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白马寺的简介和由来?白马寺的由来及历史

白马寺的简介和由来?白马寺的由来及历史

  • 发布:2025-11-01 12:24:40
  • 3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白马寺的由来是什么

河南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古刹,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旅游。人们对于白马寺的由来比较好奇,下面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关于白马寺的由来,据说源于汉明帝刘庄的一个梦,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在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见的想必就是佛。”第二年,汉明帝派遣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使团到达大月氏国后,抄得佛经42章,并于永平十年,在此地遇见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二师来汉地传播佛教。二师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在永平十一年,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因为白马驮着经文而来,取名“白马寺”,佛教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传入中国。

白马寺的由来及历史

白马寺的历史由来: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历史:

据说香火也曾鼎盛一时,佛塔林立、香客云集,方圆几十里地广说其名。寺内有一大钟,解放后作为文物被缴送南阳,具体不详。寺内建筑曾一度作为校舍使用,大殿等旧舍已不存。

现经改造重建成为白马寺小学。2005年,当地居民在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并稳定后,经有关信士倡议、募捐,在原白马寺旧址、现小学校舍北麓,新建殿舍一所以供奉三宝,并迎汉白玉马两尊立于殿前,寺名仍号白马寺。

重大意义:

重建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举办庙会,一年比一年热闹,每次前来赶会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烟缭绕,真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活跃了地方经济建设,满足了人民大众的宗教信仰,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洛阳白马寺的来历

为纪念白马驮经,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扩展资料:

建筑格局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

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

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阳白马

白马寺的由来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也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寺庙。那么,这些寺庙中,哪一座寺庙的历史最悠久呢?

我国的第一座寺院叫做白马寺,它位于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相传汉明帝曾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第二年,汉明帝命人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官办寺庙,并把驮经书的白马也供养在此,白马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白马寺也就成为了我国寺院的发祥地。

在近两千年的世事变幻中,白马寺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弘扬的佛教精神,却一直传承。1961年,洛阳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简介

1、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

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河北省成安县白马寺

白马寺是成安县边董白马寺,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封边董村内,有一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边董白马寺。据传,边董白马寺原为古庙,老庙起建时间不详。

北齐年间,佛教大乘禅宗第二祖慧可大师在继承了禅宗大业后,邺城一代是他传法的重点区域,佛教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

邺城周围是当时佛教最兴盛的地区,方圆聚集着大小佛寺四千余所,很多的本土庙堂因迎奉佛祖而变成寺院。

3、江西省抚州市白马寺

金溪白马寺始建于北宋初年。重建于1978年。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新建的白马寺古色古香,寺中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寺左石砌“古城”形象逼真。

寺东数百步有一悬崖石壁,高达数十米,俗称“仙女照镜”。寺后有一棋盘井,终年清泉潺潺,供寺庙烧香待客、僧侣沐浴之用。

千变万化的四时景色,以及诸多的美丽传说,每年都要吸引数千名香客游人前往烧香旅游。

4、江西省泰和县白马寺

白马寺,原名白竹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碧溪镇里山村西坑垄中。寺内神像林立,惟妙惟肖。大雄宝殿门前,有一雕塑的将军手牵高大白马,威武雄壮,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

5、青海省贵德县白马寺

白马寺,藏语称“乔什典格大具喜吉祥兴旺州”,又称“却夫旦格”,意为“佛塔寺”,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境内,由郭密格西扎巴嘉措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

全寺占地120亩,规模宏大,环境幽静。寺内文物丰富,大经堂中供有两部《甘珠尔》和噶玛乳必多杰所塑胜乐金刚像等;护法殿中的吉祥天女等造型精美。现被列为青海省省级保护文物。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