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三元里抗英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郊人民自发的武装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1841年5月下旬
(清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上旬),奕山与英国侵略者订立屈辱的《广州和约》。广州人民
目睹英国的侵略暴行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卖国,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保卫国土。
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2.5公里,贴近泥城、四方炮台,是一个有几百户居民的村落。
1841年5月27日,义律和陆军司令卧乌古纵容英国侵略军,带着武器在这一带行凶作恶。
他们到处奸淫虏掠,杀人放火,又抢粮食,又宰猪牛,甚至盗掘坟墓,从棺材里劫取殉
葬品。当地人民深受其害。其中泥城、西村、三元里、萧冈一带村落受害最深。于是各
乡绅民便利用旧有的社学形式自动组织起来,「集众公盟」,联合保卫身家田园,开展
打击英军骚扰的正义斗争。
鸦片战争前,广州附近原有不少「社学」。社学起源于明初,它原是封建士大夫的
教育、***场所,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为由地主士绅所控制,由当地农民为乡勇的武
装机构。
它的职能是维护地方封建秩序,对封建***的军队起着某种辅助作用。但它不是官
办的,而是民间的机构。在广州城北一带,就存在着十几个这样的社学,其范围包括了
80余乡。
英军的侵略暴行,不但使劳动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也给地主士绅带来损害,因
此,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士绅对英国侵略者同仇敌忾,郁积了强烈义愤。
5月29日,一小股英军又窜到三元里村抢劫奸淫,村民奋起搏斗,打***英兵数名。
为了坚决打击敌人日后的报复骚扰,群众决心联合起来,立即行动。萧冈乡「举人何玉
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
(《夷氛闻记》第3卷第75页)何玉成「柬传」各乡的联系渠道,就是旧有的社学。
由于各乡已有了「集众公盟」的基础,所以附近103乡的农民、渔民、手工工人等闻风
而到,迅速集结。城郊东北6个社学的客家群众及打石工人,也在监生王韶光带领下赶
来参加战斗。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民抗英武装迅速形成。有人提议「吹螺壳打鼓进
兵,打锣收兵」;并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到三元里以北丘陵起伏的牛栏冈进行伏
击战。
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
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侵略军负隅顽抗。在战斗
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去了」。敌
军乱放枪炮、火箭,群众按原订计划且战且退。据参与此次战役的英军记载说:「我们
(英军自称)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一行的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
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挑引我们向前进」。卧乌古气急败坏,命令英军追击。
农民群众牵着骄横愚蠢的敌军的鼻子到达牛栏冈附近,忽然螺壳、战鼓齐响,埋伏四周
的七八千武装农民猛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困。此时施旗蔽野,杀声震天,妇女儿童也
上阵助威,为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以林福样为首的水勇500余名也闻声赶来,参加战
斗。各乡群众愈来愈多,「不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英军急忙开枪射击,但挡不住
武装群众的洪流。卧乌古指挥部下分两路突围,武装群众当即从两翼包围英军后队,并
趁他们渡河和单列行进的有利时机,冲上前去肉搏。
下午一时,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三元里人民精神抖擞,愈战愈勇。
侵略军因***受潮而枪炮失灵,士气低落,胆战心惊。田间小路又被暴雨淹没,稻田一
片汪洋。穿着皮靴的侵略军,在泥泞中寸步难行。三元里人民以长矛猛烈刺杀英军,英
军妄图以刺刀抵挡,然而他们不能不哀叹:「刺刀之于中国人的长矛,只不过是一种可
怜的防御物罢了。」这时,没有上阵的妇女,自动把饭做好,送上前方。
将近下午4时,卧乌古才把自己的部下重新集结起来。他发现37团第三连「失踪」
了,只得调两连水兵再到战地搜索。
天黑雨大,一直折腾到晚上9时,水兵们才和找到的第三连共同返回四方炮台。原
来,第三连在撤退时和***联队失散,被三元里人民截住了。为了逃命,他们一个挨
一个结成方阵,一步步向后撤退。但他们仍然受到三元里人民的惩罚,有一名士兵被打
***,一名军官和14名士兵受重伤。
三元里一仗,打***打伤英军近50名,缴获大量战利品。
人们热情赞颂:「自从航海屡交锋,数万官军无此绩」。
战斗仍在缮续。5月31日上午10时,广州附近佛山、番禺、南海、增城、花县等县
400余乡义勇数万人,赶来与三元里人民在一起,将四方炮台层层包围。旌旗招展,刀
矛如林,杀声震天。英军则龟缩在炮台里,等待援救。正在紧张时刻,8000多名全副武
装的清军,僵旗息鼓,从城里撤向《广州和约》规定的金山地区。他们经过四方炮台时,
卧乌古又添一番虚惊,是否「意中有诈」?但清军却对这里发生的火热斗争熟视无睹。
这一天,义律赶来后也被包围。他们立即派奸细混出重围,带信给广州知府余保纯说,
义勇必须立即散开,否则英军将解除和约,继续攻城,烧掉附近每个村镇。
奕山吓坏了,马上派余保纯带领南海、番禺县令,出城为英军解围。
余保纯打躬作揖,央求群众撤围。可是群众恨透了他,骂他「通夷卖国」。余保纯
无所施其伎,就威胁地主、士绅们说,「如果乡民不退,将来万一有事,要由你们负
责」。士绅们害怕了,经不起余保纯的一吓一压,有的丢下群众溜走,有的帮助「劝散」
群众。斗争被卖国的清朝***和动摇的地主士绅破坏了。余保纯在人民的哗笑声中,护
着义律和侵略军狼狈撤走。
英国侵略军遭此沉重打击,事后义律竟***地贴出告示说:「百姓此次刁抗,蒙大
英官宪宽容,后毋示犯。」人民群众马上贴出《广东义民告英人说帖》、《三元里等乡
痛詈鬼子词》(即《三元里等乡衿耆说帖》)等文告,揭露英国的侵略,痛驳义律的谬
论:「其时我们义民,约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如果有能,就不该
转求广府,苦劝我们义民使之罢战。今各乡义民既饶尔等之命,尔又妄自尊大,出此不
通告示。……尔妄言宽容,试思谁宽容谁?」并明确表示:
「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
之恨也!」(《鸦片战争》第4册第20页)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
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
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
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
斗争进行到底。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几名英兵。
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
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三元里抗英的后世纪念:
1950年10月1日在三元里村旁建成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碑上写着:“一八四一年广州人民在三元里反抗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为纪念三元里人民这一英雄壮举,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已于1958年11月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原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庙,建于清初。
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聚集庙前商议抗击英军,取庙内三星旗作指挥旗,对旗宣誓。三元古庙建筑面积446平方米,二进面阔3间砖木结构建筑。
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公园四周绿树环绕,刚进公园,就可以看见大路两旁都种满了树,前方有楼梯,楼梯上就是纪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公园有许多解说员,有很多学校专门到那里缅怀革命先烈并进行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数名英军。
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
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扩展资料
一、直接原因
1、英军开棺暴骨(停战后,部分英军开进城北双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椁,英军开棺看尸)。
2、英军劫掠财物。
3、英军强奸、调戏妇女(有名姓记载的:村民韦绍光之妻李喜)。
二、根本原因
因清政府腐败,导致中国落后,英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而入侵中国。
三、导火线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人民抗英,是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的三元里乡人民自发武装反抗英帝国主义的壮举。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还对年轻妇女进行侮辱。青年菜农韦绍光忍无可忍,带领几个农民打***几名英军。以此为起点,三元里103乡人民自发组成平英团,展开反侵略的武装斗争。5月30日晨,数千名勇士在英军司令部附近打***英军200多人。随后,各县400多个乡的民众,组成10多万队伍,包围了英军的四方炮台,吓得英军龟缩其内,不敢出来。后来,在英军胁迫下,清朝地方政府出面解散了义军。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1.寻找70年代中学语文课文《三元里抗英》
对不起,没有找到原文,不过给你找到了历史事件,不知需不需要。
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并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忍无可忍,与敌力搏,当场打***几名英国士兵。为预防英军报复,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庙集会,决定立即武装抗击,以三星黑旗作指挥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军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诱敌军至预设的包围圈牛栏岗,经一天激战,打***英军200多人(其中有两名校官),英军逃回四方炮台。牛栏岗一仗,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英军惨败。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的义勇也闻讯赶来助战,达10多万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旧址,现已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广州市人民***于1950年在三元里建立"1841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烈士纪念碑"。إ
2.三元里人民抗英三元里抗英斗争故事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指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离城约五里。1841年5月,广州战役开始后,英军的暴行,清朝的投降丑态,早已激起三元里一带人民的义愤。5月26日,即奕山与英军订立《广州和约》的前一天,广州城北各乡义勇首领齐集牛栏冈,议定联防抗英,相约"一乡锣响,众乡皆出"。29日,一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一带骚扰,菜农韦绍光等当场打***几名英军。为了迎击英军的报复,三元里人民在村北北帝庙集会,并用神座前面的一面三星黑旗作指挥,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这支队伍中有贫苦农民,有丝织、打石和烧炭工人,有渔民,有秘密会党成员,也有爱国士绅。他们利用"社学"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30日晨,几千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率2000人迎战,义勇们按计划后退,诱敌深入至牛栏冈,将英军团团围住,截断归路,展开肉搏。经过一天激战,打***英军少校毕霞等多人,生俘十余人,英军余众逃回四方炮台。义勇跟踪追击,将四方炮台层层包围。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义勇也闻讯赶来。"老弱馈食,丁壮赴战","不呼而集者数万人"。面对武装的群众,侵略军无法冲出重围。英国全权代表义律只得向广东官吏告急,并威胁说:"再有义勇相扰,则将打破议和,大举进攻"。奕山大骇,急令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步向三元里绅民揖劝,代夷乞求",由于"士绅潜避",斗争被破坏,英军才得以逃命。6月7日义律竟恬不知耻地出告示要中国人民"后毋再犯"。广州人民针锋相对地出示反驳,并庄严宣告:"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即可杀尽侵略者。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伟大英雄气概。
3.三元里抗英全文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据郭富报告,英军战***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另一说法***7人,伤42人)。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他们用土枪,土炮,矛戈,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三元里之战,英军惨败,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
另外还有个问题,如果你认为答案好的话应该采纳为最佳答案!谢谢!包括上次帮你回答的问题你至今没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