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登埂温泉是有名的澡堂会会址,这里距六库12公里,海拔950米。一百多年来,傈僳族人民按照传统风俗习惯,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在这里“春浴”,又名澡堂会。澡塘会是泸水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明朝永历二年就已具有一定规模,是保存和延续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节日期间,江两岸的傈僳族人民带上行李,备好食物、炊具到温泉附近搭起帐篷或竹棚,进行对歌、射驽、“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和物资交流等活动。每天早晚都要泡温泉浴,消除全身的疾病和疲劳,洗涤一年来身上的灰尘污垢,以充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年的降临。
关于登埂澡塘会的来历,在怒江傈僳族群众中还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碧罗雪山上住着一位父母双亡的孤儿,从小以给地主放牛牧羊为生。而地主家对他非常刻薄,每天只给孤儿吃一顿饭,还经常打骂他,有时连饭也吃不饱,孤儿只好在东家讨一餐,西家要一顿的过日子。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多年,孤儿成为一个英俊潇洒、为人正直,多才多艺的小伙子,他决定不再为地主家放牧牛羊,要到远方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他告别了乡亲们,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一个遍地开满了红木棉花的地方,这里花香遍地,鸟语不停,珍禽异兽在林间自由地漫步,鱼儿在水里自在地畅游,原来这里就是龙王最美丽善良的小公主沐浴的地方!孤儿一见到美丽善良的小龙女,就知道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姑娘,于是他在温泉边为心爱的姑娘唱了三天三夜的情歌,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小龙女被孤儿的歌声吸引,也被他的不幸遭遇而感动,就答应嫁给了他。他们俩相会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刚好是怒江两岸傈僳族过春节的日子,于是人们遍一代一代的相传下来,形成了今天的“澡塘会”。到明朝永历二年,官家为繁荣民族文化,在这里修建了两个简易澡塘。在清代,登埂土司又进一步修建,并举行大规模的澡塘会,整个怒江的傈僳族人民都来参加澡塘会。“澡塘会”期间,百里十乡的歌手们都会聚集到这里进行赛歌,边赛歌边品尝各自带来的香甜美酒,交换生产、生活经验,常常是三天三夜唱不完、道不尽、说不完。从前,由于大山阻隔,青年男女难以相互认识和交流,一年一度的“澡塘会”就成为僳族青年男女之间相互交流,“谈情说爱”的节日,许多青年通过“澡塘会”对歌相识、相交、相爱而结成终身伴侣。(古老的澡堂对歌:男:阿妹哟!父亲没把我们生在一处,母亲没把我们养在一起。你住一山,我住一山,你在一箐,我在一箐。我们是七个山头的人,我们是九个箐里的人。不是来到温泉边,我们难得相遇;不是走到清泉旁,我们难得相见。女:从七个山头走到温泉边,从九个底箐来到清泉旁。今天呀,我们难得见面的见面了;今夜呀,我们难得相逢的相逢了。)
澡塘会是中国傈傈族的节日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里,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傈僳族人都要扶老携幼地汇集到泸水十六汤天然温泉,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在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这"澡塘会"了。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他们用圣洁的温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秽,迎来吉祥。
1、阔时节
傈僳族群众称一年一度的年节为“阔时”。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过年的时间,因此没有统一、确定的日期,但多数均在夏历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期内,即樱桃花开季节。
2、刀杆节
德宏、腾冲的傈僳族族群众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过“刀杆节”。分两天活动,第一天“下火海”,用栗柴烧成一大堆火炭,表演开始,五个人赤脚围着火炭跳出跳进,然后“打火滚”,即在火炭上翻滚;“洗火脸”,即捧起火炭洗脸;最后把在火炭里烧烫了的铁链子拿在手里传来传去,叫“拉火链”,表演完毕群众一起跳舞。
3、收获节
收获节是傈僳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九至十月,当新谷、玉米开始收获时,家家户户煮酒尝新。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寨广场,高烧篝火,老人弹琵琶、月琴,边唱边跳,讲述远古的历史;青年男女则围成圆圈跳集体舞,边跳边饮水酒,歌舞达旦,尽欢而散。
扩展资料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1、图腾:
云南傈僳族的氏族图腾,有虎、熊、猴、羊、蛇、鸟、鱼、蜜蜂、荞、麻、茶、竹、柚木、霜、火等20多种。傈僳族还把火、霜作为图腾加以崇拜。有的氏族虽以动植物命名,但并不把它们作为崇拜对象。
2、宗教:
傈僳族群众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它以自然崇拜和灵魂观念为基本内容,以遇疾病灾害时杀牲祭祀活动为其主要形式存在于傈僳族地区。近代以来,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怒江地区,部分傈僳族群众转而信仰基督教,也有少部分信奉天主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傈僳族
参考资料来源:***网-傈僳族
怒江大峡谷澡塘会开放。是怒江春天里一道最绚丽的风景。和往常一样一年一度的怒江大峡谷澡塘会在泸水县鲁掌镇登埂温泉如期举行。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传统观念中,过年就该和家人团聚,回家,是过年最重要的事,也是感情表达的最好体现。随着农历新年的脚步愈来愈近,在外的人归家的心愈来愈切,步伐也愈来愈急。然而,在云南有个少数民族的人们,却会在每年这个时刻,携家带口背着铺盖卷儿和米肉油盐,去到野外,在岩壁间,石洞中,搭建简易的窝棚,露天吃喝,男女共浴,度过新年。
这就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傈僳族。傈僳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战国时期属氐羌,唐代本民族内部称谓趋于统一,始称“栗粟”即现在的“傈僳族”;其先民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云南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傈僳族自其族群形成以来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为争取生存权利、自由和平等曾进行过不断的抗争,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迁徙,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村寨大部分建在近水靠山的向阳坡上,居住于高山和半山区。
傈僳族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刀杆节”、“火把节”、“澡塘会”、“射弩会”等。其中“澡塘会”是一个对他们有着特殊意义,也是尤为特别和颇负盛名的传统节日。
傈僳族“澡塘会”距今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每年过完大年初一,从大年初二到初七,居住在百里远近不同的高山峡谷的傈僳人都会带上行李、食物,从高山峡谷相约来到怒江边有温泉的地方,搭建竹棚,饮酒对歌;吃喝之余,他们纷纷到温泉汤池中,浸泡、嬉闹,洗去污垢,舒展筋骨,然后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对歌跳舞。
“两山巍巍观世界,一江滔滔观古今”,怒江在云南怒江州境内群山逶迤绵亘,雪峰环抱,雄浑壮美,且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地奔腾向南,经年累月的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即号称“东方第一大峡谷”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的温泉资源也很丰富,且温泉富含锶、氡、铷、铯、锂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我们去的是位于泸水市六库镇北11公里的鲁掌镇登埂温泉澡塘,海拔820米的江畔岩石或悬壁上,密布着一口口冒着热气的汤池,几乎每个汤池里,都有或男或女或老或幼的傈僳族人在洗浴。
洗浴时,无论男女老少,均赤诚相对,露天共浴,丝毫没有半点做作,丝毫没有扭捏,有的还一边搓洗、一边说笑、嬉戏打闹、其乐融融,非常和谐。
洗的人坦然自在,落落大方,毫不避讳;倒是观者的我们,有着眼界大开的讶异与兴奋,又有几分难为情辣眼睛。
一对外表看似老姐妹俩,其实是一对母女。戴头巾的阿妈已经八十多高龄,旁边的女儿也有六十多岁,娘俩也准备宽衣解泡温泉了。阿妈还主动告诉我们,她们每年都要来这里,连着泡几天澡。
卧拥雾气氤氲沸沸温泉水,旁是青黛飘逸滚滚怒江水,这也确是一份逍遥自在。“澡塘会”期间除了温泉洗浴,还举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射弩、打秋千比赛等,更有通宵达旦的赛歌,而且一唱就是三天。
天然温泉优良的水质和奇特的风俗,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人前来泡汤体验。其中有些游客,是从昆明自驾而来。
傈僳族“澡塘会”,表达了傈僳人以圣洁的温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秽,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年到来的朴实情感,寄托了祈求他们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所以“澡塘会”,是傈僳人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他们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