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从武汉到杭州,是隔着江西、安徽的。但是不同的路线,经过的城市是不同的。因为你没说具体路线与方式,现在给你提供几个参考:
1、长运线路:武汉-鄂州-黄石-黄梅--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宣城--湖州-杭州;
2、自驾线路:武汉-鄂州-黄石-黄梅--九江-景德镇--黄山--临安-杭州;
3、火车线路: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南昌-鹰潭-上饶--衢州-金华-杭州。
武汉的工资水平明显低于杭州,城市环境也不如杭州。未来太远,不好说,但就近几年来看,武汉的吸引力是不如杭州的。在实体经济越来越差的实际情况下,武汉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遗留的很多老工业已经不行了,武重,武锅已经改名换姓,难有大发展,武钢被宝钢兼并,命悬一线。杭州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中心城市,在接下来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占据先机。其实武汉和杭州差别的根本在于人的思想,武汉人过于精明,一定要看别人试过没问题,自己才会行动,杭州人对新鲜事物是先用起来再说。这一点也注定了武汉只能跟着别人跑。
我个人觉得跟两个城市的性格有关,杭州比较小家碧玉温柔而雅,武汉感觉豪气冲天,大大咧咧。杭州饮食清淡偏甜,武汉人饮食辛辣偏重口味杭州人说话嗲声细语,武汉人说话声大粗矿。身为在江浙呆过三年的武汉人来说可以说很有话语权来评论这个问题。主要长呆在苏州和无锡,杭州只是出差,首先客观的讲杭州确实很干净,但是真的看不到像武汉光谷江汉路那种大规模人群。我在江苏呆久了反而不习惯那种安静,身为武汉人我更适应武汉的热闹喧嚣。直奔主题,西湖很有名,小时候看白娘子就知道了,我去的那天杭州天气不是很好,感觉有雾还是霾,所以只走了一小段,记亿不是太深刻,感觉挺精致的,路边也没太多人,名气和儒雅应该比较适当。不少古代文人在此留下佳作。相反武汉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除了长江和汉江交汇,百湖之市现在填湖造房估计只有30多个湖了,最有名的是东湖现在是武汉第二大,第一是汤逊湖。有人觉得去东湖感觉像看海,气势磅礴,视野宽广,这也是武汉市内最安静的位置,整个武昌基本上三分之一被东湖占据,最有名的文人,应该是毛主席长期多次居住东湖梅岭,从1953到1974年,48次入住,呆的时间仅次于北京中南海。总之,各有各的长处,风格不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杭州面积16596平方公里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副省级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首先说结论:杭州的发展潜力远高于武汉
影响一座城市的发展有多重要素,例如人口结构,产业行业,地理位置等等。
一
决定一座城市发展的是人,人才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力与生产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座城市有没有吸引力,看每年的人口流入就能清楚。不少人有一种观点,城内大学决定城市发展潜力,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看似合理,实则不然。城内再多的大学生,再多的985与211,流不住人口也只是给别人徒做嫁衣。苏州有多少好大学吗?深圳有多少好大学吗?然而谁的吸引力更大?谁又发展得更快?
最近5年杭州和武汉分别增加96万和86万人口。可见在吸引人口流入方面杭州比武汉更具优势。仅去年一年,杭州就增量33.8万人,仅次于深广,而武汉仅增量18.8万人,远少于杭州。往后几年杭州人口超过武汉是大概率事情。
二
在工业统计里面有一个名词叫规模以上企业(指年营业额超2000万以上的企业)。2017年,武汉规上企业共有2633家,杭州5533家,其中国企和集体武汉共有46家,而杭州则只有12家。很明显杭州的各类型私营,外资企业更多,更具活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方面更具可操作性。一座城市能不能始终保持活力,相当程度上与当地产业行业有无竞争力有很大的关系。杭州以阿里、网易为主的互联网经济以及周边的特色配套产业已引领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阿里也成了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企业。杭州则成从中受益匪浅,这就是产业结构影响城市发展的最直观一点。相反武汉在城市产业结构方面依旧以国有企业和重工业制造为主。另外在去年专门研究全球城市排名的GaWC将杭州列为世界二线强城市,与此同时武汉仅排名第95名,与杭州相差20个位次。
三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政策并不是灵丹妙药。这么几十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无数关于城市定位与发展及规划的政策,比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国家中心城市,XX经济开发区,XX国家级新区。但实际上真正发展成功的仅有上海浦东新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以外资加工制造为主的苏州工业园。和深圳同时间设立的汕头、厦门和珠海经济特区各种政策傍身法力无边,这么几十年过去了,干得过谁?所以政策也要因时、因地而论。并不是一道命令定位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头,然后就蹭蹭蹭坐着火箭开挂,发展还得靠实打实的有竞争力的行业与充满活力的产业结构。
四
人永远都是朝钱看的,什么国家中心城市,交通客运枢纽,城内多少优质教育资源,归根结底还是抵消不了高收入带来的吸引力。概况起来就是一个地方好不好,大家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