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唐山地震预报,唐山大地震是否被预言过

唐山地震预报,唐山大地震是否被预言过

  • 发布:2025-09-08 09:03:32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唐山大地震之前有没有征兆,有的话是什么

没有。

1976年7月28日凌晨3:42,因为在晚上,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造成***伤人数更多,这次地震轰动全国!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此次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

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769人***亡,435556人受伤。

扩展资料:

调查研究

“四人帮”垮台后的第三天,1976年10月8日,***批示:“登奎、孙健同志,唐山地震未能预报出来的原因,是应该查明的。”

据刘华清将军回忆,经过他负责的中科院专门小组的调查,1977年2月25日调查组与国家地震局联合提出了《关于唐山地震未能预报的原因的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唐山地震未能预报,是‘四人帮’推行反革命路线干扰和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报告中写道:在7月份,地震局领导小组没有研究过一次震情。7月上中旬,有6个地震专业站和8个群众测报点提出不同程度地震前预兆。7月26日,北京市地震队告急,分析预报室的同志会商后,认为震前预兆严重,要求向局领导汇报。

7月27日上午,地震局副局长兼京、津、唐、渤、张地区协作组组长,在听取汇报时很不耐烦地说:“目前院里事情多,下星期再开会会商吧!”

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地震是天灾。显而易见的是,人祸加重了天灾。”“这场天灾,也使人们看清了人祸的根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山大地震

地震可以预报吗据说唐山大地震时有个县一个人都没***

答案很明确: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但预报需要准确的发生时间和震级、烈度,这一点很难做到,正因为这一点,我国的做法是:宁可不报。

地震预报分3个层次:长期预报,中期预报,临震预报。

长期预报: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十年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预报。它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地震地质、历史地震活动背景及地球物理背景作出来的。长期预报主要是为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提供震情趋势依据,并为国家经济发展、国土利用等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中期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强度进行的预报。它的依据是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及各种趋势性前兆观测资料。中期预报是为划分地震危险区、进行中期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依据。

临震预报的定义:对某地几天以内,在较小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破坏性地震做出的预报叫临震预报。

专家说了,地震中远期预报,中国处于世界前列!

但临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不准确的预报,给人们造成心理恐慌,扰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突然降临的大地震,对毫无准备的人们来说,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国的做法是:宁可不报。

世人皆知的唐山大地震:。。。耿庆国又从气象角度研究短临预报的方法,1975年5月写了第一篇有关论文,在北京市地震队内外进行交流,正式提出地震前30天内的短期临震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的概念、特征及其震例。他据此预测了唐山地震,时间在30天范围内,地点在京、津、唐、渤、张地区。

以下为引用:

“中国地震界都知道有一个“唐山杨”,是个敢说话的人。1968年,唐山市防震工作上马,杨友宸着手组建唐山地震监测网。几年间,他在唐山市区内先后建立了40多个监测点,各监测点都由专人负责,每天向他上报数据。虽然他没有被任命为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主任,但却是实际负责人。

在40多个监测点中,有各厂矿监测台站,还有学校监测台站。虽然是一支业余监测队伍,但监测人员大都是本科生,不仅懂业务,也很有责任心。从1975年年底开始,各个监测点纷纷监测到异常情况。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老师、乐亭城关中学(“文革”中称乐亭红卫中学)侯世均老师……一些监测者根据自己的测量、计算,都发出了唐山即将有地震的预报。1976年年初,综合唐山市40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杨友宸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五公里内,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到7级强震发生。

然而,眼看就要摸着大震了,组织上却通知杨友宸去干校劳动。就在大地震预计即将爆发的当口,杨友宸被迫离开了至关重要的地震预测岗位,只剩下两个业务不熟的人值班。

“从1968年到1976年,千难万苦地铺了那么大的一张监测网,不敢眨一下眼,夜以继日地工作,都是为了抓到这次强震。可是,风风雨雨多少年,最终却没报出来。失去了24万人,惨哪!”面对张庆洲,老人哭了。苍老的脸上,泪珠滚落了一颗,又滚落了一颗。

杨友宸的直白,将历史真相撕开了第一道口子。他的坦诚,也让张庆洲感到意外。

“知道我为什么愿意和你说吗?”老人缓缓地说:“我年岁大了,身体不好。再不说,就来不及了。”

“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

唐山大地震之前,各种预兆、科学参数都显示出有大地震要发生,但谁都不敢预测准确的发生日期,各路专家的预报都为了保证稳定的原因,被国家按住了没报。

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少为人知的“青龙奇迹”——距唐山市中心仅65公里的青龙县,在大地震中无一人伤亡。

1976年7月,国家地震局的一行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以汪成民为代表的一批同志坚持认为大震将近,但他们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在全国地震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晚间座谈上,把“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捅了出去。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了通报,从唐山火速赶回县里。7月24日,青龙县“一把手”冉广歧顶着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向全县预告灾情。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青龙县的人几乎全被赶到室外生活。

这一违反政府常规的做法,保证了在惨烈的大地震中,青龙县无一人伤亡。

地震预报

地震发生前,地球内部有一个能量积蓄和孕育的过程,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并引起自然界的各种异常反应,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反应和异常现象就是地震前兆,是预测、预报地震的重要依据。

根据我国1999年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预报分为四类:

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指对未来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很显然地震预报必须包括三个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并预测其烈度。

中长期预报主要根据历史地震的资料和地质情况,做出地震区划图,划出地震危险区,并指出危险程度。短期预报、震前预报一方面靠地震和地质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靠运用各种监测手段,既通过各种仪器对地震前兆监测。

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前震(大震前的小震)、地壳形变、地下水、地下气体(主要是氡)和地球电场、磁场、地应力场、重力场等各种微观测量的变化。在临近地震前还可以观测到地下水位、水质的突变和地声、地光、电磁干扰、动物行为异常等一系列宏观异常变化。这些前兆都与地震孕育过程中所引起的地球内部物理化学平衡的转变有关。

地震是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计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预报地震是地震和地质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震部门先后对20余次中强以上地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短期和临震预测预报。如辽宁海城、云南龙陵、四川松潘-平武、盐源-宁蒗、云南孟连、***伽师等大地震进行了成功的预报。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失败的例子也有,最典型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初唐山市地震部门就预报了:唐山市7、8月份将发生5~7级强震。到地震发生前的几个月中,该地区及邻区几个地震观测台、地震队都相继发出强震预报。可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采取预防措施。

近十几年间,我国相继建设和改进了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及一批重点实验室。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观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也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2000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地震研究领域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虽然人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地震的发震过程及其成因机制,尤其在临震预报方面还没有十分的把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地震预报会取得重大的突破。

唐山大地震是否被预言过

没有被预言,但是有被预报。

以下内容选自《怅望山河》

直到2006年张庆洲出版了《唐山警世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揭开了“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把真相公诸于世。当时,唐山及周边地区密布的地震监测网点其实已经预测

到了这次地震,准确度甚至在震级、震中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后来的事实,连地震的时间都被圈在7月26日加减2天。而且已经提前一级一级上报到国家地震局。同

时北***队、河北地震队等地均有紧急短临预报意见。国家地震局分析室负责华北震情的副主任梅世蓉说:“四川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京津再乱得了。北京是首

都,说话要慎重。”——这种“慎重”“维稳”反映了处于决策职位***的心态。造成了震前推诿,对临震监测急报不理睬;

震后欺上瞒下,用“不清楚”“不知道”等推脱责任现象,谎称“没有前震,无法预报”。让基层地震工作者的努力付之东流。

地震学家王成民是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见证人。1976年7月,大地震迫在眉眼,当时在唐山召开了五省市“群防群治经验交流会”,他在要求在大会发言未果,连

续两个晚上召开会外座谈,以个人“透露情况”的方式,发出了唐山将发地震的临震预报。可惜,唐山市内的与会者大都回家了。若允许王成民在会议上通报震情,

唐山或许会和青龙一样,创造出人类灾害史上的奇迹。

王成民曾8次见过周恩来总理,其中4次向总理汇报震情。他在分析唐山大地震漏报的原因时说:“唐山地震情况复杂,预报难度大。在地震判断上一直存在

严重分歧。从趋势分析到临震判断,引起多次激烈辩论。这些争论本来是正常的学术之争。问题是,唐山地震前,持无震观点的人掌握着关键岗位的决策权。他们把

无大震的学术思想变成了行动的指南,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不支持、不理睬,甚至采取专横压制的做法,逐步形成一种成见,以致成为唐山地震预报的阻力。震后为了

掩盖真相,控制舆论统一口径,这就超出了‘学术之争’的范围了。”(张庆洲《唐山地震警世录》第175页)

唐山大地震有豫感吗

其实,唐山大地震有预测

共12条相同观点

其实,唐山大地震也有前期预报:二、唐山地震预测距唐山地震发生前半年多:1975年12月,河北省地震地质大队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上报国家地震局:从河北省乐亭至辽宁省敖汉旗一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渤海海域,可能发生大于6级地震。距唐山地震发生前不到半年:1976年初,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综合唐山市四十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作出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krn内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7级强震发生。“距唐山地震发生前3个月:1976年5月,杨友宸在国家地震局济南地震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唐山在近两三个月内有可能发生强烈地震!”距唐山地震发生前22天:1976年7月6日,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作了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查看更多

腾讯新闻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