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四种人不能去青城山(青城山为何无人问津)

四种人不能去青城山(青城山为何无人问津)

  • 发布:2025-09-03 09:57:38
  • 3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青城山:洞天幽境寻仙访道|青城山第五洞天

神仙都会来青城山,是一番逍遥游。站在青城第一峰上,背靠岷山万年雪岭,面向千里川西平原,看脚下阴阳三十六峰如朝如拱,岷江拍岸玉垒浮云,仿佛“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达到生平没有的自由境界。

一路翠色如屏,然而此“青”亦非“青”,道教尚“清”,青城山的来源应该是“清城都”,“清都、紫薇,均天广乐,帝之所居”,“仙都众妙之奥,福地会昌之域”,此“城”非人间之城,而是天上之都,道家谓天帝的居所。它的出现也与青城山道教发于汉相符。在汉晋、隋唐、开元年间叫“清城山”,到唐玄宗的手诏上将“清城山”去水作“青城山”,才有今天的名字。

所以青城山自古就是一个神仙的乐园,成就了“神仙都会”的美名。

今天的人都喜欢搞“海选”、“PK”其实古人早就有这个传统,而且做的还是“海选”神仙。家喻户晓的《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在封神台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献花,绕台三匝,然后开读玉虚宫元始天尊诰敕,封365位正神。细看历史,青城山与它还有很多关联:青城天仓峰上有太乙真人洞,一名乾元山,因太乙真人居此修炼而名。据传太乙、哪吒师徒辅助周朝,仙去洞空。青城山亦称“赵公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财神赵公明的故乡,建福宫有财神殿,自古就有到青城山拜财神的讲究。被封神榜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的赵公明,原来是日神之一,被后裔射下落于青城山,张天师张道陵在修道时,收赵公明为徒,并让他骑着黑虎,手执金鞭,守护丹炉。青城金鞭岩相传为武财神赵公明藏金鞭之所。《封神演义》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的原型,就有隋朝青城山老道赵昱,和山下治理都江堰的李冰二儿子。

作为三教合一的产物,《封神演义》打乱了传统的神位系统,道教只看作它是神话小说,并未加以参考,但《封神演义》表明了神仙思想与道教的交融。

“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洞天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中国五岳包括在洞天之内。这些“洞天福地”因被神仙所统辖,也被称之为是修道的人“修炼得道”最佳处所,认为道教中许多著名道士都是在这些地方“得道成仙”的。青城山被封为“十大洞天”之第五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名日宝仙九室之洞天,属青城丈人治之”,主治神仙为宁封子。

问道青城山,最先来的应该是黄帝。根据道教故事,黄帝是在青城山学“龙踽飞行之道”,一门日行万里的绝技。得道的宁封子授黄帝一部《龙踽经》。黄帝学成后统一华夏,策云龙以游八极。黄帝非常高兴,筑台拜宁封子为五岳丈人,让他统领五岳。青城山丈人峰传说为宁封子修道处,峰下建丈人祠,即今天建福宫。青城山常道观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又有黄帝祠专祀黄帝。到青城山的人都要去黄帝祠拜一拜。

以黄帝为中心,青城山众仙人集。“青城山有玉女洞,亦日素女”。传说素女是黄帝的侍女,善操琴瑟。青城山如同素女娘娘的行宫,“素女播都广之琴,温风冬飘,素雪夏寒,鸾鸟自鸣,凤乌自舞,灵寿白花”。玉女洞在青城山龙居山北,上清宫附近,曾经有山岩崩裂,石壁露出“玉女洞”三字,“玉女”二字完好,洞字仅存水旁。建于晋代的上清宫有一池,形如半月,水深数尺,晶莹清澈,不竭不溢,传说是仙女麻姑浴丹处,故名“麻姑池”……

后世越来越多在青城山修道的人被列为仙真,如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范长生、李八百、严君平、尔朱荣),“岷山七圣”(七人为李冰之佐)、嵋山七圣、“青城五隐”(薛昌、范长生、勾符台、张愈、杨慎)。清代李善济罗列青城得道人物约卅人。

“肌肤如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平四海之外。”虽然明知虚无缥缈,中国人依然有深厚的神仙情结,甚至成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在《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中延续着传说中道教徒御剑飞仙、服气辟谷、长生不老的千古传奇。青城山赤石城崖有一个羊马台,从张天师以来传说羊马自鸣即有升天者。如果您去青城山,在那里听到羊马叫,那可要恭喜了。

三生万物

公元143年七月,在江西龙虎山的学道者张道陵,“闻蜀民朴素可敬化,且多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呜山隐居”。张道陵学道于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明代蔡长通撰《鹤鸣山迎仙阁记》载:“青城为十大洞天之一,其周围几十里,地脉衍迤,分支为鹤呜山,乃汉天师张道陵修炼之所。”第二年他到青城山赤城崖舍结茅传道,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将黄老的经义论典同西蜀的原始宗教结合,创立了天师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张道陵在青城山教区传道十一年之久。

道教在形成初期,人们称其前身为黄老道,黄帝与老子并列。战国及秦汉皆有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张道陵奉《道德经》,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尊“太上老君”老子为最高神,黄帝则成为古仙人之一。唯有得道才能成仙,使得老子(道)与其它神祗高下分明,天宇澄清,也开启了近2000年“问道”的传统。天神、地只、仙真、人鬼渐归道统,神仙方士八方来朝,洞天福地遍布神州。道教作为一种正式的宗教信仰形式,最终得以确立,吸纳了中国民间的各种方术奇技,形成了今天蔚为大观的道教文化体系。

六朝以来,道教扩大了神灵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最高神“三清”,把道的体现者的角色转由三清承担,以为只有道教最高神才能最完美地体现道的神性,才是道的化身。

青城山有三清殿、玉清宫、上清宫、老君阁。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天师洞,以三清殿为主殿,殿前高悬一幅对联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

道教后来的发展已经蔚为大观,但是在二千年前的青城山区域,却是一种新鲜事。作为一个外来的至尊,要获得百姓的信服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民间鬼神迷信和巫术活动盛行的巴蜀地区。

张道陵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最著名的是天师降妖除魔的传说:青城山本是鬼魔盘踞的“六天鬼域”。得到太上老君授予的真经秘诀、宝剑符印,张道陵在青城山设坛斗法,八部鬼帅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施展正一斩邪三五飞步之术,以符咒之力降伏了鬼帅鬼王,并与这些归顺了的诸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以朱笔划山,立石为誓,“人主于昼,鬼行于夜”,从此幽冥异域,人鬼殊途。巴蜀之地的诸部妖魔鬼怪,悉皆归附于张天师。传说后来中国民间最敬畏的“五部瘟神”,便是归降张天师的八部鬼帅中的五位。至于余下的三位鬼帅,据说被遣往西域苦寒之地。另外六天鬼王则被派往丰都地府,担任阴间的鬼酋。

青城仙山的历史从此开启。现在青城山还有掷笔槽、誓鬼碑、降魔石、洗心池、石天地、石日月等当时斗法传说的遗迹。宋代大画家文同游青城山,观张天师誓鬼碑,有感而作《誓鬼碑》诗曰:“谁能识奥诀,禹步学魁罡”。《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都曾经披发仗剑,踏罡步斗,道教认为祈禳北斗可以消灭解厄,保命延生。

降妖除魔之事多为荒诞传说,但后世研究道教的学者们,却从中看出了张道陵在巴蜀地区传播五斗米道时,曾经历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巫教鬼道相互影响、渗透,乃至发生激烈冲突的过程。按成都著名道教学者王家佑先生研究的结果,张天师降服的“鬼、魔、龙、虎”,实际都是指古代巴蜀的少数民族,如龙族是古蜀族,鬼族是古代巴人,虎族是指古彝人。

“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为师。”这可能更加接近于道教在这里兴起的原因,因为天师给当地人解决了实际的困苦,还带来了全新的精神信仰。

公元156年,传122岁的张道陵在青城山羽化登仙,留下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唯一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天师洞朝拜祖庭。这里现存有隋代石刻天师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掌中握有“阳平治都功印”,为天师降魔镇山之宝。天师洞正殿左侧有古银杏树,高五十多米,粗五人围,传为张天师所植。坞00多年的岁月使它周身长满了倒悬的“钟乳”,但依然是那样道劲苍虬,枝繁叶茂。

天师道经过张道陵父子三代的传播,特别是张鲁在汉中施行政教合一,使天师道不但在民间传播而且逐渐转向上层领域发展。天师道不仅有经典、醮仪、科戒,而且已是信徒遍布巴蜀、汉中,成为影响很大的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固后人均认定天师道为道教的正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张道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道,后来与金元时兴起的全真道并称为道教两大教派,延续至今。

青城山道教同样经历了多派融合的历史。在青城山山门附近的建福宫里,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两边为全真道祖师东华帝君王玄甫、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王重阳因为金庸《射雕英雄传》而广为人知,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一生在女真人统治下的金代从事宗教活动,对武功虽然一窍不通,却确实在“活***人墓”修炼,并传下“全真七子”(“北七真”)。祖师殿供奉有张三丰祖师,张三丰为元明之际著名道士,创立三丰派和武当武功。天师洞主殿三清殿有康熙题“丹台碧洞”匾额,是因为明末清初道士陈清觉重建青城山,使青城山又逐步恢复了道家仙山的风貌。1702年陈清觉奉诏进京,得到了康熙帝的接见。康熙帝敕封陈清觉为“碧洞真人”,还亲笔书写了“丹台碧洞”匾额。因此全真教龙门派“丹台碧洞”宗诞生,数百年来绵绵不绝。

道法自然

今天的人看《山海经》,发现上古山岳处处奇花异草、黄金白玉,深恨不能做时空穿越,去那里开发“探险淘金游”。古书虽然不可为凭,但今日生态的退化却是事实,人类的足迹上天入地,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失去了清净自然。

“青城天下幽”的自然仙境才尤显珍贵。

以今天的视角看,青城山也是一座地质公园。这个公园里最早的欣赏者应该是麻姑。传说青城山的仙女麻姑曾经目睹了沧海变成青山的过程。2亿年前,青城山一带还在茫茫海底。名为“印支运动”的造山运动以来,这里才升起渐渐成为沉积陆地,成为巨大的四川内陆湖盆的边缘。

青城山处于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东翼山地中的邛崃山脉南端东支诸山的总称,古人将它归于岷山山脉。1982年以“青城山一都江堰”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青城山,是青城山脉中赵公山支脉,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南侧,分前山、后山两个部分,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

地质运动使得青城山大起大落,形成一系列断裂褶皱的山峰,千姿百态,幽深莫测,诗人以“山如翠浪尽东倾”形容青城山的壮丽景观。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这些都构成“洞天”和“幽”的地质基础。

因为来自于沉积环境,青城山山体以砾岩和沉积岩为主。沉积岩混进了很多红色的铁氧化物,故史书上说,青城山有崖含赤壁,又名赤城山。仔细观察青城山山道两边岩壁,可以很明显看到是由无数的圆形颗粒组成的岩石,它们由钙铁质胶结,称为砾岩。坚硬而性脆的砾岩常常沿着节理形成深谷和陡墙,远古湖海的冲击更形成规模宏大的城墙腰带式山崖。传说为张天师划出的青城山掷笔槽就是沿白垩纪(距今1.37亿年~距今6700万年)砾岩形成的纵谷。天师降魔时挥剑劈成的“三岛石”其实是巨岩沿着节理脱离形成的。天仓山金鞭岩则是典型的圳墙式山崖。这样的山体和地质不仅造成了众多纵横的沟谷、独特的景观,也造成了山路曲折回旋、一步一景,“曲径幽居神仙迹,高山便是白云乡”。

这样的地质也容易形成洞穴。青城山道士记载这里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八大洞为“第一太乙洞,第二九仙宝室洞,第三娑罗洞,第四高台玉室洞,第五麻姑洞,第六宝园洞,第七圣母洞,第八都督洞。”这些洞基本都难以确认。今天最有名的是青城前山的一些石室,因为道士修炼而成为胜迹,代表就是天师洞和朝阳洞。相传张道陵曾在青城山常道观混元顶半岩窝结茅传道,留下天师洞遗址,传闻洞深不可测,道士以石碑封住洞口。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一组宏大的道教宫观园林,游客要细心才会找到天师洞口。混元顶北岩则被认为是宁封真君栖真之所。“昔先生居此洞,黄帝诣而师之。”现在它叫朝阳洞,是游青城山的要道,游人最好早上来看,因为它洞口朝东豁然开朗,每逢旭日初生时,岩壁金光灿烂,蔚为奇观。

除了地形地貌曲折幽深,青城山的“洞天”境界更来自这里的气候和生态。

阳历三月中旬,我们从梅花盛开的杭州出发,坐飞机来到成都青城山下,发现这里早已是草长莺飞,暖风如熏,正是注菜花绽放最绚烂的时候。而上得山来一看,青城山密林青翠,岁寒不凋,果然清幽天下。

青城山属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雨量多,湿度大,常为云雾笼罩。云雾雨露使得景观更加清幽和神秘;“青苍滴秀万千树”,潮湿的气候,有利于林木花草的生长。青城山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内,是全世界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满山林木葱茏,四季青翠,名花名木随处可见,有大量的楠木、杉树、棕树、珙桐,青城幽兰驰名中外,还盛产野生药材。

在追求修真、崇尚自然的道教看来,这样的自然环境无疑是一处洞天福地。道士在山中修建了许多宫观,多藏于绿阴丛林之中,或隐或现,意境幽深。

青城山虽然以幽闻名,但从旅游者的角度,到青城山主要应该看道教建筑和文化。

青城山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遗迹38处。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对参观和朝拜者来说,上清宫和天师洞是最主要的两处。

天师洞是体现青城山道教建筑特点的典型。在外部环境上,道教多讲究风水术,比如天师洞背靠昆元顶,左有青龙岗,右有黑虎塘,前方地势开阔,远处山体有三狮六凤,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灵兽”布局。方位为东向偏北,正对群山开口的清新来气。山有来脉,水有活源,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

在内部环境上,青城山大部分宫观建筑格局为以殿堂为核心的封闭式四合院形式,纵向铺开,自下而上层层筑台,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设在中轴线上,两边设置配殿供奉诸神,体现了“尊者居中”的思想,看上去有一种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效果。但结合山区坡度大、地形复杂的特点,青城山宫观不强调完整贯穿的中轴线,采用前低后高,旁低中高的布局,其余建筑多自由组合,灵活多变。青城山最大的宫观天师洞就是一个例子,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大殿、古黄帝祠、三皇殿、天师洞等建筑既层层递进又灵活组合,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三清殿前十余级台阶,将建筑抬高,增加雄伟感,殿前更是古木参天,亭亭如盖。后有山林,前望流水,这种清幽的环境构成了道教洞天福地的境界。

上清宫山门为三个门洞,山门前有题“大道无为”的影壁。这在道教里也有讲究。三个门洞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而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

青城山的建筑装饰也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思想。如描绘日月星云、山水岩石以寓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以扇、鱼、水仙、蝙蝠和鹿作为善、(富)裕、仙、福、禄的表象;用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和龙凤等分别象征友情、长生、君子、辟邪和祥瑞。

道教宫观也是道教举行各种仪式,宣扬道教教义的地方。青城山道教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统称为“斋醮”,齐祝国裕民安。“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道教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诵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在整个仪式过程中,道士颂唱经典,伴之以铃、铛、铰、鼓、箫、引磬、笛、二星、木鱼等乐器、奏出《全真正韵》的道教音乐,更烘托出青城的仙山气氛。

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他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发端于道教”。

道士修道当然不是为了做科学研究。青城山天师洞有“道在养生”碑,概括了一干多年以来道教修炼的要旨,“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炼丹、气功、医药、武术、音乐……这一切都是为了提升精气神这“人体三宝”,使人处于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存在。

到青城山的外地人,都要尝一尝“青城四绝”:洞天乳酒、青城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青城山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他们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这四种特产,风味独特。

气功和武术也是“内炼精神,外师造化”的养生方法。在央视版《笑傲江湖》热播时,有两个人成了青城山最不受欢迎的人,理由很简单,“诋毁了青城派的形象”: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笔下的青城派是名声不好的反面派,“变脸大师”彭登怀却“不幸”扮演了小说中青城派掌门人余沧海。

江湖恩仇并不那么难消。几年后金庸亲临青城山,青城派表演太极拳、剑,摆下了“天罡北斗七星剑阵”迎客。青城功夫不时博得“大侠”的喝彩,看完之后金庸欣然题词:青城太极拳剑,既养生保健,亦系实用武术。

从宁封的飞行术到张天师斩妖除魔的剑术,一直到民国小说家还珠楼主把青城剑仙写的亦真亦幻,青城武术在很多外人看来并不真切。“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上青城。”青城派是中国著名武术流派之一,青城派剑术被誉为全国四大剑派之一,历代青城道士中均有习剑术者。青城拳术深受剑术影响,有“剑拳”之称。如今,青城派武术尤以拳术和剑术见长,全国乃至世界众多学习者来此,一观其妙。

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使多少人如痴如醉,然而纳西古乐的“祖宗”――青城道教音乐,却少为人知。

2004年1月1日,青城山道教仙乐团正式成立并对外公演。十多个穿着华服老道人有的弹扬琴,有的弹阮,有的吹笛子,有的敲木鱼,还有的敲云锣。这声音充满和谐优美之气,若行云流水,古韵迭起,听者飘飘欲仙,宛如一场人生奇遇。

青城山古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说演道教经典,因为常年在封闭的宗教场所中,保存了遥远的古代音乐特色,非常珍贵。2002年,纳西古乐的发掘人宣科先生先后两次来到青城山,经对道教音乐详细考证后宣布,纳西古乐来源自青城山道教音乐。

青城山道教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则首推清代咸丰年间的“半髯道人”张孔山。他在青城山出家当道士,在修道之余精研古琴艺术,成为开创川派古琴的一代宗师。如今青城山的道士中,对道教音乐以及古琴艺术研习精通者,亦为数不少。

据说张孔山为求无上妙道,曾上溯岷江,多年游历山水之间,终于悟得了大道与乐音之妙理。最终他将山水林泉之妙音纳入琴曲,创作出了古琴名曲《流水》(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它自然天成,渗透着清净微奥的妙趣,成为古琴曲中的传世经典,入选最具地球人类代表性的音乐,由美国“旅行者”2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茫茫宇宙寻找知音。

知音还没有出现,可能是外星人还没有“得道”吧。

“流水”之道,即是“法自然”。

“道法自然”,正是青城山千年来“道行天下”的秘密。

梦溪笔谈

沈括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采草药》一文列举理由,引证事实,说明事理的写法;

2.领会《雁荡山》一文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叙述中又各有侧重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结构复杂的主语;

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提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难点:理解本文的特点记事与说理有机结合,条理分明,文笔朴实简练。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正音:

掇duō(拾取、摘采)率shuài(大率:大概、大抵)黯恶ànè(黯:阴暗、暗淡)茎jīng(植物体的一部分)菔fú(芦菔产是萝卜)愆qiān(过失)圭guì(一种叶细节疏的竹子)畦qí(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峤qiáo(岭峤:五岭的别称)并bīng(古代并州)陨yùn(坠落)

牒dié(文书)湫qiū(水池)瞰kàn(从高处往下看)穹qíong(高起成拱形)干gān(直冲)岿kuī(高大而***的样子)龛kān(供奉神像或佛像的塔状石窟或木柜)皋gāo(成皋:古县名)迥jǐong(高挺的样子)

作者及《梦溪笔谈》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曾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革新吏治,颇多建树。曾出使辽国,严词驳斥辽国争地的要求,在镇守西北时,积极巩固边防,多次击败西夏贵族统治者的军事侵扰。掌管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见解和发现,比欧洲早四、五百年),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也非常关心,凡有见闻,无不详为记录(如初中所学《活板》),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

《梦溪笔谈》全书26卷,《补笔谈》1卷,《续笔谈》3卷,共30卷,609条,分故事、辩证、乐律等17目。除了论述文学、史学、艺术等外,主要记载论述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反映了十一世纪我国科学的辉煌成就。据统计,该书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就有二百余条,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内容包括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及工程技术相当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些科学发明创造,已经列于中世纪世界各国的先进行列。因此,《梦溪笔谈》成了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的文笔朴实简练,记叙翔实,条理分明,毫不刻意于文字雕琢,但带有文学性。课文所选两则,一是说明在什么时间采草药才有效,一是探讨雁荡山得名的来历以及雁荡诸峰形成的原因,都有相当可靠的科学根据。

“则”就是“条”,我们通常所说“新闻两则”“笔记一则”也是这个意思。

《梦溪笔谈》属笔记体散文。

采草药

选自《梦溪笔谈·药议》,题目是编者加的。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⑴,此殊未当⑵。但二月草已芽⑶,八月

旧利用很不恰当只(因为)发芽

芽:名作动,发芽

苗未枯,采掇⑷者易辨识耳,在药⑸则未为良时。大率⑹用根者,若

枯***采药分辨识别对药来说就不是好时节大概采用的

在:对……来说

有宿根⑺,须取⑻无茎叶时采,则津泽⑼皆归(于)其根。欲验⑽之,但取芦菔⑾,

隔年老根选择液汁集中验证只拿萝卜

地黄⑿辈⒀观,无苗时采,则实⒁而沉⒂;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

等来看(它们的根)就充实沉重空虚轻浮那

实而沉:形+形

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

些就长成没有开花那么长足衰老像现在

花:名作动,开花

紫草⒃,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⒄;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

开花鲜明润泽再太暗难看采药时间适

效⒅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⑴说,用花者取

当与否的验证选取刚(采摘)自然遵从这种说法

本:指上文的古法,译为这种

花初敷⑵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⑶土气

开放用固定的时月因为地温(的升降在不同情

限以时月:以时月限之

有早晚⑷,天时有愆伏⑸。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

况下)有早有晚天气时令(也)变化无常像开花的植物在里就到

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⑹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游大林寺桃花》

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圭竹⑺笋,有二月生者,有三

这是普遍的是(由于)低的

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圭;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

才叫它

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⑻,自有早晚。此物性⑼之不同

同一类作物同在一小块地里的本身早熟晚熟植物本身的性能

也。岭峤⑽微草⑾,凌⑿冬不雕;并、汾⒀乔木,望秋先陨⒁;诸越⒂则

五岭小越枯萎并州汾州临近秋天纷纷落叶南方

诸越:百越,泛指南方地区则:不译

桃李冬实⒃,朔漠⒄则桃李夏荣⒅。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

桃树李树结果实北方开花各地气候同

朔漠:朔方和沙漠,泛指北方

粪溉⑴者先芽;一丘⑵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⑶

施肥灌溉发芽同一块地作物结实一律

拘以定月⑷哉?

用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拘以定月:以定月拘之

简析: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提出观点。

第二层(“但二月草已芽”至文末)说明观点。

分为三个小层。

1.(“但二月草已芽”至“在药则未为良时”)

指出古法二月、八月采草药只是便于采集者辨识,就药材说并不是最佳时间。作者以此作为第二层开头,承上启下。

2.(“大率用根者”至“此人力之不同也”)

从两方面详细说明采草药不能“一切拘以定月”。

这一小层分别从草药使用部位的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以及草药生长的条件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来两方面来否定古法,阐明观点。

使用部位的不同方面,作者依次说明:“用根者”分为“有宿根”和“无宿根”、“用叶者”、“用芽者”、“用花者”、“用实者”五种情况分类说明。作者根据草药生长规律,指出采用部位不同,采药的时间也应不同。

草药生长的条件方面,作者依次说明的是:“地势”海拔高低、“物性”植物品种不同、“地气”纬度南北、“人力”栽培情况差别等生长条件不同,采药的时间也应不同。

3.(“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总结。

从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常用的逻辑顺序,它不同于说明实体事物常用的空间顺序或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常用的时间顺序。

本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直接说明、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四种。

说明草药使用部位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主要使用直接说明和分类别说明的方法,在“用根者”部分也举了事实作举例子说明,还用了对比说明法。

说明草药生长条件不同,采药的时间也应不同,主要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举白乐天的诗说明地势不同,花时就各异;举圭竹笋和稻子为例,说明品种不同,生长的时间也不同;举“岭峤”、“并、汾”、“诸越”、“朔漠”的情况来说明“地气”不同,植物的生长时间也有差异。所举事例,很多也是能互相对比说明问题的,如“平地”与“深山”,“岭峤”与“并、汾”,“诸越”与“朔漠”。

文章根据很多事实,明显对比,多方说理,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观点:采草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最佳时间,不能“一切拘以定月”。

第二课时

雁荡山

选自《梦溪笔谈·杂志一》,题目是编者加的。

温州⑹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⑺,未

是全国(风景)奇特秀丽(的一座山)(以来)各种地理著作

判断句(名词谓语句)

尝有言⑻者。祥符⑼中,因造玉清宫⑽,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

没有记载过年间上山砍伐才发现这座山

未尝:副词,没者:助词,无义

未有名。按西域书⑾,阿罗汉⑿诺矩罗⒀居(于)震旦⒁东南大海际

(雁荡山这个)名字根据记载居住在中国边

芙蓉峰龙湫⒂。唐僧贯休⒃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⒄云漠漠⑴,

的和尚写一诗中

龙湫宴坐⑵雨蒙蒙”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⑶,前瞰大海,

的诗句向前俯视可见

然未知雁荡、龙湫⑷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

在什么地方才一个大湖认

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有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山下两个水潭用给它们命

名:名作动,给……命名

谢灵运⑸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⑹遍,独不言此山,盖

名做太守(的时候)几乎游历完了唯独没谈到大

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概这个名字

第一段:说明雁荡山在古代长期不为人知的情况。

1.(“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交代雁荡山所在地点,提出本段中心。

2.(“祥符中”至“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说明本段中心。

先说比作者早60年的宋代“祥符中”“尚未有名”的情况。再引西域书和贯休诗说明宋代以前对雁荡山虽有零星记述,但不详细也不明确,提到了雁荡、龙湫的名字,但具体位置在哪里,人们还弄不清。最后说,南朝“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⑺崖巨

观察陡峭挺拔险峻奇异向上耸立(约)高大的山峰巨大

谷,不类⑻他山,皆包诸谷中⑼,自岭⑽外望之,都无所见;

的深谷和其它的山不相似包容各个山谷里面周围高地什么都看不

类:像所见:见到的东西

至谷中则森然⑾干霄⑿。原⒀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所冲激,

到(一看)却峭拔林立直冲云霄推究它形成的道理被刷

原:推究为……所……:被动句式

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⒁之类,皆是水

都冲走了耸立在那里像这一类

凿⒂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⒃与地⒄平,

冲刷而成的洞穴看它们却是高耸的悬岩陡峭的石壁恰好同周围高地平

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⑴。世间沟壑⑵中水凿之处,皆有

行至于许多山峰平面世界上溪谷里冲刷的地方

植土⑶龛岩⑷,亦此类⑸耳。今成皋、陕西⑹大涧中,立土

直立的土层底部凹陷的岩石这一类大的山沟中间直立土

动⑺及百尺,迥然⑻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⑼,但此

壁往往达高高地着也可算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这里是

动:动不动,往往定语后置句,“而”标志

土彼石⑽耳。既非⑾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⑿所蔽,故古

土质那里是石质(雁荡山)不是挺拔高出地面却被密林遮蔽

为……所……:被动句式

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发现没有到过这里道理是不值得奇怪的

第二段:推究雁荡山诸峰形成的原因,说明它长期不为人知,是它的特殊地形造成的。

1.(“予观雁荡诸峰”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描述作者实地考察所见雁荡诸峰的地形。

2.(“原其理”至“但此土彼石耳”)

先说明根据实地考察的推理判断:“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所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然后就近从当地提出事实来作佐证:“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接着进一步说明雁荡诸峰的现象不是个别的,“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紧接着又就别处提出事实来作佐证:“今成皋、陕西大涧中……”

3.(“既非挺出地上”至“理不足怪也”)

结论。呼应第一段,说明“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的原因。

写作特点:

前后呼应,联系紧密,结构紧凑:

第一段侧重叙述情况,引用传说,处处为读者留下疑问:雁荡山既为“天下奇秀”,何以“自古图牒未尝言”,长期不为人所知呢?这就为第二段推究原因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第二段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侧重在分析论述,举出例证,阐述道理。最后水到渠成此得出结论,解决了第一段中留下的问题,使读者疑难冰释。前后一气呵成,有引人入胜之妙。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温钧编写整

吉祥街——老成都人的美食秘境

成都,这座城市,我想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都是水灵的姑娘,火辣的美食,慢节奏的生活吧。

一直以来无论城市的发展如何迅速,变换如何之快,成都却从没有被这些所影响,清晨早起在路上散步的爷爷奶奶,午后坐在街边喝茶的叔叔阿姨,傍晚小酒馆门口喝酒撸串恣意飞扬的年轻,这些仿佛已经成为成都的标签。

而来到成都,我们总想寻一下这座老城的记忆不是,于是我来到了这条宁静的街道,挂在居民楼上飘扬着清香的衣服,惬意地徘徊在这里的小狗,还有那长在路边故事中的小黄花,无不透露着清新和宁静,这条——吉祥街。

吉祥街——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一条白天静谧而又宁静,夜间繁华而又热闹的街道,这条街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了。

有一只我开口唤它便回头的“阿黄”,还有那墙角那倔强盛开的“小红”,和那幽静而又舒心的老居民楼院子,当真是置身此地便有一种老成都人的感受了。

而这条街道,还有一个不能让人忽略的东西,就是整条街道都飘着的美味,让我隔着屏幕都想将这些“人间值得”分享给大家。

小店名为:斗起来

Tips:成都市青羊区吉祥街33号附8号

不要脸的说一句,吸引我来这家店的是这个小家伙,我路过这家店的时候,它就很端正地坐在店门口,宛如一尊弥勒佛,啊不对,是一个招财猫。我一瞬间的惊呼,它露出了惊恐的面容,仿佛在说——小老弟,不服‘斗起来’啊!果断选择了这家店,和这个小家伙一样,没有让我失望。

店内的装修虽然简单,墙上以桃园三结义为主题的涂鸦墙,很是符合店内的风格,三兄弟一起斗起来吧,正所谓,一个人撸的是心情,两个人撸的是默契,三个人撸的是江湖,这涂鸦真是让人感觉趣味满满,算是独具一格了。

脑花,是老板的招牌,味道非常正,还很入味,老板的做法让这脑花没有一点腥味,有秘制的辣油,再撒上一点葱花,味道那是相当美味了。

这份香辣花甲,已经被我的小伙伴承包了,并称以后必须列入到必点系列,我反正是没有吃到有沙子,汤汁是老板的秘制,香辣的口感,肉质也是非常新鲜,味蕾真的是被抓住了。

花甲思念凉粉,其实制作材料非常之简单普通,但是老板就是用这样无甚口味,没有特点的材料,附带上花甲的点缀,挥洒出了这道味道独特,香辣中带着滑嫩的花甲思念凉粉。

强推一下他家的极品蛋炒饭,只有四种材料组成,米饭、鸡蛋、葱花、盐,但老板对火候的掌握升华了这盘蛋炒饭,鸡蛋竟然有酥脆的口感,有葱花的香气加持,真真是让人吃罢口齿留香,不瞒大家,我一人干掉了这份蛋炒饭!

他们家的串串,那就更不必多说了,原是斗串串,牛肉非常嫩,吸足了的汤汁,一口串,串汤的口感也一并入了味了。

小店名为:符尛尛私房火锅

Tips:成都市青羊区吉祥街16号附10号

来到这家店,门口的木质装修很是别致,让人不自觉地觉得心中清爽,仔细观来,是一家私房火锅,想来,在这古朴的木质小屋中尝试一顿火锅怕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点的是鸳鸯锅,但是老板说是他们家还有一个招牌锅底,番茄锅底,由于生意很是火爆,我去的时候番茄锅底售罄了,新的锅底还正在配料熬制,所以很遗憾没有品尝到,希望你们去帮我品尝一下啊,觉得好吃告诉我,我再去一次!

浓郁的麻辣牛油锅底,让我这种嗜辣如命的人觉得甚是可口,牛肉实在紧致,一口一块满足感up,直线上升。

爱吃鸭舌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鸭舌怎么着都好吃,涮火锅自然是不能少了它,让牛油的香味渗进去,吃起来的感觉不亚于啃鸭脖了,真是越嚼越香。

一碗毛肚,看着就过瘾,随意丢在这锅底里,捞出一口塞一片下去,嚼着的口感汁水爆满口,麻辣牛油的味道布满整个口腔。

他家的鹅肠与鸭肠也都是非常值得一品的,鹅肠鲜美爽脆,口感一新,鸭肠端上来的时候,新鲜度肉眼可见,无论是煮在牛油锅底,还是三鲜锅底,捞出来都是脆爽中不失鲜嫩,作为撸串吃火锅的绝配,这鸭肠,我觉得很妥,没毛病。

这家的牛肉,我是非常喜爱的,不仅质量高,而且分量足,口感细腻,肉质细嫩,超大片,超满足,一定要尝试呢。

最后,我可以说我喜欢他们这里的酸梅汤吗?去过好多家店,酸梅汤没有什么特殊的口感,在这家的酸梅汤口感极佳,吃火锅的时候来一罐,不仅消油解腻,开胃健脾,还能避免摄入更多的糖分哦,我觉得减肥的小姐姐可以多喝没关系,哈哈。

小店名为:小满壹钵

Tips:成都市青羊区吉祥街16号附10号

初闻这家店的名字,便知,这是一家以钵钵鸡为主的店。

店内装修简约大方,引来了很多人的驻足与品尝。

钵钵鸡是四川一道传统的名小吃,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品尝的这家确是做到了皮脆肉嫩,麻辣鲜香,甜咸适中的口味了。

这边的豆腐脑与我们那里的豆腐脑不尽相同,里面的配料很多,老板说吃的时候一定要搅拌均匀,这样吃起来味道的咸淡才够均匀可口。

芝麻撒上去,在红油中搅拌开,附在各式菜品上,光是看着这金灿灿的小芝麻,就已经胃口大开了,尝一口更是味道悠长,麻辣自是留在口齿中了。

他家的鸡汤饭我也是极力推荐的,在体验香辣的钵钵鸡时,不妨配上一碗鸡汤饭,用鸡汤的味道中和一下,对于不能吃辣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办法哦。

餐后的这一波冰醉豆花,色泽洁白,香甜凉爽,饭后来一碗,那可是解腻消油之良品哦。

小店名为:古法焖烤肉串

Tips:成都市青羊区吉祥街33号附1号

打从这家店门口路过,我便闻到了烤肉的香味,每一个下班后的夜晚,身心已经疲惫不堪,怎么能再在晚餐上对不起自己呢?这时,必须需要吃着烤串喝着啤酒才可以解除烦闷的心绪。

走进这家店,整体的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涂鸦墙的装饰,桌面上的绿萝做点缀,让人觉得在这里吃饭是非常舒心的。

一进来,老板娘便推荐我和小伙伴一人来一罐奶啤,因为和我们即将要吃的肉是最佳拍档,从没有去过***的我表示,这波必须要品尝啊,味道酸甜,又带点奶味的酒精碳酸感,不愧人称‘奶香槟’。

五花肉烤串酱黄油亮,肉质鲜嫩软脆,味道醇香,一点都不腻,非常之独特,推荐哦。

这烤串非常劲道,青椒的点缀竟有点好看,加上老板娘给配的干碟蘸料,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对了,老板娘是个很漂亮的小姐姐哦,,而且非常热情,给我们推荐了很多成都可以去玩的地方,都是一些我们外地人鲜少去的地方,这趟来值了,哈哈。

他们家的土豆,是我强推的,带皮的土豆,比单吃更加美味独特,吃起来外皮和内瓤看起来是相连的,实则已经各有各的口感,一口一个,老板娘,再来一盘,我还能打十个!

大盘鸡作为重口味美食之一,可以说是非常受欢迎了,大盘鸡刚端上来的时候,就被扑鼻的油香混着辣味钻入鼻腔,大块鸡肉被炖得酥软无比,却丝毫没有柴的感觉,鸡肉虽然好咬,但肉质却依然紧致,让人不忍心停下筷子。

土豆被炖到已经充分吸收了汤汁,入口的一瞬间就在嘴巴里融化,仔细品来,居然还带着肉香,吃完大盘鸡还可以加一份面呢,对于我这种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已然是非常满足啦。

最后还要推荐他们家的烤羊排,羊排上桌,有芝麻的陪衬,尝一口,干酥不腻,形、色、味、鲜可以说是集于一身了,是不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诱人的香味了呢?

快带着你的小伙伴,来品尝吧。

【关于交通】

成都的地铁非常方便,共有6条线,基本上市内的景区都可以坐地铁到达,在市内停留天数多的小伙伴可以办理一张天府通哦,停留时间较短的就不建议啦,地铁出行推荐指数:。ps:没有天府通的小伙伴乘坐公交请一定记得带现金,一定要带哦。

【关于住宿】

由于成都的景点还是比较密集的,所以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住在市中心附近都是可以的,除了酒店,成都有非常多的民宿可供选择哦,人多热闹繁华,还可以在夜晚去锦里、宽窄巷子体验一下别样的夜生活哦。

【关于穿衣】

成都的昼夜温差我觉得还是挺大的,大家出门要记得带长袖哦,这里的锦里等各种古街,有很多穿汉服的小姐姐,非常好看,有想体验一把穿越之旅的,可以在旅行时带一套汉服夜游锦里试试哦!

【关于美食】

成都很多美食都是用的红油,看起来红彤彤的,但实际上不是很辣哦;特产的话尽量去大卖场和大超市去买哦,景区的不建议,你懂的。

【旅行相关】

有学生证的一定要带学生证哦,好多景点门票都是半价。想去青城山都江堰的小伙伴,可以在网上报一日团,两日团都可以,但要自己带点零食哦,团餐不要抱太大希望。

来到成都,你一定要去茶社喝上一杯盖碗茶,一定要去梨园看一场川剧,一定要在这里的街头走一走,方才能不负此行啊!

微博:云瑾沐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为何无人问津

位于四川的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更是我们国家的5A级景点,作为如此一个知名的景点,旅游的人并不多,为何如此盛名的青山寺却不为人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青城山被称为鬼城。当地的人说,青城山被妖魔鬼怪所霸占,让很多人闻风丧胆,因此没人敢去。主要是因为它地处阴阳两地,阴间的恶鬼能从那里跑出,祸害人间。虽然鬼神让人迷信,但是那样一个阴森诡异的地方,没有人去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二,道路崎岖,名不副实。就是那些坑坑洼洼的泥泞路,而且又窄又陡,简直是用生命在爬楼啊,毫无安全措施,简直是用生命在爬山。

我之前去旅游,道路真的很崎岖,我穿鞋小白鞋,和男朋友一路搀扶着白游完整个景区,导致根本没有心情去欣赏,身上都是泥泞和脏污,瞬间就没有了旅游的雅致。

第二,消费高的让人难以接受。青山城由于的士的原因,运输东西不方便,商家为就回本,刘疯狂疯狂敲诈游客。去了青山城就等于像猴一样,明明知道被宰,但是为了填饱肚子,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心甘情愿被宰。

当初我和男朋友去旅游,吃个早餐就会到一百多元,根本就不划算,所以被坑一次后,就长了记性,很多人都不想再去第二次,这就导致青山城的游客越来越少。

小伙伴们,你们敢去青城山旅游吗,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吧。

请问,佛教不准显示神通,哪部经里讲过吗

<<大佛顶首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由上面经文"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可见是不能说自己是菩萨,罗汉地.那么通过神通显示出自己是菩萨,罗汉与说自己说有什么不同呢?所以神通不可显,显神通必然要去世示寂.也就是经中说的"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印光法师在文钞中写了一个故事:

梁时,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露。该山年有例会,届时众皆大吃大喝,殺生无算,道香屢劝不听。是年,乃於山门掘一大坑,谓众曰,汝等既得饱食,幸分我一杯羹,何如。众应之,於是亦大醉饱,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飞者飞去,走者走去,鱼虾水族,吐满一坑。众大惊畏服,遂永戒殺。道香旋因闻志公之语,当即化去。(有蜀人,在京谒志公。志公问:何处人。曰,四川。志公曰,四川香贵贱。曰,很贱。志公曰,已为人贱,何不去之。其人回至青城山,对香述志公语。香闻此语,即便化去。)须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显示神通,当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烦恼耳。否则须如济公之疯颠无狀,令人疑信不决,方可。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