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中国的城市众多,似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街路,而且这条街,似乎总是承载着城市的过往,它也连接着未来。在哈尔滨也有这样一条路,它的原名叫做:中国大街,现在则是叫中央大街,该大街,则是哈尔滨一张经典的明信片,该大街被国人所关注。在当地,流传一句话“来哈尔滨必须要来中央大街,否则就等同于没来过。”可见,这条大街,在哈尔滨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这条大街还是亚洲最长的步行街。
它始建造于1898年,距今有115年漫长的历史。当年,因为“中东铁路”很多劳工居住在这里,因此它被称之为中国大街。在之后,因为战争的爆发,一批俄国人进入哈尔滨,同时一名俄国的工程师修建了这条路。当时,这条路使用的是最好的花岗岩石铺成的,当时花岗岩石的价格不便宜,基本上一块一美元,当时的1美元,而这条街足足用了近10万块方石,大概相当于近10万美元,是10万普通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条街道可以说是用金子铺成的。
中央大街地处于哈尔滨,可以说是当地心脏位置,它的全长约有1400米,占地大概94.05公顷,大概1平方公里左右,街区内有供游客休闲的地方有17个左右,停车场约有18个,欧式路灯大街有152盏左右,草坪旅游大概约有14处,面积约有2600平方米,其中喷泉约有3处,街区内现在有安置摄像头30个,可以说是24小时全天监控,以保障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中央大街建筑包含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白天风光白天风光(18张)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中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当你进入中央大街之后,就会在这里体验到很浓厚的西洋风情,如果不是这里到处都是中国人,会给我们一种置身于欧洲小城的感觉。
这里据说有仿欧式建筑,大约有70多座,这些建筑多数都是俄国人建造的,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建造了如此庞大的建筑,可谓是一种奇迹。如今,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已经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文化的老街,更被誉为亚洲的第一街!
这里每年要办西餐节也或者是婚庆节啤酒节。在啤酒节当天,街头看到很多的啤酒塔,就连一些酒吧也装饰得焕然一新。白天的时候,相对没什么游客,到了晚上才是人最多的时候。其中的马车巡游,可以说是这些节目当中最精彩、最有意思的。届时,一匹匹高头大马就会出现在游客面前。而马车上装着的则是啤酒,还有美丽的俄罗斯姑娘,人们簇拥着马车欢呼、开心,这种场景就仿佛是百年前的送酒场景,恍然给我们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么有意思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你会来吗?
旅游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亚洲最长的步行街:全长1400米拥有百年历史,还被称为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目前亚洲最长的,也是最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这条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商业街荟萃着许多经典的欧式建筑,是哈尔滨必游之地。
中央大街的马路方石路宽10.8米。整条街都是由方石铺成。这些铺路用的方石块每块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就像俄式的小面包一样,石面呈浑圆型,精巧、密实、光亮、圆润,在中外道路史上都极为少见。据说,当时的一块方石值一块银元,相当于当时一个穷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整条街大约用了方石87万块,造价惊人。
松浦洋行位于道里区中央大街120号,原为商人水上俊比左开办的松浦洋行,解放后为外文书店,现为教育书店。砖混结构,地上五层。转角处为主入口,二层上方立一男一女大理石人像柱。
三、四层贯通科林斯壁柱,窗上饰以精美的浮雕,壁柱上装点自由螺旋曲线,窗下出挑圆弧形花萼状阳台;顶层为半截阁楼层,孟莎式屋顶开老虎窗,半球型“洋葱头”顶端组成复合式穹顶。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后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10.8米宽。
被誉称“哈尔滨第一街”的中央大街,最能体现“小巴黎”的丰富内涵。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老街、名街、保护街道、标志性街道、步行街、建筑艺术街、繁华商业街、旅游休闲街、公众文化街,又是当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远东最著名的移民街,最繁华的商业街、金融街、文化街,大街两侧洋行商店、饭店旅馆、舞厅影院、餐馆酒吧林立。大街的建筑,穹窿突起、拱券高窗,或高雅古典,或挺拔秀丽,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整条中央大街就是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如今,大规模欧式化修复——为“小巴黎”锦上添花——已圆满完工的大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风格各异的西六道街、西七道街、中央商城、车辆厂住宅楼前等四处休闲区,构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使“小巴黎”特征愈加凸现,诱人瞩目。
中央大街步行街
历时二个月的综合整治改造后,于1997年6月正式开通。建成的步行街全长860延长米,两侧人行道铺装广场砖近5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2500平方米。并在大安街至东风街路段铺设500延长米的轮椅通道。这次中央大街的综合整治对于中央大街整体风格不协调的7栋建筑物立面进行了改造。使其体现出欧式建筑风格;对190余块牌匾进行了清理整顿;对沿街47栋建筑新增设了灯饰设施;拆除了步行街内沿街的全部灯箱广告及108个空调器;迁移了36个***亭;945户经营业者退路进厅。
建成的步行街设有休闲区6个,欧式古典路灯122盏。所有建筑都装有橱窗灯、牌匾灯和泛光灯。整条街上设有IC卡及投币式无人值守***34部,移动隔离花盆12个,绿地草坪13处,移动交通隔离栅栏2个和固定隔离桩147个,公厕、洗手间9座。
建成的步行街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步行街自开通以来日接待游人20余万人次。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更有一番特色,充分体现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
哈尔滨是一座属于冬天的城市。在这朔风万里的北国严寒地带,冰雪过后,就是这座城市华丽转身的开始。
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5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36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某个夜晚,我从兆麟公园的冰灯会出来,舍不得归去,继续向着那些璀璨的灯火走去。那不是冰灯,是中央大街上亮起的霓虹,犹如黑暗里探索光明的双眼。看到华梅西餐厅亮闪闪的粉红色招牌灯光,索非亚商城金碧辉煌的壮丽外观,我惊讶地发觉这里真的存在着一座夜巴黎。当时的记忆里点燃的是一种游走的心情,是一个孩童惊喜而兴奋地走进了她的童话世界,是一份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夜里唯独没有冷的感觉的浪漫温馨。
原来这就是那条著名的中央大街,几十座欧式建筑鼎立,汇集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百年光阴自狗过隙,今日再回眸,这条中央大街所承载的,又岂止是琳琅的店铺商业的繁华,欧洲三百年的文化史请和建筑艺术的恢宏画卷交融一体,就是这座城市的中央灵魂。
1898年,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1900年这里被称为“中国大街”。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大批俄国人涌入哈尔滨,开商铺、建***、修教堂、设舞厅,异国的文化传播开始在这座城市打下初始的烙印。
虽然这是一条中国大街,可是建筑的风貌已经完全脱离了本土的格局,走向西化的调子。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中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不同时期的经典欧式建筑在这里都能找到样本和出处。中央大街俨然成为一条欧陆建筑汇集的博物馆。
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路。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密密实实,精精巧巧,据说当时这样一块方石价值一个银元,一公里的中央大街也不愧是一条黄金之路。
在飘雪的日子走过这条大街,玉树琼枝的掩映更加凸现了那些建筑色彩的迷人,粉蓝的、粉红的、鹅黄的、墨绿的,浪漫多姿的颜色开启了一场童话戏剧的大幕。那些鲜花装饰的优雅露台,那些斑驳古旧的屋顶门窗,那笔直高耸的烟囱,那粗犷别致的铁艺围栏,似乎都是童话世界里的道具,一幕幕,吸引着你浮想联翩。
纷纷扬扬的雪片,散散落落的情怀渐渐地,教堂的洋葱顶上覆盖了白雪,商店的招牌上落满了雪,装饰的铜像上落了雪,街边墨绿色的铁艺长椅上也铺上了厚厚的晶莹的白雪,再一转身,某座欧式建筑的门前立起了大型雪雕,欧陆风情和冬日雪景,就是一场浪漫与浪漫的狭路相逢,这样的一条大街如何不让你驻足停留,心驰神往。
当年来自异国文化的冲击,也许曾代表着一种强权的侵犯或者践踏的耻辱,然而,如今异国的建筑依旧发挥余热,甚至人们还新建起了仿古欧式建筑,西餐、红肠、大列巴流行开来,俄罗斯商城比比皆是。曾经的文化入侵演变成为一场异国情调的浪漫情怀。
在这些建筑群中,古老与现代和平共处。妇女儿童商店、文体商店的招牌似乎还带着20世纪80年代的遗风,崭新的时尚商城却已经开始打造另类潮流。中与西、本土与外来的势力也在制衡中发展,西餐咖啡厅和杀猪菜饺子馆比邻并存。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质朴真诚热心肠的哈市人民在“哥”啊、“姐”啊、“老妹儿”的亲切称谓里,温暖着我这颗漂泊异乡的心。
在这条街上间路的时候,一位大哥和一位老奶奶在详细地讨论后给我归纳出最佳路线的选择,老奶奶甚至要带我去看她家附近的冰灯展。在很多大都市里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里了,冷漠的面孔后是日渐冷淡的人情。可是在这座最寒冷的冰城,在这条飘雪的中央大街上,人们的心却是温暖甚至火热的,犹如冰雕中映现的彩晶莹之下透着夺目的斑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东起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西侧建筑红线,西至通江街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东侧建筑红线,南起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北侧建筑红线,北至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南侧建筑红线的区域和防洪纪念塔广场区域。
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扩展资料:
建筑特点:
中央大街就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型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作“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中央大街及辅街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为天然展品,对游人开放。
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
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大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