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古建筑牌坊(车辆行人从下边穿过!)

古建筑牌坊(车辆行人从下边穿过!)

  • 发布:2025-09-02 07:38:49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图中这种古建筑物叫什么名字横在大路上,车辆行人从下边穿过!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写作文隆昌石牌坊

1.写隆昌石牌坊的作文500字

隆昌石牌坊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其建筑格式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三开间牌楼式清石仿木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左右。牌坊南北向古驿道延伸尽头为界,东西向以石牌坊两侧向外延伸15米为界。从北到南分别是:郭陈氏节孝牌坊、禹王宫山门牌坊、锄莠安良碑、牛树德政牌坊、孝子总牌坊、刘光第德政牌坊、肃庆德政牌坊、郭玉峦功德牌坊、舒承是百岁牌坊、节孝总牌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牌坊、觉罗国欢德政牌坊、郭王氏功德牌坊等。

昌石牌坊在全国的石牌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学专家到隆昌考察后认为与全国各地的石牌坊相比,隆昌石牌坊具有三大特点。

历史久远,保存完好

隆昌石牌坊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隆昌县城南、北两关的千年古驿道上,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间“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现存的石牌坊多为清代修建,明代石牌坊只余一座。

数量多,雕刻精美

隆昌现存石牌坊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位于巴蜀古驿道隆昌县城南北两端的驿道中央,其余4座则散布于县内响石、石燕桥及渔箭三镇。

隆昌石牌坊群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石质牌楼式建筑,平均面阔9米,通高11米,坊间距离最近处仅10余米。

隆昌石牌坊无一例外雕刻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刻有上佳楹联。一座石牌坊不仅反映出隆昌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反映了隆昌文化、艺术状况和当地民风民俗,积淀和蕴涵着华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由此,隆昌县2005年3月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

牌坊种类齐全

隆昌石牌坊种类繁多,计有德政坊、百岁寿坊、功德坊、节孝坊、贞节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坊等九个种类。这些牌坊从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文化、艺术等方面全面反映了明清时代隆昌的状况,无疑是研究隆昌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依据。

2.隆昌石牌坊的冬天的作文,200字以上

隆昌石牌坊群,分布于隆昌县城西北至东南长约3公里的成渝古道上,13座石牌坊均坐落于街尾,各坊遥相呼应:隆昌石牌坊群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9年问,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隆昌县志》记载,城内有大小石牌坊33座,然而,经过一个半世纪自然界风风雨雨的侵蚀和人为破坏,至今幸存下来的牌坊仅有13座。其中,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座、庙宇山门坊1座。

由北到南,它们分别是: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浞百岁坊;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

3.最美家乡隆昌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位于重庆和成都中间,自古以来就有“川东大门”的称呼。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中国石牌坊之乡”。沿着弯弯的青石路,你会来到座落于县城南关的石牌坊群。这里有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古牌坊。每一座牌坊就是一个故事。瞧,我家乡的牌坊简直就是一部活的历史书,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雄伟的大山——圣灯山。这儿,曾经留下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足迹。这里有许多挺拔的树木和一片片绿色的良田。到了春天,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人走在山间,就像一个个走在花海中的花仙子一样。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古宇湖水库。水库四周环绕着一座座青山。古宇湖像群山珍藏的一颗硕大的珍珠。风一吹,湖面荡起涟漪,像一块随风舞动的青纱。风一停,古宇湖就像一面闪着银光的镜子,倒映着两岸的绿树、青山。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划船欣赏古宇湖各个小岛的风景,也可以划船到湖心与白鹭、野鸭一起玩游戏。

我的家乡真是一座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城市啊!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一定会像我一样深深爱上她。

4.关于隆昌石牌坊的故事

一共有17座牌坊所以又17个故事从北到南分别是:郭陈氏节孝牌坊、禹王宫山门牌坊、锄莠安良碑、牛树德政牌坊、孝子总牌坊、刘光第德政牌坊、肃庆德政牌坊、郭玉峦功德牌坊、舒承是百岁牌坊、节孝总牌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牌坊、觉罗国欢德政牌坊、郭王氏功德牌坊等。

目前只找到这几个01、相依为命

这是一座气势异常宏伟的“乐善好施”石牌坊。它在“文革”时好几次险被拆除,它能完好的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这要归功于当地一农家,借用了牌坊的两根立柱来使自己的房屋更加稳固(由于房子的存在而幸免遇难)。

02、节孝总牌坊

目前,在我国其他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其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

03、觉罗国欢宣慈惠和德政牌坊

这条石板路与牌坊的关系看似不直接,但细想起来关系密切。因为这条路的存在,有多少隆昌的生意人,告别家乡,把年轻的妻子留在空寂的家闺房,沿着石板路走向迷茫的商海,而妻子们只能把望穿秋水的目光投向石板路的尽头……

04、肃庆德政牌坊

这是一座由民众共同集资修建而成的德政牌坊。据介绍是当地百姓为了表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时任隆昌知县的肃庆而修建的。其为官期间为民办实事,且清政廉洁,当地百姓为了颂其功绩,激励后来***,便自愿捐银出钱为肃庆修建了这座德政牌坊。

05、郭玉峦功德牌坊

据说他在清朝道光年间任忠义大夫时,购千余亩良田,其所收租金大多用在为百姓谋福利上。其救贫扶困之举得到首肯,后为其建立功德牌坊以示表彰。

06、郭王氏节孝石牌坊

坐落在县城北面的郭王氏节孝石牌坊,所表彰的是一位郭氏的妇女。她二十三岁丧夫,为了让九泉之下的丈夫瞑目,她辛勤操劳,将两个儿子哺育成人。两个儿子不负母亲愿望,奋发读书,双双中举。在清朝道光十八年间(公元1838),县府将郭氏妇女为夫守节、尽孝终身的事迹奏请朝廷批准,建郭氏节孝牌坊。

07、郭王氏节孝石牌坊局部

隆昌石牌坊的修造是及其精美的,大到牌坊的气势、篆刻,小到每个细节都极其完美。这便是郭王氏节孝牌坊的一个局部。它讲的是郭王氏辛勤操劳,将两个儿子哺育成人,两个儿子不负母亲愿望,奋发读书,双双中举的故事。这个局部人物神态栩栩如生,花鸟、动植物等图案造型讲究、雕工精美,书法刚劲有力,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08、永远做不完的“善”事

在隆昌石牌坊群里,人们都会惊奇的发现有的牌坊正门上刻的“乐善好施”的“善”字没有中间的两点。据当地的老人解释说,“善”字没有中间两点是表明善事永远都做不完。一个善字,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09、警示牌坊

这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石牌坊,它的来历传说很有意思:从前隆昌有个强盗出身的绿林好汉,领了一帮兄弟占山为王,可是好汉遇到一次注定的机缘,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他改恶从善,兄弟们也“放下屠刀”,在他的领导下做起了生意。后来这帮好汉居然经商成功。为了纪念他们这种强烈的“反差”,人们修起这座“警示牌坊”,警示后来人千万莫走他们从前走过的邪门歪道。

10、历史见证者

根据当地老人介绍,在明、清期间,这里的孝子牌坊、德政牌坊、百寿牌坊等个性突出的各式各类牌坊近70座,而现在仅有17座,其余50余座石牌坊均遭不幸。眼前这尊石狮见证了这一切

5.隆昌石牌坊的介绍

隆昌石牌坊位于中国四川省隆昌县境内,是汉族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2013年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分别分布在隆昌县城北关和南关,其中北关(道观坪)7座,南关(春牛坪)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应村镇。目前,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2001年06月25日,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6.隆昌石牌坊的历史文化

隆昌石牌坊群,分布于隆昌县城西北至东南长约3公里的成渝古道上,13座石牌坊均坐落于街尾,各坊遥相呼应:隆昌石牌坊群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9年问,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隆昌县志》记载,城内有大小石牌坊33座,然而,经过一个半世纪自然界风风雨雨的侵蚀和人为破坏,至今幸存下来的牌坊仅有13座。其中,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座、庙宇山门坊1座。由北到南,它们分别是: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浞百岁坊;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

17座石牌坊有着17个动人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每座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擅长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寿”等浮雕。无论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节孝牌坊还是百寿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写文笔等方面都极其讲究,因此,石牌坊的“高”、“精”、“理”尽显突出位置。“高”指牌坊要有气势,“精”是雕刻工艺精致、用石独特讲究,“理”则是牌坊上刻写的文字、图案颇具深刻的思想内涵、高深的文化和生活哲理。每座上面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植物等图案,图案造型讲究,雕工精美。这些牌坊均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其建筑格式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三开间牌楼式清石仿木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左右。牌坊南北向古驿道延伸尽头为界,东西向以石牌坊两侧向外延伸15米为界。从北到南分别是:郭陈氏节孝牌坊、禹王宫山门牌坊、锄莠安良碑、牛树德政牌坊、孝子总牌坊、刘光第德政牌坊、肃庆德政牌坊、郭玉峦功德牌坊、舒承是百岁牌坊、节孝总牌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牌坊、觉罗国欢德政牌坊、郭王氏功德牌坊等。

在几次拍摄隆昌石牌坊的过程中,使我领略到一座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的石牌坊,其蕴藏的寓意和小城浓郁、奇特的文化氛围,身临其境中,一种恍若隔世之感浸透你的身心,你会对中国古老文化艺术植根于伟大中华民族之林的智慧与光芒而骄傲。它将一如既往地激励着后人,勤劳智慧、善美孝道、清廉守法。

7.隆昌石牌坊的介绍

隆昌石牌坊位于中国四川省隆昌县境内,是汉族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2013年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分别分布在隆昌县城北关和南关,其中北关(道观坪)7座,南关(春牛坪)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应村镇。目前,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2001年06月25日,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8.隆昌石牌坊的文化价值

隆昌石牌坊是一部立体史书,是千年古驿道文化、隆昌青石文化的重要人文历史遗存。

它以6条古驿道为存在环境,以县产青石为载体,蕴含深刻的社会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纯朴的哲学理念,独特的审美创意,精美的建筑工艺,表述着明清两代巴蜀人文演化的历史进程,立体见证隆昌“以站(驿站)置县、以道(驿道)兴城”的县城发展历史;隆昌石牌坊既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工艺技法之大成,又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个性特点;隆昌石牌坊沉淀着厚重的华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学、历史、数学、力学、建筑学、文化艺术精粹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很珍贵的历史、艺术、文物科学价值。隆昌石牌坊保存数量多、相对集中;种类、建筑形式多样;坊主多人、男女同坊;竖石仿木,浑厚雄伟;文化内涵丰富;富有鲜明地方和民间特色,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

牌坊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历史悠久的建筑艺术,隆昌石牌坊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牌坊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农村牌坊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我国很多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人民生活文化意识的需求,现在很多的社区或者农村都开始在自己的社区门口或者村口建立一座石雕牌坊,农村牌坊一是能起到标志的作用,同时还点缀了整个村庄的环境,乡村牌坊让整个地方更加的具有古风古韵,增加了村庄的艺术气息,提升了一个农村的形象,让那些从这个村庄经过的人们都对这个村庄有了更好的认识和欣赏。

探访罗驿古村之明代牌坊与清代宗祠

在罗驿村,古建筑群占据了核心区总面积的23%,这些传统建筑基本保持了明清年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有李氏宗祠、观音庙、李恒谦故居、步蟾坊、节孝坊等。

记得最初听到灵龟赶葬的故事时,隐约感觉“村中无外姓之人”的说法未免夸张,难不成村中男子所娶的也必须是李姓女子吗?直到后来看到了孝节坊,我心中的疑团立刻找到了最为合理的解释,原来在看古迹时,不妨将自己放入那个时代,再去感受去思考,而万不可以现代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去评判。

关于节孝坊的传说,讲的是长发村女子苏氏嫁入罗驿村,不料新婚之夜丈夫去世,当时年仅22岁的苏氏始终恪守妇道尽心孝敬公婆,于是村中父兄奉旨兴建孝节坊以彰其行。这说明村中媳妇也有外姓,只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这些中国古代的女子,必定会被冠以李苏氏而孤独终老。

同为古牌坊,步蟾坊的兴建就要有趣得多,相传罗驿村人李惟铭中举,朝廷恩敕“文奎坊”一座,屹立于古驿道旁。李惟铭之子名叫李金,字刚德,年少入塾时,李惟铭就鼓励他:你要勤奋读书,务求有成,他日若能金榜题名,也定为你修坊一座(多像现在望子成龙的父母)。

李金发奋学习,果然不负父亲所望,在明景泰四年参加乡试,一举登科,成就了父子两代中举的佳话。而李惟铭亦未食言,果然在村东头建了一座步蟾坊。步蟾即蟾宫折桂之意,用以比喻科举登第,故有“腹饱五车期步蟾”之句,李惟铭此举,想必即是为了兑现承诺,彰显功名,亦有激励同门后生之意。

李姓一族入村以后,在罗驿村便形成了尊师重教、孝悌传家的历史传统,全村老少恪守“忠、孝、礼、智、信”的儒学根本,“程朱儒学”也成为罗驿村千年来的精神核心和人文灵魂,从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世代更替中,形成了罗驿村丰富的宗祠文化,这些宗祠既是罗驿人文发展壮大的重要现场,也是罗驿文化传承的载体和记录与见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李氏宗祠,是李氏后人为纪念始祖李文英所建,宗祠位于罗驿村的东部,坐北向南,为三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布局的木石结构。

第一进门前立有一对石狮和方形抱石,第二进门前有一对抱鼓石,第三进为祠堂,右侧立有记载建祠的石碑,在宗祠二、三进之间的厢房檐壁上,彩绘了人物出游、绿树飞鸟、荷塘游鱼等图案,并雕有北宋诗人王令的《送春》以及史学家司马光的诗作。

宗祠照壁上有一圆孔,依照天圆地方的理念建造,由此可以看到祠外古驿道延展的方向,据说这圆孔叫做包罗万象,有着很深的寓意,它告诫李氏后代不能固步自封,要打开视野和胸怀,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了如此严谨的治学理念与家学渊源,罗驿李氏后人中人才辈出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过,无论牌坊还是宗祠,为男子所建的昭示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荣光,而为女子所立的却述说着封建礼教影响下的凄凉,想来难免让人唏嘘。

古住址石牌坊位于哪儿

古住址石牌坊为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南昌县幽兰镇(原渡头乡)罗舍下魏自然村

简介:

古住址石牌坊位于幽兰镇(原渡头乡)罗舍下魏村中部,座北朝南(355°)。

石牌坊为左右对称的三披垛两层楼阁式建筑,四柱三间,内连坊宅。

该古住址石牌坊为典型的明末风格,是研究南昌地区的牌坊建筑和石雕艺术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幽兰镇:幽兰地处在南昌市东南郊,鄱阳湖畔,交通发达。距市中心20公里,县城莲塘15公里,昌北机场32公里。1994年撤乡设镇,2001年与渡头乡合并。辖28个村委会,1个园艺场,1个居委会。有211个自然村,3座小城镇。中学3所,小学29所,卫生院2所。人口8.1万,面积110平方公里。2005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10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68元。幽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