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东关桥,东关桥的传说故事

东关桥,东关桥的传说故事

  • 发布:2025-10-06 09:29:41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作文美丽的东关桥400字

我的家乡是永春,它是山里的一个大县城。这里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有东关桥、云龙桥、魁星岩等。我最喜欢的是东关桥。

据说,东关桥又称“通仙桥”,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

东关历来是交通要冲,在泉永德公路通车之前,是永春、德化、大田通往泉州的必经之地。古时,这里山路崎岖,骡马车辆不便驾驶,两岸居民来往,最早靠的是木板架起来的便桥,但是货物多的商人却不敢从这里经过。历代经过保护重修,东关桥在数百年间一直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东关桥廊桥两边有供人休息的长条木凳,许多人喜欢坐在上面聊天。

据载,南宋年间,这座桥是敞天桥,后来,为防止雨水侵蚀桥板及供行人歇脚,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当地人在桥上建造20间木屋,屋架、椽角和两篷,这些建筑都是木隼结构。现存东关桥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复建,1929年进行过修建。虽然经过复建和修建,但桥依然较完整地保留着宋代桥梁的建筑特点。

夏天,阳光和煦的近午,走近隐藏于深山中的东关桥廊桥内,一阵清凉之气迎面而来。碧水朱桥横跨,东关桥很独特,说是廊桥,但非木拱,桥墩石筑如舟;说是普通桥,但桥身全为木头,有木廊、木檐、黑瓦。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生特实属罕见。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居”,这是句怀念故乡的古诗词。著名作家余光中就是我们永春人,他的《乡愁》体现了他的爱乡之情。

东关桥的介绍

又称通仙桥,飞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共六墩五孔两台,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全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特实属罕见。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东关桥和洛阳桥的相同之处

东关桥和洛阳桥都是位于中国的桥梁,它们的相同之处包括:

1.均位于中国境内。东关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洛阳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2.均是古代建筑,已有悠久的历史。东关桥始建于唐代,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改建,现在的桥为明代建筑;洛阳桥始建于隋代,也经历了多次修建和重建,现在的桥为清代建筑。

3.两座桥梁都是跨河型桥梁,都是连接城市两岸的重要通道。

4.两座桥梁的名称中都带有地名,东关桥的“东关”指的是福州的一个城门,洛阳桥的“洛阳”则是指洛阳市。

关于东关桥的作文三百字

诗曰:野渡蛟龙卧玉宫,桃源绮丽碧波虹。金风弄巧梳灵宇,露雨连心洗峻嵩。文赋仙居歌酒颂,诗吟福境茗香衷。何思乡语诚难在,一曲南音泊岸东。一首《桃园之乡》,让人仿佛望见了那火红的、雄跨在湖洋溪上的、屹立数百年不倒的东关桥。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到永春外婆家游玩。受我的一位朋友之邀,我们去参观了久负盛名的永春东关桥。东关桥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距今已有将近900年,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修整。现存的东关桥是清朝时期重修的。虽然东关桥历代经过多次重修,但仍完整地保持着南宋时期桥梁的特色。

东关桥,又名通仙桥,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闽南一带绝无仅有的屋盖梁式桥。什么是屋盖梁式桥呢?带着好奇心,我顺着一条小路远远望去,看到远处的东关桥像一条火红的巨龙,横卧在流水潺潺的湖洋溪上,在那“巨龙”的背上,居然有一个巨大的顶棚,就好像带有屋顶的人行天桥。这一发现令我大吃一惊。根据记载,这座木桥长85米,宽5米。

站在溪边,朋友告诉我,东关桥共有“六墩五孔两台”。我不禁往桥墩处看去,果然看到了六个桥墩。有意思的是,每个桥墩都沿水流的方向做成船的形状,以减小水流对桥身的冲击。桥墩全用石块砌成,没有用一丝一毫的钢筋水泥,仅仅依靠石块之间的齿牙交错,就能支撑沉重的桥身,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听说到了冬天枯水期的时候,水位降低,透过清澈见底的溪水,可以看到桥墩下压着一层松木,桥身的重量都压在这层松木上,古称“睡木沉基”。松木历经千年不烂,这又是一个奇迹。可惜现在下游的水库正在蓄水,溪水上涨,我们是看不到这个神奇的设计了。

走进桥墩之上的长廊,我瞪大眼睛惊讶不已:长廊几乎全部用巨大的实木构造而成,所有的木头都漆成大红色。长廊两边有两排椅子,供行人休息使用,这就是所谓的“美人靠”。椅子的靠背上的木头非常长,每一根足有桥长的四分之一。夕阳从长廊与屋檐间的缝隙斜射进来,照在长椅上,那辉煌的金色,散发出高贵、典雅的气息。我抬头望去,长廊顶部靠近顶棚的梁壁上画了许多画:“劈山救母”、“哪吒闹海”、“嫦娥奔月”……每一幅都绘制得非常精美。长廊上盖有顶棚,顶棚用许多粗大的长梁支撑起来。据说那木制顶棚可以让成年人在上面行走而不断裂,而这就是那巨木长梁的功劳了。这种屋盖梁式桥是根据闽南多雨水的气候特点设计的。我朋友说,这种结构既可以让行人避雨,又可以不让雨水滴落腐蚀木梁,还让这美丽山水中更增添了一丝画意,正可谓是一举三得。

神奇美丽的东关桥,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有特色的一座桥,它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我真为我的老家拥有这样完美的建筑而感到骄傲!

东关桥的传说故事

东关桥传说故事如下:

据说宋朝时候,有一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游,当船到此,只见岸上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可惜东西两边隔着湖洋溪,只靠一条渡船,极不方便。于是,他下令县官在1年里架设一座桥。

县官的总管家马用负责建桥,马用仗势欺人,趁机强征暴敛,搜刮民膏。正好这一年遇上旱灾,田园颗粒无收,民工无心建桥。眼看期限已近,建桥毫无进展。

这时,一位拄着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现了。老人巧布机关,使马用付出了大米5000担,银子1.5万两,从而及时建成此桥。

大桥建成后,老人踩着一朵白云从桥上通过,向泉州府飘去。人们传说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把这座桥叫做通仙桥。

扩展资料

东关桥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的,桥长85米,宽5米,木石混合结构,四个桥墩,五个桥孔。

桥墩是由大块的石头干砌而成,不用一丝一毫的钢筋水泥,桥墩下面还压着一层大松木,古称“睡木沉基”。

整座桥梁的重量就压在水下松木上,松木历经千年不烂,墩上再用巨大的石头叠垒三层,用来架设大梁,每个桥孔用22根分上下两层辅设的特大杉木作梁。

桥面上还盖有屋顶,就像装有顶棚的人行天桥一样,有桥屋26间,木架砖墙、青瓦屋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关桥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