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摩洛哥旅游艾本哈度村 摩洛哥旅游怎么玩

摩洛哥旅游艾本哈度村 摩洛哥旅游怎么玩

  • 发布:2025-08-25 16:20:36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摩洛哥旅游多少钱

花费这个问题差异化很大,丰俭由人,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预算。我全程16天,花费1万左右,来回机票约3200元。

换钱国内不可以换,到了卡萨机场先少换点,我这次在机场的美金汇率是9.05,其实这是最高了,但是手续费花费40迪拉姆有点贵。我是在出来下电梯那家***换的,不接受现金,只接受信用卡换钱。然后到了马拉***阿里酒店多换点,那里的费率是最高的,美金汇率是9.05。境内车费我觉得花的不多,我基本都是CTM巴士加火车。例如卡萨到索维拉CTM巴士140迪拉姆,索维拉到马拉***CTM巴士是75迪拉姆。因为沙漠团是马进菲出,所以最后一天送我到菲斯酒店,这段我给了司机小费20迪拉姆。菲斯到舍夫沙万CTM巴士是80迪拉姆,舍夫沙万到丹吉尔巴士是45迪拉姆,丹吉尔到艾希拉的士拼车20迪拉姆,艾希拉到拉巴特火车是70多迪拉姆,具体不太记得了,拉巴特到卡萨火车是40多迪拉姆。打车如果打表其实都不贵,但是因为多数司机不会英文比较难沟通,所以你问他多少钱,他就不打表一口价。我花最多的是菲斯到梅克内斯及沃鲁比利斯的一日游包车,800迪拉姆。

吃的方面货币是迪拉姆,塔吉价格在50-100之间,中餐馆荤菜138-168,素菜58-88,果汁基本在5-20。

酒店这个差异比较大,看个人选择。我住的基本在350-800迪拉姆一晚。

总的来说,我建议不要带太多现金,我带了1000美金只花了500,蛮多酒店其实都可以刷卡,毕竟现金带太多也不安全,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如果想便宜的话也可以找淡季去。旺季为12、3、4、5、10月等,也是去摩洛哥旅游的最佳时间。选择淡季11-1月出行,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交通和住宿的预算,还能避开拥挤的人群。

摩洛哥旅游怎么玩

假期快到了,一年多度的朋友圈摄影大赛即将开始,有人去了欧洲,有人去了东南亚,当然也有人去了北非。肯定有小伙伴很好奇,非洲有什么好玩的呢?其实北非的风格还是蛮独特的噢,尤其是摩洛哥,近年来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旅游。一起和我来看一下吧。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只联想到落后与贫穷,而对灿烂文明的认识多数也只限于埃及。

在非洲***的西北角,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奇妙国度:

她四面“环海”:东南背撒哈拉大沙海,西临浩浩大西洋,北依地中海直布罗陀。

她幅员不过湖广两省大小,却也有着文明的深度和广度。

她是摩洛哥,不在欧洲,却有着其他地方无法媲美的浪漫与多彩缤纷:

从马拉***的雕梁画栋千姿百态到古城菲斯的天方夜谭,

从卡萨布兰卡大清真寺的万般惊艳到梅克内斯的惊喜满途,

从撒哈拉沙漠的漫漫黄沙到直布罗陀的天涯海角,

更有舍夫沙万的梦幻蓝彩和艾西拉艺术小清新......

这一次,飞行家探云带你走进脱离了现实的逆旅,掉进了摩洛哥的童话盒子里!

路线:卡萨布兰卡→马拉***→艾本哈度村→瓦尔扎扎特→梅尔祖卡→撒哈拉沙漠之旅→非斯→梅克内斯→舍夫沙万→丹吉尔→艾西拉→卡萨布兰卡→返程

卡萨布兰卡

中转站的匆忙掠影

卡萨是摩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该国最有名的地方,但却不是一个旅游城市。许多人到此只是因为坐飞机之便,另外可以看看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摩国曾是法国殖民地,北非谍影的背景就是二战期间法国被占后大批法国难民涌入卡萨,所以这里以法式建筑为主,路名也显示为法语。只是曾经到过法国大城小镇,这里就显得没什么吸引力了。

哈桑二世清真寺

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IIMosque)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为纪念前国王六十大寿而兴建,是唯一对外国人开放的清真寺。

印象中的清真寺周边都会有几根圆柱形的传音塔,而且塔越多地位越高,比如土耳其蓝色清真寺就有6个塔,沙特圣城麦加大清真寺有7个塔。这个世界第三的哈桑清真寺却只有一个方形的塔,十分低调。环游摩洛哥之后发现这里的清真寺全都如此。其实传音塔只为播送可兰经,建成方形只是风格上的喜好吧。

哈桑二世清真寺称得上精美绝伦。***建筑喜欢用马赛克以及各种雕花,由于禁止偶像崇拜,因此清真寺里外不会有***的神像,别说主,连猫猫狗狗也不会有。人们认为人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不应该画在墙上。正因为如此,其雕花和马赛克图案也因专致而美到极点。我一向喜欢这种浮夸的色彩和花纹,这也是***文明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马拉***老城

浓郁风情的红色古都

马拉是摩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区政治中心,以红色的城市而闻名于世,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

参观的景点主要有阿格诺门、巴伊亚宫、阿里本尤素福神学院、马拉***博物馆还有SaadianTombs。其中神学院和博物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建筑雕梁

***建筑的细节之精致实在令人咋舌,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曾经到过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和土耳其,见识过那里的***建筑,可以总结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地面和下半部墙壁用彩色马赛克;二是上半部墙壁、天花、拱门用雕刻;三是喜欢用多根细细的圆柱;四是庭院露天采光,大的挺有中间有方形水池,小的庭院有小喷泉;五是多用蓝绿、色,夹有红黄,均是自然的颜色。

麦地那老城区

马拉***有着我所向往的浓浓的异域风情,不说精美的建筑雕饰,人文风情更让人迷恋。在马拉的麦地那老城区,房子全是赤红色的。弯弯曲曲的小道如蜘蛛网般蔓延,一不小心极易迷路,但也因此更加迷人。因为下一个转角随时有惊喜。

彩色瓷器似乎是***世界盛行的艺术形式。摩洛哥的瓷器偏向比较大的盘子,花纹精美色彩艳丽。

马约尔花园

位于马拉***新城区的马约尔花园(JardinMajorelle)绝对是这趟旅程的一大亮点。这是一座占地十二公顷的美丽的植物花园,同时也是摩洛哥马拉***艺术家集聚的艺术圣地。院内花繁叶茂,小桥流水,种有数十种高矮肥瘦各异的仙人掌。更特别的是从小道到花盆,从亭子到房子着上鲜艳夺目的颜色,置身其中仿似童话世界一般。

花园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杰奎琳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即摩洛哥还是法国保护区时设计建成的。花园在1947年对外开放,从1980年开始,被法国的伊夫圣罗兰(YvesSaint-Laurent即著名化妆品牌YSL家族)和皮埃尔•伯奇所有。

德吉玛夫纳广场

德吉玛夫纳广场Djemaael-Fna是联合国文化遗产之一,自从公元1050年起存在至今,广场就是马拉***人生活的一个缩影。

傍晚时分,炎热渐渐散去,而太阳的余晖依然恋盏良久。德吉玛夫纳广场逐渐变得游人如织异常热闹。摊贩摆起了大排档,不停地吆喝着路过的游人光顾。卖工艺品的小贩和兜售撒哈拉沙漠团的人会不停地切换日语韩语中文向我们打招呼招揽生意。穿着各种奇装异服的柏柏尔人会邀请你一起合影然后要点小费。还有各种杂耍引起游人的围观。如果你不嫌小贩不停地缠着你,那么广场的千姿百态会让你流连忘返。

走上广场一角的天台餐厅,点上一瓶专门宰客的饮料,就可静静俯瞰广场的万种风情。6月的摩洛哥要8点半太阳才下山,淡淡天光与初上的华灯融为一体。那一片烧烤当升起片片白烟,朦胧了灯光,煞是好看。爱好摄影的小伙伴们把饥饿都忘了不知疲倦地拍照。

撒哈拉沙漠

惊艳壮阔的难忘之旅

结束了马拉***的行程,期待已久的四天三夜撒哈拉之旅终于开始了!其实撒哈拉沙漠不过是旅途的一小段精华。我们沿途还需要穿过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经过阿伊特本哈杜村,非洲电影之都瓦尔扎扎特,还有各处小村落才会在第二天到达撒哈拉边缘城市梅尔祖卡。Tips:从马拉***参加当地的撒哈拉团是十分热门的项目。我们四人参加了一个四天三夜私人团,190欧/人,在当地已算豪华团。

阿伊特本哈杜村

Kasbah是摩洛哥人用当地特有的赤土泥沙手工堆砌的房屋村落。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AïtBenhaddou是摩洛哥保留至今最经典最完整的Kasbah,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摩洛哥指定的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有“摩洛哥最美Kasbah”之称的南部古村落,有无数的好来坞电影曾经在那里取景。村落四周比较荒芜,却有些绿树环绕,远远看去仿佛荒漠中的绿洲或是一座遗落之城。

中午时分游人不多,走进村里,各种地毯围巾手工艺品摆满了小道的两旁,五颜六色配合赤色的房子,别具风情。

生命之谷

这是一处深谷,两边是高耸笔直的悬崖,宽百余米,谷底有绵绵流水。水原于雪山之上,水量才及脚踝,流速可用温柔来形容,但千百万年下来却就侵蚀出如此深谷。Todra在当地是生命之意,就是因为这里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所以我把它翻译成生命之谷。

最有趣的还要数人们的嬉戏活动。因为是周日,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到此嬉戏玩乐。妇女们带着小孩趟水到崖边,铺上一张彩色的毯子,拿着手鼓围坐着欢快地唱歌。男人们则坐在一旁聊天。有的小孩干脆跑到水中嬉戏,乐而忘返。还有十几岁的男孩即兴跳到水中踢球。

行走间看到两个漂亮的小女孩趟水逆流而上,一路手拉手相互搀扶,非常有爱。当地的女孩天生卷发,双眼深邃,睫毛卷又长,非常好看。可惜按***风俗她们到17岁就要缠上头巾,就没那么好看了。当地妇女出嫁后,如果夫家稍微开放一点会允许她们不带面纱。若是连脸都遮着,那就是很保守的。在摩洛哥几天,完全蒙脸的倒不多见。

撒哈拉沙漠

从TodraGorge往南走越发炎热,路两旁的景致逐渐过度成砂和石的荒芜之地,只有少量耐旱的植被。这和国内西北地区很多地方差不多。下午的太阳在这种地方显得更加毒辣,从车窗往外看非常刺眼,四十多度是少不了的。

我们都得像阿里巴巴或***那样把头脸给包着,骑上骆驼,背上行囊,在向导的带领下向沙漠进发!

撒哈拉沙漠!一个在初中地理课上认识的名词,一个存在于天方夜谭中的世界,一个曾经只在脑海中闪现过的神秘地方,就这样展现在了眼前!一望无际延绵起伏的沙丘,单调而新鲜,索然又刺激。风一直刮个不停,可以看到沙尘的流动,也可以感觉到沙子打在身上,吹进眼睛里。

由于风沙不算太大,所以能见度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但还是朦胧了太阳,看不到影子。虽然蒙着嘴脸,依然能够嗅到沙的气息。

天蒙蒙亮,风平沙静,气温清爽,此时的撒哈拉最是温驯。爬上大沙丘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一脚都会深陷往下滑,所以看似几步之遥还是会上气不接下气。不过登上了沙脊再顺之而上则轻松很多。爬到附近最高的沙丘上欣赏一望无际的沙海。沙丘曼妙曲线的特别迷人,而我对曲线又有特别敏锐的触觉,觉得好看得让人感动。沙丘上都有纹路,有规律又毫无规律的排列着,想像不出风是如何绘画出这样的图案的。

由于天空中没有云的映衬,所以沙漠的日出没有各种绚烂色彩。缓缓升起的太阳让沙漠披上一层金色,顺光的方向天逐渐成浅蓝色。光线还很柔和,西边还挂着一轮圆月,身影淡淡。

沙漠里的牧民

这一带荒芜至极,只是比大沙漠稍微多一点植被和石头。上午的太阳已经把这一带烤得像火炉一般,很难想像人在这种地方是怎样生活的。

在一山头看见一位小哥顶着近40度的高温摆摊卖些小工艺品,周围光秃秃的连棵草都懒得长,他就一动不动地坐着,周围连我们几个也就七八个短暂停留拍照的游人,连看都不会看他卖的是什么。

山坡下大石间有个简易遮阳的棚子,估计就是他休息的地方。可以想像他生活多不容易啊,心里特别替他难过。我掏了20DH小费给他,让他坐着让我们拍拍照,也算是光顾了一下。

在摩洛哥的撒哈拉边缘还有牧民至今仍住在帐篷里,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只是偶尔去村里采购点物资。想象一下在一片荒漠之地上突兀的搭着一大一小两个简陋的帐篷,周围也一棵树都没有,暴晒。这怎么活?我们在那个小帐篷里看到了一个五岁大的小男孩躺着休息,帐篷小得也只够这个小男孩睡。

菲斯

穿越天方夜谭中的迷城

在《西班牙旅行笔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摩洛哥的菲斯,是令所有的旅人欣喜的地方,因为整个城市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要是有一张载着阿拉伯人的飞毯突然飘起来,你也不会感到奇怪,人们还维持着那神话里的生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摩洛哥,最初的最初,我就是冲着这段迷人的描写而来的。

摩洛哥的主要城市一般都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老城区叫麦地那,有城墙围着。菲斯的麦地那占地300公顷(才3平方公里),里面有9400条巷子,126座清真寺,住着35万人!8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是柏柏尔人。

麦地那建在低矮的丘陵之地,我们从高处俯瞰,米黄古旧的老房子密密麻麻的簇拥在坡上,一直延伸至低地。数不清的清真寺传音塔散布于城中。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全景非常大气磅礴,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也非相机所能完美表达。

参观完外城及皇宫大门,然后从蓝色的布日卢门进入麦地那,有种穿越千年的感觉。比起马拉***,这里的巷子更窄更曲折,街道两旁的小铺卖着各式传统工艺品:地毯、丝绸、围巾、绣花鞋、长袍、首饰、银器、瓷器、铜器、皮革制品;还有市场卖蔬果肉类各种香料和无数不知名的当地小吃,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这等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偶然会经过一些清真寺,非***是不可以进去的,但从门口可以看到里面的小庭院和精美的马赛克。***4到7岁的小孩子需要在这里学习可兰经,7岁后到学校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如果是柏柏尔人,还得学习柏柏尔语,高年级才会接触英语,但不是都会学。

除了瓷器,菲斯的皮革制品非常有名。城里还有传统的皮革染整作坊,是到这里旅游必须一看的地方。我们登上作坊周围的天台,就可俯瞰作坊内的大染缸。在这里,随便拍一张都可以做明信片。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