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根据不同季节价格如下:
一、公园大门
1、开放时间:旺季6:00-21:00,淡季6:30-21:00;
2、大门售票时间:旺季6:00-20:00淡季6:30-20:00;
3、联票售票时间:旺季8:00-16:00淡季8:00-15:30;
4、静园时间:22:00。
二、景点:(含祈年殿、回音壁圜丘、神乐署)
1、售票时间:旺季8:00-16:30淡季8:00-16:00;
2、开放时间:旺季8:00-17:30淡季8:00-17:00;
3、北神厨、北宰牲亭、斋宫: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00。
门票:凭本人身份证在相应门票兑换处换票进入。
扩展资料
主要景点
1、圜丘坛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
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2、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_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
3、丹陛桥
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天坛公园官网—游客中心票务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公园
北京天坛公园门票最高34元,最低5元,具体如下:
1、旺季门票15元,优惠票7.5元,旺季:每年4月1日至当年10月31日。
2、淡季门票10元,优惠票5元,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3、旺季联票(含门票、祈年殿、回音壁、圜丘)34元,优惠票17元。
4、淡季联票28元,优惠票14元。
5、景点票联票(含祈年殿、回音壁、圜丘)20元,优惠票10元。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
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天坛预约4点放票,可在北京市属公园统一平台“畅游公园”上购票,每日4:00—23:20可购票。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
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
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北京天坛公园是北京市必玩的一个景点,这个相信只要是做了攻略要去玩的朋友都是知道的,那么本篇小编就来跟大家仔细的说一说这个景点的开放时间以及怎么去。
1、公园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开园,21:00停止入园,22:00闭园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6:30开园,21:00停止入园,22:00闭园
2、景点开放时间包括祈年殿、回音壁、圜丘、斋宫、北神厨、北宰牲亭、神乐署。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开门,17:30停止进入,18:00关门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00开门,16:30停止进入,17:00关门
以上景点逢周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
3、公园具体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
4、公园交通攻略东门:6、34、35、36、39、43、60、116、128、525、623、684、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下车,A出口;
南门:36、53、122、525、958、特3、特11、特12、运通102;
北门:6、34、35、36、72、106、110;
西门:2、15、17、20、35、36、53、71、72、93、120、622、特11、快速公交1线。
天坛公园门票信息:http://www.k1u.com/trip/17998.html
天坛公园附近美食:http://www.k1u.com/meishi/115811.html
天坛公园住宿推荐:http://www.k1u.com/trip/115843.html
天坛公园游玩攻略:http://www.k1u.com/trip/85053.html
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
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甚至还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并在圜丘坛上架设大炮,攻击正阳门和紫禁城,联军们将几乎所有的陈设和祭器都席卷而去。
1912年***成立后,除了***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冬至祭天外,天坛不再进行任何祭祀活动。1918年起辟为公园,正式对民众开放。目前园内古柏葱郁,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园林。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的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扩展资料:
建筑特色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天坛中的大片柏树林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也起很大作用,利用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性格,衬托祠祀的有效手法;人们感到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树林,在祭祀时候增加人们的肃穆感。
布局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参考资料:天坛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