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乐山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有71米高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大佛开凿于713年,其构造奇特,内有排水系统,石身除了双耳皆为石头凿成,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1996年,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乐山大佛的特点
雄伟,高耸,栩栩如生,细节精美,排水系统巧妙。乐山大佛最大的特点就是排水系统,设计巧妙,隐形。乐山大佛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沟渠和洞穴,可以科学地排水、防潮、通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佛像的侵蚀性风化,对保护佛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乐山大佛最大的特点在于排水系统。它的排水系统巧妙但无形,对保护佛像有重要作用。佛身各部位存在的沟穴,形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通风系统,阻止了佛的侵蚀性风化。
乐山大佛的简介
1、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2、乐山大佛,位于今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摩崖石像。
3、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又名凌云大佛。它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71米
举世闻名的四川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凌驾于凌云山栖霞峰的岩壁上,整座佛看上去巨大无比,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这里一直是佛教圣地,凌云寺内香火很旺,来此感受佛教文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上山近距离观察大佛外,也可选择坐船远观大佛,一览全貌。
游览方式
步行游览:大多游客都对乐山大佛早有耳闻,也看过图片中的大佛。而当你真正走近大佛参观时,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乐山大佛的高大巍峨和自身的渺小,仅仅是大佛的脚面就可以围坐上百人。在大佛脚下可以仰视整个大佛,记得拍照留念。
乘船游览:如果近距离欣赏大佛还觉得不够或者体力不太好的游客则可以选择坐船远观大佛。乘船荡漾在江面上,一览大佛的全貌,留下珍贵的照片,还可以欣赏岸边的风景。
71米。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依山凿成临江危坐。乐山大佛有71米高,头部的高度为14.7米,宽度为10米,头顶有1051个发髻,耳朵的长度为7米,鼻子长5.6米,眉毛长5.6米,嘴巴和眼睛长3.3米,脖子长3米,肩宽为24米。
乐山大佛的手指长度为8.3米,从膝盖到脚背的长度为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上可以围坐上百人,整体非常庞大。同时,在大佛的左右两侧演讲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时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