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抚州市宜黄县?宜黄县属于哪个市

抚州市宜黄县?宜黄县属于哪个市

  • 发布:2025-08-26 17:04:32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宜黄县的介绍

宜黄是临川文化发源地之一。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建县于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迄今有1755年历史,因县址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宜黄县背靠临川区,东接南城、南丰两县,西邻崇仁、乐安两县,南与赣州宁都接壤。距省会南昌158公里、抚州61公里,处在以南昌为中心的2小时、以抚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全县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现设6镇、6乡、2个垦殖场,辖8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委员会、10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万(2006),使用赣语。其中农业人口17万。主要景点有宝积寺、军峰山、下南水库、宜黄自然保护区、太极岩、观音湖、石巩寺等。森林覆盖率超过75%,自然特征可概括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宜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宜黄建县历史1700多年,宜黄戏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人有家乐史,侯叔献,书谭纶,黄爵滋等、余瑞璜、吴式枢、程孝。

宜黄县景点

卓望山森林公园、谭纶墓、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曹山寺、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八府君祠、承恩坊等。卓望山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南部新车站旁。谭纶墓:始建于明万历七年,设神道、牌坊、墓堆,祭台踞坡地上。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64年10月建成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卓望山森林公园、谭纶墓、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曹山寺、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八府君祠、承恩坊等。

1、卓望山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南部新车站旁,与县行政中心遥相呼应,观县城犹如孔雀开屏。宜水、黄水交会于峰下,似白练飘逸东去。

2、谭纶墓:始建于明万历七年,设神道、牌坊、墓堆,祭台踞坡地上。墓址原貌损毁严重,享堂、文官石俑等早年毁弃,后经当地政府筹资修建,谭纶墓基本得以保存和恢复,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

3、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纪念革命英烈,宜黄县委、县政府于1964年10月建成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4、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5、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东部,地处武夷山山脉与雩山山脉向抚河平原过渡地带。

6、八府君祠:是棠阴吴姓的大宗祠,现为棠阴小学所在地。从建筑总体上看,前半部保存较好,后半部包括天井、寝宫已毁,前院门楼已拆除。

7、承恩坊:又称功名牌坊,坐落在棠阴镇的下街口上,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是知事谭政为皇帝恩赐荣归祭祖的吴余庆而建,故坊名承恩。

宜黄的历史

宜黄县从古到今变化

历史沿革

三国吴置宜黄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合流处,故名宜黄。

1985年3月15日,撤销黄陂、棠阴乡,设置黄陂、棠阴镇(赣府厅字[1985]160号)。

1995年12月12日,撤销梨溪乡、东陂乡,设立梨溪镇、东陂镇(赣民字[1995]250号批复)。至此,全县辖5个镇、11个乡:凤冈镇、梨溪镇、棠阴镇、黄陂镇、东陂镇、桃陂乡、潭坊乡、城南乡、南源乡、二都乡、圳口乡、蓝水乡、神岗乡、中港乡、白竹乡、新丰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5961人;其中:凤冈镇31532棠阴镇17753黄陂镇19690东陂镇10532梨溪镇17376城南乡15003二都乡15031兰水乡13709中港乡5488白竹乡4357新丰乡7427神冈乡9759圳口乡10922南源乡8338潭坊乡6824桃陂乡12220(人)xzqh

2001年3月2日,撤销二都乡,设立二都镇(赣民字[2001]94号批复)。2001年11月8日,撤销蓝水乡,划归中港乡,乡***驻蓝水;撤销白竹乡,划归黄陂镇;撤销城南乡、潭坊乡,划归凤冈镇(赣民字[2001]509号批复)。

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1.1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6镇6乡。

抚州市历史简介

抚州市历史悠久。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唐朝抚州属江南西道。五代时,属杨吴,升为昭武军。宋朝,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改为建昌府。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辛亥革命后,废府及直隶州。

民国2年(公元1913年),全国实行县制,次年,全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道。民国15年(公元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民国21年(公元1932)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分属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后,行政区屡有变更,除广昌县属第八区外,域内各县均为第七区。1930年至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属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东乡珀玕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今抚州市城区)。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名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专区。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2000年10月20日,抚州市人民***正式挂牌。

乐安的历史

乐安县

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抚州市西南部。东与崇仁县、宜黄县接壤,西与永丰县、新干县相邻,南连宁都县,北靠丰城市。全县总面积2412.59平方千米。总人口3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万人。全县辖9个镇、6个乡、1个垦殖场,175个行政村,总面积2412,59平方公里,是抚州市辖区内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总人口36.5万人,其中农业人中28.7万人,耕地面积37.7万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21.6万吨,主要农产品有优质大米、烤烟、蚕桑、蘑菇、商品蔬菜、毛竹、山笋、生猪等。邮编:344300。代码:361025。区号:0794。拼音:Le'anXian。

创县历史

乐安历史悠久,周属楚,春秋时属吴,战国初属越,秦属于九江郡,西汉属豫章的南城县,东汉属临汝县,三国时属吴国的临川郡,东晋穆帝永和3年(公元347年),置乐安县,属临海郡。隋属崇仁县,唐间几经废置。五代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因治理盂溪水患乐安县改名永安县。人们以此希望永保平安。北宋景德4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设立县制,辖天授、乐安、忠义、云盖四乡,并以一乡名而得县名。建县后属抚州,元代属抚州路,明清属抚州府,民德年间先后属豫章道、第七行政管辖,建国后属抚州地区管辖。县治为鳌溪镇,自设县至今共有855年的历史。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位于哪里

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

宜黄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因县沿在宜,黄二水江合之侧,故名宜黄。全县面积1944.2平方公里人口20万。宜黄东倚武夷山脉,西倚雩山山脉,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由东南和西北两边的边缘及中南的部分为宁山。山间多窄长河谷小平原,属赣东南中低山丘陵区。境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分布均匀。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县政府所在地凤岗镇,有省重点中学宜黄县第一中学(高中),宜黄县第二中学(初中),民办中学安石中学,宜黄县实验小学等好学校。

历史名人

宜黄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县以来,人才辈出。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候叔献,明代兵部尚书谭伦,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都是宜黄孕育的英才。如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宜黄籍物理学家余瑞璜,吴式枢,铁道工程专家程孝刚又为故乡增光添彩。

优势特色

宜黄素有“赣东明珠”的美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特产丰富,潜力巨大,是世界***代款造林项目县和赣东南农业开发县。粮食、木竹、电力、矿产是宜黄的“四大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经济状况

宜黄大米远近闻名,年可提供优质商品粮1.4亿公斤;商品木材13.6万立方米,商品竹150余万根;电力十分丰富,已与华东大电网贯通联网,年发电总量4200万度,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器化达标县。工业方面,国营工业,二轻工业,乡镇企业,粮油工业和工商业等各业迅速发展,主要产品有笋罐头,微泔地膜,松香水泥,纸袋纸,丝棉织品,精制米粉、对笨二申醋、纳米氧化钭,农用化肥、电线电缆、冷扎钢筋、刨花板、木竹地板及各类竹木制品等分别远销美国、德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及全国各地.农业方面,生产条件优越,全县有耕地29.8万亩,其中水田29.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5.9万亩,97年全县农业产值3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1%,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红、大豆等。畜牧水产、林果业开发和“山上再造”工程发展迅速。特种畜禽和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已经兴起,毛竹,板栗,杂交水稻草制种白莲、山养、特种水产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初其规模。

旅游资源

宜黄不仅地下蕴藏丰富的钨、铁、铜、水晶、黄金、煤、瓷土、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而且地上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诱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明代兵部尚书谭伦墓,佛教曹山寺,马祖祥师创建的石巩寺,棠阴镇的明代沟古街,迎恩塔,军峰山及观音山水库等。

1987年,宜黄被江西省列为重点旅游开发区。宜黄县作为江西省改革开放扩权县之一,交通四通八达,邮电通讯快捷迅便,投资环十分优越,六里铺工业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滚动式发展”鼓励客商投资办企业。宜黄县人民政府将本着“门户开放、自愿互利、优惠客商、共同发展”的原则,为各界朋友的精诚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并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携手并进,共同把宜黄这颗“赣东明珠”建设得更加璀璨夺目!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宜黄县上榜。

2020年10月9日,生态环境部授予宜黄县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3月,宜黄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8年2月22日,宜黄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宜黄县属于哪个市

宜黄县属于江西省抚州市。

宜黄县,隶属江西省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建县于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迄今1764年历史,因县治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县域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个垦殖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39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近24万。

宜黄有“戏乡”之称,是二黄腔(宜黄戏)的发源地。宜黄曹山寺则是禅宗曹洞宗的祖庭。宜黄县地形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概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宜黄县风景名胜有军峰山、曹山景区、观音湖、棠阴古镇、太极岩石巩等。

宜黄县的位置境域:

宜黄县位于江西省中部东侧、抚州市南部,东与南城县、南丰县相邻,南与宁都县接壤,西与乐安县、崇仁县毗邻,北与临川区相连,介于东经116°01′03″—116°28′05″,北纬27°03′04″—27°43′06″之间。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0千米,总面积1944平方千米。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