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清清美食(清代饮食的资料)

清清美食(清代饮食的资料)

  • 发布:2025-09-06 10:31:31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清淡饮食有哪些菜谱

清淡的菜有清蒸鲈鱼、木耳炒鸡蛋、杏鲍菇炒肉丝、木须肉、西红柿炒鸡蛋等。

1、清蒸鲈鱼:清蒸鲈鱼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清淡。清蒸鲈鱼是广东省特色传统名菜之一,以鲈鱼为制作主料,清蒸鲈鱼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

2、木耳炒鸡蛋:是一道家常小炒菜品,制作原料有鸡蛋、木耳、黄瓜片、胡萝卜片、葱末、姜末、蒜末等。

3、杏鲍菇炒肉丝:是一道美食,制作原料主要有杏鲍菇、青椒、瘦肉、油、盐、酱油、调味汁、白糖、料酒。主要营养价值是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4、木须肉:原名木樨肉,是一道常见的特色传统名菜,属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孔府菜,俗语常读作为木须肉、苜蓿肉等。其菜以猪肉片与鸡蛋、木耳等混炒而成,因炒鸡蛋色黄而碎,类似木樨而得名。

5、西红柿炒鸡蛋:是以西红柿,鸡蛋为主料制作的家常菜。味道酸甜可口,特别下饭。

清代饮食的资料

资料一清代饮食文化杂谈

太原新闻网2005-12-2115:43:38

来源:千龙网

http://www.tynews.com.cn/cuisine/2005-12/21/content_1643718.htm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好说:生不带来,***不带去。意思是说财富再多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唯有吃最实惠。所以有人总结:穿是威风、吃最受用、赌是对冲、嫖是全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探讨钻研。

清代的菜系,大略分十个,其中江苏就有五个,即江宁(南京)、苏州、镇江、扬州、淮安

,虽然相距都在百里之内,但各成一系,很有特点。清朝人主要的是官宦家庭对吃比较讲究在《红楼梦》记诉刘姥姥进大观园,茄母请她吃饭。凤姐夹了一道菜问刘姥姥是什么,刘姥姥摇头。凤姐说是茄子。凤姐说:把茄子刨了皮,切成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胸脯子和香覃、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切成丁,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抄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你吃的茄子。一道烧茄子能想到极致,做到极致,的确是烹饪的极致,粗菜细做,家常菜细做这是官府菜的一大特点。

清代的李渔号笠翁和袁枚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美食家,他们分别著有《闲情偶记》《随园食单》都是非常杰出的饮食著作。李渔酷爱吃蟹,他说:“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也。李渔以为最好的做法是以全蟹放在笼屉里蒸熟,贮以洁白如冰的大盘之中,而且必须亲自剥着吃,让别人代劳、味同嚼蜡,自己从蟹的腿、敖乃至躯壳一点一点剥着吃,仔细品尝,其乐无穷。”袁枚自称:好味、好色、好房、好游、好友、好话草泉石、好名人字画、好书。袁枚对燕窝有独到的做法:“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却徒务其名,往往以三前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使可一撩不见,空剩粗物满碗。不得已则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野鸡嫩片尚可用也。”他说燕窝还有一做法,即冬瓜燕窝,“以柔陪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而已,燕窝皆作玉色,不炖白也”。

清代饮食集大成者非满汉全席莫数,主要大菜有五十六种之多。

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

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汤、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蚌蟹羹、麻姑煨鸡,辘辘锤、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

、米糟猩唇、烩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

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炖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假斑鱼肝、糟蒸鲥鱼、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

第四份:毛血盘十件

獾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挂炉走油鹅、挂炉鸽(月霍)、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蒸猪羊肉、白蒸小猪子、白蒸小羊子、白蒸鸡仔、白蒸鸭仔、白蒸鹅仔、白面饽饽、梅花包子、什锦火烧。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份

小菜碟二十件、枯果、鲜果。

尽管已经如此奢侈,但对于宫内御膳房的菜谱来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这是一张溥仪6岁时的一份早膳,虽然已是清末,国家动荡,宫内生活也没有象乾隆那个时代那么铺张,但在今天看来,也足够达到奢靡的地步:口蘑肥鸡、五绺鸡丝、炖白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闷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头片氽小萝卜、鸭条溜海参、样丁溜葛仙米、烧茨菰、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哒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肋、烹白肉。

根据档案记载:皇上的份例菜肉每天22斤、计三十日份例共660斤,其中:汤肉5斤,共150斤;猪油1斤,共30斤;肥鸡2只,共60只;肥鸭3只,共90只;菜鸡3只,共90只。太后和贵妃的份例如下:太后:肉1860斤,鸡30只,鸭30只;瑾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瑜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珣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如果把宫内的大臣、侍卫、等算进去一个月要猪肉31844斤,猪油840斤、鸡鸭4786只、加上鱼虾蛋品,一个月花消14794两白银,这还不算果品,饮料等。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皇家的吃饭有细致的描写: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能说错的。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到了吃饭的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一道道传下去,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整齐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入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有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桌。餐具上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名黄色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拖以盛有日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了同样的原因,菜送上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过,叫做尝膳太监。在这些都尝过的东西摆好后,皇帝入坐前,一个太监高喊:“打碗盖”其余小太监将银牌子撤下,皇帝开始就餐。

资料二转自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bjfood/newmain/yswh/200710/11/t20071011_13197542.shtml

清朝皇家膳食的五大秘密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李理介绍,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结并汲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精华,把宫廷饮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档案史料中,人们可以看出清代皇家膳食的五个特点:

一是清代皇帝一日只吃两餐。早膳多在早6时开始,有时也会推迟到早8时。晚膳多在12点至午后2点。用现代观念看,这应算是午餐。两次正餐之后,如果饿了各加一顿小吃。

二是清宫御膳主要由三种地方风味及菜系组成。满族菜是从小吃惯了的民族口味,各种肉类及野味、粘食饽饽、蘸酱菜等都是皇帝后妃难舍的美食;入主中原后,清宫沿袭了明代宫廷饮食特色,膳食逐渐以山东风味为主;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数次南巡,苏杭菜点受到赏识并在宫中流行起来。

三是清代帝后们饮食喜好各异。例如:乾隆皇帝的膳食粗细搭配、粮菜互补、十分合理;光绪皇帝喜食海味菜,鱼翅、海参、海蜇、海带等原料烹制的菜肴每餐必备;慈禧喜食的菜肴有烧猪肉皮、清炖鸭舌和鸭掌、西瓜盅等,还喜食小窝头、炸三角等点心;溥仪对西餐颇感兴趣,曾在紫禁城内设置西餐厨房。世界美食网[food.icxo.com]

四是清宫筵宴名目繁多,从年初吃到年尾。除元旦、万寿(皇帝生日)、冬至三大节日筵宴之外,还有庆祝征战胜利的凯旋宴、笼络臣民的千叟宴、皇帝大婚宴、公主下嫁宴、招待朝鲜使臣和***贡使及蒙古王公等的除夕宴、皇太后圣寿宴、皇后千秋宴、各嫔妃的生辰筵宴、皇子皇孙的成婚礼宴、宗室家宴。此外还有各种节令宴等。

五是注重养生保健康,追求长生不老。乾隆皇帝经常服用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健脾滋肾状元酒,晚年还常吃“八珍糕”。慈禧中年后开始饮如意长生酒,此酒除风祛湿,化食止渴,疏通血脉,强筋壮骨,是保健佳品。

清明美食有哪些请一一举例说明

清明美食有:青团子,馓子,鸡蛋,子推馍,薄饼。

1、青团子

青团是清明时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碧青油绿,糯韧绵软,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

2、馓子

清明节要吃馓子,是一种传统习俗。炸馓子是一种油炸类的面食,以米面为主料搓成细条,通过油炸而成。形状各异,或为麻花,或栅状,色泽黄亮,吃起来香脆,越嚼越香。

3、鸡蛋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家里老一辈子的人都会准备一些鸡蛋,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在清明节吃鸡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身体健康,家里的人都不会生病。

4、子推馍

陕北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等小动物,笔墨纸砚等物品,都有着各自的寓意。

5、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清明美食有哪些

清明美食有:

1、清明节传统美食: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扬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2、清明节传统美食:艾板(ba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板,一年四季不生病”。艾板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千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3、清明节传统美食: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金鲜巍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4、清明节传统美食:馓子(sa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清明有什么美食

清明美食:青团、客家艾米果、芥菜饭、清明蛋、馓子等。

一、青团

青团种类也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圆形的,里面包裹的馅料很丰富,有甜味的豆沙馅,红豆馅,有咸味的蛋黄肉松,有综合口味的雪菜笋丁,梅干菜等等。

中国人吃青团的历史很悠久了,从唐代开始就有吃青团的纪录,吃青团具有纪念逝去的故人,团圆美满之意。

二、客家艾米果

江浙沪地区喜欢吃青团,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客家地区人们爱吃艾米果,其实青团和艾米果的主要原材料都是以艾草为主。

将清明时节的艾草采摘回去,然后放入锅中煮烂,在将煮烂的艾草和糯米粉粘米粉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做成绿色的米团。

接下来就跟包饺子类似,将提前准备好的馅料放入米团中,然后将其包成饺子的形状,艾米果便做好了。

客家人喜欢吃油炸的艾米果,将包好的艾米果放入油锅里进行油炸,出锅后的艾米果外焦里嫩,咸香美味,深受客家人的喜爱。除了油炸之外,艾米果也可以蒸着吃,将其放入蒸锅里,上汽后蒸10分钟左右便可以吃了。

三、芥菜饭

俗话说:“清明吃芥菜饭,一年身体棒”,全国很多地区在清明节时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芥菜饭做法简单,将芥菜清洗干净,切成段,然后和米饭一起放入锅中炒熟,也可以用电饭煲将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蒸熟,在制作的过程中,往往是不会加入猪肉等荤菜,一般都是素菜为主。

四、清明蛋

老话说:“清明吃蛋,全家无恙”,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在江浙沪等江南地区,人们不仅要吃鸡蛋,还会举行“斗蛋”的活动。

“斗蛋”顾名思义就是让鸡蛋相互争斗,看看哪个鸡蛋最结实,小时候过清明节时,一大早就会带着爸妈煮好的鸡蛋来到学校里,然后拿出鸡蛋跟同学们“斗蛋”,看看谁才是鸡蛋王,赢者往往能够获得大家的羡慕之情。

鸡蛋寓意着新生和希望,同时还代表团圆美满吉祥之意,清明节吃蛋,寄托着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

五、馓子

馓子也是传统的清明节美食之一,在古代,清明节之前有个寒食节,在那天往往有“禁火”的规矩,也就是说家里不能生火做饭。

于是人们便会提前准备好各种吃食,馓子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用面粉或者米***而成的食物,通过油炸之后吃起来香喷喷,特别美味,很方便携带存储。

如今也有很多地区在清明节的时候会吃这道传统美食,相比超市里那些琳琅满目的零食而言,馓子吃起来更加健康美味。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