挂水治疗,因而要求我们改在下午见面。李心从是丰县人,与李云鹏一样,亦是1938年从丰、沛、萧、砀地方武装上升八路军主力部队685团的青年之一。到了胡大队之后,李心从在团部任干部,1942年前后,为了精兵简政,化小活动建制,李心从到二营任副教导员,与二营一起行动,1943年初开始,营长潘黎明、教导员丁光辉负伤,相继离开部队修养,二营即由李心从带领作战。刘老庄战斗前后的相关情况,多自李心从回忆而来。在稍后一天的拜见单印章老人的过程中,单老曾对李心从的儿女说:“这个连队就是你爸带的呀!”
第二天下午,我们如约前往李心从长子东阳的住处,见到了李老夫人,女儿和两个儿子。通过交谈,我得知老太太是广东开平人,我立即询问:阿姨,您也打过到海南岛的吧?老人答是。这也是一个革命的家庭,老太太的当年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储琴一样,在动乱的年代里,追求真理,走进革命大潮中,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和情感的归宿。
李心从老人大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支援地方建设,就转业到广州白云机场工作。刘老庄战斗是李老一生中最难忘的战斗,他一直想百年之后与在刘老庄牺牲的战友们永远相伴。因此,当我们与李家人一起谈论家乡丰县,叙谈淮阴今昔,在谈到李老的身后事时,老太太和李晓玲大姐哽咽在喉,眼眶湿润,老太太说李老生前想把自己的归宿地选在刘老庄,并且请宋维轼将军通过南京军区联系落实此事,但终未成行。这成了李家的永远憾事,此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对刘老庄82烈士的浓烈感情。
匆匆一见,终要分别。我们在李家一家人依依不舍的亲情中招手告别。在我回到淮阴时,发了一条短信给广州的各位朋友,感谢他们的帮助。李小玲回短信说:“这次你们的到来,拉近了我们与故乡的距离,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父辈们浴血奋战的历史和英雄精神,预祝你们筹展顺利,纪念馆如期开幕。”
在广州的第二天晚上,我打***到魏祥成老人家里。魏老是我们要见的第三位老人。******是李心从女儿给的,***那头是个女人的声音,我问怎么称呼您?“我是魏祥成的老伴。”“那我叫您奶奶啦!,”对方应声,我说明了来意,告诉明天上午去她家。谁知第二天上午我们联系上广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副会长余伯达先生,决定先到他那里座谈一下。到了中午12点多,手机响起,魏老太太询问上午说好了去他家,怎么不来了?说她和魏老还等着一起吃饭呢。哎哟,不得了,我忙在***中解释。随后,匆匆告辞,赶往魏老家里。
魏老是丰县人,今年92岁,离休前是空12军副军长。其实,几年前我就听说魏老在2005年来淮,专门去刘老庄陵园凭吊烈士。其时,魏老已身患癌症,但在陵园里放声痛哭,追思战友。
魏老住在广州空军天河干休所。我们到时老人刚刚睡下,魏奶奶告诉他我们到了。魏老立即起床,紧握我们的双手欢迎我们的到来。他用沙哑的喉音对我们说:“为什么不到我家来吃午饭?我们等到了一点钟!”老太太抱歉说他们由于没有经验,昨晚接完***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在告诉魏老后,第二天上午老两口久盼我们不到。急得又没办法联系。于是打了两位老战友家的***,才转到朱江大儿子朱海家的***,联系上我们,听此,我们也感到满怀歉意。
随后,魏老与我们聊起了历史,他拿出一份“苏豫皖游击三大队”的文稿给我们看,文中详细介绍了“刘老庄连”和兄弟连三连、七连的来历和上升主力、变化情况。原来,魏老就是“苏豫皖游击第三大队”的老战士,魏老的材料让我们更近地体会那战争岁月。
魏老与我们谈起了淮阴,他用那浓浓的丰县乡音,给我们细数了老张集、棉花庄、丁集子、五里庄、王营子……当年,魏老是胡炳云麾下一名英勇的侦察排长,经常只身活动在淮阴的敌占区里。老人拿出他几年前写的当年搞侦察时的小故事,这两个故事《南方周末》曾刊载过,并配了“现代草船借箭”的导语,非常感人。老人语音沙哑,我就用笔与他交谈,看到他的文章中有地方干部“刘玉厚”的名字,我写下刘玉厚的舅舅是士绅马季同,老人回应写下“我的师傅,青红帮”几个字,颤颤巍巍。随后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解放后马写信给我……立即放声大哭。虽然他声带已坏,但声嘶力竭,撕人心肺,我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眼睛也溢出泪水。我想劝止,但一时无法,他是长辈,又不能抚背安慰,只有大声说:那是历史,大历史,任何人没办法……一位老人,对一位***人士给予的帮助和恩惠尚深藏于心,终身不忘,更何况对战友之情,对人民之情是何等深厚。
谈起4连连长白思才的家乡,魏老拍着胸口肯定地说,白是陕西长安县人。魏老说石瑛亲口对他讲过:白思才是他的老乡。在其后的时间里,我发了信函去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协查,当地民政局的老赵***告诉我,他们区在册的白姓烈士仅有4人,但他告诉我,当地姓白的是大家族,人口很多,这使我认定白思才的家乡是长安区,只不过我未能前去做详细的调查,岁月的流逝,我们可能永远模糊了烈士的家乡。
两个小时在交谈中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起身告别,老人的双手与我紧紧相握,叮嘱着:临走前再来一趟,我要陪你们吃顿饭;要用车,讲,尽管对我说,安排。我们再三答谢,两位老人送至电梯口才止步。我离开广州前没有再去魏老家里。不是我疏忽,而是我主观上想让这个约定失效。我在以前拜访李广涛老人是就有这样的感想:他们,从战争年代走来,现在安享晚年,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幸福。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平静地享受每一天美好的时光。
1943年3月16日,日军第17师团驻江苏省淮阴、涟水步骑兵3000余人,分十一路突然合击在淮阴县六塘河沿岸一带的淮海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企图一举摧毁。为掩护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主动在刘老庄阻击敌人。
18日,第4连与敌1000余人激战,先后打退敌五次冲锋,毙伤日军170余人。最后,弹尽援绝,就与敌进行白刃格斗。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等全连82人全部牺牲。战后,新四军第3师命名第4连为“刘老庄连”。
扩展资料:
日方史料的记述里,刘老庄战斗发生在日军第十七师团1943年3月16日开始实施的所谓“六塘河作战”中。作战开始后,日军第十七师团第五十四联队第一大队经宝应泾河镇向北出击。
在刘老庄附近,第一大队主力在战壕(实为敌后军民挖掘的交通壕)内前进,步兵炮小队带着伪军武装200人在平地上行军。当时有大雾,日军在壕沟内突然遇到了新四军的坚决阻击。随后,日军步兵第五十四联队的主力也赶到了。
日军军史档案显示,战斗结束时,从战场只发现了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61支。没有一门炮的新四军,仅仅以这些轻武器抗击日寇一个联队的主力。
日军一个联队约3000人,与我军参加战斗的82人对比约为30多倍。在日军绘制的《刘老庄附近战斗经过要图》里,可以看到日军仅重火力就投入了联队的野炮中队和大队的步兵炮小队。另投入的一个机关枪中队有10挺以上重机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老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