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武穴,武穴是哪里

武穴,武穴是哪里

  • 发布:2025-10-22 14:00:36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湖北武穴有什么景点的

1、水府古寺

建于东晋末年,原址在太白湖西庙儿咀上。其寺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迁几废,记载资料残存。现仅存洮绪卅提重伸长寺序一篇,序中云:太白湖滨水府古刹者,东晋城宋公飞仙来梅驻锡之始地也,飞仙去后,乡人修以祀之,盖二千余年。旧址残垣中,发现元朝皇庆年间断碑一块,碑身残缺,字迹斑驳仿佛能辨认隋开皇庙儿咀、青莲庵等字样。又据前清黄梅县志载:唐武德九年,诏沙罗咀建庙,足见水府古刹建立之久,实属道教圣地。

历史上北方移民向南大迁,并没有多少人在太白湖定居下来,说明太白湖之水乡泽国极度荒凉,从南北朝到残唐五代,从金乱到宋元之间,北方难民大多逃到江南去了,成为客家人。直到明代,特别是永乐年间之后,政局较稳定,许多人又从江南迁回到江北,在各地寻觅定居点,太白湖也开始被许多姓族看中,才有了沿湖十三姓。太白湖方圆几十里之遥,鱼肥莲茂,资源丰富,在封建时代,湖面由沿十三姓管理,水府寺乃十三姓之公庙。据郑公塔残碑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湖西北沙路咀就建有寺庙,专供梅同福主,因为沙路咀地势高,定居的人们较早,后在唐初武德年间,唐高祖李渊曾下诏在沙路咀窑下墩重建庙堂,仍供梅山福主。

明末清初,水患连年,庙宇多次崩塌,后来一直因陋就简,随塌随修。到清光卅年,因山洪突发,把整个寺宇推走。适值沙罗咀(水府西寺)被兵火所焚,于是两岸沿湖的群众(同属黄梅太白镇)集议于沙罗咀东垸,决定重修水府寺,把东西二寺合并一起。在湖南龟山头上,破土动工,建起前后两栋万字垛大佛殿,座山临湖。拥有田园柴山数十亩,僧徒十数人,还铸造一口四百斤的大钟,二百斤的铁签筒。为富主神像出游,特铸一乘三百六十斤的大铁轿。自此,香火日盛,名振黄广。当时,太白湖襟连长江,上通江汉,上下连皖、浙,商船军艘频繁不绝,若逢阴雨连绵,风狂浪恶,来往船只,借助天灯,明确方向,船公渔人,焚香朝拜,飞仙之誉,盛满东南。

清末民初,水府庙就是太白湖渔业的议事厅。解放后,湖山大改造,龟山寺院改建捕鱼指挥部。一九五五年黄冈地区建太白湖养殖场时就住在水府庙里,一直到文革时,庙堂才全部被毁。

水府寺又名水府庙,即现在太白湖成鱼队所在的位置。现重建在武穴市花桥镇向垸村,距太白湖成鱼队1.5公里。

2、郑公塔

郑公塔原名椿山塔,位于郑公塔镇东约300米的太白湖滨。号称鄂东第一塔。1985年被湖北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石基砖身,高19.74米,七层八角密檐式,用10余种型号的砖和9种型号的瓦筑成。底层周长18.5米,墙厚1.05米,高3米,对角内空3.8米,成锥体形。内有三层木楼至顶,每层安有神像供祀,外墙正壁嵌有古朴花纹图案,各层由不同式样的琉璃青瓦铺盖,顶部为葫芦形三级铜铸塔顶,为国内罕见。铜顶由八条铜链系至八角,每角产吊铃。八角垂挂着金链,每角悬有紫铜吊铃,遇有微风拂过,发出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倘若一人-这寂静安谧的旷野中,静听风铃,仿佛天籁之音。塔身青灰,约20度倾斜。因此有鄂东“比萨斜塔”之称。此塔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1年),明宣年间僧人行铨在原址重建,明成化三年(1467年)10月又由僧人继寿重修。迄今塔形完整,图案犹新,铜铸塔顶尚存。塔顶上还长着一棵四季葱绿的胡椒树。

相传为当地一郑姓人氏所建,故名郑公塔。清同治壬申《广济县志》载,“因郑公者不知其名,宦居兹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郑公塔”。郑公塔山峦拥后,湖水绕前,湖光山色,景趣盎然。《广济县志》有诗咏此塔:“一塔犹今古,孤危耐雨风;湖山环锁外,烟月影笼中;阅历经唐晋,周围半桧松。”

如今,此塔连着“禅居寺”,伴着“功德桥”,形成了'脚踏新月”、“塔顶银盘”、“寺塔映霞”、“斜塔吊月”、“顶溢蕉香”等多种景观,令无数文人墨客、善男信女慕名而至。

郑公塔座落在华阳水道太白湖滨,渐成为南来北往的点点帆船的灯塔标识。郑公塔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口。郑公塔方圆百里,居民稠密,集市繁荣。港内帆樯林立,米市、猪市、鱼市人头攒动,为华阳水系一颗明珠。沧海桑田,随着长江航道南迁,昔日繁荣的华阳水道只留下串珍珠样的湖泊。点点白帆停留在历史档案,作为古时的灯塔郑公塔风韵犹存,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华阳水道上太白湖滨一处名胜古迹。

郑公塔和胡椒树

郑公塔塔顶上长着一棵四季葱绿的胡椒树。塔前有一条河,金沙银水。塔的四周,青松绿柳,风景迷人。

传说这座塔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有个大财主想造庙建塔,以保郑公塔这一块风水洪运不衰,财气不退。建塔要用童子伢儿奠基。这大财主选了一个九岁的小姑娘,把她活埋在塔基之下。说也奇怪,那天晚上,三更时分,建塔的匠人、民工听到这小姑娘的哭声。于是,这消息马上就传开了。打从那天起,天天晚上可以听到小姑娘悲惨的哭声,直到第二年立春那天,塔顶上长出了一棵胡椒树来,才没听到哭声。那胡椒树见风就长,没多久就长大了。每到深夜,你若走到塔前,就可以闻到那散发出来的香气。大财主听到,跑来看树。他走到塔前,刚闻到那香气就昏倒了,险些跌***。大财主醒来,气得要命,叫狗腿子放大火烧树,那树却越烧越发,青枝绿叶烧不***,郑公塔上的那棵四季飘香的胡椒树至今还在。

3、武山湖

古名青林湖。《尚书》载:“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西南流,水积为湖。”湖西有青林山,故谓之青林湖。这在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是有记载的。武山湖是因为武山得名,又叫午山湖。穴在《尔雅》里是水道的意思,而《元和郡国志》和《尚书》(禹贡里武穴被称为东陵,因为黄冈旧称西陵。禹贡载,东陵是扬州和荆州的分界)里面称武家穴为九江第一穴。武山湖收受梅川、大金、铁石等河来水以及黄泥湖的水,经丰收大港入太白湖,或经武穴大闸入长江。湖底高程13.2米,常年水深1.2米。原有水域面积3.09万亩,经70年代初垦殖后,减至2.27万亩。

此间远避尘嚣,试听岸畔渔歌,川原牧笛,蝉吟鸟唱,涧响泉鸣,万簌谱成协奏曲;

这里别有天地,且看寨上春山,湖中秋水,稻黄棉白,雪素梅红,四时绘出自然图。

第一次阅读这副对联的时候,武山湖便牵扯了我审美的神经。后来又通过报章了解到武山湖的传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之时,兵败退至武山湖畔。但见湖水茫茫,前无渡船,后有追兵,朱元璋仰天长叹:“天助我生,天绝我***!”话语未了,只见两条大鲤鱼,一青一红飞快游来。朱元璋慌不择路,一步跨到红鲤背上。那鲤鱼摆动尾巴,驮着朱元璋疾驰而去。青鲤紧紧跟随。陈友谅策马追至湖边,急忙放箭。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青鲤往水面一跃,挡住了那支射来的箭,正好射中鱼腹。那鱼顿时变成一座孤岛,这便是今天的武山寨。这湖便称作武山湖。传说有无历史根据,我无意去考证,但神奇的武山湖却一直让我有亲近她的冲动。鸡年初夏,我到武穴,正好有了一个亲近它的机会。

武山湖位于武穴市南部四望、石佛寺、阳城之间,古名青林湖。《尚书》载:“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西南流,水积为湖。”湖西有青林山,故谓之青林湖。这在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是有记载的。武山湖是因为武山得名,又叫午山湖。穴在《尔雅》里是水道的意思,而《元和郡国志》和《尚书》(禹贡里武穴被称为东陵,因为黄冈旧称西陵。禹贡载,东陵是扬州和荆州的分界)里面称武家穴为九江第一穴。武山湖收受梅川、大金、铁石等河来水以及黄泥湖的水,经丰收大港入太白湖,或经武穴大闸入长江。湖底高程13.2米,常年水深1.2米。原有水域面积3.09万亩,经70年代初垦殖后,减至2.27万亩。

这里风景秀丽,水肥鱼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四周畴野膏腴,水系与长江相连,泥层深,水质良,浮游生物丰富,宜青、宜草、宜鲫、宜鲤,尤为鲢鳙养之乐土。所产鲜鱼个大体肥,味道鲜美。传说以该湖之水煮该湖之鱼,不需添加任何调料,汤水便会浓如奶汁,用筷子挑得出丝来;味道纯正自然,酽稠得可以粘得住嘴色。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成为武穴举足轻重的商品鱼基地。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其水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该湖注册的“武山湖”牌鳙鱼、鲢鱼、黄颡鱼获得国家绿色A级产品认证。

4、横岗山

位于市境北部,最高峰815米,素有鄂东屏嶂之称,横岗山茂林修竹,郁郁葱葱,隋唐开山,寺庙林立,景点多而集中,横岗山耸翠为古十景之一,1988年经省民宗局批准,正式开放佛寺活动。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成立“横岗山森林公园”,成为毗邻省、县(市)宗教活动和旅游观光的名山胜地。东西长6.4千米,南北宽1.5千米,纵观全园,酷似一条巨龙,头东尾西,横跨武(穴)蕲(春)两市县,武穴境内地属余川镇、梅川镇、森林公园等三处管辖,东有太平乡近年修扩的盘山公路18千米直达山顶,西南有三条便道,多为石砌梯道,约23千米人行步道通达各主要景点,近有800罗汉石窟建筑成功正待开光,与庐山可比美,可称“吴有匡庐,楚有横岗”。

5、双善洞

位于武穴市田家镇山上村笠儿垴西侧。隔江与半壁山相望,相传石时有一对仙男仙女常出入此洞,专施善福于人间,故名。洞门高2米,宽约1.5米,上方刻隶书“双善沿”字样,门外石辟8处刻有诗文,明朝名士吴国伦作有《游阳城洞记》,记叙其景,此洞分三洞十八重之多,层层相连,洞洞相通,洞中因里外气流流动缓慢,终年四季如春,云雾缭绕,故为避暑胜地。

武穴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最近在境内大金镇尺山遗址发现,远在新古器时代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类活动。在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1世纪)属荆州管辖;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属楚国;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前)属九江郡;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属江夏郡(《湖北通志》载:“广济为汉蕲春、浔阳二县地);三国(公元220--265年)属吴,隶属蕲春郡。

武穴市哪一年成立市

1887年10月23日,撤销广济县,设立武穴市,以驻地武穴镇为名。

历史沿革

民国初,广济属江汉道。1926年废道,广济直属湖北省。1932年10月,实行省、专、县三级制,广济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0年属鄂东行署。1945年11月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设立为广济县,一直隶属湖北省黄冈地区。

1887年10月23日,撤销广济县,设立武穴市,以驻地武穴镇为名。

1996年,武穴市面积1200.4平方千米,人口约70万.人。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武穴街道、刊江街道、田镇街道、龙坪街道、梅川镇、余川镇、花桥镇、郑公塔镇、大金镇、石佛.寺镇、四望镇、大.法寺镇、横岗乡、太平乡、两路乡、南泉乡。市政.府驻武穴。境内有1个国有农场和1个科技经济开发区。

1997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两路乡,设立两路镇,镇政.府驻地由雀儿山迁至登高山。

1998.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田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迁至盘塘。至此,全市辖4个街道、9个镇、3个乡、1个农场。

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两路镇、横岗乡、南泉乡,并入梅川镇;撤销太平乡,并入余川镇;撤销郑公塔镇,并入花桥镇;撤销龙坪街道,设立龙坪镇。同年,将刊江街道的江家林、吴谷英、新矶、樟树下、朱奇武、郭应龙6个行政村划归武穴街道管辖。调整后,全市辖3个街道、8个镇(包含1个农场):武穴街道、刊江街道、田家镇街道、梅川镇、余川镇、花桥镇、大金镇、四望镇、石佛.寺镇、大.法寺镇、龙坪镇(包含国营万丈湖农场区域)。

2004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万丈湖街道办事处,其行政区域为原国营万丈湖农场辖区,驻地新港,同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黄湖村、太泊村、万丈湖村和新港社区居委会。至2005年,全市行政区划为4街道办事处、8镇。

武穴属于哪个市

武穴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地级市)。

武穴:是湖北省黄冈市下辖的县级市。是一座美丽的江城,地扼吴头楚尾,素有“三省七县通衢”、“鄂东门户”和“入楚第一港”之称。前身为广济县,古称“佛国”,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武穴市东西最大横距4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2公里,版图面积1200.35平方公里,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同时中国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和中国最长的高速沪渝高速出入口,使武穴成为中国少见的“三长”交汇之地,处在中国实施梯度开发的战略的“结合部”,成为湖北长江经济走廊建设和边缘发展战略的重点倾斜地区。

武穴是哪里

武穴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是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游港口城市。全市版图面积1246平方千米。武穴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

武穴市前身为广济县,古称“佛国”,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武穴市拥有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的武穴港,同时中国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和中国最长的高速沪渝高速出入口,在这里交汇。武穴市拥有中国园林绿化模范县市、中国油菜之乡、湖北省工业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科技先进市,“中华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武穴十景

 

武穴十景

横岗耸翠 

横岗山,位于梅川东北十里许,系大别东走支脉。山势陡峻,有石垒小径盘纡达顶巅——天柱峰。全山林木茂密,野花丛生,绿阴匝地,翠色欲流。朝晖夕照,气象万千。山巅有林隐寺、圣母殿等寺观。故名之曰:“横岗耸翠”。系以诗曰: 

拄杖盘旋上翠微,松篁滴翠湿沾衣。

 

擎天一柱连云翠,翠满横岗路径迷。

 

白石堆瑶

 梅川东门一里许之白石山,系石英岩质,岩石暴露,剔透玲珑,如琼瑶堆叠。日光照射,耀人眼目。故名之曰:“白石堆瑶”。系以诗曰: 山依梅浦叠琼瑶,疑是璇宫落碧霄。 妒煞三冬香雪海,光摇鳞甲玉龙娇。 

灵山浮度

梅川东隅五里许之灵山山麓,有溪水一湾,潺缓流淌,清沏见底。溪中有巨石一拳,状如船形,重约数千斤,既非人力所能运至,又非溪中原有石体,无根无砥,不知是何时从何处移来,有人疑为陨石,但又不见载之史志,乡人均云系由溪水浮来,则又悖于物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行人抵此,无不摩挲叹异。故名之曰:“灵山浮渡”。系以诗曰: 何处浮来海上槎,疑团不解说喧哗。 石船料是移仙侣,胜会灵山礼释迦。 

梅浦清流

流绕梅川镇东南西三面之沙河,水净沙明,间有卵石平铺河底,水荇萦回,游鱼可数。夹岸广植梅树,暗香浮动,疏影横斜,隆冬飞雪,宛若玉树临风,故名之曰:“梅浦清流”。系以诗曰:横斜疏影卧清流,缕缕幽香袭敝裘。 十里春风桥畔路,寻梅踏雪约朋俦。 (注:沙河上原有春风桥) 

龙湫夜雨

龙湫寺,座落余川镇干仕垸附近,寺祀费季龙君偶像,神座下有暗泉一眼,游人投以铜钱,则叮当作响,串串不绝。寺侧有名为螺丝旋溪涧一曲,干旱不涸,溪水淙淙作响,静中谛听,如雨声浙沥。故名之曰:“龙湫夜雨”。系以诗曰: 龙湫古刹树苍苍,风物清幽六月凉。 曲涧暗泉声淅沥,绝如风雨近重阳。 

东冲积雪

东冲山(今名太平山),主峰名一尖。海拔1063.4米,系县境最高点。其东面一山峰,白沙裸露,状如银屑,山高风急,沙随风飘,蒙盖东冲一尖,皑皑皆白,终年有如积雪不化,入夜翘首仰望,俨如“明月照积雪”,寒光闪烁,冷气逼人。其侧有南朝宋代杰出诗人鲍照读书台遗址。故名之曰:“东冲积雪”,系以诗曰: 碧落银砂覆一尖,瑶台琼阁自年年。 娇阳似火难融化,积雪原为白玉田。 

凤港波涛

位于大法寺镇张胜垸之凤咀港,富产鱼类,港水清沏,波光粼粼,香稻四围,绿柳沿岸。乡人多以捕鱼为业。白昼则渔舟点点,入夜则渔火荧荧。风雨晦暝,则波涛汹涌;雨过天晴,则一碧万顷,水天一色,景色醉人。故名之曰:“凤港波涛”。系以诗曰: 波光万顷泛涟漪,古木森森障四围。 渔舍门前闲晒网,卖鱼沽酒荡船归。 

灵泉古洞

大法寺镇张秀九垸,八角林山山麓有溶洞一处,洞内溶岩自然百态,人物有童叟仕女,动物有走兽飞禽,静物有几案书剑,形象维妙维肖,鬼斧神工,诚大自然之杰构,洞深邃莫测,宽处可容百人,窄处亦能陈设四五席。更有支洞若干处,有伛偻可入者,亦有仅能匐匍可进者。洞中泉水,终年外溢。故名之曰:“灵泉古洞”。系以诗曰: 桃花源占武陵春,武穴灵泉傲武陵。 钟乳天然呈百态,洞中疑有避秦人。 

武湖明月

武山湖,古名青林湖,以湖畔依青林山而得名。后以湖中耸峙武山,遂改名为“武山湖”。湖阔水深,武山青凸水面,宛若“水晶盘里拥青螺”。且以盛产鱼类,故有“金湖”之称。湖周黄芦白荻丛生,武山林木葱笼,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陆地则牧笛悠扬,水上则渔歌互签。夜间渔火星星。桨声款乃;晴宵皓月悬空,静影沉壁,游踪驻此,其乐何极!故名之曰:“武湖明月”。系以诗曰: 渔舟夜泛武山湖,月影波心璧玉浮。 芦荻丛中眠雁鹜,菱歌曲曲起汀洲, 

积布渔矶

田镇西五里处之马口村,其北侧有积布山,南濒长江,有石矶一座,状似方台,伸入江中,其上可供数人垂钓,亦为渔舟维缆处所。江涛间渔船出没,入夜渔火隐现不定,与星空上下争辉,置身其间,颇有心旷神怡之趣。故名之曰:“积布渔矶”。系以诗曰: 扬子江边积布矶,渔舟解缆趁晨曦。 浪尖撒网浑忘险,泼刺鲜鱼满载归。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