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1.女在古文中的意思
女()
拼音:nǚ
部首:女;
部外笔画:0;
总笔画:3
五笔86&98:VVVV
仓颉:V
笔顺编号:531
四角***:404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973[编辑本段]基本字义①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②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③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编辑本段]其它字义拼音:rǔ
①古同“汝”,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名词
①(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女人,与“男”相对)
②同本义[woman]
女,妇人也。——《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卫风·氓》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男女衣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男女无别。——《韩非子·亡征》
如倩女之靧。——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男女奔窜。——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③又如:女陪堂(女帮闲);女先儿(女先生);女红(泛指妇女干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女冠(女道士);女兄(姐姐);女伯(称父亲的姐姐);女嬖(受君主宠爱的女人);女隶(女官。被没入宫中为奴的女子);女中丈夫(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④引申指女儿[daughter]
请句践女女于王。——《国语·越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睢》
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女婉贞。——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闻爷娘唤女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⑤又
唯闻女叹息。
⑥又
问女何所思。
⑦又如:子女
⑧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nameofoneofthe28constellations]
动词
①以女嫁人(此义又读nǜ)[marryoffadaughter]
宋雍氏女于郑庄公。——《左传·桓公十一年》
②像姑娘[lookasifagirl;resembleagirl]
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左传》
③当女奴
请勾践女女于王。——《国语》
形容词
①柔弱[delicate;weak]
猗彼女桑。——《诗·豳风·七月》
②雌性的[female]
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墨子·辞过》
山东河北人谓牡猫为女猫。——清·顾炎武《日知录》
代词
①假借为“汝”。你[you]
三岁贯女。——《诗·魏风·硕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2.适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适【动】本义:往,到
适,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适
shì
【副】
正好,恰好〖just〗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
刚刚;方才〖justnow〗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适
【连】
如果,假如,假定王适有言,必亟听从。——《韩非子·内储说下》
【名】
辟领,古丧服之领。系开丧服而成。一说通“积”〖collaroffuneral'sgown〗
负广出于适寸。适博四寸,出于衰。——《仪礼》
3.适在古文怎么翻译1、动词: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白话译文: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出处:宋代·苏轼《石钟山记》
2、动词:出嫁;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白话译文:我们贫***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
出处:汉代·佚名《孔雀东南飞》
3、动词:适应;顺从。“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白话译文: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
出处:汉代·佚名《孔雀东南飞》
4、动词:适宜;舒适。“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白话译文: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
出处:明末清初·李渔《芙蕖》
5、动词:享受。“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白话译文: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出处: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4.适在古文中的意思①本义,动词:率部前往抗敌。本义只见于古文
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史记•李斯列传》
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逎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②动词:前往,到。/无所适从
适,往也。——《尔雅》
适,之也。——《说文》
适,女子出嫁。——《玉篇》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与不济。——《左传•昭公十五年》
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孔子家语•本命》
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余尚幼。——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动词:到达,与…一致,顺应。适合适应适口适龄适时适意
适我愿兮。——《诗•郑风•野有蔓草》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其风雨则不适。——《吕氏春秋•明理》
寒暑适。——《吕氏春秋•大乐》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④形容词:恰好,恰当。适当适宜适中适可而止/舒适身体不适
扫叶席草,酌相劳,意适往反,往往留于山上。——宋•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⑤副词:正好地,恰好地。适销适用适值适得其反适逢其会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
5."适"字在古文中怎么解适shì
【释义】①相合;符合:适合|适用|适口|适当。②恰好;正巧:适中|适值|适得其反。③舒服:舒适|身体不适。④去;往:无所适从。
【适当】#shìdàng合适;妥当。
〖例句〗画画不要把整个画面铺得太满,要适当留出一些空白。
【适得其反】#shìdéqífǎn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
〖例句〗她本来是一片好心想帮助人,但方法不对,结果适得其反,倒给人家添麻烦了。
【适合】#shìhé符合;适应。
〖例句〗这套衣服很适合她穿。
【适可而止】#shìkěérzhǐ到了适当的地步就止住。指恰到好处便罢,不要过分。
〖例句〗再好吃的东西都要适可而止,否则今后对这种东西就没胃口了。
【适宜】#shìyí合适;相宜。
〖例句〗我们家乡阳光充足,很适宜种植西瓜、蜜瓜等。
【适应】#shìyìng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例句〗这里的环境我已经适应了,再住些日子恐怕还不想离开呢。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适<;动>
(形声。从辵,啻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适,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
适(适)shì
⒈相合,妥当,切合:~合。~宜。~当。~龄。~度。~中。正好~用。
⒉恰好,正巧:~得其反。~逢其会。~销对路。
⒊才,刚才:~从何地来?
⒋舒服:她身体不~。
⒌往,去:~长沙。无所~从。
⒍旧称女子嫁人:~人。
适kuò
⒈〈古〉疾速。多见于人名。
适dí1.专主,作主。2.同"嫡"。正妻称"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3.指正统,正宗。4.亲厚。5.通"谛"。注意,仔细。6.通"的"。指的,对象。7.通"
的"。清楚,分明。
适tì1.见"适适"。
适zhé1.责备,谴责。2.责罚,惩罚。3.贬谪。4.毛病;过失。5.旧指天象变异。
6.“适”字在古文中的意义有哪些1.同本义〖gotowards〗
适,之也。——东汉·许慎《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远处去);适野(前往野外)
2.归向〖turntowards〗
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与不济。——《左传·昭公十五年》
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又如:适归(往归;归向);适道(可以一起学习,而不可以一起完成某种事业或达到某种道德境界)
3.女子出嫁〖marry〗
适,女子出嫁。——《玉篇》
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孔子家语·本命》
乃以息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梁书·韦放传》
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余尚幼。——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
女三,适某某。——明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状》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已适(已嫁出);重适(改嫁)
4.符合;适合〖fit;suit〗
适我愿兮。——《诗·郑风·野有蔓草》
其风雨则不适。——《吕氏春秋·明理》
寒暑适。——《吕氏春秋·大乐》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适意(顺心,满意);适志(做事合乎心意);适变(适应变化);适职(适合职分);适愿(符合心愿);适价(合适的价格);适足(充足适度而不过分);适例(恰当的例子)
5.节制〖control〗。如:适欲(节制欲望);适逸(节制淫乐)
7.适与会在文言文有什么区别适
释义shì
①<;动>;到……去。《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②<;动>;出嫁;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③<;动>;适应;顺从。《孔雀东南飞》:“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
④<;动>;适宜;舒适。《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耳目之观。”
⑤<;动>;享受。《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
⑥<;副>;恰好。《雁荡山》:“从上观之,~与地平。”
⑦<;副>;适才;刚才。《孔雀东南飞》:“~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会
释义huì
①<;动>;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于此。”
②<;动>;会盟;宴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许之,遂与秦王~渑池。”《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宾客。”【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因。”
③<;名>;机会;时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庶几在此。”
④<;名>;节奏。《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
⑤<;动>;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⑥<;副>;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⑦<;动>;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饮食时便吃药。”
⑧<;副>;当然;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有时。”
⑨<;副>;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两者的第六释义很接近
但是仔细看看还是有区别
适,恰好
会,适逢,恰好碰上
1978._._银幕の恋人たち
1980._._明日なき欲望
1984.09.29痴汉保険室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4.11._ザ・紧缚新东宝映画...助监督
1985.02.02SEXドキュメント泣かせ上手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5.02._激爱!ロリータ密猟狮子プロ
1985.05.22地下鉄连続レイプ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5.06.15痴汉通勤バス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5.06._SEX乙女队獣たちの宴狮子プロ
1985.08.24白衣监禁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5.09.28人妻コレクター狮子プロ
1985.12.14绝伦ギャルやる気ムンムン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6.03.26ザ・マニア快感生体実験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6.05._痴汉电车感度は良好新东宝映画...助监督
1986.07._OL暴行汚す国映
1986.08.09制服処女ザ・えじき狮子プロ
1986.10._エキサイティング・エロ热い肌狮子プロ
1987.04.28地下鉄连続レイプ制服狩り狮子プロ...助监督
1987.04._暴行クライマックス狮子プロ
1987.09.19ロリータ・バイブ责め狮子プロ
1987.10._暴行本番狮子プロ
1987.12._仮面の诱惑狮子プロ
1988.03.09ハードフォーカス盗聴国映
1988.07._アブノーマル阴虐狮子プロ
1988.10.15変态病栋白衣责め国映
1988.12.23ロリータ耻辱狮子プロ
1989.03.04姉妹连続レイプえぐる!狮子プロ
1989.03._狂った舞踏会狮子プロ
1989.05._陶酔游戯ENKプロ
1989.09.02変态病栋SM诊疗室国映
1989.10.07美人レポーター暴行生中継狮子プロ
1990.01._半裸本番女子大生暴行篇メディアトップ
1990.02._连続レイプ変态実験狮子プロ
1990.05._马と女と犬メディアトップ
1990.05._手锭暴行魔いたぶる!狮子プロ
1990.09._スペシャルレッスン変态性教育国映
1990.09._OL连続レイプ巨乳むさぼる狮子プロ
1990.12._制服盗聴魔激射・なぶる!狮子プロ
1991.02.02レズビアンレイプ甘い蜜汁狮子プロ
1991.03.01制服私刑ねじり込め!狮子プロ
1991.04.26未亡人変态地狱狮子プロ
1991.07.20盗撮レポート阴写!新东宝映画
1991.11.22新妻下半身わしづかみ狮子プロ
1991.12.21马小舎の令嬢新东宝映画
1992.01.24本番バイブ折槛狮子プロ
1992.07.31人间拷问三段责め狮子プロ
1992.09.12浮気妻耻辱责め国映
1992.10.10制服ONANIE処女の下着新东宝映画
1992.11.06SM集団?责め狮子プロ
1993.02.05丧服妻剃毛縄奴隷狮子プロ
1993.03.05(生)盗聴リポート痴话新东宝映画
1993.05.28快感ONANIE新妻篇狮子プロ
1993.08.13ナマ本番饮み干す!狮子プロ
1993.11.26痴汉电车いやらしい行为国映
1994.01.14人妻変态美容师狮子プロ
1994.04.01痴汉と覗き妇人科病练狮子プロ
1994.06.10いやらしい人妻濡れる国映
1994.06.17若奥様太股びらき狮子プロ
1995.01.06すけべ妻夫の留守に国映
1995.05.02狩人たちの触覚ENKプロ
1996.02.09梦で逢いましょう(V)ピンクパイナップル
1996.02.20女虐/NAKEDBLOOD(V)ミュージアム
1996.05.18薮の中イメージファクトリー・アイエム
1996.11.08人体模型の夜(V)东映ビデオ
1998.01.31やわらかい肌新东宝映画=国映
1998.05.02THEFETIST热い吐息ENKプロ
2001.12.08人妻の値段匂いたつ欲情(V)レジェンド・ピクチャーズ
【作品提要】
该小说集由十五个短篇组成,通过童年、少年、成年的视角来展现爱尔兰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民族解放、宗教矛盾、婚姻爱情等问题。末篇《***者》主要描写一位叫加布里埃尔的大学教师,业余时间为专栏写些评论文章,和妻子格莉塔之间生活幸福美满,恩恩爱爱。这年圣诞节,他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姑妈家参加每年一次的舞会。晚会邀请了他们所有的熟人,包括家庭成员、家中老友、朱莉娅姨妈唱诗班中的队员、凯特姨妈教过的一些已经长大的学生,以及她们的侄女玛丽·简的学生。晚会气氛热烈而又温馨。当加布里埃尔结束他每年晚会例行的席间讲演,并送走部分宾客后,无意间看到妻子正站在楼梯上认真出神地聆听歌唱家巴特尔·达西演唱的《奥格里姆的姑娘》,此情此景令加布里埃尔陶醉,他更为妻子此时优雅神秘的姿态所倾倒。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夫妻二人返回旅馆,加布里埃尔本能地产生情欲,渴望与妻子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但妻子却哀伤地向他讲述起因这首歌引起的追忆:她年轻时候的情人就经常为她唱这首歌,而且拖着患有肺结核的身体坚持在雨夜为她送行,没多久,就因病情加重***去了。加布里埃尔在倾听的过程中,情绪一度从嫉妒,到痛苦,到平静,进而陷入沉思。看着已经熟睡的妻子,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从来未曾像那位***者一样,对一个女人有过这样的爱情,与他相比,自己的感情似乎是苍白无力的。这也使他对生者与***者和爱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品选录】
达西先生从餐具间里走出来,脖子裹得严严实实,扣子扣得齐齐整整,用一种悔过的口气向他们谈起自己感冒的经过。大家都给他出主意,说是真太遗憾了,极力劝他,在晚上户外可要加意保护他的喉咙。加布里埃尔注视着他的妻子,她没有加入谈话。她恰巧站在布满灰尘的扇形气窗下,煤气灯的火光照亮她深青铜色的头发。几天前,他见她在炉前烤干她的这头美发。她还是方才那个姿势,似乎没觉察到她身边的谈话。最后,她向他们转过身去,加布里埃尔看见她面颊上泛起红色,她的眼睛闪着光。一种突然的快乐从他心底涌出。
“达西先生,”她问,“您刚才唱的那支歌叫什么名字?”
“叫《奥格里姆的姑娘》,”达西先生说,“可是我记不太清了。怎么,你知道它吗?”
“《奥格里姆的姑娘》,”她重复着说,“我想不起这个歌名了。”
“这支歌子非常美,”玛丽·简说,“你今晚嗓子不好,真遗憾。”
“我说,玛丽·简,”凯特姨妈说,“别去打扰达西先生了。我不愿让他觉着烦。”
看见大家都已做好出发的准备,她便送他们来到门口,在那儿道了晚安:
“好,晚安,凯特姨妈,谢谢您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快乐的夜晚。”
一阵更为温柔的快乐从他心里迸出,随同温暖的血液,在他的动脉里流着。如同星星的柔和的光,他们共同生活中的一些瞬间,没有人知道,也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的瞬间,突然出现了,照亮了他的记忆。他急于想要让她回想起那些瞬间,让她忘记那些他俩沉闷地共同活着的年月,而只记住他们这些心醉神迷的瞬间。因为他觉得,岁月并没有能熄灭他或她的心灵。他们的孩子、他的写作、她的家务操劳,都没有能熄灭他们心灵的柔情之火。在他那时写给她的一封信中,他说:“为什么这些词句让我觉得好像是那么迟钝而冰冷?是不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词温柔得足以用来称呼你呢?”
像远处的音乐声一般,这些他多年前写过的字句,从过去向他驶来。他非常想能跟她两人单独在一起。等别人都走开了,等他和她到了他们所住的旅馆房间里,他们就单独在一起了。他要温柔地喊她一声:
“格莉塔!”
也许她不会马上听见;她可能在换衣裳。后来他的声音里有某种东西引起她的注意。她转过身来,瞧着他……
在酒店街的转角上,他们遇上一辆出租马车。辚辚的车轮声让他高兴,因为这就省得他去参加谈话了。她向车窗外望着,显得困倦。其他人只说过三两句话,指出到了某幢建筑或街道。马儿疲乏地疾驰在早晨阴霾的天空下,拖着格格作响的旧车厢,加布里埃尔又跟她坐在一辆马车中,赶去乘船,赶去度蜜月。
当马车驰过奥康内尔桥时,奥卡拉汉小姐说:
“人家说,你每回过奥康内尔桥都会看见一匹白色的马。”
“这回我看见了一个白色的人。”加布里埃尔说。
“在哪儿?”巴特尔·达西先生问。
加布里埃尔指指雕像,它身上盖着一片片的雪。他像同熟人打招呼似的向它点点头,挥挥手。
“晚安,丹。”他快活地说。
当马车来到旅馆前,加布里埃尔跳下车,不顾巴特尔·达西先生的抗议,付了车钱。他多给了车夫一个先令。车夫敬个礼,并且说:
“祝您新年如意,先生。”
“也祝您新年如意。”加布里埃尔衷心地说。
她下车时,站立在路边镶砌的石块上向其他人告别时,在他手臂上靠了一会儿。她那么轻轻地靠在他的手臂上,轻得恰像几个钟头之前他搂着她跳舞时似的。那时他感到骄傲和幸福,幸福,因为她是他的,骄傲,因为她的美和她那做妻子的仪态。然而此刻,在那许多记忆重新激起之后,一接触到她的身体,这音乐般的、奇异的、芳香的身体,他立刻周身感到一种强烈的情欲。趁她默默无声时,他把她的手臂拉过来紧贴着自己,他俩站在旅馆的门前,他感到他俩逃脱了他们的生活和责任,逃脱了家和朋友,两人一块,怀着两颗狂乱的、光芒四射的心跑开了,要去从事一次新的冒险。
门厅里,一位老人在一只椅背顶端突出的大椅子上打瞌睡。他在柜台间点燃一支蜡烛,领他俩走上楼去。他俩一声不响地跟着他。脚步在铺了厚地毯的楼梯上发出轻轻的声音,她在守门人的身后登楼,她的头在向上走时垂着,她娇弱的两肩弓起,好像有东西压在背上,她的衣裙紧紧贴着她身体。他本来要伸出两只手臂去拥住她的臀部,抱住她站着不动的,因为他的手臂正在颤抖,充满了想要抓住她的欲望,只是他手指甲使劲抵在手掌心上才止住了他身体的这种狂热的冲动。守门人在楼梯上停了一下,收拾他淌泪的蜡烛。他俩也停在他身后的下一步梯级上。寂静中,加布里埃尔能够听见熔化的蜡油滴进烛盘里的声音,和他自己的心脏撞在肋骨上的声音。
守门人领他俩经过一道走廊,打开一扇门。然后他把摇摇晃晃的蜡烛放在梳妆台上,问早上几点钟喊醒他们。
“八点。”加布里埃尔说。
守门人指指电灯开关,咕哝着道歉起来,但是加布里埃尔打断了他。
“我们不需要灯。街上照进来的光就足够了。我说,”他指指蜡烛,又添了一句,“您不妨把这个漂亮的玩意儿拿走吧,求求您。”
守门人又把蜡烛拿在手里,但是动作很缓慢,因为他对这样一个新鲜的念头感到惊奇。然后他嘟哝了一声晚安就走了。加布里埃尔锁上门。
一道长长的苍白的街灯光照进屋来,从一个窗口直照到房门,加布里埃尔把长大衣和帽子甩在一只长沙发上,穿过房间走回窗前。他向下面的街道上望望,想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一点儿。然后他转过身,靠在一只五斗橱上,背向着光。她已经除掉帽子和披风,正立在一面很大的转动穿衣镜前,解开她腰上的搭扣。加布里埃尔踌躇了一会儿,望着她,然后说:
“格莉塔!”
她慢慢从镜子前转过身来,沿着那道光向他走过来。她的脸显得那么严肃而疲倦,使得加布里埃尔没法开口说话。不,还没到时间。
“你好像累了。”他说。
“我是有点儿累。”她回答。
“你不觉得不舒服或是虚弱吗?”
“不,是累了;就是这个。”
她继续向前走到窗下,立在那儿,向外望。加布里埃尔又等了一会儿,后来,生怕羞怯会战胜自己,他就突然一下子说:
“听我说,格莉塔!”
“什么事儿?”
“你认识那个可怜人儿,马林斯吗?”他急速地问。
“认识呀,他怎么啦?”
“哎,可怜的家伙,不过说到底,他还是正派人,”加布里埃尔用一种不自然的嗓音继续说,“他把我借给他的一英镑硬币还了我,而我并没想要他还,说真的。可惜他不肯躲开那个布朗,因为他也不是个坏人,说真的。”
他这时烦恼得浑身颤抖。为什么她看起来那么心不在焉?他不知道他怎么开头才好。她也因为什么事在烦恼吗?她要是能转身向着他或是自个儿上他这儿来该多好!像她现在这样去搂住她是粗鲁的。不,他必须先在她眼睛里看见一点儿热烈的感情才行。他急于想掌握住她的奇特的情绪。
“你什么时候借给他那个英镑的?”她在片刻无言之后说。
加布里埃尔极力控制自己,不要猛然间对酒鬼马林斯和他的一个英镑这件事说出粗鲁的话。他急于想从灵魂深处对她发出呼喊,急于把她的身体紧紧搂抱在自己的怀里,急于要制服她。然而他说:
“哦,圣诞节时候,他开了那个小贺年片商店,在亨利街上。”
他正处在冲动和情欲的狂热中,连她从窗前走过来也没听见。她在他面前站了一会儿,目光奇异地瞧着他。然后,她忽然踮起脚尖来,两只手轻轻地搭在他的肩头上,吻了吻他。
“你是个很大方的人,加布里埃尔。”她说。
加布里埃尔在颤栗,因为她突然的一吻和她说这句话时的仪态让他欣喜,他把两手放在她的头发上,把它向后抚平,手指几乎没有接触到头发。这头发洗得又美又光亮。他心里的幸福已经满得溢出来了。正在他想要的时候,她自己走到他这儿来了。也许她的思想跟他的不谋而合吧。也许她感觉到了他心中急切的情欲吧,所以她就有了一种顺从的心情。现在,她这样轻易地自己迎上来,他倒奇怪他方才怎么会那样胆怯。
他站着,两手抱着她的头。然后,一条手臂急速滑过她的身体,把她搂向自己,柔情地说:
“格莉塔,亲爱的,你在想些什么?”
她没有回答,也没有完全顺从他的手臂。他又柔情地说:
“告诉我,格莉塔。我觉得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我知道吗?”
她没有马上回答。然后她说话了,眼泪夺眶而出:
“噢,我在想那支歌,《奥格里姆的姑娘》。”
她从他手中挣脱,跑向床边,两条手臂伸过床架的栏杆,把脸埋起来。加布里埃尔惊讶地立了一会儿,一动也不动,然后跟在她后面走过去。当他经过转动穿衣镜的时候,他看见自己的整个身影,看见他宽阔的、填得好好的硬衬胸,看见自己的面孔,每当他在镜子中看见它的表情时总不免感到惑然,看见他亮闪闪的金丝眼镜,他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来,说:
“那支歌怎么啦?怎么会让你哭起来的?”
她从臂弯里抬起头来,像个孩子似的用手背擦干眼泪。他的声音里渗入了一种他本来不曾想有的更亲切的调子。
“怎么啦,格莉塔?”他问。
“我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人,他老是唱这支歌的。”
“这位很久以前的人是谁?”加布里埃尔微笑着问。
“是我在高尔韦住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我跟我奶奶住一块儿。”她说。
笑容从加布里埃尔脸上消逝了。一股阴沉的怒气开始在他思想深处聚集,而他那股阴沉的情欲的烈火也开始在他血管中愤怒地燃烧。
“是一个你爱过的人吧?”他讥诮地说。
“是个我从前认识的年轻人,”她回答说,“名字叫迈克尔·富里。他老是唱那支歌的。《奥格里姆的姑娘》。他很不俗气。”
加布里埃尔一声不响。他不希望她认为,他对这个不俗气的年轻人感到兴趣。
“我可以那么清楚地看见他,”过了一会儿,她说。“他有那么一双眼睛;大大的、黑黑的眼睛!眼睛里还有那么一种表情——那么一种表情!”
“哦,这么说,你那时候爱他了?”加布里埃尔说。
“我常跟他出去散步,”她说,“我住在高尔韦的时候。”
一个思想从加布里埃尔头脑中闪过。
“也许就因为这个,你想跟那个叫艾弗丝的姑娘上高尔韦去吧?”他冷冰冰地说。
“去干嘛?”
她的眼光让加布里埃尔感到尴尬。他耸耸肩头说:
“我怎么知道?去见他呗,也许。”
她把眼光从他身上移开,沿着地上那道光,默不作声地向窗口望去。
“他***了,”她终于说,“他十七岁就***了。难道这么年轻就***,不可怕吗?”
“他是干什么的?”加布里埃尔问,还是讥诮的口气。
“他在煤气厂工作。”她说。
加布里埃尔感到丢脸,因为讽刺落了空,又因为从***者当中扯出了这么个人来,一个在煤气厂干活的年轻人。他正满心都是他俩私生活的回忆,满心都是柔情、欢乐和欲望的时候,她却一直在心里拿他跟另一个人做比较。一阵对自身感到羞惭的意识袭击着他。他看见自己是一个滑稽人物,一个给姨妈们跑个腿儿,赚上一两个便士的小孩子,一个神经质的、好心没好报的感伤派,在一群俗人面前大言不惭地讲演,把自己乡巴佬的情欲当做美好的理想,他看见自己是他刚才在镜子里瞟到一眼的那个可怜又可鄙的愚蠢的家伙。他本能地把脊背更转过去一些,更多地挡住那道光,别让她看见自己羞得发烧的额头。
他试图仍然用他那冷冰冰的盘问语气讲话,可是开起口来,他的声音却是谦卑的、淡漠的。
“我想你跟这个迈克尔·富里谈过恋爱吧,格莉塔。”他说。
“我那时候跟他很亲密。”她说。
她的声音是含糊而悲伤的。加布里埃尔感觉到,现在如果想把她引到他原先打算的方向上去,会多么徒劳,他抚摸着她的一只手,也很哀伤地说:
“那么他怎么那样年轻就***了呢,格莉塔?痨病吧,是吗?”
“我想他是为我***的。”她回答。
一听到这个回答,加布里埃尔感到一阵蒙眬的恐惧,似乎是在他渴望达到目的的时刻里,有某个难以捉摸的、惩罚性的东西正出来跟他作对,正在它那个蒙眬的世界里聚集力量反对他。然而他依靠理性努力甩开了这种恐惧,继续抚摸她的手。他没有再问她,因为他觉得她会自己告诉他的。她的手温暖而潮湿:这手对他的抚摸不作反应,但是他继续抚摸着它,恰像他在那个春天的早晨抚摸她的第一封来信一样。
“那是个冬天,”她说,“大约是冬天开始的时候,我正要离开奶奶家,上这儿的修道院来。那时候他正在高尔韦他的住处生病,不能出门,人家已经给他在奥特拉尔德的亲人们写信去了。他生的是肺结核,人家说,或者这一类的病。我一直不清楚。”
她沉默了一会,叹了一口气。
“可怜的人儿,”她说,“他非常喜欢我,他又是那么个文雅的年轻人。我们时常一块出去,散散步,你知道,加布里埃尔,在乡下人家都是这样的。要不是因为他的健康,他就去学唱歌了。他嗓子非常之好,可怜的迈克尔·富里。”
“那么,后来呢?”加布里埃尔问。
“后来我该离开高尔韦到修道院来的时候,他病得更厉害了,人家不让我见他。我就给他写封信,说我要去都柏林了,到夏天回来,希望他到时候会好起来。”
她停了一会儿,为了控制住自己的声音,然后又说下去:
“后来我动身的前一天夜里,我在尼姑岛上我奶奶家里,正收拾着东西,我听见有小石块掷上来打在我窗上的声音。窗子湿得很,我看不见,我就跑下楼,我从房后溜出去,到了花园里,看见这可怜的人正立在花园的一头,浑身发抖。”
“你没让他回去吗?”加布里埃尔问。
“我求他马上回家去,告诉他,这样立在雨地里会要他命的。可是他说,他不想活了。我现在能清清楚楚、清清楚楚看见他的眼睛!他站在围墙尽头,那地方有一棵树。”
“那么他回家了吗?”加布里埃尔问。
“嗯,他回家了。等我到修道院还没一礼拜,他就***了,埋在奥特拉尔德,那儿是他老家。噢,那一天,我听说他***了的那一天!”
她停止了,抽噎得说不出话来,她无法克制激动,脸朝下扑倒在床上,脸埋在被子里呜咽。加布里埃尔把她的手又握了一阵,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不敢在她的悲痛的时候打扰她,他轻轻放下她的手,静悄悄地走向窗前。
她睡熟了。
加布里埃尔斜靠在臂肘上,心平气和地对她乱蓬蓬的头发和半开半闭的嘴唇望了一会儿,倾听着她深沉的呼吸。这么说,在她一生中曾有过那段恋爱史。一个人曾经为她而***去。此刻想起他,她的丈夫,在她一生中扮演了一个多么可怜的角色,他几乎不太觉得痛苦了。她安睡着,他在一旁观望,仿佛他和她从没像夫妻那样一块儿生活过。他好奇的眼光长久地停留在她的面庞上,她的头发上:他想着,在她有着最初的少女的美的那个时候,她该是什么模样,这时,一种奇异的、友爱的、对她的怜悯进入他的心灵。甚至对自己,他也不想说她的面孔如今已不再漂亮了,然而他知道,这张面孔已不再是那张迈克尔·富里不惜为之而***的面孔。
也许她没把事情全告诉他。他的眼光移向那把椅子,那上面她撂了几件衣服。衬裙上的一条带子垂在地板上。一只靴子直立着,柔软的鞋帮已经塌下去了;另一只躺在它的旁边。他奇怪自己在一小时前怎么会那样感情激荡。是什么引起的?是他姨妈家的晚餐,是他那篇愚蠢的讲演,是酒和跳舞,在过道里告别时的说笑,沿着河在雪地里走时的快乐心情,是这些引起的。可怜的朱莉娅姨妈!她自己不久后也要变成跟帕特里克·莫坎的幽灵和他的马在一道的幽灵了。当她唱着《打扮新娘子》的时候,他在刹那间从她面孔上发现了那种形容枯槁的样子,不久以后,也许他会坐在那同一间客厅里,穿了丧服,绸帽子放在膝盖上。百叶窗关着,凯特姨妈坐在他身边,哭着,擤着鼻涕,告诉他朱莉娅是怎么***的。他搜索枯肠,想找出一些可以安慰她的话,而却只找到一些笨拙的、用不上的话。是的,是的:这不要多久就会发生了。
屋里的空气使他两肩感到寒冷。他小心地钻进被子,躺在他妻子身边。一个接一个,他们全都将变成幽灵。顶好是正当某种热情的全盛时刻勇敢地走到那个世界去,而不要随着年华凋残,凄凉地枯萎消亡。他想到,躺在他身边的她,怎样多少年来在自己心头珍藏着她情人告诉她说他不想活的时候那一双眼睛的形象。
泪水大量地涌进加布里埃尔的眼睛。他自己从来不曾对任何一个女人有过那样的感情,然而他知道,这种感情一定是爱。泪水在他眼睛里积得更满了,在半明半暗的微光里,他在想象中看见一个年轻人在一棵滴着水珠的树下的身形。其他一些身形也渐渐走近。他的灵魂已接近那个住着大批***者的领域。他意识到,但却不能理解他们变幻无常、时隐时现的存在。他自己本身正在消逝到一个灰色的无法捉摸的世界里去:这牢固的世界,这些***者一度在这儿养育、生活过的世界,正在溶解和化为乌有。
玻璃上几下轻轻的响声吸引他把脸转向窗户,又开始下雪了。他睡眼迷蒙地望着雪花,银色的、暗暗的雪花,迎着灯光在斜斜地飘落。该是他动身去西方旅行的时候了。是的,报纸说得对: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它落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光秃秃的小山上,轻轻地落进艾伦沼泽,再往西,又轻轻落在香农河黑沉沉的、奔腾澎湃的浪潮中。它也落在山坡上那片安葬着迈克尔·富里的孤独的教堂墓地的每一块泥土上。它纷纷飘落,厚厚地积压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和墓石上,落在一扇扇小墓门的尖顶上,落在荒芜的荆棘丛中。他的灵魂缓缓地昏睡了,当他听着雪花微微地穿过宇宙在飘落,微微地,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者身上。
(王智量译)
【赏析】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因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风格,而成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
乔伊斯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由十五篇短篇小说集结而成,但它却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短篇小说汇编或选编。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十五个短篇通过童年、少年、成年的视角刻画出爱尔兰的社会百态,其中包括了民族解放、宗教矛盾、婚姻爱情等问题。其中人物也形形***,充满社会各个阶层。乔伊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实验***,比如描摹心理、衬托情节以及暗示性格等,揭示人物在规定场景下的性格特点。就像乔伊斯本人说的那样,他写这些故事,是意图揭露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我的初衷,就是要书写***精神史的一个章节,我选择都柏林作为场景,乃是因为在我看来,这里是瘫痪的中心。我竭力将其呈现于那些漠然的公众面前,从四个方面去展示:童年、青少年、成年,还有社会生活。故事就是按这样的顺序集结的。”
的确,瘫痪与***亡是贯穿这部短篇小说集的一个主题。从开篇的《姐妹们》中弗林神父的瘫痪与宗教职务上的过失,到末篇《***者》中加布里埃尔对自己爱情的认识:生者的爱情已***掉了,而***者的爱情却因一首歌而复活,甚至根本就未曾***掉过。
《***者》作为《都柏林人》这部短篇小说的结篇,也是十五篇中篇幅最长的一个。表面上由一场狂欢化的宴会引入,并且用了大段的篇幅描写宴会与聚餐的情形,几乎占据全篇的四分之三,在此之后,峰回路转,隐晦之中突出主题,并以雪、灯光等意象作隐喻,在最后一段使主题升华,把视线落在飘落的雪花上,用一句“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者身上”结束全篇。
《***者》和《阿拉比》一样,带有自传色彩。文中加布里埃尔妻子格莉塔的初恋情人为其唱情歌的几段实际上取材于乔伊斯的妻子诺拉的经历。诺拉·巴纳克尔早年在高尔韦时曾与一位叫迈克尔·博德金的小伙子相恋,但不幸的是,博德金染上了肺结核,不得不卧床养病。一次,由于思念,博德金偷跑出病室去见诺拉,并在大雨中为其歌唱。此后不久,病情加重,他就去世了。诺拉曾把这件事讲给乔伊斯听,这令本就在情感上妒心很重的乔伊斯心怀芥蒂。然而它也成了乔伊斯小说的素材。加布里埃尔在得知妻子此刻情绪的低沉是来自于一首歌而引起的对旧情人的思念之时,他妒火中烧,“一股阴沉的怒气”在“聚集”,这与他之前那股“阴沉的情欲的烈火”形成了巨大反差。于是,他开始用讥诮的语气与妻子对话,甚至提到的“高尔韦”这个地方也使他敏感,他问:“他是干什么的?”本想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占据上风,但是“他在煤气厂工作”这个回答又使他因“讽刺落了空”而感到丢脸,他想到自己正在与一位***者较劲、比拼,不由觉得羞愧。继而当他问到他俩的关系时,格莉塔的回答更使他感到“一阵蒙眬的恐惧”:“我想他是为我***的。”格莉塔悲伤的情绪自始至终衬托着加布里埃尔情绪的辗转变化。
或者可以说,加布里埃尔嫉妒妻子的已故情人这一情节,其实根本就是乔伊斯自己的感受。有研究者认为,那些被乔伊斯拉来充当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无辜生灵,都是他心目中的自己的各个侧面。虽然加布里埃尔这个人物的形象不像其他乔伊斯笔下的人物,例如《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和布卢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斯蒂芬等那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他仍属于这些与众不同而受人欺凌的人的同类。除此之外,文章中加布里埃尔的书评、书信,对语言的热爱,以及语言教授的身份,包括他的中分头、戴有框眼镜的外貌等细节,都是乔伊斯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甚至圣诞聚会本身也是乔伊斯儿时的经历:乔伊斯的父亲当年参加聚会的时候,会把家里年龄尚小的孩子托付给家庭女教师照顾,这样聚会结束后,夫妻俩就直接去附近的旅馆过夜,而不必返回家中。文中的加布里埃尔和格莉塔也正是这样做的。
乔伊斯善于用各种象征性的意象来暗示主题。比如《姐妹们》中圣餐杯的打碎象征着信仰的丢失。在《***者》中,乔伊斯把加布里埃尔最后的体验与雪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常春藤日》中的壁炉、《两个浪子》中的路灯、《芬尼根守灵》中的河流,乔伊斯喜好用这一类的背景。《***者》中的“雪”的意象的使用,使人有一种拥挤与安静的感觉。雪花最终“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者身上”,飘落到加布里埃尔、格莉塔和迈克尔·富里身上;飘落到男高音巴特尔·达西和***去的歌唱家的身上,大雪使***者和生者联系在一起,彼此共存。与活着的歌手相比,参加舞会的人更喜欢***去的歌手;与活着的丈夫相比,妻子更怀念***去的情人。
温馨热烈的晚宴与外面的皑皑白雪,加布里埃尔用热乎乎的手指去摸冰冷的窗玻璃,晚宴上的高谈阔论与悲恸沉静的对往事的追忆等等,这些对比与反衬都是乔伊斯惯用的手法。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因为对都柏林的生活感到失望而背井离乡,虽然在作品中意图揭露和讽刺都柏林的市侩作风、资产阶级的伪善与偏见,但这并不代表乔伊斯不热爱这片土地,不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者》中,乔伊斯借加布里埃尔·康罗伊的祝词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中间那渐渐衰老的一代人,或许有他们的不足之处,但是就我而言,我认为他们的品质中确实有热情好客、幽默风趣和人道主义的方面。”由此可见乔伊斯对爱尔兰复杂的感情。这点在其后面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陈岑)
古人传下来的禁忌
古人传下来的禁忌。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古人流传下来的禁忌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这些禁忌我们最好别去触碰。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古人传下来的禁忌的相关内容。
古人传下来的禁忌1一、吃饭时的禁忌
1、忌用筷子敲碗。古人认为敲着空碗挨家挨户乞讨的是乞丐,所以对吃饭时用筷子敲碗非常忌讳。
2、忌手心朝上端碗。这条禁忌同样是因为乞丐乞讨时,会用五个手指托在碗底,手心朝上。
3、忌筷子竖插饭中。古人只有在祭祀时才会将筷子竖插在饭中,如果在非祭祀情况下将筷子竖插是很不吉利的。
4、忌席未散抹桌扫地。请客吃饭,如果宴席未散就开始收拾空碗空碟,打扫卫生,会被认为是“赶客”,是一种极不敬的行为。此外,在聚餐时还忌吃饭出声、忌大口喝汤以及吃饭过程中当众剔牙,这些都是极不雅的行为。
二、穿衣时的禁忌
1、忌白衣白帽。古代居丧期间,丧服为白衣白帽,所以平常穿衣不能同时穿白衣和白帽,否则会被认为很不吉利。与此类似是帷帐不能改作衣服来穿。
2、忌丢鞋和踩别人鞋子。古人很忌讳丢失鞋子,因为这很可能被敌人所获,用以诅咒。《管子》中就曾记载过一件事:齐襄公外出打猎时不小心丢失了一只鞋子,齐襄公忙派人去寻找,结果没有找到,于是齐襄公重责了手下这个人,将他打的遍体鳞伤。作为一位国君,鞋子显然不是多么贵重的东西,齐襄公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就是源于对丢鞋的禁忌。同样,鞋与人的足密切接触,所以古人也非常忌讳随意踩踏别人的鞋子。
3、童子不衣裘裳。小孩子不能穿毛、皮做的衣或裳。这是因为古人觉得衣着穿戴要与内心的品行相称,君子不求华服,但求整洁,所以教育少年不要追求华贵的衣服。
4、忌衣服反穿。早在汉代时就对“反悬冠”非常忌讳,认为是“似***人服”,在土家族地区有不将畚箕倒伏在堂屋中的忌讳,因为这意味着要埋人。所以,古人往往对一切颠倒、翻转穿衣都很忌讳。
三、家居禁忌
1、将上堂,声必扬。这条禁忌是说将要拜访主家时,要发出声音让对方知道,在很多地方即使是亲戚串门,在大门口都得先咳嗽一声才能进院。
2、将入户,视必下。客人进入主人房间后,眼睛不能左右回顾,以免看到主人的禁忌。
3、忌无席而坐。当然,现代人大多已经不习惯像古人那样席地而坐了。不过,古人在坐时,下方必须有席子,因为只有在丧事、战场以及打官司等场合才会无席而坐。古人认为无席意味着有忧愁,所以产生了不得无席而坐的禁忌。
4、忌坐时双腿外岔。《礼记》中说“坐毋箕”,意思就是说坐的时候不能双腿向外岔开,因为这样姿势非常不雅观,会暴露肢体的私密部位。孟子的妻子就曾不小心犯了这个忌讳,惹得孟子大怒,差点休妻。
5、男女七岁不同席。过了7岁这个年龄,男孩女孩就不能在同躺一张床了,这是因为要让小姑娘“渐知男女之防”。
6、忌镜子破损。镜、钗、簪这些物品都是与人朝夕相伴的,所以故意打破或者损坏都是非常禁忌的。
四、出行及行为禁忌
1、忌“指与唾”别人。王充《论衡》中就写道:“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唇胎肿而为创”。在古老的楚越之地,指与唾都是巫术常用的诅咒方法,虽然所谓的巫蛊并不会真的有所谓的杀伤力,但在礼法上来讲,指与唾都是对对方的极大挑衅和侮辱,所以古人对此非常禁忌。
2、外出旅行忌喝田水、溪水。这条禁忌主要是考虑到健康问题,因为田水、溪水中可能有蚂蟥。
3、父子不能同乘小舟。《涌幢小品》对这条禁忌的解释是,如果父子同乘小舟,一旦遇到风浪,则“并命绝嗣也”,意思这家男丁就绝嗣了。
4、五月不出行。这里的五月是指阴历,古人根据生活经验,认为五月“易暑疫蔓延”,出行的人往往受酷暑煎熬而蒙受不幸,所以有了五月经商者不出行、为官者不上任,不能盖屋、不能晒席子等习俗,这些其实都是生活经验而形成的禁忌。
5、同辈忌直呼其名。在古代,只有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字,而同辈或者晚辈是不能直接称呼对方姓名的,会被认为是不尊敬甚至是挑衅。如三国时,平辈之间相互称字,称关羽为云长,张飞为翼德。当然,现代人早已没有取字的习俗,所以直呼名字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古人传下来的禁忌2一、大喜易失言
做人不要大喜大悲,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在高兴的时候难免希望自己能与别人分享快乐,但是千万要切记说话要沉稳,不可说大话,否则会让人感觉是个轻浮之人。正所谓“言多必有失”,话说多了不知道那一句就说错了,俗话说得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知道何时就把人得罪了。
二、大怒易失礼
这一点是比较常见的,很多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就会怒气冲冠,常常做出对人不礼貌的事情,现在社会又是个法制的社会,很容易会为自己的过错而付出责任。而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发怒。
三、大惊易失态
一般人在惊慌的时刻,就会表现出一副失态的样子,古人对于自己的外在是很在乎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一同论天下英雄的时候,刘备在惊慌的情况下掉了筷子。如刘备这样的人在惊慌的时候尚且如此,那么常人更是难以做到了,因此做人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四、大哀易失颜
这里的颜不仅仅指的是外在信息,而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人在面对过于悲哀的事情时,难免精神状态十分萎靡不振,从而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正如现在社会相爱的恋人失恋了一样,有的人会哭闹着去寻***,其实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失恋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一个人的人生照样会过得精彩。
五、大乐易失察
人在高兴的时候,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十分愉悦,从而就会放松对外界的警惕。就拿过去将军打胜仗来说,肯定会由于高兴而失去对敌人的防备,很有可能就被敌人偷袭,导致全军覆没。
六、大欲易失节
讲的意思是一个人在欲望的诱惑情况下,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失去做人的原则与底线。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人贪图一点蝇头小利从而做出损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所以做人一定要学会克制住自己的行为,不然跟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七、大思易失爱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瞻前顾后的,忧虑过多反而会导致错失机会,就拿爱情来说,很有可能在你考虑合不合适的时候,爱就这样溜走了。
八、大醉易失德
俗话说的好“酒壮怂人胆”,人在喝醉酒的时候,言行就会不受大脑的控制,往往会做出有损道德的事情。这就告诉了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别轻易的就陷入醉酒状态。
九、大话易失言
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夸大其词,老话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就要执行,拍胸脯说大话之前,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
十、大欲易失命
这里的欲就是欲望的意思,世间的欲望太多了,有人想要钱有人想要权,这些都不要过分的去追求,该是你的终究是你的,硬要强求很容易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古人传下来的禁忌3中国人对自身的身体禁忌
中国的平民百姓只所以要尽力远离那些“命大”于己的神圣的权威人体和不洁净的危险人体,当然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目的。他们害怕那具有更强的神秘力量的人体通过接触、目视、语音的传导伤害了自己的身体,这是对自身以外人体的禁忌。除此之外,民间还相信,自己还需要对自己的人体采取一些禁忌行为,进一步确保自身人体的安全。
裸露禁忌
中国人忌讳裸露自己的身体。除了小孩子可以光着身体到处跑以外,
成年人绝对不可以将肉体裸露人前。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俗语。可能是出于对男性干重体力时太热的照顾,也可能是出于男性上体无性刺激敏感特区的考虑,所以男性上体的裸露限制尚不太严格。对于女性,要求的严刻是惊人骇世的。旧时,一般平民良家妇女,人幼年起就深藏闺阁,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呆在家里。这意思不外是要将难以包裹的脸、手都隐藏起来,不让外人看到。因为女人任何部位的裸露都会产生“性引诱”,都会引起男人的淫欲,从而招致祸患。在孟姜女的传说故事中,万喜良为逃避修长城的.苦役,跳进了孟姜女的家院,正巧看到孟姜女在玩水时裸露的胳膊。于是,孟姜女只得做了万喜良的妻子。从这里看,裸露禁忌的根由并不仅仅在于有失礼貌或者男女间的私情,而还有更深层的信仰根源。亦即,在别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肉体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就被这人摄去了、占有了、控制了。因而,裸露者也就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只有服就这人而去了。只不过,这种深层的根源在后世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变换了形貌而更加隐蔽罢了。直至如今,当人们提起某某人时,有人会带着很自豪、很自信的口气说:“他呀,我见过!”“我认识他!”“我们是莫逆之交。”“我们从小就在一个水坑里洗澡。”等等,这口气里多少还隐约地可以感到他是在说,“我已经占有了他!”这种占有的观念,当然也是属于灵魂的占有的!他越是熟视过他的面孔、他的肉体,越是更多地、更牢地把握着了他的灵魂!
现代中国人对于裸露身体仍是有所忌讳的,不过不像旧时那样拘泥了。对于乳房、性器官的裸露是禁止的;对于四肢和其他不太性感的地方则听之任之了;对于“比基尼”三点式泳装的接受以及对人体画展、***术的欣赏标志着中国人在这方面意识的突破和进展。
骨相禁忌
由于相信通过注视可以摄取、控制灵魂的巫术效验,所以中国上古时就有许多人体相法。骨相便为其中一种。王符《潜夫论笺.相列》云:“人之有骨法也,犹万物之有种类。”王充《论衡.骨相篇》云:“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王充还列举了范蠡去越,尉缭亡秦的例子。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秦王为人,隆准长目,鸷膺豺声,少恩,虎视狼心……不可与交游。”都是通过骨相、占验掌握对方灵魂从而加以避忌的实证。可见民间是有“长颈鸟喙”、“隆准长目,鸷膺豺声”等骨相禁忌的。骨相呈凶兆的俗信原则一旦在民间约定俗成,便不仅适合于别人,也适合于自身。因而自身如有呈凶兆的骨相也会自我讳忌的。当然,这种相论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在民间仍有众多笃信不疑者。此种情状,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早就在《荀子.非相篇》中指出了,他说:“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他还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论证骨相之法是不可信的,指出“相形不如论心”。可见相骨禁忌是属于俗信的,其中迷信、谬误的地方,也早已被明眼人看破。不过,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并没有因少数智者的觉悟而中止和改变,骨相信仰仍然越来越繁复地发展、延续下来。民间有“上身长,佐君王;上身短,福分浅”、“上身长,坐中堂;下身长,走忙忙”的说法。这是媚上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上身长,下向短,不吃嘴就是懒”。这是劳动者自珍的俗谚。两种说法虽有立场的分别,却也有一致的地方。它反映了对同一骨相不同立场的不同禁忌,也是一种骨相俗信的特例。总之,民间对骨头的灵气还是崇信的,“骨法为禄相表,气色为吉凶候”。对意志坚定的强者,民间俗称之为“硬骨头”、“有骨气”。《西游记》中白骨精能从一堆白骨而变化成人形也是中国民间相信骨头是有灵性的一个证据。《水浒传》中武松葬兄以骨,还有今天对故人哀思寄托于其骨灰等等,也都与骨灵信仰不无关系。由于民间存有骨灵信仰,所以迷信活动中,凡骨相不好的人便成为众人禁忌的对象,对自身骨相不好的,便也深以为忌,想方设法要改变自己的厄运。
原文:礼起于何也?
翻译: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
原文: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翻译: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翻译: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赏析《礼论》是荀子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篇,它系统论述“礼”的起源、内容和作用。文章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制定礼义调节人的欲望,避免纷争,保持安定。礼有“养”和“别”,“养”即“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和需求,“别”即“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两者相互依存。
文章详细分析礼的内容,重点论述丧祭之礼,提出“隆礼”的观点,指出礼是治国的根本,是“人道之极”,“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从之者存,不从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