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华县老腔 陕西华县老腔到哪看到哪学

华县老腔 陕西华县老腔到哪看到哪学

  • 发布:2025-09-22 08:23:43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华阴老腔是啥不是很懂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州区)。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市,久为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非常追求自在、随兴的痛快感,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此类表演方式也被誉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

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2006年,华阴老腔已入选首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出自哪里"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出自中国青年网2012-6-29一则新闻。

2012年6月27日,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斜桥镇中心小学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斜桥镇中心小学作为海宁市皮影戏传承教学基地之一,自2000年8月开始,开展了关于皮影戏的校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小朋友们了解皮影戏的道具制作及表演,了解家乡的皮影文化同时宣传并传承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将皮影戏作为校本课程的小学,斜桥小学向全校学生普及皮影戏课程,并给每个年级一周至少安排两次皮影戏课程。在学校的重视下,培养出了一批厉害的皮影小艺人,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商大学子,他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童话剧《贪得无厌的下场》,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2011年11月27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西老腔皮影的简介

老腔皮影戏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各类影戏的鼻祖。2006年2月,华阴老腔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腔皮影戏源于华阴市(1990年前为华阴县),流行于渭南市各区、县及山西运城市、河南三门峡市相邻的黄河金三角地区。

老腔是皮影戏最早的唱腔,因为她在华阴、华县一带形成时间较早,与随后形成的碗碗腔(时腔)相比,显得古朴粗犷,故称老腔。关于老腔的得名,另外还有其他的说法。

老腔的特点:一是唱腔豪放激昂,铿锵有力,具有阳刚雄浑的韵致;二是演出中时常出现呐喊助威,帮唱(拉坡)的唱法,因此,被称为“满台吼”;三是在双方对打及紧要时刻,用惊堂木击板伴奏,以增强气氛。当地人们形象地说:“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

皮影戏一般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和时间,大都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或集市庙会、农家的红白喜事时应邀演出。老腔皮影戏的剧目以古代军事题材和神话传说居多,据说有二百多个,其中以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唐宋时期的剧目占的比例较大,常演的剧目有《临潼斗宝》、《神亭岭》、《借赵云》、《三战吕布》、《三气周瑜》、《取四郡》、《五路伐蜀》、《征南》、《征北》、《征东》、《征西》等。另外还有反映当地汉族民间生活趣事和纯武打的剧目。

打油诗3(2022)

小年走进年味浓,

新冠逐渐赶出城。

巩固胜利迎新年,

满怀喜悦挂红灯。

转眼过大年,孙子日夜盼,团圆又喜庆,老人累弯腰,爱惜多保重,快乐奔虎山。

花开灿烂靠阳光,人生幸福靠健康,

祝您健康又阳光,幸福如意伴吉祥!

重阳幸福久久来,

好运久久平安来,

花好月圆美满来,

天长地久安康来。

西安疫情已控制,逐步放开学生流,回家过年心急切,怀揣喜乐拜父母。

健康绿码离不了,

思念关怀天天有,

疫情散去都是梦,

天天走亲又访友。

大雪满纷飞,

片片寄衷情。

默默细无声,

召唤万物醒。

思念不断连成串,

今生有缘再相见,

记忆犹新抹不去,

挥挥手告别新冠。

挑山工

你是功夫你是奇葩,

肩上挑起的是责任与担当,

身上散发着正气与坚韧,

挑山工

你是苦与累的较量,

你用每一滴汗水

磨炼岀的铁脊梁,你是中国千千万万父亲的缩影,

你是老外心中的挑战者,

你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上,

靓丽的风景线,

游客离不开你的成就,

崎岖离不开的工种,

险山是横在人生路上的一道坎,

攀沿的阶梯,

是家的希望,

是家的脊梁

是老人的药费

是孩子的学费,

珍惜眼前人,

感恩不忘本,

是老外心中不可思议的中国人。

解封时间终于到,

元月二十零辰起。

经开未央浐灞区,

公交地铁都上路。

恢复正常亊亊转,

随后区域等着看。

逐渐解封人人盼,

维护成果别乱窜。

受灾群众同心情,

走岀小区刮目看。

心情激动如插翅,

古城恢复昔日景。

加快脚步购年货,

丰富多彩过大年。

幸福不忘铺路人,

感恩远方逆行者。

抗疫领头急先锋,

一线英雄人人赞。

排除万难防与守,

夺得胜利看西安,

大寒之日是顶端,

春来之日不会远。

大寒过后雪花飘,

疫情寒冷两重山,

保护身体是关键,

劳逸结合过大年。

大寒时令雪花飘,

白茫茫忙绿孩子,

冷嗖嗖冻坏老人,

感谢来年兆丰年。

健康快乐都具备,身上还有人民币,大灾面前官群样,无灾无难同欢喜。

期盼解封早一天,出门可以晒暖嗳,

大路宽广人稀少,啥时解封获自由。

清零几天

还在观望

时机成熟

还不敢放。

春运期间

时刻提放

学生守校

就地过年

奥里克戎

攻击人类

无处躲避

春暖花开

胜利在望

自由自在

富贵平安一家子,快快乐乐走进门,夫妻协调来担当,和和美美一家亲。

幸福安康财运来,和气生财财之道,营造心情靠默契,忙忙碌碌每一天。

平安幸福友情在,时常挂念露画面,青春靓丽人人有,

念念不忘故乡人。

早上好如初相见,

和和美美一家亲,

团结友爱刻心中,

随时展露少画面。

疫情防控紧配合,

时时刻刻多谨慎,

病毒胆敢来侵犯,

动员封城众一心,

打赢新冠攻坚战,

春暖花开又一年。

腊八已过就是年,疫情期间不好过,封在家里闷气多,何日解封早来临。

过了腊八就是年,封城封路封心情,

亲人团圆真正难,祝福平安享安康,春暖花开再相见,年年有鱼有思念。

困家实可怜,昼夜连轴转,活着真熬煎,奥密克里戎,到处胡乱窜,害得骨肉离,孕妇难入院,封城万亊瘫,亲人难团圆,西安难上难,期盼艳阳天,国泰万民安。

时光匆忙,一晃新年,封闭在家,思念不断,早日解封,重见光明。

核酸检测任务繁,

一遍一遍不间断,

疫情防控任务重,

围困病毒无空间。

新冠已搅乱了心,新年钟声已临近,提前祝福你新年快乐,不要离开家门,病毒在肆虐咯,千万不要大意,保重身体,全家团圆,幸福相伴。

在新冠疫情干扰下,走进了新的一年,2022年元月一日,赶走灰色的情绪,迎接正能的行动,在新年里传递快乐的信息,迈开脚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抗击疫情,保重身体!晚来元旦祝福,开心就好。

历史的见证就在昨天,过去的一年留下最为深刻的记忆,该发生不该发生的亊,都已经发生,终将成为翻过的一页。感悟人生,感悟经历,都将成为历史的画面,深深印在记忆的曲线中,翻着翻着便成为尘封记忆。

小寒刚已过,寒梅竞相开,打响攻坚战,胜利在明天。

小寒冷清天地间,

一方有难八方援,

封城虽已十四天,

居家隔离防传染,

全民团结心所向,

一举歼灭获全胜

③把写作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刚开始写作是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意识的。随着写作的深入,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而慢慢萌生出来的。

我们是中国人不一定懂中国,不知道中国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不懂过去,也不懂现在。历史发展到现在开始脱节了,写作的责任就是读懂这个世界,读懂人类,引导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把好的思想不断传承下去,这就是作家的使命和责任。你是否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

作家只是一种荣誉,我们不必过分执着。发自内心地热爱,找准一个点,坚持不懈地写作。每天坚持写两千字雷打不动,写得好也写,写不好也写,有灵感也写,没有灵感也写,有时间也写,没时间也写,写到这只笔完全听我们的话,写到所有的人都放弃了,你还在写。你不是作家谁还是作家!(摘抄)

看看这个作者写的【情满陕西】,多有水平呀!

汉唐盛世长安城,

银河系里有名声。

北望秦川八百里,

南依宝库是秦岭。

东府渭南有华山,

西府宝鸡炎帝陵。

北边榆林名气重,

南边诸葛葬汉中。

关中铜川出药圣,

安康商洛好风景。

始皇曾把六国统,

他把咸阳定都城。

三秦大地多名胜,

处处人杰又地灵。

米脂女子绥德汉,

清涧石板神木炭。

延长石油定边气,

榆林毛毯富县米。

华夏祖先黄帝陵,

革命圣地延安城。

壶口瀑布在宜川,

史官苹果香又甜。

潼关金子蓝田玉,

临潼石榴有名气。

兴平大蒜赤水葱,

农业科技在杨凌。

西凤名酒出凤翔,

国产飞机出闫良。

扶风有个法门寺,

寺内珍藏舍粒子。

蒲城酥梨大荔枣,

合阳皮影耍得好。

华县老腔出了国,

澄城黑陶有特色。

白水苹果佳天下,

富平乡党官最大。

仓颉造字杜康酒,

蔡伦造纸白水走。

雷祥造碗称陶圣,

白水四圣名气重。

自古华山一条路,

韩城龙门景色秀。

汉中有个拜将台,

箫何追月韩信来。

武侯祠、定军山、

武侯古镇在勉县。

张良归山去留坝,

城固桔子名气大。

明修栈道渡陈仓,

石门风景好观光。

洋县朱鹮太白酒,

汉中大米能出口。

丹凤葡萄西乡茶,

秦岭金丝满山爬。

商洛花鼓真好看,

安康交通真方便。

秦岭钻了几个洞,

如今川陕走平路。

古人都说蜀道难,

如今蜀道如平原。

各地风情说不完,

形势发展看新年。(网上)

封城夜暮静悄悄,

万家灯火通遍连,

聚灯刷屏盼明天,

期盼早日能自由。

同学之间多走动,

谈疫说疫啥感受,

繁华古都啥都好,

大疫来了无处躲,

囚在家中心胆颤,

阳性病例在攀沿,

采取措施斩断链,

症状堵***包围圈,

社会请零新举措

抗疫胜利民心安

2021年到年末了,疫情把人憋屈了一月多,总算过去了,说点啥好哩?

    

  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

  对所有的快乐说嗨嗨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中校园

  虽然年过花甲青春不再

  让我们的心灵聚在763教室

  虽然鬓角染霜容颜已改

  想想我们在一起的岁月

  依然令人梦魂牵绕心潮澎湃

  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

  对所有的快乐说嗨嗨

  六十年斗转星移

  一甲子桑田沧海

  我们超越了君王的享受

  我们经历了农耕和高科技的现代

  不上早朝便知天下大事

  不用笔墨可写文章精彩

  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

  对所有的快乐说嗨嗨

  岁月如梭匆匆过

  人生直播没彩排

  珍惜今天不负韶光

  静默如初不畏将来

  莫道桑榆晚

  为霞有七彩

    

     2022-01-30  侯新安

人可以回到过去的地方

却回不到过去的时光

我们可以在客商之家相聚

两宜中学的点滴却成了过往

同学还是亲爱的同学

声音还是那么熟悉响亮

只是皱纹爬上了脸庞

只是满头青丝染上了白霜

珍惜年年岁岁花似锦

记着岁岁年年不一样

莫道桑榆晚景少

再看落日霞万丈

十五月亮十六圆

一壶老酒岁月暖

同学相聚欢声醉

叙说酸苦和甘甜

时过境迁情可追

斗转星移梦难断

莫道桑榆晚景少

乐看落日霞满天(侯新安)

陕西华县老腔到哪看到哪学

先搞清楚老腔是陕西华阴的文化遗产,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可以来华阴找文化局。我家就在老腔的发源地华阴卫峪,表演的那几名大师我经常见到,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戏曲业余演员。

华阴老腔介绍

老腔是华阴皮影戏的一种。华阴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表演形式,长期在华阴广泛流传。表演方法和全国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撑好"亮子",然后借助灯火,以竹签挑拨用皮革雕成的人物进行舞台表演。皮影班的班主一般由箱主担任,后来逐渐由说戏的担任。全班由五人组成。他们的分工是:一、前手,也叫说戏的、叮本的,说唱全本台词。演出时,怀抱月琴,旁放剧本,配合表演进行唱奏。二、签手。也叫"捉签子"的,"拦门的",主要操作全场皮影表演。三、后槽,也叫打后台,"打后槽".主奏马锣、勾锣、梆子和碗碗,武打中还要呐喊助威,帮唱(拉坡)。四、板胡手。主奏唱腔过门,兼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五、坐挡,也叫"贴档"、"帮档"、"择签子的".根据剧情进展、提前安装皮影人物道具,随时供签手使用。并帮签手"绕朵子",排兵对打、拍惊木、呐喊助威。华阴皮影戏分老腔时腔两种,这里先说说老腔。

其所以叫老腔,说法有二。一是说它在华阴形成较早,与新兴的时腔即碗碗腔相比,显得古朴粗犷,故称老腔。二是说它与湖北老河口的说唱有着渊源关系,因产地得名。

老腔的形成说法有二,一说与西汉时的京师粮仓和槽运有关。是槽运船工的号子声衍化而来的。一说是自湖北老河口传来的。老腔现存的最早剧本是乾隆十年的遗物,至今有二百五十多年了。据老腔艺人张全生讲,传说在明代中期,有个叫孟儿的人,从湖北老河口来到泉店镇,以卖唱为生。当地有个张氏大户,经常请他到家里说唱,耳濡目染,张家的子弟也就学会了。后来,他们又增加了乐器,购置了戏箱。将说唱搬上了皮影舞台,逐渐形成了老腔剧种,长期在张家自演自乐,成了家戏。以后随着该剧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影响的扩大,才逐渐转化为营业性的戏班了。据一些老艺人的口头相袭、张家曾经有九个出名的班社,已传了五代人。其中最著名领班艺人有:张坤儿(约1845-1925)签手张砖头(约l850一1900)是张坤弟弟。

张怀英(约1853——1923)声宏如雷,有"吓***娃"之称,签手张扁儿,老、时腔表演具佳,人称"双下索".张小六(1853——1948),善吸收各种剧种之长,亦能移植剧种,改编剧本,常演耍戏、怪戏、新戏、号称"天外戏".签手张呆子。

到了二十世纪初,华阴老腔皮影形成以下几个有名班社:张五常(1901——1952),道自清晰,唱腔细腻,以净角老生戏见长。签手张奎儿。

张玉印(1902——1949),嗓音高亢清脆,以生旦戏见长。签手张景坤,善于表现细微动作,准确传神。

张志英(1913——1972),又名良娃,签手张贵生。

1950以后,张家的著名戏班只剩下张全生的新生社。演职人员有张锁牢(后槽),张关盈(板胡),亭育(择签子)张景坤(全生父,签手),张天宝(签手),1980年以后,戏班里又调整为张四(板胡)张新民(签手)张建民(择签子)。

张家此后又出了两个年轻班子,一个是张喜民另一个是张君民。

老腔戏在张家因家族的保守观念所制,从不外传。当时一些老腔戏迷因没有剧本和师传。很难学到。但后来还是冲破家族的禁锢,流传向社会。对于老腔的外传,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23年,艺人张玉印患了重病,求医无效,偏巧戏迷百勤家有个祖传秘方,可治玉印的病,治病前他们立下文约,看好了病给百勤剧本。但病好后,玉印悔约,惹怒了百勤。1929年张玉印在曲城演戏,百勤伙同闫平娃等利用拆台子混乱之际,盗走了"戏包袱".后来虽经官司追回,但平娃等已转抄了一些剧本。从此老腔戏就走出了张家家族。不久,平娃就组织起班社,唱起了老腔。从这开始老腔就外传了,如张玉常传给了异族的张奉军。张小六传给吕孝安。吕孝安_又传给王振中。随着老腔戏班的发展,演出活动逐渐繁荣。他们的足迹东到河南山西,北到大荔朝邑,西到临潼渭南,南到洛南商县,1950年,还到西安东关的药材会上演了二十多天,影响很大。1956年,张全生、任浪渔等加入了革新社,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皮影木偶观摩会演,获得了演唱奖和表演奖。张全生获得了荣誉奖。张奉军的"借赵云"获得了二等奖。l956年,老腔"借赵云"搬上了大舞台演出。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华阴经常活动的班社有七个。在潼关活动的一个,蒲城两个。从业人员近七十名,但影响最大的要算张全生和王振中。张全生全面继承了张氏的家戏传统,唱功精湛,在陕西省戏剧会演中荣获"老腔正宗"的称号;王振中聪明好学,兼收众长、对老腔戏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被誉为老腔新秀。

老腔戏的剧目浩繁,现存的有二百多个,其中以西周、列国、三国、唐宋时期的历史剧最多,约一百二十余本。如"黄河阵"、"临潼斗宝"、"三战吕布"、"失街亭"、"战冀州"、"出五关"、"三气周瑜"、"征南"、"征北"、"征东"、"征西"、"金沙滩"、"返大同,,等。其次是反映民国生活趣事和纯武打剧目,数量较少,约二十多出。如"秃子尿床"、"教学"、"挖蔓菁"、"董烂子卖他妈"、"王迷眼办亲"、"收羌白"、"耍社火"、"比武"等。五十年代陆续移植了历史剧十几本,如"小刀会"、"逼上梁山"、"斩李广"等。六七十年代还创作和移植了十多本现代剧,如"刘胡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