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北京增25万亩林地(1983年以来北京的土地利用)

北京增25万亩林地(1983年以来北京的土地利用)

  • 发布:2025-08-28 12:22:50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面积

公园占地680公顷,其中南园占地380公顷,北园占地300公顷。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东至安立路,西至林萃路,北至清河,南至科荟路。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以乔灌木为主,绿化面积478公顷,水面67.7公顷,绿化覆盖率95.61%。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配套建设项目之一,而奥林匹克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最大面积城市绿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处在贯穿北京的南北中轴线的北段,同时也使得这条中轴线得以延长,并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堪称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的杰作。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出色地承担了奥运会“后花园”的职能,在赛后,则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游览观光的自然景观游览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绿色生态效应极为突出,是我国首家将近自然林和生物多样性的设计理念应用到规划设计中的城市公园。

公园围绕着北京乡土生物群论,通过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的科学合理规划,为园内的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公园内共栽植有各类苗木58万余株,绿化覆盖率更是高达95.6%,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屏障。

与此同时,公园内的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高达473种。其中,乔灌木就有278种,地被和水生植物有195种,并栽植有水杉、银杏、皂角、枫杨等一批名贵树种,成为了资源丰富的北方植物库。每年,公园内的树木可产生氧气5400吨,吸收二氧化碳7200吨,吸收***32吨,滞尘量更是可达到5000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1983年以来北京的土地利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规划》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并展望2030年的土地利用。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996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137723公顷(1706.5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30%;建设用地面积为270868公顷(406.3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51%;未利用地面积为232463公顷(348.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19%。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343921公顷(515.8万亩),园地面积为99320公顷(148.98万亩),林地面积为63080公顷(946.20万亩),牧草地面积为4209公顷(6.31万亩),水面面积为59470公顷(89.21万亩)。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20381公顷(330.57万亩),交通用地面积为35538公顷(5131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4949公顷(22.4:万亩)。未利用地中,荒草地面积为128125公顷(192.19万亩),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及滩涂苇地共计18402公顷(27.60万亩),裸岩等其他未利用地计85936公顷(128.90万亩)。

北京的土地资源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过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及其郊区用地的特点。虽然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我市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复杂多样,其中农用地面积最大,占土地总面积近70%,农用地中耕地和林地又占85%,但同其他地区相比,非农业建设用地比重较大,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两项占土地总面积的15.5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全市的人口和产业主要集中于城市用地,形成了以城市用地为核心、郊区用纳服务于城市的特点。

--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点。从地域上看,由城区向近郊区、远郊区呈现这样一种圈层结构: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近郊区城乡混合用地--远郊平原区商品粮、副食品生产基地(城郊农业用地)--远郊半山区、山区林果生产基地(城郊生态农业用地)。这种圈层结构主要是由城市的辐射作用造成的,这种作用具有距离衰减的特征,同时这种结构也同我市的地形结构相吻合。这种圈层结构是动态的,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会进一步向外推移。

--土地利用的程度和效益较高。全市大多数土地已利用,已利用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81%,其中近郊区和平原区土地利用率达95%以上,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效益也比较高。

我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土地基本国策,狠抓"开源"和"节流'\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利用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逐步提高。但是,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按全市常住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土地面积仅0.152公顷(2.28亩),不及全国平均数的1/5,人均耕地0.032公顷(0.48亩)、人均林地0.058公顷(0.87亩),分别为全国平均数的30%和31%。根据市房屋土地局及有关专家所做的土地资源质量评价,全市土地资源中好的和比较好的一、二、三等地仅占35.3%;耕地总量中,中低产田占44.3%;林地总量中,有林地面积只占38.5%。而且,我市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

2.耕地面积减少过多。据统计,1949-1995年全市耕地净减少131627公顷(197.44万亩),年平均减少3760公顷(5.64万亩),其中1993-1995年三年共减少耕地58860公顷(88.29万亩),年均19620公顷(29.43万亩),耕地减少主要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占53.85%)和各项建设占用(占36.99%)。

3.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目前,全市未利用地中宜农地仅15600公顷(23.4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延庆盆地、山前洪积扇、浅山缓坡及永定河沿岸,宜林、宜牧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开发利用有一定难度。

4.土地利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粗放利用现象。虽然我市的土地利用正逐步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从许多方面看,仍较为粗放。首先是多年来建设用地以外延扩展为主,占用了大量土地,而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前一时期“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造成大量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甚至造成闲置和浪费;农村居民点中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人均用地达237平方米,超出国家标准高限87平方米;城镇存量土地也还有相当潜力。其次农用地的实际利用水平和产出率偏低,耕地的有效利用面积和单产水平都不高,果园单产及林地的单位生产量等都低于先进水平。

5.土地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我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加重,以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化肥、农药、地膜等的过度使用,再加上水土流失和风沙化,使得土地出现退化趋势,土地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市受污染的耕地达84000多公顷,50%以上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土流失面积达304000公顷,风沙化土地达88700公顷,尚有260000公顷荒山荒地需要绿化。

(二)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末到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市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既具备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又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任务相当艰巨。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问题高度重视,决定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制度,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从而为完成跨世纪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把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节地挖潜、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方针,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中央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特别是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为保护耕地、推进土地整理和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将会不断增加对土地的投入;特别是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交往的窗口,有利于吸收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同时首都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障.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人口持续增加,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首都的发展建设,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粗放型、外延性的土地利用方式,仍存在一定惯性作用,要引导其向集约型转变还需作艰苦而持久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在建立和逐步完善阶段,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机制和法制建设有待加强,经济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不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农用地总体产出率低,保护耕地缺乏内在经济动力。

二、《规划》的目标和方针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

《规划》的总目标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向集约化转变,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改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有比较明显提高,为保障首都的发展建设和各项只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实现我市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土地保障。

具体目标是:

1.用地特别是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耕地面积保持平衡,到2010年,耕地面积保持在34000公顷(516万亩)以上,其中基本农田保持在299400公顷(449万亩)以上,占现有耕地面积的87%以上。园地以结构和布局调整为主,总面积不再增加。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到2010年林地面积达到785800公顷(约合118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牧草地有所增加,水面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同时通过加强中、低产田和其他农用地改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2.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在保障首都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规划期内,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36000公顷(54万亩)以内,其中占用耕地不超过22000公顷(33万亩),在各项建设用地中,城市建设用地新增控制在12200公顷以内,卫星城及其他建制镇用地新增控制在900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等其他建设用地新增控制在14800公顷以内。

3.土地整理由点到面全面开展,未利用地得以适度开发。到201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复垦增加耕地24290公顷(36万亩)以上,增加其他农用地157000公顷(235万亩)以上。

4.土地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基本控制住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水源区水质得到改善和提高,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控制。规划期间,将完成坡耕地、河滩地及库区耕地退耕2000公顷(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4000公顷,更新改造风沙区林地68700公顷,开发治理沙荒地20000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全市面积的8%,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0平方米。

(二)土地利用远景展望,

预计到2030年,我市将达到或接近人口峰值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400万人左右。2011-2030年间,各项建设用地仍将有所增加,但随着用地方式的转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保障首都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关系到首都发展和安定的大局,因此应继续保持耕地面积和其他农用地的基本稳定,并努力提高农用地的质量和效益。土地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山洪、泥石流区域得到综合防治,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林木覆盖率达到5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她达到20平方米。

(三)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遵循以下基本方针:

1.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位置。耕地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耕地的前提,这是由我过的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决定的,北京作为首都也不例外。必须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2.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必须改变以往以投资规模、用地需求决定土地供给的做法,逐步形成以土地供给能力起主导作用的供地制约机制。在保护耕地、保障首都的发展建设和其他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需要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用地矛盾。还要处理好地上建设与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同时,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挖潜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项建设应当尽量利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已利用土地的潜力;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农业发展也要充分利用现有农用地,大力改造中低产地,逐步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以增加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同时,要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做到地尽其用。

4.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土地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坚持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相结合,防止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利用,加强土地退化的防治,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为了因地制宜指导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和土地利用管理,根据土地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经济布局,将全市划分为3个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1.城、近郊区。本区包括城区的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和近郊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土地总面积13608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27%。本区可进一步分为城市中心地区和城市边缘集团地区两个区,其中,城市中心地区是整个首都城市的核心,是党政军机关和外事机构以及人口、产业的集中分布区,城市边缘集团地区则是城市人口和产业的转移区。本区人口密度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效益好,但本区土地利用变化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也不尽合理,环境污染严重。

本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是: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的重点要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市区要坚持"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原则,严格保护并尽快实施中心城区与边缘集团间的绿化隔离,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市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障首都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及与首都特点相适应的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保障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用地需求,其他各类建设用地也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同时,加强近郊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保护,发展现代化郊区农业,继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首都城市的生态环境。

2.远郊平原区。包括通州区、大兴县的全部和顺义区、房山区、昌平区、怀柔县、密云县和平谷县的平原部分,土地面积441055公顷,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81%。区内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水热等自然条件较优越,耕地集中连片,是首都的主要农副产品基地。但随着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开发区及房地产等项建设用地增长迅猛,占用了大量耕地和其他农用地,进一步加剧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矛盾,而且土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本区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是:强化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其他建设用地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率;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对田、术、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合理开发沙荒地。加强水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全面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

3.远郊山区。包括门头沟区、延庆县的全部和房山、昌平、怀柔、密云、顺义、平谷等区县的山区,土地面积1068239公顷,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92%。本区按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要求,又可分为浅山盆地区、深山区和水源保护区。山区人少地多,土地广阔,土地类型多样,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果林牧业及旅游业,山区也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但目前土地自然条件较差,许多地区坡陡土薄,土质较差,经营粗放,生产力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本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优先发展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开展天然林保护、防护林营造、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名特优果品生产基地,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保护自然、人文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业;重点保护盆地、河谷生产条件较好的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开展以土地平整和坡改梯田为中心的土地整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荒地,不宜耕作的陡坡耕地应逐步退耕;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建立起山区良性的生态系统。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为了保障规划期内首都的发展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要求,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并结合我市实际,到2010年我市主要用地指标规划为:农用地1293880公顷(1940.80万亩),其中耕地344270公顷(516.40万亩),园地98000公顷(147.0万亩),林地785800公顷(1178.70万亩),牧草地6010公顷(9.0万亩),水面59800公顷(89.70万亩),建设用地296680公顷(445.0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38400公顷(357.60万亩),交通用地43480公顷(65.20万亩),水利设施用

北京国家植物园将正式挂牌,是否值得一去

北京国家植物园将正式挂牌,是否值得一去?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北京国家植物园肯定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无论长幼,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学习到各种相关知识。

1月3日,北京日报信息,北京国家植物园将在2022年宣布挂牌上市。据了解,国家植物园管理体系在北京市的基本建设基本牢靠。2012年迄今,北京市连续运行二轮百万亩造林工程项目,大大的提升了北京的绿色生态布局。现如今,全市已完工平方公里以上森林湿地公园29处,百亩以上森林湿地公园250处。

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新品类的层出不穷,丰富多彩了北京地域的植物区系材料。据调查,全市维管束绿色植物达2088种,包含国家及北京市关键保护树木80种。

2022年挂牌上市的北京国家植物园,将融合北京植物园的南园和北园,并在副中心基本建设一座国家级植物园,加强珍稀植物的外地维护。

森林湿地公园群围绕北京

恰好是秋天造林季节,昌平牛蹄岭的浅山里正进行生态环境治理。这儿的林地类曾因石料采掘而损坏,现如今再次种植白皮松小苗、油松,复建园林绿化本底辐射,并补栽彩叶和桃花绿色植物。这片绿意将融进一望无际的十三陵农场,变成拱卫京北的翠绿色森林版块。

2012年迄今,当地连续运行二轮百万亩造林工程项目,大大的提升了北京的绿色生态布局。特别是在在大兴、朝阳、昌平、通州、海淀、丰台等区的城乡结合地域,市场批发、违建宅院、小工厂等,陆续在疏解整顿促提高行动中,变作了大城市“留白艺术增绿”的新领域。

高楼大厦华宇和森林湿地公园交错,尽展大城市的绿色生态之美。现如今,全市已完工平方公里以上森林湿地公园29处、百亩以上森林湿地公园250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场馆附近等重污染区域,都构建起了绿蓝交错的绿色生态背景色。奥北、南苑、黄村等地,2021年还开工建设了超大尺度森林。

珍稀动植物不断亮相

“过去造林,大家大量的是要达到人的必须,如降噪、除尘。如今不一样了,在破旧立新造林的与此同时,也需要牵挂着动物与植物的要求。”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金增说。在超大尺度的森林湿地公园版块的联接上,要基本建设生态廊道,为小动物们开拓迁移安全通道,让他们可以随意地寻食、穿行和繁殖。在新造林的植物选用上,多种植可以为小鸟等野生动植物给予食材的种类,如山楂果、海棠花、黑桑葚等,及其为蜜峰等昆虫给予食材的蜜源植物。

上星期,一只中华秋沙鸭飞临温榆河公园,它属国家一级关键保护动物,全世界总数不够5000只,对栖息的地方极其苛刻。检测表明,峻工仅一年的温榆河公园现阶段最少有210种飞禽和136种昆虫。

不但是温榆河公园,大城市绿心、奥北公园及其许多造林土地,都为保护野生动物构建近当然的生存条件。现阶段,全市共营造物种多样性育幼住宅小区295处,在其中小型湿地公园491处,本杰士堆2200处,人力北京鸟巢5027个,昆虫宾馆1338处,配植食源蜜源植物44万余株。

好吃好喝,昆虫兽类陆续重返森林,和人们分享好绿色生态。市绿化园林局统计显示,全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达596种,震旦鸦雀、小菊头蝠、香鼬等为初次纪录,消退近80年的栗斑腹鹀再次返回了北京郊区。

珍稀植物也频繁亮相。据调查,全市维管束绿色植物达2088种,包含国家及北京市关键保护树木80种。“近些年,仅是通州就发觉了北京无喙兰、北方地区北京鸟巢兰、榆木物种等稀有、珍稀植物。2021年秋季,还初次发觉了尖帽草。”北京林业大学绿色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沐先运说,新品类的层出不穷,丰富多彩了北京地域的植物区系材料,也是全部地域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好的标示。

副中心待建国家级植物园

群众亲近自然、探寻当然的激情也日渐上涨。2021年十一期内,北京植物园举行的菊花展引来游客接踵而至。除开赏菊外,亚热带陈列馆内的稀有珍稀植物展也变成游客赏花踏青的火热地区。不论是温室大棚三大旗舰级绿色植物千岁兰、巨魔芋、海椰子,或是中国独有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香果树、杜鹃红山茶等都让众多游客见识大好。

不但有北京植物园,当地也有北京花卉大观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等技术专业的植物园区,为居民给予了极佳的绿色植物科谱场地。在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期内还将基本建设一座国家级植物园,整体规划总面积约360公亩。

遍及全市16区的园艺种植驿栈,则是群众大门口的“小型植物园”,不但有草有草,也有方式多种多样的园艺种植课程内容。坐落于东城区双秀公园的园艺种植驿栈便是典型性的一处。驿栈约200平米,展陈的盆栽花卉种类随四季变换,不仅有罕见品种的君子兰,也是有生活中的金边吊兰盆栽植物、蕨类和多肉。哪些种类哪些生长习性,如何种活,详细介绍牌上都是有交待。

十一期内,驿栈朝向附近住户发布了艺术插花、多肉植物专业知识解读、永生花制作等多种多样园艺种植课程内容,提早好几天,配额就被一抢而空。北京首都园林绿化联合会公司办公室办事处副处长孟繁博详细介绍,像那样的驿栈当地三年来共基本建设了98处。

随着着国家植物园服务体系的运行,北京市民将来将有大量亲近自然、掌握当然的场地,野生动植物绿色植物栖息的地方将获得更快的维护。北京在基本建设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国际性一流和睦环境优美之都的城市道路上,将更进一步。

北京崔各庄马道最新消息2020

北京崔各庄马道在2020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很多小伙伴都开始欢呼雀跃,希望可以获得良好的游玩体验,但是骑马毕竟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运动,普通游客看看热闹也就行了。

全长4.37公里的北京崔各庄马道正式开通。马道沿途分布着何里栖湿地、红砖美术馆等知名景点,市民不仅可以在专业马术竞技赛场驰骋,还能骑着马儿逛公园看美景。

上午10时,第一批骑手在崔各庄马道策马启程。一路上,他们穿越林地、公园、绿道、湖泊、葡萄酒庄、水稻田、杨树林和紫薇林等景观。

崔各庄乡位于北京城区东北部,因地处机场高速进城的必经之路,有“国门第一乡”的美誉。去年,马道开工建设,一期全长约4.37公里,位于顺白路以北,京承高速以东。

开通后,它不但成为马术运动的竞技赛场,同时还能满足市民的游览观光需求,更可以提供马道骑乘、马车轻驾等服务。此前,专业马道都选址于地势舒展的郊区。

崔各庄马道因穿越较繁华地带,周边的景观更富层次变化,林田湖交织错落,且周边拥有红砖美术馆等知名文创空间。

据介绍,崔各庄马道在选线时尽量降低了对环境的干扰,保留该地区的肌理,整体提升沿线地貌景观,串联起乡域北部空间的生态系统。

崔各庄与马颇有渊源。辽金时代,这里就有关于养马的记载。元代,成为屯兵饮马之地,如今的马泉营、草场地、北皋、奶子房等地名皆与此有关。

早在20年前,崔各庄就建起了京城第一批专业赛马场。近年来,按照“生态立乡,文化兴乡”的发展理念,崔各庄大力挖掘和传承本土马文化。

崔各庄乡党委书记吴选辉说,未来,崔各庄乡将以马道为平台,举办与马文化相关的科普、文化、艺术交流研学活动,推动马文化与大众生活的融合,通过与马术产业的互动,为地区居民提供体育运动与日常休憩相结合的绿色空间。

“未来我们还将启动马道二期建设,增强传统乡土文化体验功能,建设集生态休憩、历史追忆、文化教育、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绿道。”吴选辉说。

2022北京周边十一旅游推荐好去处

十一小长假就要到了,小伙伴们是不是想趁着这个假期到北京周边玩一玩呢?在北京周边有许多非常值得前去游玩的好去处,接下来就为小伙伴们推荐几条最佳游玩路线吧!详情介绍请看下文。

一、房山1日游

山花不够烂漫,野草也不够丰茂,却给人以生的欲望、活得畅想。不论是沟壑、山尖,还是沙坡、碱滩,它们一样活得那样坚强。

行程亮点

1、红井路

东与霞云岭乡红色旅游基地堂上村相邻,南与十渡景区毗邻。地势高峻,群山环绕,空气质量好,年平均温度9—11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山、水、林、洞等自然风光优越,素有北京“小***”之称。

2、金水湖景区

依托泉水湾(鸽子台水库)资源而建,因其群山环抱的湖面阳光照射下犹如披上了一件璀璨金色的外衣,故得名金水湖。这里有绿水青山,有红色文化,也有生态采摘。

二、门头沟1日游

沿永定河蜿蜒而行,途经沿河城、碣石村,穿越30公里幽州峡谷,观官厅水库,享古朴幽静村落,品鲜美铁锅炖鱼。

行程亮点

1、幽州峡谷

又名永定河峡谷,全长30公里左右。沿永定河蜿蜒而下,上游山势陡峭水流湍急,下游水流平缓,景致大不相同。整个峡谷只有一条在半山开凿的简易公路,仅能过一车,是一条炼技术和胆魄的自驾线路(需要车友们有一定的驾驶经验哦!)

2、碣石村

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漫步小巷,无一丝商业气息,古香古色的建筑,立刻将你拉进一个古老悠长的故事中??

三、延庆2日游

穿行百里山水画廊,宿岔道古驿民宿,探世园公园之夜,途经干沟村、滴水壶、乌龙峡谷、燕山天池。

行程亮点

1、滴水壶景区

由形式独特的湖泊和瀑布组成,四季景色变幻如画,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和绿色氧吧,这里的空气中负氧离子丰富,年平均气温仅有8°C。

2、乌龙峡谷

与滴水壶景区相距2公里,属距今14亿年前的中生代火山熔岩区,是典型的山间河流深切河谷地貌景观,大峡谷全长约5公里,河水落差约800米,峡谷谷两侧绝壁陡直、怪石林立,水声轰鸣,浪花飞溅,以青山幽谷、碧水深潭远近闻名,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四、顺义1日游

漫步汉石桥湿地深入芦苇沼泽,观各种珍惜鸟类;寻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丈量地下长城的浩大;登舞彩浅山步道,林海里养生放松。

行程亮点

1、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平原地区唯一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保护区内记录到鸟类153种,野生植物292种,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汉石桥湿地公园包括:双子湖、芦苇荡、高台观鸟、湿地植物园、水上游览区。

2、舞彩浅山

浅山区位于顺义东北部,是指顺义区处于燕山余脉山区的地区,浅山绿道旅游带包括舞彩大道和舞彩浅山滨水国家登山步道。舞彩大道参照美国国家风景道路系统,依托怀昌路、木孙路,在浅山区5镇形成5个主色系的乔、灌、藤、草复合群落结构及大地景观。

五、怀柔2日游

青龙峡谷体会水畔长城的魅力,喇叭沟门原始森林公园里感受初秋山林美色渐变,穿越范崎路,行走白河湾,品味虹鳟宴,夜话民宿情。

行程亮点

1、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

这里平均海拔在700-1700米之间,千岩万壑林海茫茫,空气清纯且景色怡人。整个原始林公园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游览观光步道达60公里,有南猴岭、百丈崖、冰川三个不同特色观赏区域。

这里有大面积的白桦林、紫桦林、高山杜鹃、落叶松林、原始橡树次生林,整个林中还混生着大量的紫椴、黄菠萝等名贵树种。其中,冰川观赏区面积13平方公里,以大面积的高山杜鹃和紫桦、白桦为主要特色景观。因多峡谷险峰,海拔落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中人迹罕至且原始生态环境完好,有许多神秘的自然现象。

2、范崎路

被誉为车辆动力总成“试金之路”的范崎路(X004县道)位于怀柔区,范崎路以蜿蜒曲折、山路险峻、景色优美著称,吸引着众多“跑山”爱好者的探访。范崎路是京郊最美自驾路线之一,沿途有雁栖湖景区、神堂峪景区、濂泉响谷自然风景区等,驾车在美景如画的盘山道上穿行,很是赏心悦目。

六、密云区2日游

探古村风韵,宿古北跃海日式庭院,访张裕爱斐堡葡萄酒庄,享烧烤盛夜,观密云水库美景。

行程亮点

1、古北跃海民宿

古北跃海民宿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道里人家院内。环山而建,山上只此一家的私密民宿。在跃海可以让来的每一位客人回到抬头可看星,平视即群山,野长城近在眼前。

2、张裕爱斐堡庄园

酒庄总占地1500余亩,是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主题文化旅游、葡萄酒知识培训以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庄。

这里有童话般浪漫的城堡;冬暖夏凉的地下大酒窖;一望无际的酿酒葡萄园;独特体验的DIY自灌酒;贴近大自然的儿童乐园;再来一场葡萄酒达人速成的葡萄酒专业培训课程;尽情享受浪漫的欧式葡萄庄园游。

七、平谷区1日游

采平谷大桃,穿越秋名山,挑战宇宙之眼,途经平谷十八弯、塔洼人家、石林峡、桃园。

行程亮点

1、东指壶

位于北京平谷区和河北兴隆县交接处,海拔1243米,为平谷第一高峰。路两边是剑峰奇峦、_岩怪石不断闪过。从玻璃台前往东指壶的路弯弯曲曲,一路逶迤盘旋,煞是壮观,只比1941年抗战时期连接中国云南和缅甸的“滇缅公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2、钛合金宇宙之眼

钛合金UFO-飞碟玻璃观景台,坐落石林峡景区主峰之巅,以航天钛合金材料、合金钢、高强拉索、水晶玻璃建造而成,崖壁外悬空32.8米,面积415平米,比号称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廊桥还长11米,面积大了一倍多。

观景台距崖底400多米,置身台上,玻璃剔透,下视无碍,似无所依,令人举步惊心,在此不仅可俯瞰石林峡之雄奇险秀,亦可远眺金海湖、盘山胜景、夜观京城灯火。

八、大兴1日游

前往万亩森林中的北京野生动物园,这里有200余种5000多只珍稀野生动物,采摘庞各庄果蔬,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天堂。

行程亮点

1、北京野生动物园

北京野生动物园位于北京大兴榆垡万亩林中,有成片的次生林,春花夏草,秋黄冬凛,典型的北方林地景致。园内饲养展示200余种5000余只珍稀野生动物,建有自驾游览区、步行游览区及猛兽体验区三大游览区域,设置小火车、观光车、电瓶车等多种游览体验方式。

2、西瓜小镇

北京西瓜小镇地处京南大地有着“西瓜之乡”美誉的大兴区庞各庄镇,小镇内不仅可以采摘各种应季的果蔬,也可以尽享雅致、静谧、自然的乡村情调,或是品尝小镇农家特色菜“西瓜宴”、“南瓜宴”、“豆腐宴”、“烤全羊”、“烤全猪”、“三江鱼”及东北农家饭、“贵妃大馒头”等多种美食。

九、昌平区1日游

在十三陵感受古帝王墓葬群的壮观神秘,在银山塔林探寻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历史,在康陵村品味正德春饼宴,在怀长路体会初秋京郊醉美山路清心养肺。

行程亮点

1、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十三陵还有著名的石牌楼(为我国最大的古石坊)及造型细腻、栩栩如生的石象生。1958年修建的十三陵水库,更给十三陵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夏季旅游的好去处。

2、怀长路

怀长路位于昌平区北部,顾名思义是怀柔通往昌平长陵的道路,全长25公里,是昌平界内最受欢迎的山路之一,被誉为昌平最美山路。从北京城区出发,沿京藏高速行驶至昌平西关环岛沿向北,途径七孔桥花海景区至长陵右转便驶上了怀长路(S308)。在昌平自驾游,如果选择行驶怀长路,将会为自己收获一份额外的美丽景色和愉悦的行驶体验。

十、通州1日游

大运河森林公园里品味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穿行水韵林海。

行程亮点

1、通州运河公园

通州运河公园是京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通州运河1***头,是千里京杭大运河的北首。温榆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小中河在此汇入京杭大运河,形成了大运河北源头五河汇流的壮观景象。

2、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北起六环路潞阳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约8.6公里,构建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沿岸建有5个功能各异的码头,作为水上游览的停靠地,便于游人上岸观赏。堤岸绿化与运河景观互借互动,形成了穿过树林的路、赏花的路和绚丽的路。六大景区分布在河道两侧,有潞河桃柳景区、月岛闻莺景区、银枫秋实景区、丛林活力景区、明镜移舟景区、高台平林景区。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