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杨辉麟/游记
***的萨迦寺(sa-skya-dgon),分为南、北两寺。北寺位于日喀则萨迦县(sa-skya-rdzong)境内的仲曲河北岸本波山,由萨迦派创始人昆·贡却杰波于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创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掉了。如今,森康林巴(高3层)已恢复原貌。
南寺位于仲曲河南岸平坝,建于1268年(元至元五年),是大元帝师八思巴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授意萨迦本钦释迦桑布集***13万户之人力物力修建而成。平面呈方形,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集汉、印、藏建筑风格之精华,独具一格。南寺属典型的元代城堡式建筑,外形严整,有极为厚实伟岸的围墙和护城河,围城四角分设角楼和高耸的碉楼,壁垒森严,沉稳坚实。
萨迦派曾以该寺为中心,代表元朝中央统领***地方达70余年,其声誉之高、文物之丰、瓷器之珍、经书之浩、壁画之丽、木刻之精、造像之众,被人们称为“第二敦煌”。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萨迦寺藏有数十尊高达10米的合金、鎏金铜质或银质的大宗造像,还藏有石刻、陶塑、合金、银、铜、铁质等各类造像万余尊,丰富多彩,塑造精湛。
拉康钦莫大殿的门廊厅堂,主供不动金刚和马头金刚泥塑像,高5.5米,神态凶悍。大经堂主供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文殊菩萨和金刚佛母等佛造像12尊。其中8尊佛像为合金质,1尊佛像为银质,3尊佛像为鎏金铜质;10尊佛像通高8米9.7米,2尊佛像通高5.64米,如此高大的合金造像实属罕见。
普巴拉康殿内南侧主供文殊菩萨合金像(高3.75米),系尼泊尔工匠制作,工艺精湛。其左侧供奉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高4.6米),右侧供奉无量寿佛鎏金像(高1.4米)。殿内西壁和南壁置有木格佛龛,直达殿顶,龛内造像密布,主要有佛祖、观音、金刚、法王等合金、鎏金铜像4137尊(高4毫米45厘米),甚为壮观。
次久拉康主供莲花生大师和二空行母等银质像3尊,高1.62.85米,环目忿口,手持法器,显示出无边的法力。格尼拉康主供无量寿佛、文殊菩萨、尊胜佛母、金刚勇识佛母、贡觉杰布等银质或鎏金铜质佛像9尊,高2.74米,装饰端丽,仪表泰然;佛像后有精美的背光,饰有大鹏、龙女、摩羯鱼、孔雀、宝马、瑞象、力士等,风格独特,铸造精湛。
拉康孜贡康(护法神殿)主供怙露依怙(高1.6米)和般衮谢、吉祥天母泥塑像(高1.2米),头戴骷髅冠,环目欲裂,忿口卷舌,颈系青索璎珞,手托鲜血外溢的人骨碗,阴森恐怖。
***拉康主供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高1.4米)和俄强·贡噶仁钦、强白多杰等泥塑像8尊(高80厘米),造像风格写实,神态各异。
薛札拉康主供释迦牟尼佛像,其两侧列塑强巴佛、金刚持、金刚佛母、萨班·贡噶坚赞等塑像,高70135厘米;殿内东西两壁及北壁两端置有木制佛龛,龛内供有大日如来等合金、鎏金铜佛像37尊,高6875厘米。
拉康拉章(八思巴殿)主供银质毗卢遮那佛像(高2米)、合金质普贤大日如来37尊(高60厘米)、泥塑十六罗汉(高40厘米),形象逼真。
绘画是萨迦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广泛,涉及宗教、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分为壁画和唐卡两大类。壁画共有3000多幅。以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昆氏史、萨迦史、山水花卉、瑞兽装饰等为主,场面宏大,内容丰富。著名的有《坛城壁画》(130多幅),绘于13世纪末,绘有坛城63座,是我国元代绘画艺术珍贵的文化遗产。
《昆氏世袭史画》绘有昆氏家族世系肖像118尊,俨然一幅昆氏世系生动的连环画。
《莲花生传记画》描绘了大师降生、学经、弘法、入蕃、降魔、建寺等情节,富有传奇色彩。
《释迦牟尼传记画》描述了佛祖一生的经历,整幅壁画长66米,如此宏篇巨幅的壁画在中外绘画史上实属罕见。
《山水鸟兽画》主要绘狮、虎、象、鹿、猴、鹤等鸟兽,山重水复,行云缭绕,宛若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唐卡共有280轴,已有近700年的历史,但色泽仍很鲜艳,其中《八思巴画传》和《萨班·贡噶坚赞》唐卡最为珍贵,萨班唐卡记录了他与印度学者辩论的全过程,八思巴唐卡记载了他的主要功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此外,还有历代法王、高僧、佛陀、菩萨、度母和各类护法神唐卡,工艺精美。桑结东厦唐卡画有“三十五佛”,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绘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物。
萨迦寺珍藏文物颇丰,门类齐全,有大量经卷和珍宝贝叶经,有精细的瓷器,有元帝御赐的海螺、盔甲、盔帽、马鞍及明清两代敕封的印章、封诰,数量之巨,在藏地寺院中名列榜首。
大殿后部及左右三面靠墙处为直顶殿梁的木质书架,内藏经书45000余部,主要有《甘珠尔》《丹珠尔》《帕巴杰东巴》(金环经)《萨迦历任法王传记》《释迦传记》等,涉及文学、医学、哲学、历史、历算等藏文经卷达2000余部,形成一道经墙,故有“天成神妙殿,倒墙不覆经”之说。
经卷多以金粉、银粉和珍珠粉研磨书写,为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藏学界所瞩目。寺内藏有8部贝叶经,为稀世之宝,尤以《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为最。呈长方形,最大的长61厘米,宽6厘米;最小者长19.3厘米,宽5.5厘米,异常珍贵。
瓷器共有1100余件。形制有碗、瓶、壶、盒、人像、颅器、觥、狮等,时代为元朝至民国。图案有白瓷素面压印纹,朴素典雅;彩绘有宗教题材的八宝、摩尼宝、双龙、双凤、松鹤、莲纹、金刚杵、“六字真言”等图案,以及具世俗特色的采青、狩猎、仕女出行、八童习武、群贤集等图案,还有生动活泼的山水、花卉等图案,琳琅满目。
此外,昆氏家族有10余人担任过元明两朝的帝师,并有数人与皇室通婚,其两代皇帝曾敕封萨迦寺和昆氏后裔大量的印章和封诰,主要有元代诏书、白兰王印、大元国师印等,这些珍贵文物对于研究元明两代对***的施行政策、铸造工艺、***关系等都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贴士:昆·贡却杰波(vkhon-dkon-mchog-rgyal-po,1034—1102):意译“宝王”。萨迦寺的创建者,萨迦派的创始人。后藏萨迦地方人。自称是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幼时从父兄学习宁玛派教法和显教经典,后改从卓弥·释迦益西、玛译师、瓦日译师、布尚译师等上师学习新译密法,而以卓弥所传“道果教授”为主。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在萨迦地方兴建萨迦寺弘法,后以此寺为祖寺,开创了萨迦派。创建萨迦派后,实行“政教合一”,寺主、家族宗主、教派大师集于一人之身,世袭相传。
提示:①以前收门票,50元/人(供参考)。②观光时间为9:0018:30。③日喀则每天有车开往萨迦寺,亦可包车或自驾车。④萨迦寺周围有最好的酒店萨迦宾馆,可接待外宾,有西餐有标准间和多人间;还有家庭旅馆,环境和住宿条件都不错。⑤黄昏是拍摄萨迦寺的最佳时间。也可以清晨上山,在曙光初露时拍摄萨迦寺全景。
⑥萨迦神舞法会规模较大,独具特色。每年举行春季和冬季神舞时,朝拜和观赏的僧俗信众成千上万,这时可拍摄到丰富的民俗风情。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关注@读走***。希望大家点赞、评论、收藏和转发。谢谢!
萨迦寺名中的“萨”藏语意为“土”,“迦”藏语意为“灰白色”,“萨迦”意即“灰白土”。因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岩石,长年风化如土状而得名。萨迦寺分为南、北两寺,仲曲河横贯于两寺之间,北寺位于河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南寺位于河南岸的平坝之上。
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年-1102年)发现本波山南侧的山坡上,土呈白色,带有光泽,呈现瑞相,即出资兴建寺院,后来被称为“萨迦阔布”,但十分简陋,这便是萨迦北寺的前身。此后逐渐形成了萨迦派。萨迦寺采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涂抹寺墙,故萨迦派又俗称“花教”。
萨迦派采用血统传承和法统传承两种传承方式。贡却杰布圆寂之后,其子贡噶宁布(1092年-1158年)主持萨迦寺。贡噶宁布学识广博,使萨迦派教法趋于完备,故被尊称为“萨钦”(萨迦大师),成为萨迦派初祖。贡噶宁布的次子索南孜摩为萨迦二祖。三子扎巴坚赞主持萨迦寺57年,为萨迦三祖。四子贝钦沃布的长子萨班贡噶坚赞(1182年-1251年),简称“萨班”,或“萨迦班智达”,为萨迦四祖。
萨迦寺全寺共有40多个建筑单元,规模宏伟。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贡却杰布初建“萨迦阔布”,即萨迦北寺的前身,当时北寺规模很小,结构十分简陋。贡嘎宁布对萨迦北寺的修建作出重要贡献,创建了“拉章夏”作为修法之所,随后修建了“古绒”建筑群,由护法神殿、塑像殿、藏书室组成。萨迦北寺的主要建筑“乌孜宁玛”大殿也是贡嘎宁布创建,经其子索南孜摩、扎巴坚赞等人扩建,后来又加金顶。
元朝时,在该大殿西侧又兴建了一座八根柱子的配殿,俗称“乌孜萨玛殿”。后来历代萨迦法王先后在山坡上扩建萨迦北寺,增建了不少建筑,形成了逶迤重叠的萨迦北寺建筑群。
14世纪以后,由于宗教活动中心逐渐转移至萨迦南寺,北寺不再有大规模建设。
1950年代已有许多建筑坍塌,1960年代又受到人为破坏,大多数建筑仅存残垣断壁,只有贡康努、拉章夏、仁钦岗等少数建筑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获得修复。萨迦南寺经过多次扩建及修缮,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建筑群,平面呈方形,有高墙环绕,总占地面积14760平方米。萨迦南寺城墙内最早的建筑为拉康钦莫(大佛殿)。
1961年,萨迦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萨迦寺遭到严重破坏,萨迦北寺变成一片废墟。改革开放后,萨迦寺逐步获得修复。21世纪初,国家将萨迦寺、***、罗布林卡共同列为***自治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成立了萨迦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指挥部,负责维修工程的全面工作。
2005年至200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对萨迦北寺遗址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及局部发掘保护。
4280米。根据查询搜狐网得知,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市西南约180公里萨迦县境内,海拔4280米。在历史上,萨迦寺曾与***和桑耶寺并列,殿宇宏伟,布局紧凑。
萨迦寺属于日喀则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境内,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被誉为第二敦煌。萨迦寺由萨迦教派的创始人创建,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当初萨迦王朝曾统治全藏70余年,寺内保留有大量文物,其中包括据说是萨迦法王八思巴当年集合全藏书写家抄写的几千块上千年的梵文贝叶经,还有手工细致的壁画等,与敦煌不同的是,敦煌现时成为历史的遗迹,而萨迦寺则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到日喀则不可不去萨迦寺。萨迦寺位于日喀则西南130公里处的萨迦县城里,自备午饭可用一天时间往返。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又极高,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二个敦煌"。
从日喀则西行170公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加措拉山,便是夹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萨迦盆地,矗立在谷地中央的那座紫红色的"城堡"就是鼎鼎大名的萨迦寺。
其实,那"城堡"只是萨迦南寺。萨迦寺分南寺和北寺,南寺建在平坦的谷地上,北寺建在北面的山坡上。那座山名叫苯波山,山体呈灰白色,"萨迦"的意思就是灰白土。萨迦北寺由贡觉杰布创建于1073年,并由此逐渐形成著名的萨迦派。北寺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一眼望去,北边那片浩大的废墟仍有当年的恢弘之势。星罗棋布的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可并不多见。
萨迦南寺保存得比较完整,它兴建于1268年,是一组典型的元代城堡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它的样子十分特别,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四角有碉楼,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黑色象征金刚护法神,白色象征观音菩萨。三色成花,因而俗称"花教".
主殿叫"拉康钦莫",意为大神殿,殿中有40根大柱子,其中4根最粗的柱子,要3个人才能合抱,最粗的一根直径有1.5米。当地人给它们起了一些风趣的名字,如最粗的那根叫"加纳色钦嘎瓦",意思是元朝送的柱子。民间流传着"皇帝赐柱"的故事,传说八思巴兴修南寺时,皇帝听说了,便赐予他这根直径4尺的柱子,那柱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无法运往***。八思巴惋惜地返回萨迦。没料到,那柱子竟出现在寺北的仲曲河上。
这个传说,被人们讲得煞有其事。另外3根粗柱子,分别叫"公老虎送的柱子"、"野牦牛送的柱子"、"海神送的柱子",顾名思义,也都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几根柱子顶天立地,没有一点接缝,据考证来自萨迦县南边的陈塘沟谷,属于喜马拉雅自然保护区。
大殿内供奉着释迦三世佛像和萨迦五祖,灵塔殿内还有历代萨迦法王的灵塔。这萨迦五祖在当地几乎妇孺皆知,很多人都能说上几段故事。萨迦教派一度是***占统治地位的教派,其领袖人物都出自昆氏家族。昆氏家族是吐蕃时期的老贵族世家,传说在赤松德赞时期,昆氏家族的人做过内相。贡乔杰布以后的五位萨迦派领袖被尊崇为萨迦五祖。
萨迦寺的元代壁画总计有上万平方米,以萨迦法王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仅曼陀罗壁画就有130多幅。萨迦寺所藏经典浩瀚,有2800多函是元、明时期的手抄经典,发源于古印度、有上千年历史的贝叶经在世界上已不多见,但萨迦寺还保存有大量医学、天文、历算等内容的贝叶经,有3636叶是用藏、汉、蒙3种文字书写的。用金粉、朱砂抄录的大藏经只有萨迦寺保存的最多。此外,还有元朝皇帝给萨迦地方***的封诰、印玺等等。
1、萨迦寺萨迦寺不仅是萨迦派的祖寺,在萨迦派信徒乃至整个藏族信徒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它又是一座具有浓郁宗教文化氛围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2、贡噶曲堆贡噶曲堆寺位于***贡噶县境内,是***附近著名的萨迦派寺院之一。贡嘎曲堆寺,已建立健全的各项法事活动,如每天早晚全寺僧人集中在大经堂诵经,藏历一月九日至十九日举行喜金刚法会,藏历四月十四日举行纪念萨班圆寂的法会,等等。其贡噶曲堆寺壁画非常有名。
3、贡嘎区堆寺又称贡嘎曲塔寺,距离贡嘎机场约15分钟车程,寺内几乎每天都有“辩经”仪式,让您更深入了解密宗佛教与萨迦派的历史与文化贡嘎曲塔寺著名僧人“白玛朗杰”,为传承推广萨迦派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4、位于玉树的结古寺,是一座著名的萨迦派寺院,它为萨迦派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