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邙山?邙山在哪里

邙山?邙山在哪里

  • 发布:2025-08-30 11:31:44
  • 6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邙山怎么读

mángshān。

邙,声母m,韵母ang,声调二声。

山,声母sh,韵母an,声调一声。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又名北邙、芒山、郏山等,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

登上邙山可远眺满城风光,而远眺的最佳时间是傍晚,因此“邙山晚眺”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邙山主要山峰:

1、平逢山

平逢山海拔451米,位于孟津至新安的邙山一带,是炎黄母族有蟜氏的生活地,炎黄二帝的诞生地,被称为“炎黄故里”。黄帝的龙马归葬于平逢山顶,即“龙马古堆”。

2、宜苏山

宜苏山位于孟津县横水镇,是伏羲、女娲之母华胥氏的活动地,被称为“华胥故都”。也是第十世炎帝建都地。山上有华胥庙、炎帝洞等,七夕节便来源于宜苏山的七夕祭活动。

3、凤凰山

凤凰山海拔336米,是邙山主峰之一,位于洛阳孟津县平乐镇,其名取自《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周成王定都洛邑后,率群臣宴游,见山上凤凰飞舞,故命名为凤凰山。北魏时,冯氏家族墓地在这里,其中冯熙、冯诞皆曾封王,因此别称冯王山。

4、翠云峰

翠云峰海拔150米,其上树木森森,苍翠如云,故名翠云峰。道家始祖老子曾在翠云峰上炼丹养生,道教开山祖师张道陵也曾在翠云峰上修炼,翠云峰因而成为道教发祥地,有“道源”、“祖庭”之称。

5、首阳山

首阳山海拔359.1米,为偃师境内邙山的最高峰。其名取自“日出之初,光必先及”之意。商朝灭亡后,伯夷、叔齐二人隐居于首阳山,不食周粟,绝食而***。

邙山在哪里

邙山在洛阳市北。

邙山又名北芒,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故名北邙。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在这块面积达750平方公里的土地里,拥有的古墓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所罕见,在这里,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名士名流。

邙山陵墓群多达数十万座,可谓是墓连墓、冢压冢。由于年代久远,沧海桑田的变迁,以及各朝代疯狂的盗墓等原因,邙山的古墓数量和每座墓主的身份,现在已很难准确统计和确认。

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其至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

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唐代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天津晓月、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之一。

邙山是什么意思

邙山的解释

即北邙山。一作北芒,也称芒山、郏山、北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三国魏应璩《与程文信书》:“南临洛水,北据邙山。”

词语分解

邙的解释邙á〔北邙〕山名,在中国河南省。部首:阝;山的解释山ā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形容大声:山响

邙山在哪里搜寻邙山的资料

分类:教育/科学>>学习帮助

解析: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

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武则天避暑行宫、中清宫、下清宫等古建筑。唐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邙山晚眺”被誉为“洛阳八景”之一。

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遗址,这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邙山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境内邙山上。是目前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为东汉(公元25年-220年)至三国(公元220年-280)时期的古墓。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墓冢,这,就是邙山古墓群。邙山,又称北邙,属秦岭崤山余脉中间的一段,横亘在黄河南岸、洛阳城北的黄土丘陵地带,高出黄河、洛河水面约150米。南北16公里,东西30公里,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最适于安置墓穴。由于邙山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邙山自东汉以来就是洛阳人的墓地。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现在建有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

东部曹魏、西晋帝陵依山为体,无封土;西部东汉、北魏陵区现存地面封土尚有300多座,呈覆斗形或圆锥形,最大者直径在100米以上,高50余米。已发掘的墓葬中,有用大砖黄肠石垒砌而成,形制巨大;也有规模较小的土洞。出土的大量墓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关系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旅游:

邙山又名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其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唐代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天津晓月、洛浦秋风、铜驼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之一。

《北邙山》作者:【沈佺期】年代:【唐】体裁:【七绝】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惟闻松柏声。

那个叫邙山的地方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西的巩县(现巩义市)神堤(地名),邙山头就在黄河南岸与洛河的交汇处西南侧,长度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在历代多有帝王名人身葬于此;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洛阳市区正北,上有道教名观上清宫。

扩展资料:

邙山上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墓冢,这,就是邙山古墓群。

北邙山的平均海拔比洛阳城高出150米上下,常年气温就比洛阳城低了1°到2°。这2°温差使来到孟津的洛阳人立即感到“山上与山下”不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邙山(秦岭山脉余脉)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