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两英镇 有谁知道两英镇是哪个城市的

两英镇 有谁知道两英镇是哪个城市的

  • 发布:2025-09-17 08:58:55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广东省俩英属于哪里

两英--粤东重镇。地理位置优越,民丰物阜。该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明清时期墟市繁盛,纺织、制陶、铸造行业源远流长,历来是潮、普、惠三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两英镇素来农业、工副业、手工业较为发达。两英是原潮阳市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4万人。两英镇历史悠久。晋隆巡天年(公元339年)置潮阳县,两英镇属潮阳县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其时潮阳县辖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四乡。两英镇届兴仁乡境内。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县杨智奉例丈量境内田土,智奉稽民数定赋役制图,更改十四团为十六乡都。民国初年,潮阳县改制,撤都建区,全县置九个区,黄陇都归属第五区(峡山区),洋乌都有归属第九区(陈店)。1932年至于1933年春,国民党***师第二师师长张瑞贵奉命进剿大南山(***农民运动),于红场林招村成立"南山移垦区委员会",辖本镇。1935年冬,由广东省政府划出潮、普、惠三县各一部分地区并入南山移垦区。并改名"南山管理局"(相当三级县府机构),局下设三个区,两英为第一区。1939年,南山管理局迁至本镇。建国后,两英又重新划归期阳县管辖。定为第十区。1953年改为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全区分为两英、古厝、金瓯三大乡,后又合为两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与雷岭、红场、司马等一部分村乡合并为群英人民公社。1959年又拆置为两英人民公计,1984年撤社建区,复称两英区。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有有几个村

截至2017年底,两英镇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其中居委会13个、村委会17个。

13个居委会名单:两英居委会,古溪村居委会,墙新居委会,美林居委会,陈库居委会,古厝居委会,永丰居委会,新圩居委会,新厝居委会,河浦居委会,墙老居委会,西陇居委会,高堂居委会。

17个村委会名单:崎沟村,后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亩村,高美村,新寮门村,秋风村,圆山村,西新村,东北村,鹤丰村,鹤联村,凤华村,仙斗村与仙新村。

扩展资料:

两英镇历史:

1、名字由来

两英于清乾隆元年(1736)已成圩集,圩东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风吹竹摇,声如鸦啼,故名乌鸦圩,后雅称鹰圩,因先在溪北设老圩,后在溪南设新圩,合称两鹰圩,又“鹰”与“英”同音,后俗成今名。

2、历史建制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阳县,两英镇属潮阳县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其时潮阳县辖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四乡。两英镇在兴仁乡境内。

其后置圩于乌鸦地,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圩日为农历一、四、七)。

尔后,政府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相当三级县政府机构),管理局(现两英医院旧址)就设在两英。

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政府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县政府设于鹤丰村太乙里。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

1952年称第12区,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英镇

参考资料来源:潮南区人民政府—潮南概况

有谁知道两英镇是哪个城市的

汕头啊

两英镇是潮南区经济重镇、汕头市中心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针织专业镇、中国针织名镇。

总人口近2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万人。

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其中居委13个、村委17个。

两英,山明水秀,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是一处投资置业的热土。

[历史沿革]。

晋隆安元年(公元339年)置潮阳县后,两英属潮阳县域。

两英置圩于乌鸦地,

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

尔后,***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

1928年初,***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广东省***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

(相当三级县***机构),管理局就设在两英。

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

县***设于鹤丰村太乙里。

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

1952年称第12区,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

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地理位置]。

两英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粤东大南山北麓,汕头市的西南部,东经116O22',北纬23O13',

总面积72.4平方公里(127074亩)。

[自然环境]地处南亚热带,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日照长,

雨量足,年均降雨量1820毫米。

年平均气温21.4OC。

全年平均日照为1891.7小时,日照率为48%,

全年日照最多在7月份的261.7小时,日照率达635,最少为2月份的101小时,日照率为31%。

[村镇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村镇建设。

——交通。

全镇交通主干有“五纵八横”。

五纵即司神公路、新司神公路、新兴路、环市东路和河赤路;

八横即峡英路、华英路、中兴路、兴英东路、英深路、美鹤路、金瓯路、陈沙公路,其中,

新建路段有新兴路陈库至高堂路段,计划上马建设的水泥路面有两英大溪北路和陈沙公路,

镇村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外通内联,同时还安装路灯1000多盏。

——供水。

秋风自来水厂日供水7万吨。

全镇有17个村居已安装自来水管道,能供水到户

,但有13个村(居)未能食用自来水,加上已安装村内供水主管道的村居仍有部分、

甚至是大部分的农户未安装进家庭的供水管道,仍饮不上自来水,据统计,目前全镇仅有30%农户用上自来水,

还有70%农户未能饮用自来水。

——供电。

全镇现220KV变电站1个。

20多个村(居)完成了电网改造。

我镇月均用电量1100万度。

——绿化。

全镇主干道两旁种植风景树5000株。

在陈库桥头新开辟一个1.4万平方米的绿化长廊。

东北、

墙新、西陇、河浦、古溪、下小等(村)居委兴建绿化休闲场所,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

——环境。

镇成立环卫专业队伍,共21人,做好镇区“全天候”卫生保洁工作,

2002年被评为“省卫生先进镇”。

东北村和西陇居委积极创造条件,先后被评为“省生态示范村”。

为改善生活生产环境,镇正着手建设污水处理厂。

[对外交通]两英镇素为潮普惠三(市)县交通要冲。

交通便利,南通深汕高速公路,北接324国道,

省道司神公路、陈沙公路贯穿全境。

两英大溪蜿蜒向北奔流两英,东折中洪汇练江出海,使两英形成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水陆营运的交通枢纽。

现有零担货运站15家,同全国各主要城市发生运输联网,

拥有长短途客车队5家客车58辆,其中忠诚车队拥有中巴32辆;还有3条公交车线路经过两英镇,

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经济发展]两英镇素来农业、工副业、手工业较为发达。

原先有横沟“猪仔”、古厝“木仔”、

古溪“织布仔”、永丰、新圩“鼎仔”、墙围“鸡仔”、高堂“筛仔”、崎沟、后洋“竹笠仔”、

上小“锉仔”之美称。

2005年,全镇完成GDP13.74亿元,比增7.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2.63亿元,

比增12.1%;其中,农业产值1.04亿元,比增8.02%;工业产值51.6亿元,比增16.2%;工商各税4039万元,

其中国税2460万元,地税1579万元。

农民人均年收入3736元。

两英镇的介绍

两英镇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经济重镇、汕头市中心镇、广东中心镇、广东省针织专业镇、中国针织名镇。明清时期墟市繁盛,纺织、制陶、铸造行业源远流长,历来是潮阳、普宁、惠来三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

两英镇的基本概况

两英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境内,是中国针织名镇、广东省科技创新试点镇和广东省中心镇,同时也是汕头市经济重镇,有“小汕头”的美誉。

全镇总面积72.4平方公里,总人口196261人(2010年),其中,外来人口5万多,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

两英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省道司神公路、田池公路(陈沙公路)、峡新公路(在建)贯穿境内。计划于2017年建成通车的揭惠高速公路经过两英镇西面,设有两英互通立交(连接陈沙公路)。

城镇功能日臻完善,镇村二级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并配套路灯;拥有中小型水库35宗、自来水厂1座、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正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物流中心和文化广场。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