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
传说,北宋从太祖开宝到至道年间,大雨频繁,洪水泛滥,***伤者无数,人们为了乞求神力,决定铸塑铁佛,以镇天灾。
吴桥镇有一位张铁匠,带领数百名工匠,支起百余盘熔炉,化开铁水铸佛。当铸到平肩时,头部说什么也铸不成,因为工匠端着铁水登上两丈多高的脚手架以后,铁水就冷却了。
正当工匠们一筹莫展之际,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口呤“要想铁佛成,必须脖儿平”,唱罢就扬长而去。工匠们心领神会,便在佛身边围堆土成台,与肩部相平,并将化铁炉安置在台上,佛台很快便浇铸成功了。
百姓又为铁佛建起庙宇,题名“普照寺”,意为铁菩萨金光普照东光。
扩展资料:
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寺内生铁铸造释伽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中国最大的坐式铁佛,并以“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而闻名遐迩。
铁佛铸成,兴建普照寺,虔诚的人们顶礼膜拜,祈求佛爷保佑平安。历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是铁佛寺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各地的商贾艺人,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云集而至,人山人海,香火盛极一时。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变迁,铁佛寺历尽苍桑。民国25年(公元1936年)直系军阀吴佩孚曾亲笔题匾为"铁佛寺"。解放后,铁佛寺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变迁,铁佛寺历尽沧桑。“十年动乱”期间(1966年8月25日),这些象征悠久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庙宇被毁,佛像炼铁,寺内所有文物丢的丢,毁的毁。
改革开放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于1987年3月22日重修铁佛寺,新的铁佛寺以其红色的山门、红色的围墙、红色的圆柱、红色的窗棂显示出独特的风采,蔚为壮观,是镶嵌在观州原野上的一颗红色宝石。
重新修复的铁佛寺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建筑艺术造型上都远远胜过了原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光铁佛寺
坐落河北省东光县普照公园内,原名「普照寺」,始建
于北宋开宝五年(973年),距今已千余年。1929年,直系军阀吴佩孚题写了“铁佛寺”横匾挂于门上,因而普照寺又被称为铁佛寺。
铁佛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组成。大雄宝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为铁铸,高八.二四米,重四十八吨,是中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这句话远近闻名。
铁佛寺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庙宇被拆毁,铁佛被砸碎。1986年重新修复,重铸铁佛,以铁佛寺为中心方圆二十亩,统称“普照寺公园”。现今的铁佛寺以其红色的山门、红色的围墙、红色的圆柱、红色的窗棂显示出独特的风采,蔚为壮观,是镶嵌在观州原野上的一颗红色宝石。重新修复的铁佛寺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建筑艺术造型上都远远胜过了原寺。
这座寺庙位于汉阳区添福巷95号。始建于前唐,几经兵变,虽然曾为归元寺下院,存在时间却比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建成的归元寺要早得多。
今天寺内仅存有大雄宝殿,也就是整个寺庙的主体。大雄宝殿的大红门上雕有梅、兰、竹、菊“植物四君子”图案,外墙上有“二狮戏珠”的墙雕。虽然殿面不大,寺内供奉神像确实高大、庄严、巍峨……别有一番大气。在这里,有很多尼众远离尘世,参修佛法,终日,佛音缭绕。整个寺院建筑曾经分为四进,山门后依次是铁佛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均为木制结构。附属建筑中有菜园及花草树木等,左起添福巷,右至营房巷,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
寺体,几经战火焚毁,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桂月和尚重建寺名之所以为“铁佛寺”,是因为寺内曾存放过一尊1.58米高的铁佛,而此铁佛已于几十年前不幸被拉走作为炼铁原料。寺内还曾藏有石狮、石榴花塔等文物。铁佛寺距归元寺200米,曾为归元寺下院,弥宝等高僧曾在此修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铁佛寺遭到破坏,佛像、佛龛、寺宇建筑荡然无存。1997年由铁佛寺尼众集资、在清末遗址上修建了住房,1999年修建大雄宝殿。2000年铁佛寺又买回居民地修建寮房。如今整个寺院分三进,进山门后,是宽敞的通道,供弥勒佛和韦驮菩萨,之后是大雄宝殿。通道两边是宿舍楼,一楼有客堂和斋堂。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
铁佛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临汾市尧都区鼓楼南。
铁佛寺,也叫大云禅寺、大云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临汾市尧都区鼓楼南,与山西师范大学毗邻,因为寺内高耸的宝塔下供奉着一尊铁铸佛头而得名。铁佛寺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
铁佛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2006年5月25日,铁佛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佛寺建筑格局
铁佛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
铁佛寺塔内底层为方形空室,当心置铁佛头一尊。铁佛寺塔身每层都有仿木结构砖砌塔檐,回廊四绕,飞翘跷角上悬挂铜铃,风过铃响,颇有禅意。宝塔二层以上的外墙上镶嵌有58幅琉璃图案,内容为佛教神祇和佛传故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铁佛寺
铁佛寺,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莲花镇境内,从九江市往南驱车环山而上,前行仅14公里,便可到达庐山铁佛寺。相传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昆仲禅师所创。但在1933年吴宗慈编撰的《庐山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铁佛寺,俗亦名铁姑庵。据《庐山小志》,为铁骨。骨、姑,音讹也。”“铁骨庵,宋时建。”
铁佛寺的中兴时期为明代,有殿宇寮舍13栋,佛、菩萨像六百余尊,其中最大的一尊铁佛,高3米,远近闻名。由于寺中有铁佛,且由比丘尼主持管理,铁佛寺又称铁佛庵(意为铁心修行的尼姑)。明代高僧憨山德清(1546—1623年)在庐山时,曾写过一首《过铁佛庵赠邹尔瞻给谏》的诗,称赞铁佛庵的尼众:“江上青山不断春,门前流水净无尘。开门忽见庵中主,恰是金刚不坏身。”铁佛寺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兴废。从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块残碑上记载,该寺最后一次较大的修葺年代为民国初年,碑文曰:“民国初,同仁乃乘庐山铁佛寺修葺,以我三十二姓合捐银二百两整,与该寺住持愿莲师。”
在铁佛寺内有白龙桥,桥下溪涧由莲花峰顶蜿蜒而下,称白龙涧。过白龙桥,有一横卧路旁的巨石。上面镌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中间刻有“云生功成就,愿莲传真禅”及诗作一首:“风翕虎降白龙泉,鹿鹤龟伏十八湾。豫张己兔匡庐面,吊乔(桥)目前得峰仙。沙滩溪潭明指点,低头空过一洞天。”据传,这是住持愿莲法师顿悟时所见虎降龟伏、鹿鸣鹤舞、小桥流水、莲出平湖的佛门胜境。
抗日战争期间,铁佛寺尼众星散,寺宇逐渐萧条、几近荒废。1949年5月九江市解放时,还有殿堂、寮舍各一栋,破败将倾。“文化大革命”中再遭浩劫,比丘尼被遣散,铁佛被砸碎熔毁,仅存一栋不足一百平方米矮小破旧的平房,也成了莲花林场护林员们的临时工棚。
改革开放以后'九江市人民政府积极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86年3月12日,将铁佛寺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批准为对外开放寺庙,宗教部门成立复修铁寺领导小组,由比丘尼妙乐法师负责具体的修复工作。
妙乐法师,俗姓王,名艳华,1940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王家烈村。她从小吃素,少年出家,中年受戒。1985年至庐山,即发宏愿要修复、重建铁佛寺。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信众支持下,妙乐法师顶严寒、冒酷暑,披荆斩棘,炸石开路,从寺院的规划设计到建筑材料的采购,从资金的筹集到数十人的衣食住行,都尽心尽力。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铁佛寺终成现在的规模。
现在的铁佛寺,占地210多亩,殿堂19座,新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功德楼、方丈室、斋堂、观音堂、南北寮房、印妙讲堂、念佛堂、万佛塔、千佛殿、报恩亭、车库、广场等建筑,现有新塑各种佛像1400余尊,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从下而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在层峦秀谷中显得庄严雄伟,金碧辉煌。1994年11月13日,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为铁佛寺题写“庐山铁佛寺”五个大字;2002年10月,一诚大师参观铁佛寺后,欣然题词:“铁佛飞来金色世界,钟声传去普利人天”。
妙乐法师从主持铁佛寺以来,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修好自己的行”的原则,亲自制定规章制度,僧众严净毗尼,道风整肃。每天朝暮上殿过堂,如律如法地开展各项佛事活动,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居士传戒、莲华圣会、迎接香港回归、纪念佛教两千年、《大悲咒》讲解等大型法会。在率领尼众修持弘法的同时,她还广结善缘,先后为赈灾扶贫、修桥铺路、希望工程、下岗工人、社会福利等各项慈善公益事业捐助数亿多元,成为江西省佛教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铁佛寺多次被江西省和九江市评为先进宗教团体。妙乐法师现任庐山铁佛寺住持、九江市政协常委、九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站在铁佛寺念佛堂前,环顾四周,东有鸡公石,南为莲花峰,北邻锦绣峰,三峰拥寺。峰似芙蓉出水,花瓣仰天而开;寺如花蕊初露,光彩照人。转向西眺,视野开阔,山林田园,阡陌纵横;万里长江,滚滚东流。如今的庐山铁佛寺,又购买了邻近的竹泉山庄,其山林田地范围,其殿宇建筑规模,其常住比丘尼,均已超过历史上任何—个鼎盛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