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福建省漳州江东桥最开始修建于1190年至1194年间,由郡守赵逖伯在福建九龙江北溪下游建造浮桥。
江东桥正式修建于1214年,由郡守庄夏开始建筑石墩木桥。后来在1237年木桥被火烧毁。再由漳州郡守李韶倡议改建石桥,长约670米,宽约7米左右。全桥共有桥孔15道。
由于江东桥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再加上这座江东桥的建筑技术在当时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是极其少有的石桥,它的建成在我国桥梁史上久负盛名,堪称我国古石桥建筑的一大奇观。
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连接着漳州市区与台商投资区和厦门岛,该路段是进出厦漳泉的重要便捷通道。项目总投资10.75亿元,2013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16年1月6日通过交工验收。2016年1月9日正式通车。
新江东大桥项目总投资10.75亿元,2013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16年1月6日通过交工验收。大桥起于沈海高速公路吴宅分离式立交与国道324线交叉处,终点衔接迎宾大道,全长5.4公里,按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路基宽49.5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其中主桥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筏形承台,全长1188米。记者在大桥上看到,大桥路面除了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还设有人行道、盲道、观景台。
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连接着漳州市区与台商投资区和厦门岛,该路段是进出厦漳泉的重要便捷通道。新江东大桥建成后,通行该桥比原来通道减少了约两三公里路程。大桥将极大缓解区域交通运输压力,疏通漳、厦咽喉要道,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近了厦漳城市距离,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助推厦漳同城化进程。
新江东大桥建成通车后,旧江东大桥今后何去何从?漳州市公路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旧江东大桥还会继续使用,今后可能会采取限载限行的措施,最终方案将根据交通实际情况和周边居民需要等因素,进行专题研究。
建筑背景
江东桥
江东桥修建于南宋年间,原名虎渡桥,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近年又被《世界之最》书籍列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2001年,该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随着旧江东大桥建成,江东古桥已完成历史使命,禁止汽车通行。
旧江东大桥
旧江东大桥(国道324、319共线桥),横跨九龙江北溪。该桥于1991年12月动工,1993年11月完工。桥长1259米,桥面宽仅10.5米,双向两车道。由于近年来厦漳两地交通量快速增长,此前旧江东大桥曾被监测日均交通量达五六万辆,导致该路段经常堵车。
漳州新江东大桥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漳州江东古桥位于福建省境内,是一座宋代的超级桥梁工程,这座桥梁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还可以通用,真的是历史上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骄傲,下面给大家分享漳州江东古桥介绍。
小时候看的古典电视剧里有一段记忆深刻。西楚霸王项羽败兵退到乌江,本有船接应横渡而过,至少可留条活路。
哪知项哥玩任性,来个“无颜见江东父老”江边自我了断。“江东”一词就跟这出戏捆绑在我的记忆里了。
后来从东山坐班车去厦门有路过几次江东桥,再后来新桥通了,这次开车过去,更新的桥也通了。
新修桥头景观
文献记载:江东河“两岸峻山对峙,万壑并趋,江宽流急,波涛汹涌,驾舟渡江,进寸退尺,令人眩目怵心”。
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郡守赵逖伯在江东河以联艘建造浮桥,开创建造江东桥历史之先河。
嘉定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庄夏始建石墩木桥,嘉熙元年(1237年)木桥毁于火,于是在漳州郡守李韶倡议下,建成梁式石桥。
《龙溪县志》记此石桥“广二十尺,长二千尺”,桥孔“十有五道”。1970年于古桥上加高架设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今在靠西岸公路桥下,尚存古桥的五座完整桥墩、两跨桥面及残墩基9座和东西金刚墙,残长100.35米。桥墩以0.35×0.4×5.2米的条石交错叠砌,呈舰首形,通长11.4米,宽5.3米。墩间每跨以3-5条石梁铺成桥面。
江东桥自肇建以来,几经兴废,历时700余年。经元、明、清各代,石桥又屡毁屡修,据史书记载共有十余次。
特别是明嘉靖十八年侍卿王石沙发动再兴修,并由郡守顾四科募民施工,隔年冬,新建的石梁桥即告落成。
梁石最重的近二百吨。在古代要开采如此巨大石梁,其难度是不可设想的,而用什么工具,运到江边,架上桥墩,至今还是一个谜。
古构件不多了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江东桥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桥梁文化研究具有举世瞩目的价值。2001年,江东桥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江东桥以其桥梁跨度大、桥板长、重量重(石板条长达18米,重达100多吨,最重达200多吨)占有重要地位。
江东桥在世界桥梁史上,也有显著地位。英国剑桥大学世界桥梁专家李约瑟博士亲临考察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评价:“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和国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
历经岁月沧桑,漳州政府针对江东桥区域进行文物保护规划,建设了江滨木栈道。站在桥头依稀可见古老的桥墩、石梁。远处青山,流过涛涛的江水,两岸的村落。我只不过是个匆匆过客而已。
大家都知道,福建有“四大古桥”之说,它们是: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福清龙江桥、漳州江东桥。其中洛阳桥建成于北宋嘉?四年,是“四大古桥”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安平桥全长2255米,俗称“五里桥”,号称中国现最长的古代石桥,龙江桥的特色是高度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甚至石栏杆中也有不少北宋原物,那么江东桥的名声,靠的是什么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41f95cad1c8a786a00f39c76c09c93d71cf50d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江东桥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榜山镇马崎村东,横跨于九龙江的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另一端连接龙海市角美镇。慕名来龙江桥的人可能会觉得失望和不解,甚至压根就没找到“古桥”在哪里。眼前所见,不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混凝土公路桥吗?江东桥之所以是今天这里样子,还要从它的历史讲起。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2a98226cffc1e173b76fcf84190f603728de92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江东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绍熙元年(1190),当时这里已经建起一座简易的浮桥。到了嘉定七年(1214),郡守庄夏决定将其改建为石墩木桥,却因水深流急而屡屡失败,后来工匠看到老虎负子渡江受到启发,于是沿老虎渡水线选址筑墩,终于获得成功,“虎渡桥”之名也由此得来。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南宋的福建究竟有没有老虎都要打一个问号,更不要提桥梁选址这样一个严肃的技术问题。倒是《漳州府志》的说法比较简洁可信:“为郡之寅方,因名虎渡”。遗憾的是,庄夏建造的这座桥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嘉熙元年(1237年)便毁于火灾,后来在郡守李韶的倡议下才改建为更加经久耐用的梁式石桥。《龙溪县志》记载其“广二十尺,长二千尺”,桥孔“十有五道”。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ff41bd5ad6eddc4d7c2c73232dbb6fd536633d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然而这座石桥的命运并不像福建“四大古桥”的其它三座那么幸运。且不论明、清、民国时期所历经的天灾人祸,抗战期间,厦门沦陷,为了防止日军进犯漳州,当地政府曾将其炸断,后来虽然修复,却与历史面貌渐行渐远。终于在1969年,江东桥被改建为混凝土桥,旧有石构件消失于新桥面之下,成为一座“隐形”的建筑遗产。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0da81cb39dbb6fdd87e96ef0224ab18962b37d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今天,只有在靠西岸的桥下,才能看到尚存的部分江东古桥。两跨桥面、五座完整桥墩、九座残墩基、东西两面金刚墙,残长仅100.35米——越是残缺,越是震撼。桥墩以0.35×0.4×5.2米的条石交错叠砌,呈舰首形,通长11.4米,宽5.3米。墩间每跨以3-5条石梁铺成桥面。这些石梁,每条长22至23米、宽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达近200吨。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824ab18972bd407a5e2a03470899e510eb309d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62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我国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剑桥大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也评价说:“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古建专家罗哲文则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书中写道:“虎渡桥重达二百吨的石梁,工匠们如何把它们架上波涛汹涌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为之惊叹。”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3b170d02f0edab64024f1ad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桥身半残,已是不幸,然而命运的作弄并没就就此结束。在2007年的九龙江北溪洪灾中,江东桥西岸护坡被大水淘空,导致第一个桥孔被冲断,六根石梁被冲入江中,桥身断开长达十多米,几天之后,固定在断桥板下的四根工字钢也被洪水冲走,悬空的桥板出现裂痕,八百年历史的江东桥遗迹危在旦夕。不幸中的万幸是,重达200吨的石梁之王并没有被冲毁,断成几截的较小石梁也很快被找到。江东桥经过抢修,再次劫后余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c4bd11373f08202c567e1f640fbfbedaa641b0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其实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来讲,江东桥这种以巨型石梁作为桥面板的作法终究只是个过渡。作为脆性材料,从受力合理性和材料经济型而言,石材都不适合用于抗弯,光是200吨自重所产生的应力已经不是个小数字。对于大跨度石桥来讲,最经济的形式是能够充分利用石材受压潜能的拱桥。这就是为何巨型石梁桥至后世越来越少,而江东桥,几乎就是此类桥梁的绝唱,及至明清,拱桥最终成为石桥之主流。不管怎样,江东桥作为八百年前的工程奇迹,在中国的桥梁史中毫无疑问的占据着重要的一页篇章。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01213fb80e7bec7b0e7328242eb9389a506b2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江东桥原名虎渡桥、通济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榜山镇马崎村东,横跨于九龙江的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这里两岸峻岭夹峙,江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古称“三省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