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芒康天气 318国道近几天天气情况

芒康天气 318国道近几天天气情况

  • 发布:2025-09-14 07:33:30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请问9月8日至10月初 青藏线气候 等如何

本来只想复制气候篇,想想还是全复制了,希望LZ不要闲罗嗦.

《一、道路篇》骑藏当然是走公路。标准的说法是四条公路: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其实滇藏的终点是在川藏的中途。所以骑藏的一般路线就是青藏、川藏、新藏三种。只是川藏的前半段有三种走法(加上川藏北线)。最近在青海玉树到***昌都之间的古路又好走了。所以出现了第四种选择:康藏(唐蕃古道)。青藏公路分前后两段:西宁-格尔木-***。西宁至格尔木路段经过日月山、青海湖、橡皮山到达茶卡,茶卡到格尔木分为南北两条路。北线是在柴达木盆地的北边沿,路程比南线长140km左右。途径乌兰、德令哈、大柴旦、锡铁山。南线是在柴达木盆地中部穿过,目前路况极好。途径旺尕秀山、脱土山、香日德,路程780公里。格尔木到***,途经纳赤台、西大滩、昆仑山、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二道沟、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安多、申格里贡山、那曲、当雄、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路程1160公里,青藏公路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青藏公路间距里程海拔简介-----------------------------------------------------------------------------------西宁002200潢源45452600小上坡,路上有109-2000到109-2020的路碑适合留念照片日月山镇33783000中上坡日月山15933468大上坡倒淌河171103200大下坡江西沟561663200平路黑马河***-2175,平路,路况好橡皮山口***-2205,17公里中上坡,13公里盘山路。茶卡***-2255,15公里大下坡,20公里缓下坡,15公里平路乌兰***公里小上坡,40公里小下坡野马沟694433000延河边公路走,起伏路,趋势小上坡德令哈404832900小下坡怀投塔拉955783000小上坡(佚名)山556333300中上坡大柴旦957283100中下坡20公里,然后起伏路锡铁山***公里平路,6公里大上坡锡铁山镇***公里大下坡,39公里起伏路格尔木1279232807109-2744下坡为主,偶尔上坡纳赤台8410073573109-2828小上坡西大滩3810454161109-2866小上坡昆仑山口3210774767109-28982900离开公路,10公里到达玉珠峰南坡大本营。不冻泉2110984720109-2919中下坡索南达杰站3311314700109-2952平路五道梁5511864637109-3007起伏路沟沟梁梁的风火山口6912555010109-307650公里起伏路20公里大上坡二道沟1512704779109-3091大下坡沱沱河6313334547109-3154起伏路雁石坪9014234713109-3244起伏路小上坡唐古拉兵站5114744980109-3295起伏路唐古拉山口4815225231109-334330公里小上坡15公里中上坡3公里大上坡安多8716094686109-343010公里大下坡10公里中上坡5公里大下坡其余小下坡申格里贡山口1516244880109-34457公里平路8公里大上坡那曲12017444513109-35656公里大下坡90公里起伏路24公里小下坡当雄16519094300109-373070公里小上坡90公里小下坡念青唐古拉山口4819574500109-377820公里小下坡20公里小上坡8公里中上坡羊八井2719844313109-380510公里大下坡17公里小下坡***7520593658109-388075公里小下坡,进城后的路程真长啊-----------------------------------------------------------------------------------------川藏公路是从成都开始,经雅安、康定,到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甘孜、德格,昌都、到邦达。南线经雅安、理塘、巴塘,芒康,到邦达。然后再经巴宿、波密、林芝到***。北线全长2410公里,南线全长为2150公里。川藏公路沿线海拔落差最大,全线几乎没有平路。道路崎岖,每年7、8月份是雨季,时常有塌方,滑坡、泥石流。新藏公路起点在***叶城。全长2840公里。是海拔高度最高的路。途径界山大坂、多玛、狮泉河、革吉、改则、洞错、措勒、拉嘎、拉孜、日喀则、江孜到达***。**************************************************************************************

《二、气候篇》理论上说,骑藏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5、6月份。主要是因为雨水少。实际上骑车人多在7、8月份才有假期。免不了一番淋漓之苦。1、风朋友们一致认为上坡不可怕、顶风最要命。因为上坡就像存款,有借有还。上再多的坡总有下坡爽的时候。顶风就麻烦了,就像丢钱,丢多少,少多少。想起来就不爽。在柴达木盆地有时会遇到很大的顶风,就像罚款,极度郁闷。顺风嘛,就像彩票中奖。实在是斯乌昂-爽。2、雨大家都知道感冒会出人命的。那就最好不要被雨淋到。也看运气,一个同伙,一路感冒发烧拉肚子。也没有***亚。雨是免不了滴,多少的问题。这一路上有各种各样的雨。在西宁到格尔木路段的雨比较多。在橡皮山有朦朦细雨。如烟似雾,不知不觉间全身尽湿。在戈壁滩有二愣子雨,本来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忽然头顶一团灰云里落下巨大的雨滴,恶狠狠砸在头顶,吓人一跳,落个三五点,又没了。在大柴旦有瓢泼大雨,下的地动山摇,惊心动魄。也是嘎崩一声就能停住,然后立即出太阳。高原空气清澈,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有云的地方下面飘着斜斜的雾气一样的东西,也是雨。云随风走,雨随云动。运气好的时候。雨云总在路前面几公里的地方慢跑,一路上就总是好心情。或者总在后面几公里的地方跟着跑,那就不免紧张兮兮的一路紧赶。最惨是人总在雨中云下,人走雨走,人停雨也就赖在头顶下个没完。只好一路狂奔。FT2DS。通常,如果看到天上的云如果像是很大的一片薄薄的羽毛的样子的话。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雷雨。如果看到“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而且每一朵白云都圆滚滚的话。一有风,就会聚成大片的乌云,就有雨。雨中骑车最难受的就是鞋子进水。双脚冰凉,极易感冒。其次是裤裆进水,严重影响骑车的蹬踏动作,而且,样子就像......很没面子啊。3、雷路上遇到很多次打雷。心中诚惶诚恐,无比敬畏。其实被雷击中的概率很小。不过一旦发生,惨不忍睹。而且从传统观念上说,通常是暗地里做坏事的人会被雷劈。所以一旦被雷打到,全家人都会脸上无光。如果实在想作些什么的的话,那就是拼命骑车,真心祈祷。或者象我一样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躲在路面下的涵洞里。尽管我知道:被洪水冲走的概率远远大于雷劈。我不知道这样做是愚蠢还是胡涂,也许是大脑缺氧。还好我还没有听说有那个骑藏的弟兄被雷劈到了。4、雪夏天毕竟是夏天,遇到雪的机会毕竟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远远地看到雪山上的雪。我们只在小唐古拉山口零距离的模到了雪。不过听说在我们经过唐古拉山口的第二天,那里下了一尺厚的雪。(未经证实)5、雾西部干旱,很少遇到雾,但我两次经过橡皮山都遇到大雾。不知是当地气候如此还是巧合。6、洪水本来以为这是南方的特产,不料在青海遇到了,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眼前,景色壮观。本以为洪水是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涨起来。看到的却不是。当时是晴天(前面几天一直下雨)。我们出德令哈,即将到达怀投塔拉的时候,那洪水呼啸而来,从干透的戈壁河床轰然掠过。在我前方几十米远的地方如一面墙扫过公路。水头高一米以上。如果正好骑车在那里,肯定会冲走。水头虽大,续流一般。水位迅速降低,路面水流很快就会低于中轴。我因为没有经验,经过的时候想快速通过。结果前轮甩泥,污染链条及变速器。很糟。7、冰雹路上多次遇到冰雹,好在持续时间都不长。打的头盔乒乓作响,耳朵旁边被打到一次,比较疼。8、冻雨这个可能在什么地方都不常见,我们在昆仑山口遇到了。不大,只是象征性的下了一点点。9、沙尘青藏公路很长,地质结构也不稳定,在加上修铁路。所以这条路恐怕永远不会修完。修了再坏,坏了再修。所以总会有尘土飞扬的路段。而且是极细的粉尘。粘在链条上、行李上、脸上、车把上、镜头上、肺泡上。尘土遇到雨水就变成泥巴。那个变态的地方的变态尘土遇到变态雨水生成了千奇百怪的变态泥巴。有时粘的变态,蹬不动车。有时滑的变态,车轮空转。早晨天冷一冻,那就很硬,还锋利的变态,能扎破轮胎。10、日晒最厉害的放到最后。我第一次见到太阳能够把皮肤晒出水泡,真真切切。一个同伙的耳朵中招,完全就像是开水烫伤的那种水泡。竟然只是晒了一天!一般人都会注意到防晒。可是一般都会忽略鼻尖、手背、大腿、耳朵、脖子。我第一次见到太阳灶的实际应用。一壶凉水在两片反光镜的照耀下很快沸腾。太阳灶是江苏生产的,我在江苏却从没见到这过。**************************************************************************************

《三、装备篇》1、车子。对青藏公路来说,因为大多是平整的公路。所以使用700C的旅行车较为适宜。轮胎可以选择38、41、43等较为粗大的型号,适合驮运行李。目前国内可以买到的型号主要有:GIANT-ARK、ROCKMACHINE-CROSSWAY、GT-NOMAD、GT-TIMBERLINE(26")等。GIANT-ARK比较容易买到,着重介绍:GIANT-ARK是GIANT(昆山)公司的产品。市场售价¥16982002年6月底面世,是专门设计的长途旅行车。详细配置如下:车架:GIANT(商标)-SUPERLIGHT(超轻)-ALUXX(某种铝材)碗组:VP(***)前叉:RST-TR-PRO-HL(700C)(***)把立:ZOOM铝制,角度可调横把:ZOOM铝制,蝴蝶把把套:黑色海绵座包:SUSTEK座管:SUSTEK(弹簧)座管夹:GIANT外胎:正新700×41C内胎:正新700×35C胎垫;黑色橡胶条车圈:单层铝圈辐条:S不锈钢车轴;JOY(久域)(***)刹车:promax-TX103-V4刹把:EF33(JAPAN)变速指拨;EF33(JAPAN)内外线;不祥脚踏:VP塑胶型(***)牙盘OTEKHSDK-15中轴;不祥链条:Z(KMC)飞轮;ShimanoMF-HG37后变速器:ACERA(马来西亚)前变速器;ACERA(JAPAN)车灯:磨电灯(SANYO)使用之后,我感觉其优点是:(1)名字地道。ARK就是方舟,承载万物,乘风破浪。(2)颜色耐脏。灰土一样的颜色。(3)山地变速。使用的是ACERA系列的传动。有足够的爬坡速比。(4)蝴蝶车把。可以变换不同的握把姿势,减轻疲劳。(5)附件齐全。包括货架,磨电车灯、挡泥板、链盒、脚架。(6)调整方便。把立可调范围很大。便于找到合适的骑车姿势。(7)坐管避震。减轻疲劳,降低“出事”的概率。(8)车座舒服。我是说这个车座适合我。不一定适合你!!!(9)车架结实。而且变速线,后闸线为隐藏式设计。不易进水粘泥。车架子上就可以顺利的捆绑各种临时性的行李物品。不会影响后刹车和拨链器的正常工作。(10)轮胎合适。是700X41C,截面圆形,剑形花纹。在平整的公路上比较轻快。偶尔遇到烂路也等应付自如。我在购车之时对原车做了部分升级:使用了ALIVIO花鼓、DEORE拨链器、大盘、手拨、SRAM7.0飞轮和Z9000链条,所以对原配相应零件的使用情况不明。不过对比朋友们其他级别的相应零部件。我认为只要正确使用,适当保养。原车配件是可以胜任的。其缺点是:(1)脚撑(立撑)只能在空载的时候起作用。一旦装上驮包,脚撑就完全失去了作用。(2)传动系配色不好,我更换了DEORE的大盘和后拨等,颜色协调多了。2、驮包。很多朋友基于费用方面的考虑不得不使用背包、提袋等装具。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做好充分的防雨准备。捆扎也尽量牢固和拆装方便。建议尽量选择自行车专用的驮包。自行车专用驮包的固定方式有软式的也有硬式的。硬式的固定牢固,拆装极为方便。缺点是一旦损坏,不易维修。软式的同硬式的正好相反咯。但无论那种,都比背包捆在货架上好。至于背着背包骑车.......还是算了吧。会被人家老鸟笑话的。我使用的是VAUDE的三件套驮包、内含黄绿色防雨罩,确实能抵御大雨。还附有一把内六角扳手。可以调整硬式的固定挂钩,适应各种货架。此驮包的本体和防雨罩上都有反光图案,比较实用。¥4203、辅包。在车头或三角架的中部安装一个比较小的辅包是很方便的。可以放一些零食和相机。还有地图、眼镜、铅笔等常用物品。可惜我现在才知道。当时不懂。4、证件包。市场上可以买到专用的证件包。贴身挂在脖子上。用于放置通讯录(这才是最最重要滴)、身份证、边境证、学生证、救命路费。***卡或存折不能放在这里。不能让身份证和这些东西见面。可惜我现在才知道。当时不懂。5、修理工具。补胎用的胶水、贴片、皮锉和气筒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车子是使用快拆的花鼓(就是车轴)。那紧固把手可以用于撬胎。否则还应准备合适的撬胎棒。我只扎过2次胎。带的2条备份内胎成了心中永远的重。除非运气差到极点,没人会需要2条备份内胎。所以一条就够了。至于外胎,那就很难说了。扔个硬币决定取舍吧。一些比较新的车型,普遍使用内六角的螺丝用于各种紧固件。所以最好带上合适的内六角扳手。如果是比较老式的自行车,可能会需要活动扳手、一字起子。这就比较重、比较大了,需要根据自己的车况和体力,决定取舍。其他的东西如打链器、刹车线、变速线、脚踏等,还是算了吧。其中川藏线的路险坡陡,可能需要备份刹车皮、真把辐条搞断的朋友也有,但不多。可能会用到备份辐条。可辐条这样坚挺的又有弹性的细钢丝却可以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建议带上5条。如果有人是象我这样的洁癖,那还需要一条擦车用的抹布。用途也很多。此外电器安装用的尼龙环带也很有用,或者普通胶布也行。还有铁路部门用于挂标签用的那种100mm长、截面2mm见方的白色尼龙条。一端有一个小孔。首尾一套即可锁紧。这是十分可靠的捆扎物。综合一下列一个表:(0)气筒(必)(1)胶水(必)(2)贴片(必)(3)皮锉(必)(4)内胎(必)(5)辐条(必)(6)胶布(必)(7)内六角扳手(必)(8)捆扎尼龙条(必)(9)活动扳手(选)(a)一字起子(选)(b)打链器(选)(d)刹车线(选)(d)变速线(选)(e)刹车皮(选)(f)脚踏(选)(g)抹布(选)(h)外胎(选)6、衣物。一些前人关于衣物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我就不多嘴了。只想补充一点自己骑车的感受。(1)能挡雨的衣服、裤子一定要有。便宜的雨衣雨裤也很好用。(2)腋下有拉链的衣服好用。(3)袖口能方便开合的衣服好用。(4)拉链比扣子好用。(5)颜色醒目的红色、黄色能提高安全性。(6)鞋子不要太重,通风排水比防水重要。(7)防风防雨的脚套配合有大量网眼的轻便跑鞋最好。(8)拖鞋必备,越轻越好。(9)头巾必备,我在西宁买了2尺床单,够3人用了。戴上了很像阿拉法特。(a)手套必备,出发时,大家的手套花花绿绿,后来几乎都使用2元的白线手套。(b)毛巾必备,最好选择灰色的,原因嘛,:-)(c)牙刷必备,让我想想,我用了几次,1...2...3.........(d)牙膏必备,其实牙膏也能用来洗手、洗水果的。效果还很好。(e)袜子必备,棉袜子舒服但不易晾干。我偏爱薄的尼龙袜子,易干。(f)口罩必备,就这东西拯救了弟兄们的本已接近衰竭的小肺。带他3条才够。也能作为纱布、绷带、毛巾、抹布、手纸(?)之用。(g)太阳眼镜?有比没有好,颜色和深浅无所谓,偏振的比较好玩。我一直觉得东方人的黑眼珠对强光的耐受性比蓝色眼珠强那么一点点。所以我说镜片颜色深浅不重要。完全个人臆断,没有找到科学根据!(h)头盔么,马马虎虎。不知该如何评价。该送命的时候改判植物人吧。该成植物人时候改判重伤吧。该成重伤的时候改判轻伤吧。该成轻伤的时候改判惊吓吧。这是骑车旅行中带着却希望它永远也不起作用的装备。好像遮挡过几次冰雹的。7、药品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吧。我的清单是(1)创可贴(40个)(兼做胶布之用,20个也就足够了)(2)纱布2卷(直径15毫米,长50毫米运气好没用到)(3)金施而康一瓶(30粒吃完了不知道有没有起作用)(4)洋参含片10板(一板六粒经常忘记吃没吃完剩下一大半)(5)霍香正气水(30瓶10毫升装10瓶一盒喝的精光,这是个人爱好)8、饮食这里只谈作为装备的携行饮食。包里留一盒午餐肉或5根火腿肠才能让我安心。或者2个大号的西部烧饼。可惜热量偏低。我一路上喜欢喝健力宝,都能买到,价钱尚且可以接受吧。9、其他(1)GPS,好像作用不大。一路上岔路口都很少。地图都很少用到。(2)瑞士***,这是好东西,不过我一次都没有用到,我比较笨。(3)水壶,车架上放一个拉口式的塑料水壶挺实用的。我的车大梁上还捆着一个大号的健力宝瓶子。基本够用了。要是还有一个铝制的水壶,就可以在饭馆吃饭的时候灌开水。可惜我当时没有。(4)绳子,我在西宁花¥2买了10米7mm直径的双绞尼龙绳。多次起到很好的作用。要是有专业的绳索,可能会更轻,更好用。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吧。(5)一块防雨布或一块厚一些的塑料布。可以用来草地腐败,可以用来挡风遮雨。(6)睡袋,准备一条薄的即可,主要用来搁在身体和旅馆的浓香石板被之间。(7)露营装备,路上有足够的旅馆,所以露营不是必须的。要是喜欢这种乐趣,建议使CAMPLAND-LD150单人搭建、防风、防雨、体积小、重量轻,可惜不够宽敞。既然露营,那就需要防潮垫了。睡袋也需要厚一些的。

我的头发到天气冷的时候就好象油脂多[不会篷松.头发都耷...

我相信你的头发应该也不是很浓密的。夏天天气干燥,头发被太阳晒一下就立起来了,人看起来精神,头发也显得浓密;冬天和阴天空气比较湿润,头发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当然就扑到了,这样不但头发看起来油油的,而且人看起来没精神脏兮兮的。这是发质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头发的洗发水,勤洗头,一般1-2天一次,不要经常用手去抓,因为冬天手伤油比较多,一抓就把头发抓油了。面部也要保持卫生。

318国道近几天天气情况

川藏线各地天气

川藏线雨季时间是什么时候

川藏线雨季什么时候?每年的79月为川藏线的雨季,此时川藏线的道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很多地方就会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通麦天险、排龙天险...

稻城亚丁最佳旅游时间

每个季节稻城亚丁都有它迷人的风景,稻城的桑堆红草地、万亩杨树林、亚丁的三座神山、洛绒牛。...

阿里旅游天气

阿里天气情况如下:(点击可查看川藏线沿途天气预报)阿里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是川藏线旅游线路上游客热爱的地方,又...

丹巴旅游天气

丹巴天气情况如下:(点击可查看川藏线沿途天气预报)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壤,著名的甲居藏寨、墨尔多神山、中路石棺墓群、莫...

日喀则旅游天气

日喀则天气情况如下:(点击可查看川藏线沿途天气预报)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是川藏线上镶嵌的纯净的明珠,日喀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以珠穆朗玛峰...

***旅游天气

***天气情况如下:(点击可查看川藏线沿途天气预报)***又称日光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首府,***第一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作为***自治区首府,长期...

林芝旅游天气

林芝天气情况如下:(点击可查看川藏线沿途天气预报)林芝,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是川藏线上美丽的风景带,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区,气候湿润...

芒康旅游天气

芒康天气情况如下:(点击可查看川藏线沿途天气预报)芒康自古就是***的东南大门,是川藏线茶马古道在***的第一站。古朴、典雅、悠扬、舒畅的锅庄舞、弦子舞被誉为...

稻城亚丁旅游天气

稻城亚丁天气情况如下:(点击可查看川藏线沿途天气预报)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其海拔为3750米,境内最高海拔达6032米;属高原季风气候。

7-8月雨季期间川藏线自驾游,要注意哪些危险路段

1、新都桥~理塘路段2、巴塘~芒康路段3、芒康~左贡路段七八月是川藏线的雨季,这时候自驾游川藏线容易遇到暴雨天气,同时暴雨也亦诱发泥石流、滑坡、还有塌方等自然灾害,威胁大家的安全。所以这时期开车去***旅游驾驶员一定要打起12分精神。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七八月雨季期间川藏线较为危险的路段,提前给大家打打预防针!

1、新都桥~理塘路段

新都桥~理塘路段在天晴、无风无雨无雪无冰是非常好走的柏油路,但柏油路连连续续盘绕在3座海拔4000米的大山之中(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遇到雨季,在高山中行驶就特别危险了。

2、巴塘~芒康路段

巴塘~芒康路段,尤其注意海通沟有30多公里的烂路,是塌方泥石流的高发地段,只要是下雨,就有几处必塌方之处。塌方特点:以石头和泥石流为主,二道班远在芒康和还通过兵站,一堵就是半天以上。

3、芒康~左贡路段

芒康~左贡路段注意5005米的觉巴山。山路蜿蜒在觉巴山中,时上时下,在下行时,路是紧靠山体开凿的路面,而弯道多而险急。这时候要主要控制好车速,看看周围的山体是否牢固,确认山地无异常松动,就可放心通过。

***自治区贡觉县泥石流灾害研究

戚国庆1曹修定2夏抱本3滕云3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专业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2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1;3***自治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所,******,850000)

【摘要】***自治区贡觉县境内发育有影响居民安全的者龙洼Ⅰ沟、者龙洼Ⅱ沟和克西林沟等3条降雨型泥石流沟。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其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建议用临界雨量线模型框架来建立贡觉县泥石流的预测模型,并依据者龙洼Ⅱ沟泥石流爆发前20日的降雨量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建议的两个临界雨量线模型框架均适于用来建立贡觉县降雨型泥石流爆发的预报模型。

【关键词】泥石流非饱和土基质吸力预报模型

1引言

贡觉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北段。据《***地貌分区图》,该县属藏东大起伏—极大起伏的高山河谷区。县内地形坡度一般在30°~40°,部分大于60°。位于该县东南部、约占全县总面积34.4%的高山峡谷地区,是泥石流及其他地质灾害高发区。

泥石流是一种携带大量泥土和碎屑物质的间歇性洪流[1],具有突发性和很强的破坏力。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条件:物源条件(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水源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等。运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在对贡觉县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质组成及气象水文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贡觉县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预报模型进行了探讨。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2],即:降雨型泥石流的固体松散物质中由基质吸力引起的抗剪强度丧失阶段和孔隙水压力增大引起的有效应力降低、发生泥石流阶段。

2贡觉县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1地形、地貌条件

调查发现,贡觉县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位于该县东南部高山峡谷区的木协乡,直接威胁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泥石流沟有3条,者龙洼工沟,者龙洼Ⅱ沟,克西林沟(见图1)。

贡觉县境内发育的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形成(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该县泥石流主要分布于沟床比降大的沟谷中,为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沟在形成区、流通区呈“V”字型,总体坡度35。左右;堆积区位于沟口,呈扇形,坡度约为15°。泥石流沟的植被覆盖率约为15%,沟谷均长达2km以上,沟床平均纵坡降130‰。

2.2固体松散物质的颗粒分布特征

贡觉县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主要为山坡表层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石风化物质及崩塌、滑坡堆积物等。克西林沟泥石流(GJ—0028)的物质来源为沟两侧的也古、拉巴滑坡堆积物。者龙洼I、Ⅱ泥石流(GJ—0033、GJ—0035)发育于硬岩中,其物质来源主要为岩石风化物质及崩、坡积物。3条泥石流沟地表松散物质厚均达6.5m以上。

图1木协乡泥石流分布

1.水系;2.房屋;3.公路;4.地层界线;5.断层;6.泥石流;7.元古界雄松群片麻岩组;8.元古界雄松群大理岩组;9.花岗岩

泥石流固体物质的颗粒分析结果(见图2)显示,者龙洼Ⅱ、者龙洼I及克西林泥石流固体物质的颗粒分布有以下特点:①固体物质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很广,从几微米直至几米的变化范围,其粒径分布曲线呈山峰型。说明该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含量较高[3,4];②固体物质颗粒在0.01mm粒径以下的分布是一致的,0.01mm粒径以上的分布有所区别,者龙洼Ⅱ泥石流3~10mm粒径的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克西林泥石流中0.1~0.5mm粒径的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物质来源上的差异造成的。

图2木协泥石流固体物质颗粒分布曲线

1.者龙洼Ⅱ泥石流;2.者龙洼I泥石流;3.克西林泥石流

2.3气象水文条件

贡觉县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为大气降水,属降雨型泥石流。贡觉县与毗邻的芒康县同属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450~570mm,降雨量偏少,旱、雨季分明,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为大雨、暴雨,灾害性天气较多。平均气温贡觉县为5.2℃、芒康县为3.5℃。

贡觉县位于金沙江西岸,金沙江呈南北向沿贡觉县东部边界通过,区内流程约80km。县境内发育有热曲、斜曲、董曲、过曲、罗麦河、布热曲呷、马希弄、阿香希等河流,均属金沙江中上游支流。河流分水岭位于贡觉县中部,基本上呈南北向展布,其中热曲河流域主要位于分水岭以西,斜曲、董曲、过曲、罗麦河、布热曲呷、马希弄、阿香希等河流流域均位于分水岭以东。境内最大河流为热曲河,自北向东汇入金沙江,区内流程约110km,全河道平均比降4‰~7‰,河宽约50~70m。河流两侧次级水系呈树枝状。马曲、纳曲、则曲为其支流水系;贡觉县境内的泥石流大多数发育于斜曲河谷,洛曲为斜曲上游支流水系。

流域的水文情势受地理位置、地形、气象因素等影响,变化十分复杂,各地差异很大。本流域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地下水和融雪也占相当的比例,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在1.5倍左右。年内随着旱、雨季的变化呈现枯、丰水季节,洪水主要由降水产生,洪峰流量不大,一般洪、枯流量变化在10倍左右。

3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分析

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2]:第一个阶段,非饱和固体松散物质由于含水量持续增加,达到饱和状态,基质吸力下降引起的抗剪强度丧失;第二个阶段,饱和的固体松散物质由于含水量持续增加,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减小,发生泥石流。

3.1由基质吸力引起的抗剪强度丧失阶段

依据(Fredlund等,1978)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5],非饱和固体松散物质的抗剪强度可以表示为: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式中:C′为有效粘聚力;σf为破坏时在破坏面上的法向总应力;u。为破坏时在破坏面上的孔隙气压力;uw为破坏时在破坏面上的孔隙水压力;(σf-ua)f为破坏时在破坏面上的净法向应力状态;(ua-uw)f为破坏时破坏面上的基质吸力;φ′为固体松散物质的内摩擦角;φb为表示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而增加的速率;

为由基质吸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其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2]: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式中:(ua-uw)r为残余含水量θr所对应的基质吸力;(ua-uw)b为土的进气值;θ为体积含水量;θs为饱和体积含水量。

公式(2)显示,在降雨型泥石流形成的第一阶段,由于降雨入渗,处于非饱和状态的固体松散物质的含水量θ不断增加,基质吸力(ua-uw)不断下降,使得

断降低,导致由基质吸力引起的抗剪强度丧失。

3.2孔隙水压力增大引起有效应力降低,发生流动阶段

降雨具有一定历时后,非饱和固体松散物质含水量增加,并达到饱和后,含水量继续增加,将在固体松散物质中产生孔隙水压力uw。固体松散物质中的水量越多,孔隙水压力uw越大,其抗剪强度也就越低。饱和固体松散物质的抗剪强度随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关系为: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式中:C′为固体松散物质的有效粘聚力;φ′为固体松散物质的有效内摩擦角。

当固体松散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后,就进入了降雨型泥石流形成的第二阶段。此时,饱和的固体松散物质启动与否的判别式[6]为: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式中:A为固体松散物质与沟床的接触面积;G为固体松散物质重量;T为水流推力,其值较小,为次要影响因素;β为沟床底坡坡度;K为固体松散物质稳定性系数,当K=1时,饱和固体松散物质处于极限状态;当K>1时,饱和固体松散物质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泥石流;当K<1时,饱和固体松散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将会发生泥石流。

公式(4)反映了降雨型泥石流启动与否的力学机制,在这一阶段,短历时的具有一定强度的降雨使得固体松散物质中渗入的水量来不及排出,加上周围降雨汇流的作用,固体松散物质将启动,形成泥石流。

4贡觉县泥石流的预报模型探讨

降雨型泥石流的发生是前期实效降雨量与短历时具有一定强度的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其形成的第一阶段,固体松散物质含水量的增加与前期实效降雨量关系密切。第二阶段,短历时、具有一定强度的降雨起主导作用。由降雨型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分析可知,前期实效降雨量越大(越小),则形成泥石流所需的短历时降雨指标就越小(越大)。

前期实效降雨量[7]P。由当日降雨量H24以及前若干日降雨量Pt(赋存于固体物质中)的剩余部分组成。式中:R为递减系数;n为前期降雨影响期。递减系数和前期降雨影响期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固体松散物质的组成岩性、含水量、孔隙率、渗透系数、基质吸力来确定。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短历时具有一定强度的降雨指标一般采用10分钟降雨量、60分钟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等。

降雨型泥石流的预报主要采用临界雨量线模型。但泥石流沟谷特征的差异和固体松散物质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差异,都将造成预报模型框架的差异。蒋家沟模型[8]是一种临界雨量线模型,其模型框架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式中:短历时降雨指标R1。为10分钟降雨量(mm);实效降雨量P。为20天内的有效降雨量,递减系数R=0.8;A、B、M为拟合参数。蒋家沟模型中,对于泥石流的雨量临界线,A=5.5,B=0.098,M=0.5mm;对于泥石流的爆发雨量线,A=6.9,B=0.123,M=1.0mm。蒋家沟模型预报提前时间为17~20分钟,报准率为86%,错报3%,漏报为11%。

另一种临界雨量线模型框架为: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式中:A、B为拟合参数。对排土场泥石流[9]进行观测,得到的雨量线由EF段和FG段构成,对于EF段:A=293.33,B=-5.93;对于FG段:A=76.46,B=-0.48;在两段曲线的连接点F处,R10=1.44mm,P.=39.79mm。

以贡觉县者龙洼Ⅱ泥石流为例,对上述两个预报模型(公式(6)、公式(7)进行探讨。者龙洼Ⅱ泥石流于2003年6月20日爆发,者龙洼泥石流爆发前20天的降雨量见表1。

表12003年6月1日至20日逐日降雨量

依据表1,应用公式(5)得出其前期实效降雨量P。为30.57mm,运用公式(6)得出发生泥石流的10分钟临界降雨量R10为2.33mm,运用公式(7)得出发生泥石流的10分钟临界降雨量R10为3.67mm。而该地区多年平均最大10分钟降雨量为6.0mm[10],大于由公式(6)、公式(7)得出的发生泥石流的10分钟临界降雨量R10值,处于暴发泥石流的临界状态。这一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上述探讨说明:这两个临界雨量线模型框架均可以用来建立贡觉县降雨型泥石流暴发的预报模型。

5结论

从诱发因素来看,***自治区贡觉县境内的泥石流主要为降雨型泥石流。文中建议的两个临界雨量线模型框架,均适于建立贡觉县降雨型泥石流暴发的预报模型。

对于降雨型泥石流,当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条件(按一定坡度堆积的固体松散物质、一定的汇水面积等条件)具备时,泥石流的发生是前期实效降雨量和短历时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可将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质吸力引起的抗剪强度丧失阶段,该阶段与前期实效降雨量有关。第二个阶段,泥石流发生阶段,与短历时强降雨有关。

应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研究降雨型泥石流形成机理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对可能形成泥石流的固体松散物质的非饱和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来预先判断在降雨条件下,会不会发生泥石流以及所需要的降雨条件和雨型,从而为泥石流的准确预报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作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这一理论在泥石流领域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地质术语(GB—9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

[2]戚国庆,黄润秋.泥石流成因机理的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3):12~15

[3]高速,周平根,董颖.泥石流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现状浅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2,10(3):279~283

[4]魏永明,谢又予.降雨型泥石流预报(水石流)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7,6(4):48~54

[5]DG弗雷德降德,H拉哈尔佐.陈仲颐等译.非饱和土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6]白志勇.泥石流松散物质启动条件的分析与计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36(03):318~321

[7]李德基,张德华.四川省宁南县城后山泥石流激发雨强[J].山地研究,1994,12(1):15~19

[8]崔鹏,刘世建,谭万沛.中国泥石流监测预报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0,9(2):10~15

[9]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德兴铜矿排土场稳定性及泥石流的研究与防治报告[R],1991

[1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治区交通厅科学研究所.***泥石流与环境[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