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鄂西包括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八个城市。
鄂是湖北的简称,鄂西就是指湖北的西部。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基本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共赢,促进鄂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这里可以看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是简单的旅游圈,而是从根本上以人为本、在方法上更加科学的复合圈。这样认识和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就与***的宗旨、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国际上关于生态文化旅游的定义相一致。
以下是鄂西部分城市的详细介绍。
1、襄阳
襄阳简称“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2、荆州
荆州,古时又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
荆州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荆州吟诗作赋。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
归省政府管。湖北文旅集团下属12家全资子公司,18家控股子公司,19家参股子公司,其中控股,参股上市公司4家。
湖北文旅集团注册资本36.73亿元,形成了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商业贸易三大产业板块,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A,连续四年入选全国旅游集团20强。
鄂c是十堰市的车牌。
十堰,别称车城,湖北省辖地级市,被誉为中国卡车之都,武当山、汉江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张世界级名片。十堰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地区,秦巴山区汉水谷地,北抵秦岭,南依巴山和汉江,武当山横贯全境,是鄂、豫、陕、渝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23680平方千米。十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之誉,和“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被誉为北方的,还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十堰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拥有千亿级的制造业存量资产和年产10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东风汽车的“延安”、现代制造业高地、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十堰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为320.9万人。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一百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产生,“郧县人”的发现,改变人类起源的一元说。十堰因利用水源在原郧阳府的原郧县十堰区神定河拦河筑出6条堰、黄龙区犟河拦河筑出4条堰而得名。十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21年,十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3.98亿元,同比增长1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5.82万。
湖北西部的城市有恩施、十堰、宜昌。
1、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级行政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
2、十堰。
别称“车城”,是中国卡车之都,湖北省地级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3、宜昌。
古称“夷陵”,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是潜江市,是湖北省直管县级市[34][33],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湖北“两圈两带”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辖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国有农场、16个镇处,总面积2004平方公里。[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潜江常住人口为886547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