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1.红楼梦中关于潇湘馆的诗句
红楼梦中关于潇湘馆的诗句1.红楼梦中潇湘馆的环境描写具体是什么
《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院院外一带粉恒,院内千百竿翠竹掩。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正房三间,一明两暗。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红楼梦》中有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志达到水乳交融、浑然统一的境界,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别的且不说,作者写竹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例。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
翠竹“竿竿青欲滴”,像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又多么投合。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
情节发展到四十五回,黛玉病卧在床,听雨滴竹梢之声,更觉凄凉。黛玉不觉心有所感,写下《秋窗风雨夕》词。窗外之竹受秋风秋雨吹打,窗内主人受封建礼教的摧残。潇湘馆的环境与湘妃的心境无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悲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
即此一例,足见曹雪芹在环境描写上造诣之深。他使环境与人物“异质同构”,天人合一,心物交融,已达化境。不仅充分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境界,也使人物的品格和情操具象化、立体化。
以至只要有人提到《红楼梦》中大观园之竹,读者便会很自然地想到潇湘馆,同时想到被称为“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可以这样说,竹与林黛玉已一起深深植根在世世代代读者的心里,相互契合,再也不能将它们分离。
扩展资料: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潇湘馆
2.红楼梦中潇湘馆的名称有怎样的内涵
黛玉诗曰“潇湘妃子”,潇湘馆谐音为“消香馆”,预示黛玉的悲惨结局。“潇湘妃子”是古代传说中舜妃娥皇、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后成湘水女神之称。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53930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她用尖刻的话语揭露弱点,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扩展资料
“潇湘馆”文学意象
《红楼梦》中文学意象是与人物的性格一致的,其中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情达到浑然统一的境界,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
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的性格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
翠竹“竿竿青欲滴”,修长,仿若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
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潇湘妃子”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黛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潇湘馆
3.红楼梦的潇湘馆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并题诗“有凤来仪”描绘所见之景:“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4.红楼梦中,“有凤来仪”(潇湘馆)的典故,是什么
第十七回贾政领着宝玉并众清客等人游大观园时,“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庚辰侧批道:“此方可为颦儿之居。”颦儿之居,就是与众各别。
宝玉为潇湘馆题的匾额是“有凤来仪”。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这里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仪,配合。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后多用以比后妃。
因此,说有凤凰来到这里栖息,所以此题有歌颂元妃省亲之意。《尚书·益稷》上说:当演奏虞舜时期的箫韶乐时,由于音乐美妙动听,把凤凰也引来了。箫韶,尚书中指虞舜乐;九成,九奏也,简单说,就是《箫韶》乐章,分九章,尽演可奏九遍,所以《箫韶》又称《九韶》。先秦时期,各方面都盛推九韶为最美好的音乐。《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箫韶九成,亦言“圣主”之盛德至极,故生“瑞应”。“瑞应”就是“凤凰来仪”。所以也是颂圣语。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即指此。
又传说凤凰以练实(竹实)为食(见《庄子·外物》)。这里题咏的地方有很多竹子(即后来的潇湘馆)。这里是整部《红楼梦》中唯一有竹子的地方。第二十六回写到,宝玉“懒懒的”,在袭人的劝说下出来散心,信步到了一个院门前,“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正是潇湘馆。”凤尾,常用来比美观的竹叶。方伯谟《斑竹》诗:“风尾森森半已舒,玳纹滴沥画谁如。”龙吟,常用来比竹管所做成的音调好听的箫笛。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一作鸣)水,箫吟风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这里用来形容风吹竹林发出的悦耳的声响。竹之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的风骨也被用来暗喻黛玉。——且黛玉居于此,又有称赞黛玉为“人中之凤”的意味。故脂砚斋在这里批:“果然,妙在双关暗合。”
宝玉为其作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鼎,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作者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这对联影射黛玉,赞其幽美清丽。“指犹凉”也暗示出黛玉最终的悲剧结局。
元春赐名“潇湘馆”,潇湘,即指竹。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
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
后元春要求作诗。宝玉作的《有凤来仪》云:“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六七句最为别致。意思是:竹林太密,可以挡住溅落台阶的泉水;竹叶太密,甚至阻碍了鼎内香气穿帘飘扬出外。庚辰本脂批道:“妙句!古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此评极恰。“竹密不妨流水过”出自唐朝天复年间禅师善静与中南乐普禅师的对白,原表达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这里反其义而用之,也表现出宝玉的聪慧。“凉”字在《红楼梦》诗词中本不多见,且黛玉之“凉”与宝钗之“冷”不同。今于对联、诗两处见‘凉’,且皆为省亲颂圣等热闹处,既有对黛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暗赞,亦有对其终归“离恨天”之哀挽。
噫!非此处不可为黛卿居。
5.红楼梦中,“有凤来仪”(潇湘馆)的典故,是什么
“有凤来仪”(潇湘馆)的典故: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这里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仪,配合。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后多用以比后妃。
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
6.描写潇湘馆和林黛玉的语句
描写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潇湘馆的描写作品第十一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对它的描写是:“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掩映……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雨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后园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可以说这是潇湘馆的全景图。
第二十六回的近景则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一缕幽香,从碧沙窗中暗暗透出”。第三十五回潇湘馆的景色又是另一番景象:“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覃生凉”,月洞窗外悬着鹦鹉架,架上一只会“长叹”,还会学着主人“吁磋音韵”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鹦鹉。
7.红楼梦中潇湘馆的环境
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路,与怡红院遥遥相对,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院院外一带粉恒,院内千百竿翠竹掩。
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正房三间,一明两暗。
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是奉元春命住进大观园时黛玉自己选定,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
她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在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并题诗“有凤来仪”描绘所见之景:“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这就是书中描写的潇湘馆。
8.红楼梦中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的主人和如此命名的妙趣
怡红院贾宝玉怡红院,即遗红院。这是宝玉最终看破红尘,剪去万根烦恼丝,出家为僧的又一伏笔。
潇湘馆林黛玉
潇湘,即指竹。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秦观《踏莎行》词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其中“潇湘馆”三字,已明点了;而“杜鹃”又与紫鹃之名暗合。且该词凄婉忧伤,写尽了青年儿女的离愁别绪。曹公可能是受它启发,写下了潇湘馆。
蘅芜苑《红楼梦》中薛宝钗居住地,寓意是恨无缘。因为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烟中始终都隔着林黛玉这一堵墙,所以是恨无缘。
潇湘馆概况
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路,与怡红院遥遥相对,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
《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院院外一带粉垣,院内千百竿翠竹掩。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正房三间,一明两暗。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是奉元春命住进大观园时黛玉自己选定,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她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在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并题诗“有凤来仪”描绘所见之景:“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潇湘馆的命名
潇湘,即指竹。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
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秦观《踏莎行》词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其中“潇湘馆”三字,已明点了;而“杜鹃”又与紫鹃之名暗合。且该词凄婉忧伤,写尽了青年儿女的离愁别绪。曹公可能是受它启发,写下了潇湘馆。
潇湘馆中竹的文学意象
《红楼梦》中有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志达到水乳交融、浑然统一的境界,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别的且不说,作者写竹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例。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看,翠竹“竿竿青欲滴”,它修长,苗条,随风摇动,多像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多么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又多么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
潇湘馆的典故
第十七回贾政领着宝玉并众清客等人游大观园时,“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庚辰侧批道:“此方可为颦儿之居。”颦儿之居,就是与众各别。
宝玉为潇湘馆题的匾额是“有凤来仪”。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这里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仪,配合。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后多用以比后妃。因此,说有凤凰来到这里栖息,所以此题有歌颂元妃省亲之意。《尚书·益稷》上说:当演奏虞舜时期的箫韶乐时,由于音乐美妙动听,把凤凰也引来了。箫韶,尚书中指虞舜乐;九成,九奏也,简单说,就是《箫韶》乐章,分九章,尽演可奏九遍,所以《箫韶》又称《九韶》。先秦时期,各方面都盛推九韶为最美好的音乐。《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箫韶九成,亦言“圣主”之盛德至极,故生“瑞应”。“瑞应”就是“凤凰来仪”。所以也是颂圣语。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即指此。
编辑本段凤凰以练实(竹实)为食
(见《庄子·外物》)。这里题咏的地方有很多竹子(即后来的潇湘馆)。这里是整部《红楼梦》中唯一有竹子的地方。第二十六回写到,宝玉“懒懒的”,在袭人的劝说下出来散心,信步到了一个院门前,“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正是潇湘馆。”凤尾,常用来比美观的竹叶。方伯谟《斑竹》诗:“风尾森森半已舒,玳纹滴沥画谁如。”龙吟,常用来比竹管所做成的音调好听的箫笛。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一作鸣)水,箫吟风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这里用来形容风吹竹林发出的悦耳的声响。竹之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的风骨也被用来暗喻黛玉。——且黛玉居于此,又有称赞黛玉为“人中之凤”的意味。故脂砚斋在这里批:“果然,妙在双关暗合。”
编辑本段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宝鼎,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作者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这对联影射黛玉,赞其幽美清丽。“指犹凉”也暗示出黛玉最终的悲剧结局。
编辑本段元春赐名潇湘馆
潇湘,即指竹。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
后元春要求作诗
宝玉作的《有凤来仪》云:“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六七句最为别致。意思是:竹林太密,可以挡住溅落台阶的泉水;竹叶太密,甚至阻碍了鼎内香气穿帘飘扬出外。庚辰本脂批道:“妙句!古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此评极恰。“竹密不妨流水过”出自唐朝天复年间禅师善静与中南乐普禅师的对白,原表达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这里反其义而用之,也表现出宝玉的聪慧。“凉”字在《红楼梦》诗词中本不多见,且黛玉之“凉”与宝钗之“冷”不同。今于对联、诗两处见‘凉’,且皆为省亲颂圣等热闹处,既有对黛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暗赞,亦有对其终归“离恨天”之哀挽。潇湘馆与建筑潇湘馆是大观园中这一处幽篁茂盛的处所——女主人公林黛玉的住所。这里“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它也只有“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小小的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宛如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景致。通过书中第十七回的描述可以看出整个潇湘馆的布局是小巧雅致的,很好地烘托出了居者黛玉的个性特征。许多散落在各章节中的描述,现在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第二十七回:“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第三十五回“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以及第四十回、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的零星描述,可见潇湘馆正中间一间明间是一个小堂,明间右侧是林黛玉的卧室,左侧是她的书房。其中书房中有一个月亮洞的景窗。著书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以月亮为比喻,衬托出林黛玉的孤洁的性格。我们还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如潇湘馆的窗是支摘窗,室内书架上摞满了书籍,有放置古琴的琴桌,室内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在后四十回中只有第八十九回对于潇湘馆室内做了详细的描述:“一径出来,到了潇湘馆中,在院里问道……宝玉同着紫鹃走进来.黛玉却在里间呢……宝玉走到里间门口,看见新写的一付紫墨色泥金云龙笺的小对,上写着:"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宝玉看了,笑了一笑,走入门去……说着,一面看见中间挂着一幅单条,上面画着一个嫦娥,带着一个侍者,又一个女仙,也有一个侍者,捧着一个长长儿的衣囊似的,二人身边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李龙眠白描笔意,上有"斗寒图"三字,用八分书写着.”从这段描述看,续书者也是想通过室内书画的描述,尤其通过“斗寒图”的比喻,衬托林黛玉的孤傲高洁。(图2潇湘馆室内空间布局)作者之所以刻意地设计成“狭窄”,是因为建筑环境正是人物内心世界压抑的真实写照。客居荣国府,寄人篱下,林黛玉的内心深处是抑郁不敞亮的,甚至幽暗悲伤的。而在这样局促的室内空间中,室内陈设和家具也就只能如第十七回中所描述的“里面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桌案。”可见,为了更好地利用潇湘馆狭小的室内空间,因地制宜地选择了室内陈设的整体化、组合化。而这种室内的家具的设计方式正是后世组合式家具的启蒙。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来设计组合摆放的家具,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内空间,从而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并且有使狭小空间变大的作用。
——从宝黛的爱情谈起
“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这风月情浓。”想这人生在世的走一遭,几人能不被“情”所迷而能由情悟道呢?“想那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冬来到夏?”纵然是如何地般配“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阆月仙葩”,可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枉自嗟”,“一个空牢牵挂”!到头来,所有的情爱缠绵也不过是:心事终虚化!
想那宝玉、黛玉如何地心心相印、情深爱重,到头来,不过是一个为另一个泪尽而亡!那情爱中的你恩我爱,那每日中宝玉对黛玉的嘘寒问暖,那黛玉为爱宝玉而“每日家的情思睡昏昏”,到头来却也是如梦如幻的一场!
黛玉宝玉渴望着的幸福是,他们俩能够在心心相印之中携着手走过这一生。续着前世曾有的“木石前盟”,而演绎着今生今世里的柔情蜜意!那剪不断理还乱与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愁,如蚕儿吐出的丝,最终将黛玉、宝玉青春少年时的心五花大绑,被爱恨所缠绵,而织制成的情茧,成了窒息黛玉青春生命活力的桎梏,而黛玉在情茧中作了情奴!看不破情为虚幻,成了夺去黛玉依然还是青春年少时的生命的罪魁祸首!
莫道有情最有情!都道是男欢女爱的爱情,是人间最甜蜜的感情。可是,在另一方面,恰恰是因为看不破的情,又是夺去了多少年纪轻轻性命的情魔!在那窗前种植万杆竹子的潇湘馆,棵棵翠竹,节节攀升,傲霜而生。那黛玉本来具有世界人中少有的才华与学问,若她能不被情所迷惑,而好好地走过一生,一定能经营出极好的人生境界来!
可是,看得太重的情,成了黛玉心中难以解开的痴迷!那一次次因吃错嫉妒而在公开场合而给宝钗的难堪,那在私下与宝玉在一起一次次极其可怕地吵闹,那整夜整夜在泪如雨下之中难以入眠的自我折磨,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因为太过分执著与计较一个“情”字吗?黛玉因太过分执著与计较情,而让自己在贾府落下了“太过小心眼”的名声,同时,也在过分地担忧与忧虑之中,夜夜难睡,茶饭不思食中,作贱着自己的身体!
莫道有情最有情!人间有情最无情!在那潇湘馆外的千杆竹子的竹叶上,泪滴斑斑,不知滴落过多少黛玉因受相思之苦而流下的眼泪!黛玉被探春封为潇湘妃子,只因她太爱哭,才有了这个绰号。她在大观园里举行的每一次诗会上,一直写着“潇湘妃子”的称号。她写出来的每一首诗,都在显示出她少人能比得上的才华横溢!然而,染上浓愁的她,几乎每一首诗都显得太过悲凉了些。
我们大家试着来读一读她写的一首诗,来顺便品一品黛玉的才华与她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来感受一下悲观情绪对她的影响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首《咏白海堂》: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愁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
从黛玉写的这首诗,我们能读出她才情的非同一般,她能将白海棠的姿态、香气与颜色用诗句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她才情的了的!她又能在诗中做到由景入情,抒发出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她的内心深处藏着“娇羞默默”的一帘幽梦,在料峭已寒的西风中,夜已昏,心事不知该向谁诉?心不知由谁可以来暖?她的内心深处是充满不被人懂的孤独的,唯有那与她相知的宝玉能懂能惜。可是这份相知相惜,却时时受到“金玉良缘”预言的威胁,那黛玉做着“愁闺怨女”,在啼哭之中落下来的行行泪痕,无非是因为在担忧她与宝玉的深爱难以久长!
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黛玉写的另一首诗《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窗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霡霡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样的诗句读起来,让人觉得是在一气呵成之中写好的。极其对仗工整的诗句,极其精美的语言,极其形象的比拟,读后不得不让人叹服黛玉的才华。然而,在反复诵读这样的诗句久了,若我们自己是易情绪化敏感的人,必然会易被这种极其悲凉的情绪所染,而难以让自己收获乐观与开朗的情绪。整首诗,体现出黛玉难以遣走的愁情。是这样的愁情,让她在郁郁寡欢之中,在泪烛中无法在漫漫长夜之中睡去,反而是在不停地哭泣之中心难以安,难以宁!
是那份浓愁,看到的秋草秋花都是残枯的,那秋风秋雨更助了不眠的她心中的凄凉,那秋雨急速地敲打着秋窗,又有远处一次次传来的报漏声,让她倍感寒凉。身上所盖着的被子如何能抵挡得住那一份寒凉对她的侵袭?最后一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更是把她因“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意,推向高潮!那泪因流得太多,以至于窗纱都已经湿透了!
试想这一份因相思之苦而召来的心的煎熬,是不是更可怕地摧残着黛玉那本来就很弱的身体?纵然如何地吃贾母为她配的“人生养荣丸”,纵然如何地喝薛宝钗推荐的燕窝粥,若不能让黛玉那颗因痴情而苦的心安宁下来,她的病如何能够在夜夜难以安眠之中,在昼夜的哭泣之中的悲伤之中能好起来呢?悲伤肺,思伤脾。太过于沉迷于悲伤之中,是黛玉咳嗽的越来越严重而难以好起来;太过于忧虑于她与宝玉的爱情难以长久,必然会是她脾胃不和中的虚弱,而难以吃得下饭,在夜间难以安睡!
后来,黛玉在自己太执著于情之中老是忧虑,而身体变得越来越差,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的她,反而离她想要实现着的与宝玉携手一生走过的愿望越来越远了。王夫人如何敢选择让身体不太好的她,来作自己的儿媳妇呢?贾府有待重振兴的家业,以黛玉之弱,如何能担得起呢?黛玉,自己为自己埋下祸根,自己让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而只能在病苦的折磨之中,最终花落人亡,又能怪谁呢?
那宝玉在黛玉弃他而去的***后,虽然是与薛宝钗成婚了,但依然还是在看不破的情中痛苦不堪。他难以缓释自己心中因失去黛玉而引起的无比的剧痛,不得不让自己舍弃家园,舍弃妻妾,在出家修行之中去了心中那份难以遣走的伤痛与愁恨!若是混迹在红尘中,宝玉一定会让自己疯掉或者也如黛玉一样泪尽而亡的!那宝玉,终于在因富贵荣华已去,情已破中彻底看破放下一切,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他也最终了悟:
人间有情最无情,
莫让情爱染痴病。
情若贪时情似剑,
极其冷酷夺人命!
断肠泪尽总因情,
情难看破难通灵。
劝君莫作痴情人,
空惹爱恨心难定!
碧荷甜田初稿于2021.1.27.上午
2008年10月26日左右百度抑郁症吧女吧主叶子(潇湘馆的竹叶)***于自杀,自杀原因是抑郁症。
一直以来,叶子都深受抑郁症困扰,在阳光、开朗的背后,是她倍感孤独、绝望的内心挣扎。在一篇博客里她写道:“我心里(有)太多的恨,恨社会、恨家庭、恨自己……正因为我的恨才使我博爱……我有时候会想:还好这个世界上有好人,这个好人就是我。所以我不能完全对所有的一切一切绝望……然而这却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假象,所以我更痛苦……除非我真的麻木,不然我知道有一天我会彻底垮掉,精神彻底分裂……”博客里还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祭文”,字里行间也充满了悲凉之气。
叶子有个网名叫PIKEMAN的男朋友,两人都在抑郁症吧内发帖、回帖,有时还会同时出现。能够感觉到叶子和男友彼此间很相爱,但沉浸在爱情中的叶子仍是孤独的。她说自己特别能理解电视剧《过把瘾》里的杜梅,看到她就像看到自己一样。“我们彷徨没有安全感,时时处在恐慌中,爱着一个人,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紧紧的,令人窒息的,直到把这根稻草攥碎……”爱情带给叶子激情,也带给她痛苦,因为她“害怕没有人在乎,害怕没有人爱”,因此变得敏感而固执。她说:“我用我的方式爱他,我在精神上折磨他,让他为我担心,让他心疼。”渴望去爱也渴望被爱的叶子内心里一直都是不快乐的。
2008年10月26日左右,抑郁症吧里开始流出叶子自杀的消息。26日9:16,叶子的男友PIKEMAN在叶子生前发过的帖子《遗言》后回帖说:“安息,乔。”“乔”指的就是叶子,这似乎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于是网友大放悲声。
其实,在之前,叶子就曾在帖子中流露过悲观厌世的情绪。9月26日晚,她在百度我困了吧里发了《遗言》帖:“所有美好的东西已经留在了我身后,前方万劫不复却无法回头……”10月11日,在抑郁症吧里,叶子和吧友讨论“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她认为是命运决定了性格。
10月12日上午,叶子发帖说她有一种预感,“***期将至”。她说自己“对什么都提不起一点兴趣,上网也无意义,对吧里的事也麻木不关心,情绪低落到极点”。吧友们都劝她开心一点,让她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她有些无奈地说:“我知道我应该带个好头。这几年我一直鼓励别人做个正面的形象,可是我真的太累了。你们别怪我啊。”当天下午,她又发帖子《我问你,什么叫“身在福中不知道福”?》,说:“活着只不过是习惯了存在。”还是同一天,晚上,叶子发帖《你们都好好在吧里玩,开心点。我十字绣去了》,然后一直在吧内回帖。此时的叶子心情似乎已经平复,看起来轻松、愉快,还说要发自己的照片给大家看,因为男友反对,最后发了一张较为模糊的照片,后又被删除。
此后的10天,叶子一切如常,依然在吧内发帖、回帖,为吧友解答问题,语气时而调侃、时而批判,没有表现出异样。
叶子最后在吧里发帖是在10月22日晚。帖子题目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内容只有一句话:“我听到下雨的声音了,秋天快要结束了……”那晚她在吧内待了大约两个小时,最后回帖时间是22:14。
大约4天后,传来叶子自杀身亡的消息。
红楼梦,外竹子上一声响,竹子是黛玉对于翠竹喜爱的意思。
潇湘馆里的竹子,在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时有过详细的描述。在刘姥姥的眼里,潇湘馆里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映入眼中的是翠竹环绕,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所谓的凤尾,指的是凤尾竹,代指竹林;森森,则是描绘竹林茂密的样子;龙吟,是一支古曲名,又用来形容竹笛清越高亮的音响;细细,是竹叶发出的细碎的霎霎声。而且,就连潇湘馆的窗户上,糊的也是碧纱窗,这也是一种绿色的窗纱。
可见,整个潇湘馆,不光是有翠竹千株,更是一片碧绿。这也充分说明,黛玉对于翠竹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