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四大名楼分别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以及蓬莱阁。
在传统的民间说法中,鹳雀楼为四大名楼之一,它位于山西省,其建成时间在北周时期,作用与黄鹤楼一样,都是一个大型瞭望楼。但北方在古代经常处于战乱之中,因此鹳雀楼是被焚毁得最严重的一个,在明朝初期,本就剩一个地基的鹳雀楼被黄河水彻底淹没,现在连旧址都无处可寻。而为我们今天能见到的鹳雀楼,则是在它消失几百年后由现代人建造的,和最初的鹳雀楼相比,理应只有名字对应上了。
因此很多人觉得,鹳雀楼理应被排除,而且上世纪90年代准备发行一套四大名楼的邮票,但当时现代版鹳雀楼还没有建出来,根本就没有图片可以参考。鉴于这一点,人们将山东的蓬莱阁算进了四大名楼之中,这才凑齐了邮票的四种图案。
蓬莱阁一样历史悠久,而且它是一个古建筑群,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三万平方米。不仅如此它还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神话的汇聚之地,也是古代帝王拜谒的首选地点,所以它足够有实力进入四大名楼之列。
蓬莱阁简介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
蓬莱阁是由白云宫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主体建筑、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楼阁、亭坊组成的建筑体,统称为蓬莱阁,总占地面积32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
四大名楼不知道是滕王阁还是鹤雀楼
反正不会是岳阳楼和黄鹤楼
因为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
但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是滕王阁
简介
蓬莱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作为备选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巅,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蓬莱阁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历史
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登州郡守朱处约将唐代渔民所建的龙王庙移至丹崖山西侧,在原址始建蓬莱阁,“为州人游览之所”,并著《蓬莱阁记》。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代文豪苏东坡知登州军州事,虽在任五日,却挥毫走笔,瀚墨流芳,遂使蓬莱阁得登龙门,成为天下绝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拨款修缮,至1965年,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恢复原貌。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古建筑群占地32800平方米,由弥陀寺、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六部分组成。整个古建筑群亭台楼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因势布景,协调壮观。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
现今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未变,是四大名楼(含争议)中保存最完善、木结构最完整的建筑群落
民间故事
民间流传最广的当属八仙及其相关传说。由于当时社会文化的落后,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不理解,但又不愿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断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了八仙的造型。即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的行为代表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美好愿望,是劳苦大众忠实的守护神。由于人们对八仙的无比喜爱,因此,民间有关他们的传说甚为丰富。如:八仙过海的故事、“狗咬吕洞宾“的来历、九顶会仙山、铁拐李收伏蝗精度李吉、苏东坡访八仙、铜井的来历、蓬莱阁下的桥、天后宫唐槐等众多故事传说。在典籍中还记载有如安期生、“福禄寿”三星、王和平、禅鉴大师、晓初、一目九仙、重阳子、李国用、耍子、赤脚王、马贞一、董光纯、六如老人、徐钓者、马续头等众多神话故事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大都源于生活,人们超现实的美好愿望在神仙的手下变成现实。神话的诞生反映了人民大众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各种神仙传说纷纷附着于蓬莱的同时,经民间通俗文化大肆渲染、传播,这些丰富的神话传说成为蓬莱的神仙文化源泉。时至今日,蓬莱民间还一直保持着神仙文化传统,东方神话之都的美誉名甲天下。
争议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国家邮政部门根据历史资料对外发行《中国历史名楼》特种纪念邮票,鹳雀楼由于建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官方认定是中国北方标志性楼宇建筑,位列四大名楼,但此时鹳雀楼早已遭受巨大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故址都几经变动,图样无从参考。国家邮政部门无奈选择面朝豪迈大海具有悠久历史的蓬莱阁增补进中国四大名楼。后期,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四大名楼纪念邮票间接认同了上述说法,认定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这四座历史悠久的楼阁为现代意义所讲的四大名楼
1、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坐落于丹崖极顶,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东西两壁挂有名人学者的题诗。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
2、蓬莱蓬莱阁道教名胜。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城北一公里处的丹崖山巅。创建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巡抚李戴于其旁增建了一批建筑,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府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主持进行扩建,使其大具规模,后又得以多次修缮,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高15米,双层木结构,重檐八角,四周环以朱赤明廊,供人极目远眺,阁上名人匾额楹联众多,犹以清代大书法家铁保书的“蓬莱阁”巨匾著称。阁下面临大海,建筑凌空,海雾四季飘绕,素有“仙境”之称。
3、史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为寻求仙药先后来此,传说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东海去求仙丹,著名的“八仙过海”神话故事传亦在此,自古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历来是道教炼士修真之境,阁之附近现存留历代文人雅士观海述景题刻二百余处;登临阁廊,举目远望,长山列岛时隐时显,东北海疆碧波连天,春夏之际,海市蜃楼时时光临登州海上,使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阁南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等道教宫观建筑,均依丹崖山势而筑,层层而上,高低错落,与阁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8900余平方米;阁东有,东南建观澜亭,为观赏东海日出之所,西侧海市亭,因为观望海市蜃楼之境而名,又因其三面无窗,亭北临海处筑有短垣遮护,亭外海风狂啸,亭内却燃烛不灭,故又名避风亭,亭内墙壁上嵌有袁可立《观海市》诗石刻九方。整个建筑陡峭险峻,气势雄伟,朱碧辉映,风光壮丽。是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4、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琳琅满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蓬莱阁前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雀藏珠宫”,袁可立的“纷然成形者,或如盖,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语,春树万家,参差远迩,桥梁洲渚,断续联络,时分时合,乍现乍隐,真有画工之所不能穷其巧者”,正是“海市蜃楼”奇景的生动写照。
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这一切统称为蓬莱阁。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