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是一个古老的体育活动场所,千年体育文化积淀孕育出这座体育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它承载着古城广州的沧桑和文化的辉煌,是中国最早放飞体育梦想的近代体育舞台,是岭南体育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最早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传播地和中国近现代体育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这个拥有千年体育文化传统的地方,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留下了许多最珍贵的城市记忆。作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对我国近现代体育运动、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阅武堂”。据史料记载,此地自唐代起就用于开展体育运动,曾是广东人民开展习武健身、武科举、军队校阅和军队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的地方。唐天宝九年(750年)鉴真复渡日本未果,暂居广州的鉴真应邀前往阅武堂观看驻军校阅。明景泰五年(1454年)总督两广军务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昂主持对阅武堂进行扩建,易名为“演武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对演武场进行修缮,易名为“东较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武科举,此地延续1200年武科举历史结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易名为“广东省运动场”。
1916年,时任广东***的朱庆澜力荐体育以强固民众体魄。在他的呼吁下,第七十二号大总统令于1916年12月26日正式颁布,批准此地为“永远公共运动场”,史称“广东省公共运动场”。1932年10月20日,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时占地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建有呈“U”形田径场的体育场一座。更名为“广东省立体育场”。
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全面踏进广州,侵华日军掠夺广东省立体育场改作军用物资仓库和军事工厂,古体育场在血与火中苦熬了七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体育场,于1947年易名为“中正体育场”。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这座在血与火中历尽沧桑、饱受磨难的古体育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根据毛泽东、朱德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把体育归还给人民,广东省人民政府开始着手于战争中遭到破坏的体育场的战后修复与重建。1950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体育场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寓意属于人民自己的体育场。从此,这座古老的体育场成为人民群众愉悦身心的家园,加强青少年工作的的第二课堂,开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体育文化走出去的窗口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任何时代的体育,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形态具体地存在于不同的地区之中,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存在方式。在清末民初这一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这里成为风云激荡之地,是舒卷风云之色的政治大舞台。辛亥革命、北伐风云、***呐喊、战争烽火、革命与反革命交织在一起。经历了数次蜕变的东较场在每一次的撞击和融合中,仍持续着自身的发展进程,以体育文化的独特方式,见证了在此发生的许多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了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体育运动、体育教育、体育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演绎了中华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千年沧桑岁月赋予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不仅是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还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中华体育精神。今天,这座享有“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美誉的体育场,正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崭新的姿态和蓬勃生机,传承体育文化,续写新的辉煌。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黄村。北邻世界大观、太空奇观、高尔夫球场、科学中心等景点,西南邻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大学校园。
是广东省政府为举办第九届全运会投资16.7亿元建设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用地面积10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成为广州引以为豪的新城市标志。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于2001年8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隶属广东省体育局。主要任务是:负责奥体中心的场馆管理;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为省级优秀运动队的培养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服务。
奥体中心位于广州市东圃镇黄村,占地约100万平方米。北邻广深高速,紧邻“世界大观”、“太空奇观”,南接广深铁路、广元高速,西接大观路、环城高速,广州地铁4号线直达奥体中心,交通便利。主要由体育场、网球中心、游泳跳水馆等配套服务设施组成。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体育场内的铁轨被拆掉,重新建起了拥有四百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在原标准运动场的东西两面各建有100米长的三级砖石看台,并改名为“中正体育场”。解放战争期间,省体育场周边场地被国民党占作军队的后勤部,用于放置军需品、养马等。
1946年1月,广东省体专校长许民辉负责重建公共体育场,并于当年7月7日修建完工正式启用。1947年第15届省运会(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届省运会)在省体育场举行,然而,那届运动会在举行期间场地四周都架起机关枪,目的是“防止有人生乱”。而1948年举行的一场篮球赛出现的奇怪情况也让人们瞠目结舌。那是“广州市子文杯篮球赛”的决赛,双方分别是广东省体专队和***代表队,比分一直都是省体专队领先,可是就在比赛结束前的5分钟,场地灯光突然熄灭,省体专队的队员悄然离场。原来,当时的***代表队球员非常粗暴野蛮,经常在场上对赢了自己的对手出“阴招”,甚至用小刀割伤对方球员,而裁判对这种严重犯规行为不闻不问。于是,省体专队为了保护球员,在赛事结束前主动放弃了比赛。
邓启明说:“当时国民党节节败退,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情景正是当时混乱时势的写照。”上世纪20年代,风云变幻的东较场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策源地。1922年5月2日,在东较场举行了第二军北伐誓师典礼,孙中山先生亲临授旗。1925年6月23日,为抗议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的“五卅惨案”,周恩来和省港大罢工工人及各界群众,在东较场集合,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并组织了10万人的反帝大游行,冲向沙基,向驻沙面的侵略者示威,随后惨遭***,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六·二三”沙基惨案。
1926年元旦,20万军民在东较场举行集会,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毛泽东、邓颖超等也参加了。“五·一”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三次劳动者代表会议和广州市农民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举行,刘少奇前来参加,之后,大约30万人举行了庆祝活动。同年7月9日,在东较场举行了“北伐誓师大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揭开了序幕,推动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迅猛发展。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撤退时,体育场到处都是烂瓦、垃圾,一片狼藉。195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但此时的体育场被蚕食了周边地块后只剩下3万多平方米了。经过多次拨款修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容纳8000观众扩建到可容纳11000观众的铁架木板看台。195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东较场命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由体总广东分会管理。
广州有大型的体育场馆有:广州新体育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东人民体育场等。
广州新体育馆:
广州新体育馆,位于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南783号,原白云苗圃地段,是一项综合性多功能的体育设施;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黄村,北邻世界大观、航天奇观、高尔夫球场、科学中心等旅游景区,西南为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大学区;
广东人民体育场: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又称为东较场,地处广州市中心,位于广州市的中山三路以南、校场东路于较场西路之间,作为体育场馆初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为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又称为东较场,地处广州市中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山三路以南与较场东路和较场西路之间,作为体育场馆初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为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场内有8条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可容纳观众2.5万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