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麦积山石窟介绍 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介绍 天水麦积山石窟

  • 发布:2025-09-26 10:32:34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麦积山石窟基本介绍

麦积山石窟属于天水高山奇峡的著名旅游去。

位于天水东南部,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至八十公尺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攀援而上可达山顶。

麦积山石窟中最有名的就是泥塑,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似,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低眉含嫣,形态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塑像馆。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雕刻技艺精湛,壁画古朴典雅,不论是北朝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的丰满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温婉可亲,极富生活气息。洞窟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

近年来,麦积山石窟又相继开放了香积寺、豆积寺、交龙寺等景点,使景区的内涵更为丰富。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5年),天水一带发生强裂地震,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华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像,都充满着人间世俗的感情,使人感到,这不是雕塑,而是民风民俗的体现。

麦积山石窟

从天山北道步沿公路向东南走,经过马跑泉,双月兰塘只见青鸾脆杖,筋突的拔起一座奇峰,顶端略呈圆锥形,底部较小形似年迈场上的一个麦垛,这就是麦积山在麦积山南面的悬崖峭壁上至1600年后,前后琴就在这里开窟造,像到唐宋时期各代都在这里听造了大量塑像风景秀丽的麦积山,因此又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现存194个库坑保存了7200多深大小泥塑石像造像1300多平方米的壁画,如果说敦煌以壁画筑成云冈,龙门石窟与石雕文明麦积山,则以精美的泥塑起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享有东方塑像馆的美誉。

  麦积山石窟分为东亚,西亚两部分,这是唐朝开元22年739年的大地震所造成的山体纵断崩裂的结果,东亚的千佛狼,狼长32米崖闭上,分两层整洁地排列着,两百五十八尊石胎泥塑的佛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西崖山势陡峭险峻,难攀,这里有菩萨堂饭佛堂又叫碑,洞窟内现存泥塑30余生民银门银面的是一座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田进紫翔双手做接引之态,钱币坐上册有引述佛像千余笙,地面有18块石碑,其中16号背背头浮雕。吃一顶罗杖,下三个少女坐像,动作优雅,身段秀丽,是象征在相互倾吐心中隐逸,充满人间生活。

  麦积烟雨,速冲秦州十景之首,在麦积山东南二三十里的地方,还有清雅一宿的仙人峡,幽傲深邃的石门,秦州志称仙人峡奇崛与麦积山等十门,则是两座孤峰对气质天然之门中消耗,越从石门缝隙中嚷嚷升起,嗯,变幻无穷诉称,石门夜月,也是秦州十景之一,自然风光与文化遗存两相映辉是麦积山最引人注目的原因了。

           ————临泽四中校委会

甘肃麦积山石窟简介麦积山石窟怎么玩

甘肃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境内,在当地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这里自然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绝对勾起游客灵魂最深处的一抹触动和震颤,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一座孤峰,一百九十四个石窟,七千多尊造像,一千三百平方米壁画。

这就是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古籍中这样记载麦积山。

这里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麦积山高142米,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因石窟造像闻名海内外,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登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在我国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仅二十米,有的高达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众多石窟中十分罕见。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等配套设施齐全,游客可以直达每一座石窟。

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时期,此后历代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七千余尊,壁画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分布在一百九十四个洞窟中。

麦积山石窟的窟形多样,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珍贵历史资料。

连通石窟的栈道在经历千年风雨后部分损毁,山体风化严重,此后建成麦积山景区后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也已经稳定,栈道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现在游客可以放心地游览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的洞窟有很多是别具一格的“崖阁”,建于七十余米高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

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第78窟、128窟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

麦积山风景区除了石窟,还有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四个景区共一百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艺术明珠和旅游胜地。

麦积山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麦积山石窟的介绍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故名。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水麦积山石窟简介 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1张)

麦积山石窟风景照(16张)

麦积山[1]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编辑本段景区概述“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它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火车站东南约35公里的秦岭山脉之中。周围?2013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麦积山石窟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

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2]

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地处西秦岭主脉的麦积山风景区既是中国两大构造带的交叉点,同时也处于中国南北生物区系的过渡带,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生物多样性南北交会、东西过渡、古今共存的地区,生物麦积山石窟物种十分丰富,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基因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这里气候宜人,降水丰沛,植被良好,在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属于独特的温凉区和半湿润气候区,这种生态环境的过渡性导致了生物区系的过渡性,承担这一课题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刘乃发认为,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麦积山景区生物多样性非常突出,有各类植物280科,1088属,2696种;林业昆虫13目、132科、1359种;脊椎动物27目、70科、285种。这里生物变异性高,共有82个动植物亚种是中国所特有,此外这一地区的生物区系相当古老,有孑遗植物50余种,景区古老动物有与大熊猫、剑齿象同时生活的兽类14种,有较恐龙更为古老的大鲵、龟、鳖等,是目前世界上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在麦积山景区基础研究方面,我市还开展了景区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景区气候资源分析、景区微小生物及地衣研究等子课题。其中由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景区微小生物及地衣研究课题,被认为是全国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的首例。这次调查,他们在景区采集地衣标本230余号,初步鉴定为86种一个变种,隶属22科34属,其中有甘肃分布新纪录23种。编辑本段开凿年代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编辑本段景区特点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编辑本段石窟艺术石窟照(15张)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为一座孤峰山,是南北朝初期西北地区佛教中心。麦积山石窟的修建最早始于后秦,并经北魏以后各代陆续修造,成为规模宏大的石窟群。麦积山因石质疏松,多为彩绘泥塑,并且多为北朝作品。在西魏时,麦积山兴造了一批中国传统式建筑式样的崖阁式石窟,规模极大。西魏以来的造像风格渐渐变化,佛像肉譬低平,颈短肩宽,面相方圆丰满,体态硕壮,为隋唐的塑像“雍荣大度”之风打下基础。麦积山石窟艺术有独到的成功之处,在北魏末期的造像中,一部分薄衣透体的佛像和菩萨雕塑十分引人注目,衣榴是划出的凹线,颇能体现体魄之美。在127窟正壁的佛像,飞天围绕坐佛而飞翔,结合极其巧妙紧密,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创造成功的又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麦积山石窟中第123窟的童男童女像,孩子伶俐可爱,生动传神,朴实平淡,有人情味,是中国古代早期描绘儿童作品的精品。在第121窟左右两壁的转角处的弟子与菩萨,似在啊唱耳语,相互联系、富有表情的神态,达到了艺术上的神妙境界。此像最大的待点就是形体修长,秀骨清相,衣纹简炼流畅,采用浮雕与线刻窒然相结合约手法,是典型的西魏造像叉格。麦积山北周雕塑共有7幅,四周飞天的身体外露部分的页部、手部、足邻都是浅浮雕,其它部分,如:衣物、飘带都是彩绘的,表现得妙趣横生。

[3]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

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即沉积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编辑本段崖阁一景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中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