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枣强县,有着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比干营皮、张飞借米、董子传经、平原枪声都是发生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勤劳勇敢、友善好客的枣强人民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说起“酸枣王”的来历,居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明朝洪武年间,河北省枣强县有一高姓人家,高家有良田千顷,家大业大,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主人高世塍,早年曾中过进士,年过五十方得一子,取名丹枫,爱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请来附近知名的教书先生教其习文。
丹枫聪明好学,年方14即考得秀才,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丹枫的姨家姓柳,也是当地富户,姨家只有一女,也就是丹枫的表妹,名叫朝阳,比丹枫小两岁,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算得是大家闺秀。
丹枫与朝阳自小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意气相投,自是互相爱慕。
丹枫16岁那年的一个月圆之夜,两人在房前植下一株生命力极强的酸枣树,并海誓山盟,订下了千年之约。
两家老人也想亲上加亲,早早地交换了婚贴,欲在他们成年之后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正当他们满怀喜悦,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不想风云突变,朝廷一道旨意下来,没收了当地富户的家产,丹枫与朝阳两家的家产也全部被没收。
丹枫因是高家惟一的青年男丁,被迫征召入伍。
丹枫的父母及姨母全家,还有当地村民一起编队,迁往山东。
万般无奈,两家只好带了朝廷允许带走的东西,向山东迁移。
丹枫入伍之前,得知朝阳和家人会举家迁往山东,想一想自己本一书生,如今应征入伍,不知是生是***,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家人团聚,不禁黯然神伤。
在一漆黑的夜晚,他与朝阳一起将他们刚刚植下不过一年的酸枣树挖出,嘱咐朝阳带往山东。
两人洒泪而别。
后来,经长途跋涉,朝阳随队来到现在的关王镇大洼村住了下来,村子里以高姓居多,又地处洼地,所以就叫高家洼,再后来村子以西形成了一个村落叫小洼,高家洼也就改成了大洼。
朝阳将那棵象征她与丹枫爱情的酸枣树栽在村前的水湾旁边。
希望酸枣树能活下来,也希望丹枫能早一天回来与她团聚。
虽经长途跋涉,那株酸枣树已经失水颇重,但毕竟奇迹般活了下来,它给了朝阳希望。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
朝阳一等就是七年。
酸枣树慢慢长大,年年开花,只是不结果。
七年前,丹枫被派往北疆戍边。
丹枫从军后学会了骑马射箭,学会了排兵布阵,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中军。
五年后立了战功,被封作“虎威将军”。
丹枫并没有忘记家人,更没有忘记他的朝阳表妹。
当了将军的丹枫派出三名得力手下,到山东寻访亲人。
经过一年查访,终于找到了高家洼,找到了丹枫的亲人。
是年,丹枫的顶头上司“定远侯”见丹枫文武全才,风流倜傥,将丹枫召至中军帐前,当众宣布将爱女许配给丹枫。
丹枫绝非薄情寡意之辈,莫说已经打听到亲人下落,就算亲人音信全无,他也不会当即认下这门亲事。
当下将自己业已定婚之事禀明“定远侯”,表明心迹。
“定远侯”何等身份,被一属下当众拒婚。
表面上宽宏大谅,内地里却怀恨在心,后以“莫须有”罪名,将丹枫流放。
丹枫本就看淡仕途,索性称病解甲归田,才得以与家人团聚。
高老汉见儿子平安归来,虽不是衣锦还乡,也觉苍天有眼。
第一件事就是择吉日给儿子完婚。
有情人终成眷属,村中男女老少,皆大欢喜。
其时,那棵酸枣树已长得又高又粗壮,方圆数百里之内,找不出第二棵,早就被当地人称作“酸枣王”了。
就在丹枫与朝阳结婚的当年,“酸枣王”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枣子。
三年后,丹枫与朝阳有了一双儿女,儿子为大取名高玉楼,女儿跟了母姓,取名柳金凤。
后丹枫与朝阳,男耕女织,平平安安度过了一生。
那棵酸枣树因生长在水湾边上,雨水冲刷之下,两条主根显露出来,竟然紧紧拥抱在一起,很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
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丹枫与朝阳早已不在人世了,可是酸枣树的两条主根却一直紧紧拥抱着,亲吻着……
丹枫与朝阳去世后,酸枣树便年年向水湾方向倾斜一点,后来几乎要贴近水面了。
据大洼村54岁的村民李春先介绍,他小时候经常“走”(因树是倾斜的,根本不用爬)到酸枣树上玩耍,和小伙伴们打树上的枣子吃。
拿一根小竹竿,轻轻拨几下,枣子就会落到水里,然后趟水捞起枣子就吃。
他说,那可能是世间最好吃的枣子了。
令人欣慰的是,就在“酸枣王”曾经生长的地方,就在“酸枣王”湮灭的当年,新生出一株酸枣树,那肯定是“酸枣王”的“后人”。
新酸枣树长了20几年,已有2米多高,胸径达到10多公分,遗憾的是新酸枣树还没有结过果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昔日的酸枣树已经不在了,但它和那个美丽的故事,却会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衡水市。
枣强县,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县相望,西临冀州区,南靠邢台市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总面积90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枣强县常住人口365640人。
枣强处于京、津、济、冀、鲁、豫2小时经济圈内,又在大北京都市圈环境综合整治200公里核心圈外围,坐拥地利之便,又有环境的宽松。特别是随着京衡、津衡、石衡、衡港、衡济五大通道打通,高铁、城际、轨道、高速、航空等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枣强将实质性与京津联为一体。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11月,改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11月,枣强县、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
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属石家庄专区。
1962年1月,复置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枣强属之。
1967年12月,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枣强属之。
1996年7月,撤销衡水地区,设立地级衡水市,枣强改属衡水市。
枣强县景点有董仲舒石像、比干公园、侯冢松柏、枣强县森林公园、九龙塔等。
1、董仲舒石像:董仲舒石像为青石质坐式造像,双手捧一笏板。
2、比干公园:比干庙碑廊内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珍品,真草隶篆等各类字体的历代名人石刻千姿百态、碑碣林立。
3、侯冢松柏:由天齐庙僧人所栽,当时按八卦图的方位共种了八八六十四棵,且全部成活,长势良好。
4、枣强县森林公园:千亩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较好保持了各类自然景观独特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九龙塔:我国现存的塔体,分别由四、六、八的偶数面组成。唯九龙塔独特,各镶嵌一条蟠龙,由此取名九龙塔。
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
枣强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区,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
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截至2013年,枣强县辖8镇3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9.7万人(2010年)。
扩展资料:
***元年(1912)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二年(1913),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隶于省。
三年(1914),本县属大名道,后废道改省。十七年(1928),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枣强县亦然。
二十六年(1937),河北省划为十七个督察区,枣强属第十四督察区。二十七年(1938)8月,建立由***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政府,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署。
二十九年(1940)夏,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以县城为界,枣强县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枣南县先后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署、第五专署、第六专署及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
枣北县先后属冀南行政主任第三专署、第五专署及冀鲁豫行署第五专署。三十四年(1945)10月,枣南、赵陈县(原枣北县)两县合并复置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
三十七年(1948)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区五专区。三十八年(1949)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1949年10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11月,改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
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属石家庄专区。
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建置,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枣强属之。
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枣强属之。
1996年7月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同年5月31日的批复,下达《关于撤销衡水地区设立地级衡水市的通知》。随之,枣强县由隶属衡水地区改为隶属地级衡水市,为其辖县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枣强县
枣强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古时盛产红枣,战国时期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
据《畿辅通志》,枣强古时盛产红枣,早在战国时期此地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并且因此得名枣强城。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到西汉时,这里更是“枣木强盛”,所以命名为枣强。但正史地理志中仍皆作“栆疆”(“疆”与“强”同音同义),直到《明史·地理》始改作“强”字。
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区,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