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喀山大教堂的内部建筑有哪些要求?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
在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在于蒙古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midd0t;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喀山圣母像在每次都会消失。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将会再次出现。
进入教堂后,不远处的右侧就是库图佐夫将军墓。墓上部摆放着从法国军队手中夺得的战利品几面军旗和钢盔。另外在军旗之间,还挂着一幅画,画面上反映的是《喀山圣母像》保佑莫斯科远离立陶宛波兰联军入侵时的来龙去脉。在喀山教堂(ЦарскоеСеле)前方,是一个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玩乐的广场。半圆形的回廊两端分别是库图佐夫元帅和巴克莱&midd0t;德&midd0t;托利塑像,他们好像一直在凝视着广场。喀山教堂内安葬了俄罗斯著名元帅库图佐夫的骨灰,他墓碑两边挂满了库图佐夫在俄法战争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钥匙,于教堂的前方由著名雕塑家阿格诺夫雕刻的库图佐夫的雕塑,在他旁边是与其同期的元帅巴克来德托利的雕塑。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18年9月5日是进入俄罗斯的第三天,早八点在我们入住的伊尔库茨克市落叶松小镇(中文译音为“利斯特维扬卡”)贝加尔湖汉酒店用过早餐后,开始了新的一天行程。
伊尔库茨克市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也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贝加尔湖区域最大的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位于西伯利亚铁路上。伊尔库茨克从1661年修建要塞到现在已有360年的历史了,安加拉河贯穿市区,有大桥连通在贝加尔湖的东南端。
安加拉河从贝加尔湖流出后,形成一个大的湖湾,号称伊尔库茨克海,在安加拉河畔有著名的爱情桥。伊尔库茨克市位于贝加尔湖南端,是游览贝尔加尔湖的中心城市。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全市人口约80万。
俄罗斯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位于该市。伊尔库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属***性气候,严寒期长。
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各个城市中伊尔库茨克拥有的教堂等古建筑物数量是最多的,还有着独特的石质装饰,在伊尔库茨克木屋街区也保存的很完整。
上午10点,首先来到贝加尔湖博物馆参观,贝加尔湖博物馆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座专门为某个湖泊而建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利斯特维扬卡以西2公里多的安加拉河口,里面有关于贝加尔湖生态、考察历史、虚拟影片等展览。
博物馆内体现很强的科学性,会从各个学科的角度研究贝加尔湖。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吓人的,褪了色的甲醛泡着的鱼标本和海豹胚胎。还可以看到一个养着两只贪玩的贝加尔环斑海豹和各种贝加尔湖鱼的水箱。一艘小型潜水艇模拟器亦是博物馆的亮点。它可以带你潜入贝加尔湖寒冷的底部。旁边的建筑是一座栽培着400多种植物的花园,有的十分罕见,有的濒临灭绝。
参观完贝加尔湖博物馆后,我们又来到切尔斯基山下,乘坐缆车登上山顶,准备从高处观赏安加拉河的源头贝加尔湖,但因小雨加雾,根本就看不到这个景色,于是我们在山顶的咖啡厅喝了一杯咖啡后,便来到了半山腰的艺术家酒店用午餐。
午餐后,我们又来到塔利茨民族建筑博物馆游览,塔塔利茨博物馆又名木屋博物馆,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岸,坐落在一片白桦林中,看上去更像是个露天公园。
博物馆里重新构建了四座贝加尔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区域:俄罗斯族区域、布里亚特族区域、托法拉尔族区域及埃文基族区域。
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原始的木质结构,古朴而醇厚,拥有典型的俄罗斯民居风格,可以说是俄罗斯人和布里亚特人居住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数十座建筑和8000个展品中,可以看到埃文基人的兽皮、桦皮帐篷、布里亚特民族的蒙古包、俄罗斯古布里亚特民族的木制小屋以及草棚、粮仓、澡堂、鸡舍等,有趣而又充满历史感。
参观完这座木屋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伊尔库茨克市区参观教堂和广场,我们见到的教堂有七座,进内参观的只有喀山大教堂,其余的六座教堂是外观。
神圣的喀山大教堂坐落在伊尔库茨克市区。喀山圣母教堂是伊尔库茨克最漂亮的教堂,在俄罗斯教堂中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位于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大教堂,第二位的是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
喀山圣女是俄罗斯人的保护神,喀山圣母像是俄罗斯东正教的最高圣像。它被视为俄罗斯人民的保护神长达数个世纪。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都有喀山圣母教堂。喀山圣母教堂所在之处曾经是伊尔库茨克市郊工人的生活地。因为这里没有教堂,所以每天早上工人们不得不到市内做礼拜,然后再返回工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在此处修建一座教堂。教堂始建于1885年,于1892年完工。教堂采用俄罗斯拜占庭的装饰风格,是由许多当时著名的圣像画家,银匠,镀金匠和雕刻家共同完成。
斯帕斯卡娅教堂位于基洛夫广场北侧,建于18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白色的墙壁和绿色的屋顶搭配得非常漂亮。教堂是石制的,修建于1706年,于1710年完工。它位于伊尔库茨克的市中心,也是城市的历史中心。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在教堂的外墙有一幅巨大的圣像画,这种风格在西伯利亚地区是独一无二的。
主显灵大教堂是伊尔库茨克第二古老的建筑。外墙和内饰都非常精美。最早的主显教堂始建于1693年,为木制教堂,于1716年在城市大火中被损毁。1718年在伊尔库茨克的城市历史中心,安哥拉河沿岸重新修建了主显大教堂。它是伊尔库茨克地区第二座古老的石质建筑。
罗马天主教堂是伊尔库茨克市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758年,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教堂的建筑风格属于晚期哥特式,是伊尔库茨克的特色和名片。当年伊尔库茨克是波兰囚犯的流放地,历史上沙皇政府为了满足当时被流放到此的波兰囚犯宗教信仰的需要,修建了这座与俄罗斯洋葱顶东正教堂完全不同的尖顶天主教堂。据说这是当年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唯一一座天主教堂。不过这座教堂在十月革命后已经完全不具备宗教功能,里面有一座巨大的管风琴,现在是管风琴音乐厅。
圣十字教堂始建于1693年,后因大火于1718年重建,是伊尔库茨克第二古老的建筑。建筑融合了佛教的建筑思想,有一些多层的塔结构,另一个特点则是其正面装饰用的花纹十分精美,是当地布里亚特人的手工艺品常用的花纹.
圣三位一体教堂(斯维亚托特罗伊茨克教堂)建于1750—1778年,位于第5号军街,8号。该教堂窗户的雕刻风格具有俄罗斯传统的建筑艺术特点。漂亮的挑檐和装饰镶板是西伯利亚巴洛克式的典范。1990年,教堂旁边新建了天文台。三位一体教堂是俄罗斯国家级的文物。
哈尔拉米比耶夫斯卡亚教堂是绿线上的第8号建筑(Greenline8),又称“海洋教堂”,建于1777年-1790年,位于高尔基街和第5号军街的路口,以前航海的时候,常有大量的商人***于路途,该教堂就是为了祭奠在航海中***去的教徒。该白色的教堂像一艘帆船,而教堂墙面的装饰像古老的航海地图中的漩涡一样,“漩涡”图案,是航海出现时期的一个特征。
基洛夫广场是伊尔库茨克的中心广场,喀山大教堂曾树立在这里。这座教堂在火灾焚毁后,曾重新修建得很雄伟,十月革命期间钟楼上曾架着机关枪扫射四周街道。革命后教堂被拆毁,在其位置上修建了如今的伊尔库茨克州政府大楼。
基洛夫广场也是伊尔库茨克城市的发源地,州政府办公大楼、三大教堂、二战胜利留念墙、无名小卒烈士墓,爱情桥,西伯利亚开辟者雕像,莫斯科大门——伊尔库茨克的凯旋门等均坐落在周边。
绕过州政府大楼,在其正后方是卫国战争无名烈士长明火。在苏联的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纪念场所,至今俄罗斯人对卫国战争烈士仍保持着深厚的敬意。
广场上的无名烈士墓上书写有“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字样。惨烈的战争拆散了无数的家庭,俄罗斯人至今依然对那些战争烈士怀着崇高的敬意,定情结婚都要来到这里铭誓。五星状的火炬中燃烧着永不熄灭的长明火,那些为了争取和平而献出生命的人们,他们的功勋和灵魂永垂不朽。
广场以苏联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的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命名。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在斯美尔尼宫遇刺身亡,斯大林发动了苏联历史上著名的大清洗。
基洛夫广场的对面就是安加拉河,这条河是贝加尔湖唯一的支流,经过很多城市,伊尔库茨克是其中之一。这里形成风景宜人的景观,四季景色皆有不同。河边时而有人散步,有人钓鱼,还有情侣拍摄婚纱照;河边的栏杆上挂了许多许多许愿锁,具有美好的寓意。安加拉河畔。
从1891年到1916年,沙俄修建了贯穿西伯利亚的铁路干线,其中1898年第一列火车抵达伊尔库茨克,为了纪念此事,在10周年之际的1908年,竖起了这座亚历山大三世纪念碑。雕像与沙皇同等比例,沙皇身穿西伯利亚哥萨克的军服,面向东方。
碑座上向东方修建了双头鹰雕像,其他三面分别雕刻着征服西伯利亚向东扩张的几位沙俄英雄:叶尔马克,斯别兰斯基和穆拉维约夫。在沙皇身后的碑座上,写着“感恩的西伯利亚”。十月革命后,沙皇雕像被推翻,改为十月革命胜利方尖碑。2003年,该纪念碑又被恢复为历史原貌。
从亚历山大三世广场,顺着安加拉河边走,就是加加林林荫路。这条林荫道以加加林命名,自然少不了对这位人类第一位宇航员的纪念。
不远处这座白色建筑,伊尔库茨克人叫做“白房子”,与“白宫”是同一个词。这里原来沙俄时期是伊尔库茨克总督府邸,现在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的图书馆。
在广场的路口,与国立大学对面的,是一座漂亮的红砖建筑。这里原来是俄罗斯地理学会伊尔库茨克分会所在地,现在是伊尔库茨克地方志博物馆。这座建筑也属于伊尔库茨克的名片式建筑。
在伊尔库茨克,还保留了不少前苏联的遗迹,这座充满了布尔什维克气息的列宁纪念碑,就是一个例证。沿着马克思大街走到与列宁大街交汇处的列宁广场,就能看到这座建于2011年的列宁纪念碑了。纪念碑上的列宁,西装外面穿着风衣,左手握在胸前,右手指向前方。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列宁这个经典的姿势。
卡尔·马克思大街是伊尔库茨克老城区的中心街道,几乎横穿整个市区。街道上遍布着各类或怀旧或现代的咖啡馆、酒吧和中西特色餐厅,还有超市、化妆品店、珠宝店等大大小小的商铺,非常热闹,是游览、购物和感受俄罗斯风情的好去处。
卡尔·马克思大街和列宁路交汇处是老城区的交通中心,可以通向各个重要的历史建筑。沿着街道从南走到北走,你可以看到亚历山大三世的纪念碑、奥赫罗普科夫话剧院、伊尔库茨地方志博物馆、体育场、电影院等各式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建筑,
晚餐在晚餐在克纳克农考姆三星酒店里一层的北京烤鸭店用中餐。
餐后导游带我们逛了餐厅附近的琥珀商店和超市,在一家超市里居然有熊掌出售,琥珀商店里的玛瑙石画非常漂亮和有特点。
俄罗斯天然宝石画,是利用金清石,水晶,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玛瑙,紫晶,绿松石,玉石,海蓝宝等数十种宝石精心打磨抛光而制成,每一颗宝石都是来自贝加尔湖,每一幅宝石画儿都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的珍奇创作和难得的艺术珍品。
游览完卡尔.马克思大街后,天渐渐黑了下来,我们乘车来到伊尔库茨克市的130风情步行街。
路口的海狸衔紫貂的雕像是伊尔库茨克市的象征。
逛完130风情街后,已经是晚九点了,我们入住四星级的北海假日酒店,结束了在伊尔库茨克市一整天的行程。
正是:
伊尔库茨克之行,
从早到晚不歇停,
进馆登山赏湖色,
木屋教堂有风情。
广场内容涵盖多,
人物雕塑个个精,
安加拉河穿城过,
异域风光入镜中。
未完待续
1.喀山的历史沿革
喀山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大约11世纪初,当时统治喀赞河流域伏尔加-保加尔公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在卡赞河的东岸的一个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木质的关隘,形成喀山的雏形。
13世纪初,蒙古人灭亡了伏尔加-保加尔公国。
1242年,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宣告成立,土耳其人、鞑靼人、西班牙人和俄罗斯人,都沦入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13世纪下半叶,喀山开始建城。
14世纪末15世纪初,金帐汗国开始没落,逐渐分裂成各个汗国。
1438年,鞑靼贵族脱离金帐汗国,建立喀山汗国。
15~16世纪时,喀山成为喀山汗国的都城,为水陆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
1556年,喀山被第一位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所统治的沙皇俄国占领,自此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苏俄时期,喀山成为莫斯科以西一个重要的工商业和文化中心。
2005年,喀山庆祝建城1000周年。
2.喀山作为一个历史古城,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地方圣母领报大教堂这座拜占庭式建筑,是喀山的的标志与名片。
圣母领报大教堂是1484~1489年由伊凡大帝下令召集莫斯科和普什科夫的工匠建成,是沙皇的个人礼拜堂。这座教堂与其他由意大利人设计的教堂相比带有强烈的纯俄罗斯色彩,1547年遭遇火灾后,由伊凡雷帝下令修复重建。
喀山克林姆里宫喀山克里姆林宫建立在一个年代久远的古遗址上,最初它是出现于喀山·可汗·金部落时期,伊凡雷帝将喀山列入俄罗斯版图之后,推倒了喀山城的木质城墙,在原来的位置修建了一座石头城堡----喀山克林姆林宫,比同名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略小,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鞑靼斯坦共和国地方志博物馆喀山是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该博物馆是游客了解喀山文化、了解鞑靼斯坦共和国文化的地方。
博物馆首位都是授了军衔的俄罗斯帅蜀黎,地位可见一斑。苏尤姆别卡塔楼在喀山整个遗址群中最为醒目,共计有7层,高58米,其造型从各个方向都清晰可见。
这座塔楼实际上偏离轴心2米,以最后一位鞑靼族喀山汗国女王的名字命名。库尔·沙里夫***寺沙里夫***寺于2005年7月庆祝喀山建城1000年时竣工。
这座***寺是一个带有巨大穹顶的方中带圆形状的建筑物,四角竖立着高耸云霄的宣礼塔。整座建筑色彩是蓝白相间,墙面、门窗上的所有图案都带有浓厚的***艺术特点。
3.喀山大教堂的教堂历史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
在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在于蒙古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喀山圣母像在每次都会消失。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将会再次出现。
4.喀山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月30日,位于俄联邦首都莫斯科以东1300公里外的古城喀山迎来了自己千岁庆典。
在鞑靼语中,“喀山”一词为“大锅”之意,因其形状似一口铁锅而得名。从空中俯瞰,喀山城四周山峦环绕,岩壑陡峭,林木葱郁。
在城东,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与喀山河交汇。古喀山汗国的都城历史上,喀山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曾与莫斯科、基辅呈鼎足之势。
得益于肥沃的黑土带,喀山自古农业发达,粮食自给有余。随着城市面积扩大,手工业、商业也开始发达起来,喀山逐渐成为伏尔加河流域的交通枢纽及商品集散地。
在这里,来自非洲﹑东亚、西亚的商人与西欧商人进行商品交换和频繁的贸易往来。1206年,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在亚洲腹地诞生。
由此,一个对欧亚***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蒙古人的征服——拉开了序幕。1243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扎营,以萨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
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富庶的城市变为废墟,无数的居民遭到杀戮,喀山也未能幸免。1438年,鞑靼贵族兀鲁·***在伏尔加河中游建立了一个封建国家——喀山汗国。
成立之初,喀山汗国曾一度相当强盛。1445年,喀山汗击败莫斯科公国军队,俘获大公瓦西里二世。
此后,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不断。1469年,沙皇伊凡三世利用喀山汗国的内讧,曾夺取喀山城。
1487年,莫斯科公国再度占领喀山,并扶植了以***·阿明为首的傀儡***。1504年,阿明摆脱了俄国控制,并于1521年同克里木汗国和诺盖汗国结盟起兵包围了莫斯科。
不久,汗国依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喀山汗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是伊凡雷帝。
传说,当叶莲娜1530年生下伊凡雷帝时,远在上千公里外的喀山汗妻子都听到了这个婴儿的啼哭,对来自莫斯科的使者说:“贵国刚刚降生了一位皇子。他长着两副牙齿,一副要吃掉我们鞑靼人,另一副会将莫斯科公国给吃下去。”
叶莲娜的预言没有错,正是这位伊凡雷帝成了喀山汗国的终结者。1552年,伊凡雷帝亲率15万大军进攻喀山汗国。
8月底,莫斯科公国军队包围喀山,用150门重炮向城内守军发起毁灭性轰击,炸塌了供应全城的水井,喀山城陷落,汗国最终并入俄国版图。在“恐怖伊凡”的野蛮征服中,当地的著名***学者和导师几乎全部遭受杀戮﹐大部分***古寺也被夷为平地。
18世纪时,喀山发展成为重要的行政、贸易、工业和文化中心。今天,人口110万的喀山是俄鞑靼共和国首都,以水陆交通枢纽和机械制造、化学工业而闻名。
此外,喀山还拥有生产“米”系列直升机的喀山航空设计制造综合体。两大宗教和睦共存的A级城市喀山江水如带,绿树成荫,有许多名胜古迹。
最著名的是喀山克里姆林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遗产使之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并列为“A”级历史文化城市。喀山的克里姆林宫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外形相似,只是规模略小,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16世纪建筑群。
俄语“克里姆林”语义是“内城堡”,特指高大宫墙和钟楼连接拱卫宫殿的建筑形式。在喀山克里姆林宫,最值得称道之处是它的各式塔楼了,主要有45米高在1555年开始鸣钟的斯帕斯塔,55米高的带有石头园顶的苏尤姆别卡塔及密塔等。
“苏尤姆别卡”高七层,为通体暗红色的尖塔,是以鞑靼喀山汗国末代王后的名字命名。伊凡雷帝当年历经血战攻下喀山后,曾想强娶苏尤姆别卡王后为妃。
苏尤姆别卡无奈同意了,但提出的条件是要求伊凡雷帝在7天内为她建造一塔。塔按期完工后,苏尤姆别卡请求登塔与喀山告别。
没想到,她登临塔顶后突然奋身跳下自尽。此塔也是闻名世界的斜塔之一。
站在克里姆林的宫墙外,可以俯瞰千年喀山的万千气象。宗教场所中,这里既有欧洲的教堂,也不乏亚洲的***庙;建筑群里,既有斯拉夫式的拱门、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式的圆穹,还有中国式的雕梁画栋,充满异域情调。
建于18世纪的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基大教堂具有俄罗斯的风格;喀山博物馆的外貌则带有鞑靼族的建筑格调。在城郊,有伊凡雷帝攻下喀山的纪念碑。
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喀山有27座东正教堂和31座***教***寺,是世界上两个大的宗教在俄联邦境内并存的地带。上世纪90年代初,鞑靼斯坦共和国的民族主义热情高涨,人们心情急迫地想在挽救鞑靼人的语言和宗教,甚至和车臣一起遥相呼应***。
而如今,当远来的客人对这段历史不甚了了的话,则根本无法想象10年前这里与莫斯科之间的那种紧张对峙气氛。***10年,鞑靼斯坦的语言和文化有很大进步,鞑靼语与俄语一起都成了正式的官方语言,街道名称、商品标签等都使用两种语言。
当然,也有不少人不满于此。鞑靼斯坦议会语言文化委员会主席瓦利耶夫认为,莫斯科越来越咄咄逼人,“根据鞑靼议会1999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将重新使用比基里尔字母更接近鞑靼语的拉丁文书写”。
不过,俄语似乎还是拥有压倒优势,不仅商业服务机构的雇员是讲俄语,而且大型广告标志用的也是俄语。说到底,喀山还是以俄语为主导的城市,看来这也是莫。
5.鞑靼族的历史进程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漠北诸部中,黄金家族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北宋时,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居住于今日俄罗斯联邦赤塔州和蒙古国东方省地区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的。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
大明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6.俄罗斯喀山这个城市怎么样俄罗斯喀山是俄罗斯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之一,是俄罗斯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名胜古迹众多。
喀山: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是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是俄罗斯第8大城市。该市与莫斯科、圣彼得堡一同被列为俄罗斯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是俄罗斯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名胜古迹众多。
喀山位于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中游左岸,伏尔加河与喀山河交汇在喀山城东,城市被青山环抱。喀山是俄罗斯中部的文化名城,城中的克里姆林宫遗址群是一处华丽的建筑群遗址。
在喀山,既有欧洲风格的教堂、亚洲格调的***庙,也有***的***寺。喀山市是俄罗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大型河港口,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和金融中心之一,***资本总额在俄罗斯***排名第三。
此外,喀山还是2013年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2015年第16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的举办地。
7.喀山汗国的悲剧金帐汗国的分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喀山汗国便是其中之一。除了少数统治者之外,喀山汗国与蒙古人并无太多的联系,而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和经济传统上,它都是保加尔人(Bulgars)的直接继承者,保加尔人是突厥语民族的一支,在公元九-十世纪时游牧于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喀山成了这个新兴国家的首都。汗国于1437年由乌鲁.***(UluMukhammed)建立,毁于1552年10月15日--伊凡雷帝(IvantheTerrible)用15万大军围攻了2个月后征服
了喀山。日益膨胀的俄罗斯国家在数十年前即已对喀山汗国虎视眈眈。仅在1446年到1552年之间莫斯科和喀山就发生了16次战争!喀山的防御工事非常强固,一度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喀山有一条很深的护城河并且城墙极高,因此在俄罗斯进攻喀山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只需要3千名鞑靼战士就足以守卫这座要塞了。
俄罗斯人意识到这座鞑靼要塞是非常难以攻取的,同时也知道单凭通常的办法无论多久的围攻都不会给他们带来胜利,于是他们请了深谙爆炸技术的德国工程师来破坏城墙;然而,最终还是由“鞑奸”向敌人敞开了喀山的城门。
这些叛徒是些甚么人呢?主要是那些喀山城中属于所谓的“亲莫斯科党”的人。我们知道,当时喀山汗国的统治层大略可分为两个派别:一派为那些接近自1521年以来统治喀山的克里米亚鞑靼王朝的人,另一派为那些同莫斯科有商业和贸易利益联系的人。前者是亲奥斯曼的突厥人,后者则倾向莫斯科。喀山汗国内部的历史就由这两派之间的阴谋和斗争组成。
喀山汗国被俄罗斯人征服后,城中的居民遭到了残忍的***。这是“种族清洗”的一个早期例子。在流血发生后的几十年间,鞑靼人被禁止在城里居住。即使到了今天,喀山的大部分居民在种族上仍旧是俄罗斯人,并且在喀山城30公里
以内再也找不到一个鞑靼人的村庄。1552年就成为了鞑靼民族历史上黑暗之页的开始。
1555年在喀山建立了一个东正教的主教教区,目的在于将***的鞑靼人转变为东正教教徒。大教主古里(Guriy)发起了强制转变的暴力运动,破坏***寺和***学校。古里的继任者哥尔莫根(Germogen)更加恶毒地推行这一恐怖的运动,在他的力促下,沙皇费奥多尔.练才维奇(FedorIvannovich)在1593年颁布了一条法令,结果有数百座***寺被摧毁。
1628年,沙皇颁布了一条新的法令,禁止***贵族拥有东正教教徒的农奴。1648年,这条法令更进一步规定:鞑靼贵族在皈依东正教后就可以保有他们的东正教教徒农奴。从这时起,许许多多带有鞑靼名字的俄罗斯贵族就成为了俄罗斯统治精英的一部分。俄罗斯的历史兼语言学家N.A.巴斯卡阔夫(Baskakov)认为,在某种意义上鞑靼后代的俄罗斯贵族几乎占了俄罗斯统治阶层的四分之一。
但是绝大多数鞑靼人变成了农奴,他们差不多全都变成了俄罗斯国家的财产。***官僚机构对民众的要求从不答理,对鞑靼农奴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更是毫不关心。在许多年中鞑靼人一直是俄罗斯进行一切主要工程建设的廉价劳动力。
发生在1552年的这些悲剧事件的后果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而鞑靼作为今日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少数民族仍然在努力奋斗以争得其应有的国家地位。然而鞑靼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还是较低的,很多青年鞑靼人,尤其是那些住在谗八固之外的鞑靼人,已经不会用本民族的语言阅读和写作。鉴此,鞑靼人的有识之士指出,在10月15日这个悲痛的日子很有必要重温那引起导致鞑靼民族衰落的一系列反应的最初事件,鞑靼人应当满怀希望地把鞑靼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给下一代,这样才可以最终达成1552年10月15日事件结果的改变。
问题一: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有哪些如下: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博韦主教堂合称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的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
等。
满意请采纳,谢谢!
问题二:哥特式教堂的代表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世界第一座歌特式教堂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法国哥特式教堂概况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英国哥特式教堂概况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
问题三:中国现存的哥特式教堂都有哪些?北京北堂:天主教教堂,在北京西石库大街,为哥特式建筑。
广州圣心大教堂:天主教堂,位于广州市一德路,是国内最高的哥特式建筑。
问题四:哥特式的教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举出几个代表作品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问题五:世界著名的教堂有什么[编辑本段]世界著名教堂
圣墓大教堂(以色列)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
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
亚琛大教堂(德国)
巴黎圣母院(法国)
科隆大教堂(德国)
圣保罗大教堂(英国)
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
圣约翰大教堂(美国)
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美国)
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
升天瓦西里大教堂(俄罗斯)
喀山大教堂(俄罗斯)
墨西哥大教堂(墨西哥)
佛罗伦萨大教堂(意大利)
圣瓦西里大教堂(俄罗斯)
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俄罗斯)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
圣马可教堂(意大利)
塞维利亚大教堂(西班牙)
埃斯科里亚尔大教堂(西班牙)
基辅――佩切尔斯克大教堂(乌克兰)
托莱多大教堂(西班牙)
亚眠主教堂(法国)
韦泽莱大教堂(法国)彼得保罗大教堂(俄罗斯)
布尔戈斯大教堂(西班牙)
西斯廷礼拜堂(意大利)
沙特尔大教堂(法国)
圣耶鲁米大教堂(葡萄牙)
巴塔利亚大教堂(葡萄牙)
独石教堂(埃塞俄比亚)
斯摩连大教堂(俄罗斯)
瓜达卢佩圣母堂(墨西哥)
普埃布拉天主堂(墨西哥)
卢汉天主教堂(阿根廷)
圣十字大教堂(波兰)
施派尔大教堂(德国)
北京南堂: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在北京宣武门(今称前门西大街)。始建于1605年,以后屡次损坏又屡次修复。现存古碑和铁十字架,铁十字架高4米,是明代旧堂遗物。
北京北堂:天主教教堂,在北京西石库大街,为哥特式建筑。
北京崇文门教堂:原称亚斯里教堂,1982年后改称现名,是新教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教堂。美国总来访时曾在此参加宗教活动。
天津老西开教堂:天主教堂,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老西开地区,使天津现存规模最大的教堂。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位于哈尔滨道里区,是远东地区的最大的东正教堂。
上海徐家汇教堂:天主教堂,上海人习惯称徐家汇天主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上海国际礼拜堂:新教教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近年来该教堂的唱诗班十分有名。
广州圣心大教堂:天主教堂,位于广州市一德路,是国内最高的哥特式建筑。
问题六:西欧哥特式著名建筑(特别是教堂)有哪些?圣彼得大教堂
巴塞罗那大教堂
比卡索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圣日维涅大教堂(巴黎万神庙)
比萨大教堂
问题七:中国哥特式天主教堂哪些?北京北堂:天主教教堂,在北京西石库大街,为哥特式建筑。
广州圣心大教堂:天主教堂,位于广州市一德路,是国内最高的哥特式建筑。
问题八:哥特式建筑代表有哪些代表性建筑
巴黎圣母院、亚眠、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
意大利:比萨、米兰大教堂,有较多的传统因素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大量的***教建筑手法渗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旦迦风格
问题九:哥特式教堂的哥特起源“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喀山大教堂(KazanCathedral)位于莫斯科的红场北侧,全名是“我们的喀山圣母大教堂”,建筑呈现俄罗斯东正教教堂风格,在1936年一度受到损毁,如今重新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