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随着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印度因为“世界药厂”的身份被再次推到大众面前。一提到印度,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词可能是:脏乱、贫穷、犯罪,似乎带着固有的消极属性般令人不适。泰姬陵、恒河水,这些印度著名的景点在互联网社会的全方位曝光下,让大众看到它们不同于书籍和电影中真实而狼狈的另一面。
印度的恒河,是印度人民心中神圣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之一。
但是,抛开这些脏乱差的标签,印度,也有洁净美丽的圣地。
比如喀拉拉邦。
“喀拉拉是印度最南部的一个邦,很多印度人都没有去过,在喀拉拉邦执政的是印度***。和大众普遍印象里脏乱嘈杂的印度不同,这里是清丽的水乡,街道因为突然冒出来的茂密的椰子树而显得很清爽。”
回水泛舟,米船上的冥想
喀拉拉邦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莫过于“回水泛舟(BackwaterTour)”。所谓“回水”,就是纵横交错的水网地带。在印度的版图上,喀拉拉邦位于西南部的一条狭长的地带,夹在拉克沙海与西高止山脉之间。发源于西高止山的41条河流,蜿蜒曲折地流向大海。这些河流的流量都不大,一年的大多数日子里显得温顺安宁,碧如翡翠。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多数河流似乎都并不急于入海,而是在很多地方与海岸线平行,最近的地方不过相隔三五米,构成河水海水隔沙丘相望的奇特景象。季风到来时,海水铺天盖般地越过海岸线注入河中;风过雨起,河水暴涨时,便又会慌不择路,奔海而去。一年年周而复始。
喀拉拉邦的水网地带,清新明丽的风景仿佛是遗世桃园中的景象。
在“回水”之乡,当地人把当年运米的小船改造成供游客穿行水网的“船屋(Houseboat)”,仍然沿用旧名,就是令人一见钟情的“米船”。用茅草和竹枝搭成的船篷古朴、清雅,远远看去,如同漂在一脉净水上的野村田舍、桃园草庐。
喀拉拉的自然美景无与伦比,人情练达、古风犹存的民风也颇令当地人引以为傲。这里的人民友善而充满活力,受教育率在全印度位居第一。虽然整个印度的妇女识字率只有39.42%,但是喀拉拉邦的所有居民,包括女性,识字率已高达95%,印度其他地区常见的重男轻女现象在喀拉拉邦很难寻到踪迹。“民众科学运动”的科学家们自豪地说:“在喀拉拉,没有人不读报,没有人不谈政治,没有人不唱歌。”
飞鸟掠过水面,回水泛舟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从科伐兰海滩前往米船巡游的起点——科伦姆,再出发前往科钦。进入这个城市,才是真正到达了喀拉拉的心脏,而在印度人的心里,喀拉拉是“神的私家园林(God'sownland)”。
下午的光线很美,看着一条小巧的米船划过水面,全无声息,波浪散开又合拢,像一个浅浅的微笑。
印度的螃蟹个大肉满,价钱便宜,可以一连几天都吃得相当满意。在晚风吹拂的庭园里,看着流淌的河水,夜里用灯光诱捕水产的渔船、摇曳的树影,椰林深处的鸟鸣听上去像孩子的笑声。
可以把船开慢点儿,少用一会儿马达,多用几阵竹篙撑船,更悠闲地欣赏风景,Backwater的晚上,确实很美妙……
看着晨光下熙熙攘攘的市场,心情会莫名地明朗,那是最真切地流淌着幸福感、温存着的角落。清晨的时刻,从寂静到慢慢升起生机,整个世界慢慢醒来的那个过程,那个动作,总是让人怦然心动。旅行途中,迫不及待地期盼着凌晨,总是在第一缕微光亮起之前,就背着沉重的摄影包上路。
在船上过夜,让船慢慢开,让时光慢慢随水流。
令人一见钟情的“米船”。用茅草和竹枝搭成的船篷古朴、清雅,远远看去,如同漂在一脉静水上的野村田舍,桃源草庐。
生命,值得一笑
观光旅行有点像看电影,乘坐米船旅行则像是听音乐会,更舒缓,更简单,也更情绪化。观光时候一味接受的头脑这时候开始游离,开始有了念头,听到、问到、触到南印度的花香、水的气息、鱼鹰的叫声、从水里突然冒出来的船民的笑声和挥舞的双手。你会想:为什么简单地向游船挥挥手就会让他们这样快乐?他们活得开心真是容易,如果说活着就是为了开心,那就挥手吧,如果说大笑就是快乐,那就大笑吧。怪不得印度的孟买会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大笑俱乐部”,一群人聚在一起没来由地大笑,想来这些人也许是明白既然快乐越来越稀有,不如直接大笑,何苦等着那些“值得一笑”的事情来到?生命,值得一笑。
撑篙的老船长
米船静静地漂着,全无计划,抵达目的地之前,有满满一船的过程,整条河盈盈一水。
茅草盖顶的小船静静地停在水面,坐在船头的平台上,有那么一阵子,感到似乎这才是自己一直寻找着的想要过的生活。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它的光芒也变得如同家人刻意留在门廊下的那盏昏黄的灯火;穿着白衬衫的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放学的女儿穿行在窄窄的河堤上,小女孩儿兴高采烈地讲着学校的轶事,在回家的路上留着远远的一阵欢笑声;几个黑瘦的小男孩动作夸张地扑通通跳进河里,把最后几只不愿意回窝的鸭子赶到河边,河面上密密匝匝的水葫芦被孩子们划水的手脚荡起一层层翠绿的波纹;划着桨的渔民收起了网,扛着锄头的白发老人停下回家的脚步,好奇地看着网里的渔获,对一条有手臂粗细的鲶鱼露出微笑……母亲也正在自家的灶台前生起了火,准备喂饱自己那一群孩子。踩着湿滑的小桥在夜晚即将到来的时候走回远处的船屋,背后升起袅袅的炊烟,回响着水牛低沉的吟咏……
那个晚上,连上帝也醉了,把满天的繁星和地平线上焰火一样的闪电一起打翻在我们面前。
“啤酒免费,风景也免费。”
印度水乡的夜晚,所有载着乘客的“米船”都在同一时间停航,为的是保护村民的渔网和风景的宁静。
看到这个标题,感觉这是个误区,好像说是跟团游就要被黑导游坑似的,而且跟团就是自己不会玩,对这样的说法我是严重的不同意。
先说为什么要跟团游?
跟团游有诸多的好处,特别是境外游,如果你没有经验,又不熟悉境外出游的一些程序,那就一定要跟团游,它的好处是旅行社为你安排好签证、交通、食宿的一切内容,不用你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当然有的朋友特别擅长安排自由行,会把这个过程当作是旅游的一部分,很有心情和闲情去设计,这个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但跟团游一定要注意的是需要考察下旅行社的信誉度,最好是听下评价,或者有朋友参加过这个社的团有好的口碑。另外要参加品质团,国外游一般每天平均要达到1000元左右才可以,这个价格一般也会有几项自费的。一定不要参加特别便宜的团。
跟团游的好处有导游,不但可能安排好日程,还可以进行讲解,你边走边看边听讲解。我去欧洲时的导游是个知识丰富的领队,他一路上给我们介绍非常多的故事,包括欧洲的生活、历史、宗教等等,让人受益不浅;我们去埃及的导游也特别敬业,非常卖力的给我们讲解,而且非常动感情的讲述历史与生活习俗;我参团很多次,每次都与导游成了朋友,而且也帮助介绍了一些朋友参加他们的团,感觉都是挺好的。
为什么说总被黑导游坑?
我走了二十多个国家大部分是跟团游,个别是半自助,也是旅行安排好交通和住宿,有导游接洽,感觉很安心。我从来没有遇到传说中的黑导游,因为我报团的报的是品质团,绝对不会报消费特别低的团,因为那种团看似便宜,但购物店比较多,自费项目多,最后下来也同样是消费不低,而且还让人感觉不舒服,或者是感觉被“坑”了。有些坑是旅行社的原因,有些坑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图便宜,或者是盲目相信。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可以上网上查查就能得出结论的。比如说雪乡,之前有人花218被坑了,网上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但如果你不汲取教训,还参加这样的团,那就是跳坑了。不过,现在这个价格拉人的已经取缔了,这需要全社会来治理。
是自己不会去的原因吗?
说“难道不会自己去的”这是一个误区,都是成年人了,谁不会自己去呢?旅行社的职能是做什么的?就是给大家提供旅行的方便,充当这中间服务的,这个社会分工是应动而生的,因为很多人喜欢按照旅行社提供的优质线路无忧无虑去旅行。既然旅游是一种放松,为什么不把整个过程交给旅行社来做呢?实际上这个花费与自由行比起来还要便宜的,因为旅行社的交通、食宿、门票是得到行业优惠的,不便的方面就是旅行社的时间限制比较***板,不能灵活,但旅行社走起来同样的时间会走更多的景点,而且一个旅行团队走下来,大家都成了朋友,有很多有益的交流。
还是那句话,是跟团还是自由行,各有优势,也是每个人不同的爱好。如果你是个旅行的老手,而且口袋鼓鼓的,或者想穷游,时间充分,最好是自由行;否则,参加旅游团也是很好的选择,特别是喜欢摄影的朋友,参加摄影团你会收获更大的,这个完全靠自由行有时还比较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