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由于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每年的11月15日,中国的集中供暖系统开始工作,并在未来4个月内为居民住所持续输送暖气。
供暖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也是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之所以以改线为分届,是因为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
扩展资料: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改善,该分界线正日益被视为“时代错误”或“不合时宜”。有些城市甚至曾因大量市民同时使用电热器而遭遇大面积停电事故。有学者认为应以室外温度作为判断当地是否提供集中供热的决定因素。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以煤为主要燃料,但随着供热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供热方式的多样化,供热能源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目前,以气、油、电位为供热能源的供热面积在逐年增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气、油、电等构筑的供热能源结构渐趋合理,供热收费也日渐市场化,部分地区已出现了按热用量收费的试点小区。
但我国供热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居民缺乏对集中供热的认识和了解,使得集中供热工作开展有很大阻力;热费收缴率偏低,供热企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供热积极性降低,影响供热质量。
缺乏对供热设备的规范和,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供热实际水平达不到设计标准,浪费严重。同时,我国缺乏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对供热产生的污染没有惩罚措施使得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供暖分界线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暖气线以北(有暖气覆盖)的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12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全部地区、***生产建设兵团,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以及高海拔的***自治区。
关于供暖时间,北方法定供暖时间是每年的11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共4个月。不过各地区会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调整,例如,哈尔滨的供暖时间为10月20日至次年4元20日;***地区是每年10月15日到次年的4月15日,共6个月。
扩展资料:
我国供暖主要方式为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方式。集中供暖能源利用理论效率高,适于长寒冷期全空间连续供热,但也存在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一次投资高、供热量调节难度大、空气污染严重、无法调动节能等问题。
分散供暖有建设规模小、周期短,运行、管理灵活方便,便于计量等特点。但如采用燃煤则热源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难度大,受地域、资源、环境、建筑类型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但如采用电热、可再生能源则完全不一样。
夏热冬冷地区涉及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居住建筑面积约34亿平方米、人口约1亿人,冬季潮湿阴冷,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要比同样室外温度的严寒、寒冷地区大,因此,这些地区有必要设置供暖设施进行冬季供暖。
如采取北方传统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将增加约2600万吨标准煤,约相当于目前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暖总能耗的17%;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约7300万吨,***排放量增加约5.2万吨,烟尘排放量增加约1.2万吨;将会增加这一地区能耗总量,加剧环境污染。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特点,提倡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同时,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温性能。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不提倡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为建筑集中供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供暖分界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住建部:南方有必要设供暖设施
1.供暖分界地区是按照供暖分界线划分的,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秦岭和淮河一带以北就是属于供暖地区。
2.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这条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
3.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此线以南地区一律不集中供暖。
4.这些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够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
5.中国之所以实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的历史阶段。
6.苏联则是当时世界集中供热规模最大的国家,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
7.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8.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
9.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供暖分界地区是按照供暖分界线划分的,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秦岭和淮河一带以北就是属于供暖地区。
划分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改善,该分界线正日益被视为“时代错误”或“不合时宜”,有些城市甚至曾因大量市民同时使用电热器而遭遇大面积停电事故。
扩展资料
供暖分界的好处较为明显,供暖效果好,资源利用率高,平均成本较低,供暖的暖气分为水暖和气暖,通常所说的暖气片指的是水暖,就是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链接到暖气片,最终通过暖气片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
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而气暖则是加热空气,冷空气一进来就被暖气片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与屋子的冷空气形成对流,冷空气又循环到暖气附近被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在屋里循环,房间就暖和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供暖分界线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每年的11月15日,中国的集中供暖系统开始工作,并在未来4个月内为居民住所持续输送暖气,这让生活在该分界线以北的数百个城市中的居民欢欣不已。而那些分界线以南的城市——哪怕只是一里之外——则要在没有暖气供应的情况下捱过这个冬天。这种“不公”并不容易解决,而中美领导人本周宣布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协议,或许已使该问题变得更为艰难。清华大学教授江忆表示,政府不太可能为南方所有城市居民提供集中供暖,否则中国每年将多烧5000万吨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