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上海淮海公寓 上海有购买住宅型酒店式公寓吗

上海淮海公寓 上海有购买住宅型酒店式公寓吗

  • 发布:2025-09-05 08:22:45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前身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始建于1956年2月6日,座落在上海高雅的淮海路商业街中段,东依南北高架,西靠雁荡路休闲街,当时由原上海市百货公司在淮海中路重庆路口的培文公寓铺面,改造包括时装、绒线、棉布、呢绒等11家私营企业,创建了我国第一家以经营棉布、呢绒、针纺织品、床上用品、日用百货及承接加工定制时装等女士用品专业商店,是国内创建最早的女士用品专业特色商店。

上海最有旧上海味的地方是哪里?

我想很多人来上海,少不了的就是上海的中西合璧风的建筑和马路,比如外滩,豫园,城隍庙、新天地,田子坊。但这些地方都是鲜为人知的热门景点。我就不多加赘述了。今天推荐两个非常值得去的就上海。

是的,前几年我因为喜欢上海,所以背着相机到处走街串巷,去过了上海的很多老弄堂,也寻找到了旧上海,小江南的生活情趣。

今天推荐几个目的地,同时这些地方依旧洋溢着旧上海的的生活气息,当然也有新上海的风潮。但我内心里一直喜欢。

老城厢

老城厢是我前几年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因为走进那里,你要不是抬头看到东方明珠和环球金融中心等上海高标的建筑,你会感觉自己走进了某个江南小渔村。狭窄的小弄堂,低矮的老房子,还有小小的庭院和房间。

行走在迷宫般的老城厢,真是非常有趣,很多人说这里是上海的灵魂。是这座城市沧桑兴衰的缩影。它是近代上海的发源地,是申城的“根”,是上海作为一座大都市的起点和基石。

那边有条弄堂叫天灯弄,我去过很多次,也在这里遇见了如今的好朋友陈哥和嫂子,还有对面的书隐楼。这都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作为游客,如果您能走进书隐楼,你会想不到在上海还有这种老房子。

地址:地铁9号线小南门站天灯弄76号

隆昌公寓

如果你对周星驰的电影《功夫》有印象,那么就来隆昌公寓走走吧。没想到繁华的上海,却还有如此这般家家户户紧密相连的老建筑。隆昌路362号也叫隆昌公寓。

整个公寓如同一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方筒形建筑,中间是宽敞的院子,如同一个大广场,被周边呈土灰色的五层楼房团团围住,犹如“围城”一般。

地址:隆昌路362号

张园

我想,提到张园,如果只来过上海一两次的人是不会知道这个地方,但是它却承载着老上海的风气。想不到喧嚣繁华的南京西路旁边,就有这座上海滩最早最大的私家花园。是1882年由原籍江苏无锡富商张叔和所建,取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

清末民初讲的“张家花园”是园林,当时欢迎非常好,有草坪,池塘,还种植各种花草。现在讲的“张家花园”是住宅。

但在20世纪10~20年代,上海张园开始衰落,于是在老张园废墟上盖起了一大片石库门房屋建筑,即老百姓说的“张家花园”。我们都知道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符号,由于地皮珍贵,石库门住宅实际上是被压缩的四合院。如果你想体验上海百年老弄堂,那么就来张园走走吧。看看繁华的上海还有这么一块保留得完好的石库门。

地址:威海路590弄,靠近南京西路地铁站

步高里

我以前在富民路上班,有空也喜欢在这些地方溜达,后来发现了离田子坊不远得步高里。

建筑格局是行列式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砖木结构,二层,红砖外墙,共79幢,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罕见整组建筑里弄住宅。弄堂口的中国式牌楼独具特色。

步高里融合了西洋联排房屋风格,保存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风俗。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厚实乌漆的大门背后是小小的天井,晾衣竹竿、搓衣板、马桶刷等居家日用品在此唱着主角。

地址:陕西南路287弄

淮海坊

热闹喧嚣的淮海中路,想必很多游客都会去那边购物,但是你知道吗?就在淮海中路边,有一片新式里弄建筑。

淮海坊原名霞飞坊,位于淮海中路927弄,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属于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筑。建筑群总体布局规整,总弄和之弄结构明确,样式和规格统一。大面积整齐的双坡屋面和统一的清水红砖墙面形成建筑群整体特色。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见的。建筑式样上摆脱了石库门的模式,仿法国式住宅,安装钢窗。

地址:淮海中路927弄

上海“诺曼底公寓”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诺曼底公寓(I.S.SNormandyApartments),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华法公司承建,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因靠近武康路而改名“武康大楼”。

大师的经典之作

邬达克的经典力作,经典中的经典

老上海,诞生了无数美轮美奂的建筑,在这些建筑背后是一个个才华横溢,天赋异禀的设计师的名字,国外的贲安三杰,列文,布朗;留洋背景的华人设计师范文照,李锦沛等;但最为人熟知,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无疑是有且只有一位,那就是邬达克。

作为一个战俘,逃难到上海,却在上海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一个个上海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邬达克的经历足够传奇到令人神往,作品足够经典到深入人心。据统计,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但大师设计的公寓中,最最经典的莫过于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底楼,是老欧洲的骑楼样式,一个连着一个的拱形门洞外,正有上海男女市民缓缓走过;拱形门洞中,看得见不同店面亦一一铺陈,那是建筑设计师的一个独特思路:使用退缩式的手法,让门洞中的那条长廊还兼作了人行走道。

公寓一、二层为店面等商铺用房;自三楼起,基本全是居民住房。住房的户型分一室户、二室户、三室户和四室户四种类型,总共有63个套间,并有佣人住房30余间。每个单元的厨房和卫浴一般安排在北侧。卫生间内部设有专门的通风道。大楼内部的通勤除了回旋式楼梯以外,还设置客用、货用电梯共三部。

建筑一、二层,立面是水泥仿石墙墙面,很顺理成章地成为建筑三段区划中的一个基座。

建筑三层至七层,外立面改为黄褐色砖块贴面,在一月阴沉的天空下,一份沧桑的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此外,牵引人们视线的还有窗户上的山花、楼层间的铸铁阳台、铸铁阳台下的个个牛腿,所有这些,让人一一地见识了何谓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

建筑顶层,则再次回到水泥仿石质墙面,由维特鲁威在两千年前便已规定了的古典主义三段区划由此得以彰显。但八楼的视觉焦点还在于那个长长的阳台。阳台的奇妙在于它沿整个建筑的外墙转了一圈,中间全部贯通,无一阻挡和挂碍,这在上世纪20年代,可谓是一大创意。从建筑审美上说,这样的贯通长阳台还能起到顶层腰线的作用,使得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得以再次强调。

武康大楼曾得恶名“上海跳水池”。“文革”开始之后,文艺界不幸成为了重灾区,这也导致了武康大楼生态的急剧恶化。淮海路被改名为“反修大街”,武康大楼也成了“反修大楼”。当时,武康大楼是上海西区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一些受不了精神迫害的不幸者纷纷登上武康大楼,从高处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大楼便得了个恶名,叫“上海跳水池”。

宋庆龄的表妹倪吉贞就是在武康大楼跳楼自尽(倪吉贞是宋庆龄二舅倪锡纯的长女),一向与宋庆龄感情很好。红卫兵要倪家把房子让出来,倪吉贞被驱赶到住宅的汽车间里,一九六八年,倪吉贞跳楼自杀。据统计,在文革时期从武康大楼跳楼自杀的一共有10人,只有一人幸免于难。

武康大楼的显赫住户: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根据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的记录,当时居住于此的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级职员,几乎清一色的外国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的大批英、美法侨民被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至1945年前,诺曼底的入住率只剩下三分之一。1946年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市府分配给公务员。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曾担任代理上海市长的赵祖康也曾入住,还住过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等。据考,孙道临、王文娟的这套单元就是当年孔二小姐住过的。

49年后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这里住过老干部蒋铁如、老报人孙叔衡、文化人荒砂、林剑修、老画家邵洛羊、学者兼工商业者沈仲章等。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郑君里等。

这里还住着一批抗日老兵。近十几年来,这批老兵不断离世,所余无多。

上海有购买住宅型酒店式公寓吗

上海是有购买住宅型酒店式公寓的。以前,上海的酒店式公寓缘起是租给在沪外企的外籍员工解决住宿问题的。如徐家汇的汇金广场,名仕苑,延安路边的金柏苑,淮海路的鸿艺豪苑,香港广场,长宁区的古北新区维也纳广场等等,还有很多,都是有70年产权的酒店式公寓。房型多以小户型为主。也有200平方米大房型的如安福路的逸苑,金苑等。这些房子有些年头了,后来公寓被作为商业项目内经营性的产品单独列为一类,也开始变成一种开发商去化商业面积的手段。

上海有70年的公寓房吗?目前可以买吗?

上海的西式公寓楼,在以前的法租界英租界确实不少。当年租界有规定,四层以上的公寓必须装有电梯,所以四层楼的公寓居多。建国也有70年了,建国后造的都是工房板式预制结构,和公寓造法不同。公寓都是以前建的,70年以上起码。

70年前,国内没有像样的水泥厂,造房子的水泥,尤其高标号水泥多为泊来,所以有‘’洋灰‘’‘’水门汀‘’之说,公寓也就有洋楼之说。

先框架结构再砖墙,那时没有预制板,用方梁木覆木地板做隔层,室内隔断用木结构泥满,房间宽度一般3.5米以上,层高平均3米,比较宽敞,室内有壁炉壁橱,钢窗蜡地为标配,很有味道,也很舒坦,更有情怀,多数为两室一厅或两室两厅,通常套内10米乘以8米上下吧。

歪果仁不太讲究朝向,东西朝向造的也不少,但一定有坐便器和浴缸,厨房里煤气未必有,很多都是1950年代后才接入的。

公寓现在多数是产权房,但要注意其中有些产权限制,譬如,军队产,宗教产,租赁产,统战产,买卖中要注意。

中国没有建筑使用年限,住宅楼多少年后要拆掉重建的规定,所以老公寓很多。真的想看,在上海,从南北高架重庆路开始,顺淮海中路一路向西,沿街有很多,煞是好看??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