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有一次,意大利几位科学家在热那亚沿海进行海洋调查时发现,在投弃到大海里的废汽车上聚集了大量的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和藻类,由此吸引了许多鱼类和其他喜欢穴居的海洋生物在此安家。这一发现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接着他们就把1000多辆废汽车投放到海底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天长日久,这些废汽车也成了许多鱼类栖息、取食和避难的乐园。这使他们受到很大的启发:既然废汽车可以变成鱼类的“公寓”,那么,人工投放一些类似的物体是否也能够吸引更多的鱼类来此落户呢?经过反复的试验,结果这些人工投放到海底的各种物体大都有吸引鱼群的作用。人们给这种人工制造的物体起了个名字,叫做“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为什么能吸引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呢?
有人认为,人工鱼礁可以看作是海底的一种隆起物,在隆起物的周围可以形成向上的上升水流,沉积在海底的丰富的营养物质随着上升水流不断向上运送,为海洋上层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而浮游生物的增加,又为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起到了诱集鱼类的作用。也有人认为,人工鱼礁之所以能够诱集鱼,是因为它会产生某些鱼类喜欢的阴影,人工鱼礁的洞穴会造成某些鱼类喜欢的空间,或者某些鱼类需要利用人工鱼礁经常摩擦身体。尽管目前人们对人工鱼礁集鱼的原理认识还不统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美国在夏威夷莫那尔湾投放旧汽车,形成鱼礁,经调查表明,建礁前后沿岸鱼类分布量分别为每平方米16千克和700千克,建礁后是建礁前的43倍多。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濑户内海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到80年代,海产品年平均产量从20万吨提高到70万吨。
现在,人工鱼礁技术在世界各国普遍推广。美国在沿海已建立了1200多处人工鱼礁渔场,几乎遍及沿海各州。日本在1976~1981年建成人工鱼礁点3086处,面积达680平方千米;1982~1987年人工鱼礁投放面积又扩大了1倍左右。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也正在进行人工鱼礁建设。我国在沿海已建设28个人工鱼礁区,投放各种类型的人工鱼礁2.87万个、废旧船只49艘。1998年4月,香港特区渔农处将一艘长33.4米、宽7.5米、高7米的旧水泥船沉入海底,并计划在3年内建成20个人工鱼礁点。人工鱼礁使低产水域变成了优良鱼场,为实现“耕海牧鱼”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渔礁是人为地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海洋经济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物质量的目的。在人口迅速增长,科技迅猛发展,海洋渔业资源衰减,环境恶化的形势下,人工渔礁建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综合措施,具有诱人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热点。
人工渔礁的作用:
(1)人工渔礁建设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
投放人工渔礁可为幼鱼、幼虾、幼贝、幼参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场所,提高其成活率,有助于资源的恢复与增长。美国科研人员长期观察发现,无人工渔礁区的生物种类一般仅3~5种,而人工渔礁区达45种之多,渔获量提高10~100倍,最高达1000倍。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到海中后,使周围海域的流、光、音、底质等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引起生物环境的变化,使水生生物量增大,从而形成良好的渔场或增养殖场,集鱼效果也非常明显。人工鱼礁对游泳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聚集和养护效果显著,鱼礁的投放也有利于海藻的附着、生长和藻场的恢复。
(2)人工渔礁建设是渔业结构优化工程
开展人工渔礁建设可使被淘汰的废旧渔船得到利用,开发人工垂钓、笼捕或开辟刺网渔场。多余的底拖网渔船可改为垂钓船或游艇,扩大了就业。人工渔礁建成后,渔业牧场景观化,为日益旺盛的海洋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人工渔礁建设是陆源固体废弃物净化工程
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可以用来制作人工渔礁。修船业、修车业的报废船体、车体、废旧轮胎等也是人工渔礁建设材料。
1、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
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有效地保护缺乏保护能力的幼鱼幼虾,提高其成活率,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场所,有助于资源成倍或数十倍的增加。据美国科研人员长期对比分析:人工鱼礁的鱼类品种一般由非礁区的3-5种,增加至45种左右;人工鱼礁的渔产量,一般比非礁区提高10-100倍,最高达1000倍;三是对海洋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投放人工鱼礁后,附近海域的海藻数量成倍增加,海藻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人工鱼礁建设后,相当于在沿海营造一批小型的良性人工生态系统,提高海域生产力。
2、可以缓解底拖网渔船对海底的破坏投放人工鱼礁,可以阻止底拖网作业,防止海底出现荒漠化。
3、有利于优化渔业生产作业结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不仅使被淘汰的废旧渔船得到利用,同时也可以建造一批人工钓业、笼捕或刺网渔场;被调整作业结构的部分底拖网渔船可以改为从事钓业或改装为游艇,渔船的出路和渔民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4、有利于海洋牧场的建设和发展海洋旅游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海洋生态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发展潜力巨大。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人工鱼礁可以在海洋生态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鱼礁建成后,可以实现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初的人工礁是以诱集鱼类,造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为目的,而且主要以鱼类为对象。所以称为人工鱼礁。
当前人工礁的概念: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
目前国内通用概念: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诱集各类海洋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国外的概念:人工鱼礁是指由一个或多个自然或人造物体组成,并有目的的设置于海底,用来改变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工设施。(译自《ArtificialReef》)增加效益是唯一目的。
一、恢复渔业资源
鱼类等水生生物有着索饵的本能,多数鱼类都以浮游生物为食料,投放在海域中的人工鱼礁(上升流礁)在迎面流附近产生涌升流,这种涌升流将海洋底层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使海洋浮游动植物在人工鱼礁礁体及区域内增殖,从而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大量饵料;鱼类等水生生物还有着繁殖、避敌等本能,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卵礁提供了广大的表面积,成为许多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而多为中空、小孔较多的避敌礁,则成为幼鱼的庇护场所,减少幼鱼被凶猛鱼类捕食的厄运,从而提高幼鱼存活率。丰富的饵料、舒适安全的生长环境自然使人工鱼礁的集鱼、增殖效果不一般。
二、恢复海域生态环境,稳定海域生态系统
人工鱼礁的引入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海洋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人工鱼礁投放后会被大量的生物附着尤其是底栖生物,如藻类、贝类等,海藻等底栖植物的生长能消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贝类等底栖动物则可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利用这一效应就可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的机率。
我国海洋渔业长期采用底拖网作业,其不仅带来渔业资源衰退的结果,更使
得近海海底的自然鱼礁、海底突起部分和海沟夷为平地,长期遭受底拖网作业区域的海底往往呈平脱化、荒漠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工鱼礁的引入不仅可以阻止底拖网作业,而且兼具改善渔场的底质环境的功能,可变鱼种较少的沙泥底质环境为生产力较高、鱼种较多的岩礁环境。此外人工鱼礁还可建设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对于拯救濒危物种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人工鱼礁可在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水产生物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这样的良性循环正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有的渔业产业结构不尽完善,人工鱼礁业的发展首先可以为捕捞业限缩提供“软着陆”环境。被淘汰的废旧渔船经过清洁处理与改装,可作为建礁材料,渔民则可在礁区从事钓业或者经营游艇;其次人工鱼礁可与海水养殖、增殖放流等相结合,发展海洋牧场,进一步提升“海洋农牧化”水平,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工鱼礁还可带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业最时尚的方向之一,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及生态文化丰富的区域往往成为旅游胜地,人工鱼礁可使渔业有机地融入旅游业,建于不同港湾的人工鱼礁区,海岸景色和生物资源各异,可成为海上不同的观光旅游区与休闲垂钓区,为沿海城市的海洋生态旅游增添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