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安徽全椒县属于滁州市。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南部,介于安徽省会合肥和江苏省会南京之间。四周分别与滁州市南谯区、南京市浦口区、马鞍山市和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合肥市巢湖市、合肥市肥东县相接壤。介于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之间。
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1993年元月5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其管辖。
气候环境:
全椒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滁州全椒县风向多为东北风。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历史沿革:
全椒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
三国时期全椒先属吴,后属魏,辖于淮南郡。西晋复置全椒、阜陵县,属淮南郡。东晋王导行“侨寄法”,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属南谯州。
1949年元月25日,全椒县解放。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元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
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1993年元月5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其管辖。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8月22日,全椒县共辖10个镇(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县城驻地襄河镇。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经济发展稳中奋进、健康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5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27.4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亿元、增长1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750元、13395元,分别增长9.5%和9.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椒县
参考资料来源:全椒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介于合肥市和南京市之间,紧邻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
全椒是国家级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大滁城副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成员城市。
全椒县始建于西汉,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称。
全椒历史文化深厚,境内古迹众多,并且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和安徽第一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境内拥有“三山、两河、三湖”(神山、龙山、牧龙山、滁河、襄河、碧云湖、岱山湖、卧龙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
全椒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十大绿色农业示范县试点县、全国十大环保城市等荣誉称号。
全椒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户籍人口45.9万,常住人口39.5万(2015年)。
2016年,全椒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比2015年增长9.5%。
全椒县西北部为低山丘陵;东部和南部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残丘零星分布;滁河、襄河、马厂河两侧为较广阔的河谷平原。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向暖温带过渡性质。
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易旱易涝。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南部,江淮分水岭南侧,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2]。下辖10个镇,全椒县人民政府驻襄河镇儒林路181号。[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椒县常住人口为395633人。
全椒县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地处江淮丘陵东南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龙王尖海拔393米,为全县最高点。北部低山绵延,中部丘陵起伏,西南、东南部为河谷平原。滁河流经县西南和东南边缘。境内建有黄栗树、马厂、岱山和三湾等水库。驷马山引江工程在田家渡与滁河相连通。
全椒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风向多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无霜期大于210天。
安徽简介
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