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中国旅行社三大巨头?中国的三大旅行社

中国旅行社三大巨头?中国的三大旅行社

  • 发布:2025-10-07 16:50:48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如果两家旅行社要合并成一个旅行社集团,最关心的内容是什么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有业界分析,旅游界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后,已经初步出现了企业合并、强强联合的发展道路,预计类似的合并在今后一段时间还陆续有来。

广州日报讯(记者全杰)旅游界昨日再有一宗合并引起了关注。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据悉,目前两个公司均没有明确的人事变动,而两个公司的日常工作也没有出现调整。业界分析,旅游界已经初步出现了企业合并、强强联合的发展道路,预计类似的合并陆续有来。

作为线上旅游网络平台

中国国旅和港中旅都是国内体量较大的旅行社巨头。其中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旅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目前,集团下辖上市公司——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旅股份公司”)和集团上划企业等。作为以旅游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国旅集团业务涵盖旅行服务、免税品经销、旅游综合项目开发与管理、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领域,目前已形成旅行社、旅游零售和旅游综合项目投资开发三大主业,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连续11年稳居旅游服务类品牌第一,持续领跑中国旅游服务行业。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早期***家陈光甫先生1928年设立的香港中国旅行社,1953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接收,后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管理;1985年注册成立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12月和2007年6月,中国招商旅游总公司和中国中旅集团公司先后正式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目前,港中旅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总部在香港的三家中央企业之一。

港中旅旗下拥有芒果网

港中旅是一个多元化产业集团,涵盖了七个板块(旅行社、酒店、景区、地产、金融、物流、资产),另外还有证件事业部、邮轮事业部、渭河电厂及下属专业公司为主要经营载体的架构体系;集团控股两家上市公司:香港中旅(为中资企业成份股)、华贸物流(股票代码603128上海证交所上市)。截至2015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营业收入335亿元,利润总额23.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港中旅旗下拥有芒果网作为线上旅游网络平台,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地面旅行社进行架构重组和业务整合,打造O2O旅游商业新模式。

业界普遍认为,这次双方的合并,两大体量合并后的公司将有机会成为中国头号旅游集团,这一交易也将跻身近年中国旅游业最大并购案之列。

目前中国国旅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有中国国旅,港中旅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有华贸物流。

合并还将陆续有来

记者昨日在合并消息公布后,致电中国国旅有关内部人士,其表示,目前公司内部对于合并消息反应平静,业务和工作均没有受到影响,如常进行。而人事方面也暂时没有任何变动。这位人士也表示,相信合并后,短期内业务和工作都未必会出现较大变化。

据消息人士称,中国国旅和港中旅合并后,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两大品牌不变,各自业务也会保持一段较长时间稳定,“两个品牌继续***运营,各有发挥特色,保持原有优势,同时也会相互补位,达到强强联合的经营目标。”类似的做法也相见于之前***和去哪儿网的合并,目前***和去哪儿网仍是相互***品牌、***运营。

分析:合并是旅行社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有业界人士分析,随着旅游业界“黄金十年”过去,强势旅行集团已经积累了优厚的资产基础,同时也拥有市场资源,弱势旅行社也因为市场压力,希望寻求市场资本运作,以达到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优胜劣汰、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大环境下,合并是旅行社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可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还将继续有大旅行集团吞并小旅行社、大型旅行社强强合并的案例出现。”商业分析机构梁荣德表示。

中国的三大旅行社

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三大旅行社。

1、中国旅行社。整合外部资源,取长补短2015年7月,中国旅行社总公司与芒果网合并整合。

2、中国国际旅行社,传统旅行社OTA的探路者,中国国际旅行社总部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国旅在线,希望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3、中国青年旅行社。借壳发力,促进线上线下融合2014年,中青旅宣布计划向旅游网投资3亿元。

旅行社的营运项目通常包括了各种交通运输票券(例如机票、巴士票与船票),套装行程,旅行保险,旅行书籍等的销售,与国际旅行所需的证照(例如护照、签证)的咨询代办。

最小的旅行社可能只有一人,最大的旅行社则全球都有分店。从旅行社衍生的职业有:领队、导游、票务员、签证专员、计调员(旅游操作)等。

佛山南湖国旅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在南湖国旅·西部假期,一个吸引无数消费者眼球的响亮名字,几年前还只是一间只有十几人的小旅行社,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南湖国旅·西部假期通过成功转制,晋身中国旅游企业前三十强。凭借着专业、专注,大胆创新、打造精品西部假期,专营云南、四川等西部游线路,被誉为西部旅游专家,成为广东市场上最早专注于西部并运营最成功的旅游品牌,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非凡神话,事业屡攀高峰,南湖神话不胫而誉。

一、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立行业翘楚

1、1999年,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开发西部的号召,逆风而上,与北京保利集团携手率先开创了全国连锁西部旅游品牌——西部假期。南湖国旅·西部假期突破旅行社发展的常规轨道,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品牌经营之路。

2、投巨资于旅游和文化产业,鲜明地打出了专注专业的服务品牌,撬开了西部游市场。

3、本着专注专业的精神成立了西部旅游专家组,聚拢了一批至少有十几年西部野外探险经验、深谙西部地区复杂环境的专家和一批长期奔走于西部的专线导游及旅游车司机,在广东,西部假期,西部旅游专家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4、四川、云南、***、***等线路成为广东人首选的第一旅游目的地。

5、2000年,南湖国旅开创全国旅游业之先河,首创旅游文化室,传播旅游文化。

6、2001年,南湖国旅·西部假期的品牌影响力从西部旅游扩展到国内游。组团人数以100%以上的比例一路飙升。组团接待量约为5万人次;2002年上升至约11万;非典过后,2004年,南湖国旅·西部假期的组团量达到40万人次,一跃为广东地区组团量最大的旅行社;而2005年,南湖国旅·西部假期的组团量接待量则超过80万人次,继续保持了广东地区国内游组团量最大的旅行社的桂冠,并蝉联广东地区国内游专家。通过规模效应,2000年南湖国旅·西部假期的营业额不足1亿元,2002年达到2亿多元,增长了1倍多;2004年营业额上升至约3.5亿元,而2005年则达到了近6亿元。

二、树立品牌,创新东西部旅游合作的双赢模式。

1、2001年,公司确定了以旅游为平台,实施全方位发展,多方位合作。陆续开辟了四川、云南,***,***,贵州等多条包机线路,开创线路片区管理的新模式。

2、在全国各分支机构和539个战略合作单位,统一使用南湖国旅·西部假期自行研制开发的电脑系统实行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共同推广旅游线路,进行包括景区、酒店、航线、旅游包机计划等内容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

3、把景区的运营和推广作为首选的重点运作项目,先后与云南、***、***、北京、华东等多个旅游大省和旅游热点城市合作,长期代理其在广东市场的运营策略、营销计划、市场推广、广告投放等主要工作。不断掀起国内旅游热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4、2002年7月,西部假期联合广元市政府、广元机场及航空公司等几大巨头,在全国独家推出直升飞机游九寨沟的富豪式旅游产品。

5、发挥传媒优势。南湖国旅联合西部旅游城市,在其所在的长三角客源富集地,进行了大量的营销宣传,充分发挥传媒优势,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台、电台宣传报道铺天盖地,强势撞击消费者眼球。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户外推广、夏日好时光旅游推介、成龙户外见面会、万人自驾车游桂林、四川峨眉山旅游推广活动等活动,亮点频现。

6、在2005中国(四川)南国冰雪节大型户外推广活动中,南湖国旅邀集四川八大著名景区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海螺沟、西岭雪山、四姑娘山、青城山、都江堰,在广东闹市区上下九步行街举办,盛况空前。

7、撬开冰封的冬游市场,南湖国旅逆向思维的推出魅力中华畅冬游系列活动。掀起了冬游高潮的神话。2005年11月出游人数与上年同比增长250%。激起广东游客的强烈反响,赢得社会口碑。

三、蓄势待发,做大做强企业蛋糕。2005年南湖国旅·西部假期又强势进军出境游市场,不惜斥巨资聘请香港顶尖旅游人才,成立了港籍出境游专家组,全力打造全国最专业的出境游品牌。

四、行诚信典范,立志做有社会责任感企业。不遗余力捐助西部贫困地区。南湖国旅·西部假期与西部贫困地方的政府合作,全资筹建、扩建教学楼、宿舍、球场等硬件设施,筹建西部假期小学还根据当地教育局提供的名单,对部分经济特贫但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直接资助。与此同步,南湖国旅·西部假期还在游客中倡导多背一公斤去旅游的理念,即建议游客们多带一公斤学习和生活用品到西部去,送给当地的学生。并从每位游客的团费中抽取20元为西部贫困地区捐资助学。

五、业精于恒,天道酬勤。南湖国旅不断创行业先河,屡获殊荣,于2002年度中国双百强旅游企业行列,排名98位;而在2004年度中国旅游企业的双百强评选活动中,南湖国旅·西部假期跃居29名,成为当届广东省唯一飙升的旅行社;2004—2005年,南湖国旅·西部假期连续两年被《广州日报》评为广东国内游专家,并蝉联最受欢迎旅行社、省内游专家等殊荣;2005年,南湖国旅·西部假期更赢得了由全球三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选出的2005年中国品牌年度大奖(NO.1),是在广东的旅游界唯一获此殊荣的旅行社。

dfs和中免集团哪个高大上

聊一聊近期很火的免税龙头——中国中免

2020-08-2108:19

今天聊一个近期很火热,也是让广大女性同胞“摩拳擦掌”的话题,那就是“买买买”。

现在能勾起女性同胞强烈购物欲望的地方就是免税店了。一般出国首先到机场免税店转一圈,帮小姐妹代购点“补给品”;然后拎着一篮子一篮子的化妆品去排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在机场日上免税店长龙式的队伍,当然今年例外了;最后到了境外的旅游目的地,至少会腾出一天的时间去逛逛当地的知名免税店,满载而归。

国内机场的免税店,大家都知道是日上,而在日上的背后则是近几年崛起的免税业巨头,中国中免,听名字就是霸气十足!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下免税行业以及中国中免的情况。

我们先看看免税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情况。

伴随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及旅游业的兴旺,2000-2018全球免税市场规模从200亿美元增至7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4%。根据GenerationResearch预计,2019年将达到818亿美元。

免税品销售最早发源于二战后的爱尔兰机场,欧美经济的迅速崛起催生大量中产阶级,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带动免税行业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DFS、乐天免税、新罗免税和中国免税集团等亚洲企业相继切入市场,亚太地区免税市场规模一路攀升。2000-2017年亚太地区免税销售额复合增速12%,占全球免税额比例从20%提升至45%,为全球免税业提供强劲增长动力。到2018年,亚太地区免税销售额达388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占比已经达到49%。

国内免税市场空间则和旅游经济息息相关。根据文化与旅游部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如果不是疫情的话,相信今年的旅游业依然会以高于GDP增速继续发展。

据统计,日本、阿联酋(迪拜)、法国、新加坡、英国、韩国、西班牙等是国人喜欢常去的购物地方(香港在2019年前还是其中之一,但之后大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熟悉的免税店当然有迪拜国际机场、高岛屋、巴黎河谷村、日本近铁百货、巴黎老佛爷、DFS等等。

而大家出去购买的东西主要以化妆品、食品、奢侈品居首,其中香化类产品2018年占免税销售额约40%,增速高达23.5%,背后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巨大价格差了,难得出去一次,还不得痛快地血拼嘛。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根据穆迪报告,2018年瑞士运营商Dufry、韩国运营商乐天和新罗分别以76.87亿欧元、60.93欧元和54.77欧元的体量位列全球免税运营商前三名。中国中免随着近年来免税业务持续高速发展,2018年已跻身全球第四大免税运营商。

此外,全球免税业规模效应带来竞争优势趋势明显,2016-2018年免税市场前五大、前十大和前二十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逐步提高,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中国中免在今年6月初的时候还叫中国国旅,6月中旬完成名称变更,当然,她在叫中国国旅的时候也是一家比较出名的公司。

中免成立于2008年,是由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以旅行社和免税业务相关资产整体重组改制,并联合华侨城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2009年便上市了。之后几年都在发展旅游业,但公司还是敏锐的“嗅”到了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气息,之后几年通过一系列的扩张,直到现在实现了免税业巨头。

接下来,我们介绍下中免一系列的操作。

2011年4月,海南正式实施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公司迅速采取行动,抓住政策红利,开设了三亚市内免税店,并于2012年建设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2014年三亚国际免税城正式开业。

2017年,子公司中免收购日上免税行(中国)51%股权;同年,投资建设三亚海棠湾河心岛项目,继续帮助三亚免税城的业务增长。

2018年,子公司中免并购日上免税行(上海)51%股权,再度扩张免税板块规模。

公司对日上的并购,使公司直接控制了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三大机场免税业务,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4%,加固了行业龙头地位,一系列的扩张让其在全球免税运营商的排名跃升至第4名。

2018年末,公司竞得海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开始筹备建设海口市国际免税城。2019年初,剥离了旅游业务100%股权予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

2020年5月,公司再一次出手收购海免公司51%股权,作价20.65亿元。今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中国中免,开启聚焦免税的主业,目前国内市占率超过80%。

免税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需要申请特许经营牌照。而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免集团牌照齐全,拥有机场、口岸、港口出入境免税牌照、海南离岛免税牌照、市内离境免税牌照,覆盖了全部的业务形态。

公司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柬埔寨设立涵盖机场、机上、边境、外轮供应、客运站、火车站、外交人员、邮轮和市内九大类型的200多家免税店,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免税物流配送体系。

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分别是机场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和传统免税店。

一是机场业务,我们刚才提到了,公司免税店已覆盖北上广和其他国内大型机场,贡献收入超过公司总量的60%,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由于需要和机场分点,所以利润贡献仅30%左右。

二是离岛业务,购物的朋友也熟悉,就是“店内购物、机场提货”的方式,这部分占总量的30%左右;这部分利润较高,占总利润的60%,是主要盈利来源。

三是传统免税店(包括市内免税店、边境口岸、邮轮等)。

红火的旅游业,加之中免独有的优势,自然也给公司带来了发展势头。

公司的净利润在过去11年里增长了14倍多,2009年上市时的归母净利润为3.13亿元,至去年的46.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公司营收增长并没有净利润那么多,但也有7倍左右,2009年上市时的营收为60.65亿元,至去年的479.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

除了规模增长外,公司毛利率也在逐步提升中,从刚上市的22.6%,去年已接近50%(去年剥离了毛利率较低的旅游业)。

但同时,公司费用率自2016年起也增速明显,尤其是销售费率,2016年仅为8%左右,但去年已超过30%,这也是和公司大举扩张免税店数量和规模相符,主要都是租赁费和销售人员的薪酬。

最后,公司净利率逐步攀升,2019年已达到11.29%,ROE也在稳步提升,2019年已经超过20%,达到了23.3%,在过去五年里提升了近10个点。

对于我国免税的未来发展,我们保持乐观。

根据中国中免业绩及市场份额测算,我们预计2019年免税行业市场规模约564亿元,2010-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2%,这受益于出境游人次不断增长、消费水平的提升。

但是,相比于国人境外的免税商品消费,国内市场的规模仍然偏小,仅占全球免税行业的7%,免税消费外流的情况十分突出,国人境外免税消费额在2018年超过1800亿元,是国内的4.5倍。

所以未来,回流的量带来的提升空间和想象力就很大了。

中国中免的战略布局已经非常清晰了,就是“离岛+机场+市内”的模式。其中,离岛有三亚和海口(今年刚收购,将成为今年新的业绩增长点),2020年6月,我国正式对外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到将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由现在的每年每人3万元放宽到10万元,同时扩大免税商品种类,一定程度利好了中免;机场有北上广(去年又中标了北京大兴机场的10年运营权)和香港;市内免税店,这部分受政策影响较大,目前在我国发展得不是很理想,韩国市内免税店大部分则都是中国人,未来可能会逐步放开,目前已经有布局的城市包括厦门、大连、北京、青岛和上海,香港也有,明年澳门也会有一家开业。

关于估值的话,受疫情影响,我们认为航空业和旅游业不出意外在今年是看不到较为明显的反转迹象了,明年还得看病毒控制的情况和疫苗开发的速度。

我们从中免的年中业绩快报也看到整体收入同比下降22%,为1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71%,为9.3亿元。这么看来,全年归母净利润可能在20亿元左右。

不过,虽然财务数据并不理想,但也丝毫不影响市场给她的估值,哪怕近期有所回落,但公司动态PE倍数仍在170倍左右,市值也在4000亿元上下。

我们认为,第一可能是由于政策原因,国家对免税业发布了倾向性的政策;第二可能是由于公司的绝对垄断地位已经形成,一家独大,舍我取谁;第三是看得长远一些,明后年旅游业恢复后的报复式反弹。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估值还是比较疯狂的。

好了,今天就先和大家聊到这里了。

旅游业三大龙头是什么

综述:

我国旅游行业的三大龙头旅行社指的是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成立于1954年,于2008年3月更名为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国旅)。经过几代国旅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集团,累计招揽、接待海外来华旅游者1000多万人次。

"CITS"已成为国内顶级、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驰名商标,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注册。进入新世纪,中国国旅制定了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游并重"、"三游互促"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根据市场需要重点发展会展业务和自由行业务。

继续全力打造"中国国旅、CITS"入境旅游品牌,加快培育"环球行"(TotalTravel)"出境旅游品牌、"国旅假期"国内旅游品牌及"自游天下"自由行品牌,努力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