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一、赵州即今石家庄市赵县,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东麓,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也是河北省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是国家命名的“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中国雪花梨之乡”,是全省唯一的“芦笋生产基地县”。二、元朝时设置的州,属大理路。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赵州,赵郡。望。开元户五万一千四百三十。乡九十九。元和户八千一百七十七。乡一百一十七。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郡地。汉为常山郡平棘县地,又为赵国。自两汉及魏,皆以封建子弟。後魏明帝又於广阿城置殷州,高齐改殷州为赵州,因赵国为名。隋开皇十六年又於栾城县置栾州,大业二年废栾州,以县并属赵州。三年,以赵州为赵郡。武德元年,张志昂举城归国,又改为赵州。
州境:东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一十七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八百九十里。西南至东都一千三十里。北至恒州一百里。正东微南至冀州一百六十五里。东北至?城县七十里,从县至定州一百二十里。西逾山至太原府五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丝。赋:绵,绢。
管县九:平棘,元氏,临城,柏乡,高邑,赞皇,昭庆,宁晋,栾城。
平棘县,上。十二。郭下。本春秋时晋棘蒲邑。汉文帝三年,济北王兴居反,遣棘蒲侯柴武击之。武帝时,又有平棘侯薛泽,为丞相。盖汉初为棘蒲,後改为平棘也,属常山郡。隋开皇二年改属赵州,十六年改属栾州,大业二年又属赵州。
皇朝因之。
斯氵交水,县北三十五里。
槐水,一名白沟河,南去县二十五里。
故栾城,县西北十六里。春秋时晋邑。
千万垒,县南一里。後汉安帝永初元年,以御史任尚讨羌无功,槛车徵还。
羌遂入侵河内,赵、魏?百姓相惊。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兵屯孟津,诏魏郡、赵国、常山等缮作坞垒六百一十处,此其一也。
李左车墓,县西南七里。
赵郡李氏旧宅,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後汉、魏以来山东旧族也,亦谓之“三巷李家”,云东祖居巷之东,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亦曰“三祖宅巷”
也。三祖李氏,亦有地属高邑县。
封斯村者,李氏旧茔多在封斯。
元氏县,上。十七。东南至州四十九里。本赵公子元之封邑,汉於此置元氏县,属常山郡,两汉常山太守皆理於元氏。《後汉书帝纪》云:“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四年,光武北征彭宠,阴后从行,生孝明帝於元氏传舍。”又云:“显宗孝明皇帝,永平五年冬十月,行幸邺,与赵王相会邺,常山三老言於帝曰:‘上生於元氏,愿蒙优复。’诏曰:‘丰、沛、济阳、受命所由,加恩报德,?其宜也。
其复元氏县田租更赋六岁,赐县掾吏及门阑走卒钱。’”又云:“肃宗孝章皇帝建初七年九月己酉,幸邺,劳赐常山赵国吏人,复元氏租赋三岁。”元和三年二月戊辰,进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岳,出长城。癸酉,还幸元氏,祠光武、显宗於县舍正堂。明日,又祠显宗於始生堂。皆奏乐,复元氏租赋。三月丙子,诏复元氏七年徭役。其两汉元氏县,在今县西北十五里故城是也。晋属赵国,高齐废。
隋开皇六年又置元氏县,属赵州。皇朝因之。
飞龙山,县西北三十里。《前赵录》曰:“河瑞元年,王浚使将祁弘,率鲜卑务尘部十馀万东讨石勒,战於飞龙山,勒师大败。”
元氏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即汉之旧县也,两汉常山太守皆理於此城。至隋末,为刘黑闼所破,其後移於今所。
开业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即後魏车骑大将军、陕定二州刺史、尚书令、司徒公赵郡李徽伯之旧宅也。
临城县,中。八。东北至州一百里。本战国时赵房子邑也,汉以为县,属常山郡,自汉至隋不改。属赵州,皇朝因之。天宝元年改名临城,以县西南十里有古临城,因改名焉。
氵氐水,在县南二里。出白土,细滑如膏,以之濯绵,色如霜雪,如蜀锦之得江津也,故俗称房子之纩,魏都赋曰“绵纩房子”。
郭与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氵氐水所出。
柏乡县,上。十二。北至州六十一里。本春秋时晋鄗邑〔鄗,呼各反。〕之地,汉以为县,属常山郡。後汉光武帝即位於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因改曰高邑,属常山国。高齐天保七年,移高邑县於汉房子县东北界,今高邑县是也。隋开皇十六年,於汉鄗城南十八里改置柏乡县,遥取迸柏县以为名,属栾州。大业二年,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高邑故城,在县北二十一里。本汉鄗县也。
汉世祖庙,一名坛亭,县北十四里,鄗县故城南七里。即世祖即位之千秋亭也,後於此立庙,故《後汉书帝纪》云“肃宗孝章帝元和三年三月丙子,诏高邑令祠光武於即位坛”,是也。
高邑县,上。东北至州五十五里。本六国时赵房子邑之地,汉以为县,属常山郡。後魏属赵郡。高齐天保七年,移高邑县於其县城东北十五里,今县是也。
隋开皇三年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房子故城,在县西南十五里。本汉房子县也。
冯唐墓,在县东北二十八里。赵人也。
赞皇县,中。五。东北至州七十里。本汉鄗邑县之地,属常山郡,隋开皇六年於此置赞皇县,县南有赞皇山,因以为名,属栾州。大业二年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赞皇山,县东南二十六里。《穆天子传》曰:“至房子,登赞皇山。”
氵氐水,在县西南三十五里。韩信斩陈馀处。李左车曰“陈馀军败於鄗下,身***於氵氐水上”,是也。
济水,源出赞皇山,西北流,去县南十里。此自别是一济水,应劭以为四渎,误也。
百陵冈,在县东十里。即赵郡李氏之别业於此冈下也。冈上亦有李氏茔冢甚多。昭庆县,望。十五。东北至州九十里。本汉广阿县,属钜鹿郡。後汉省。
後魏别置广阿县,隋仁寿元年改为象城县,大业二年又改为***县,属赵州。武德四年复改为象城县,取县西北古象城为名。天宝元年,改为昭庆县。
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广阿即***别名,《淮南子》曰钜鹿。***、广阿,咸一泽也。
任敖墓,一名七里邱,在县西四里。高帝时为御史大夫,封广阿侯。
皇十三代祖宣皇帝建六陵,高四丈,周回八十丈。
皇十二代祖光皇帝启运陵,高四丈,周回六十步。二陵共茔,周回一百五十六步,在县西南二十里。
宁晋县,紧。十二。西北至州四十三里。本春秋时晋杨氏邑,汉以为<;广婴>;陶县,属钜鹿郡。晋省。後魏於此置<;广婴>;遥县,属南钜鹿郡。隋开皇六年,改为<;广婴>;陶,复汉旧名。大业二年改属赵州。天宝元年改为宁晋。
栾城县,中。十二。东南至州三十九里。本汉关县,属常山郡。後汉省。後魏太和十一年,於此置栾城县,取平棘县旧栾城为名。隋属栾州,又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斯氵交水,在县西北二十里。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辖赵郡、钜鹿郡、南赵郡等三郡。
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州治初在广阿,后移平棘(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赵州时而名赵郡,时而名赵州,也有过栾州,庆源府之名。
至民国(1913)改赵州为赵县,赵州之名终止。
基本介绍中文名:赵州时期:北齐至民国治所:广阿(隆尧县)平棘(赵县)辖郡:赵郡、南赵郡、巨鹿郡等年代:551-1913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赵郡,钜鹿郡,南赵郡,北广平郡,历史沿革古赵州地在秦朝属于巨鹿郡,新莽时属中山郡,常山郡,西时属赵国。北魏置殷州,北齐改名赵州,赵州名始于此,隋改赵州为赵郡,583年罢赵郡为赵州,607罢赵州为赵郡,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赵郡为赵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栾州复名赵州。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五代时为赵州。宋朝为庆源军节度、庆源府。金为赵州,沃州,永安州。元明清为赵州。民国改赵州为赵县。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后赵州地归巨鹿郡辖;西汉仍属巨鹿郡。
新莽时,改宋子县为宜子县,属巨鹿郡,后废。东汉初撤销敬武县。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置常山郡,常山时国,时郡,均辖赵地。三国初,为魏国辖地。太和六年(232年)封赵国。
西晋时,为赵国。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县城东),辖赵郡、钜鹿郡、南赵郡等三郡。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州治初在广阿,后移平棘。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宋子县。赵州领四县:平棘、高邑、瘿遥(今宁晋县)、广阿(今隆尧)。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赵州为赵郡,复置宋子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为赵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平棘县置栾州,辖平棘、宋子二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栾州,平棘、宋子二县改隶赵州,治所平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同时罢赵州为赵郡,辖平棘、高邑、赞皇、元氏、瘿遥、栾城、***(今宁晋县部分)、柏乡、房子、藁城、鼓城(今晋县)。唐代,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州治所迁平棘。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栾州复名赵州,治所平棘,属河北道,下领:平棘、栾城、元氏、瘿陶、赞皇、柏乡、临城、昭庆(今隆尧)。中唐时属成德节度使(治所今正定县)所辖。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五代时(公元907—960年),兵戈四起,战火不断,国号变换频繁,赵州地几易其主:后梁时(公元907年),赵州归赵王李熔;李存勖灭梁,建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赵州属后唐;石敬塘建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赵州为后晋辖;刘知远建后汉,赵州隶属后汉;郭威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建后周,赵州由后周所辖。赵州治所均在平棘。宋朝尊崇赵为国姓,大观三年(1109年)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源府,治所平棘,属河北西路,辖七县:平棘、宁晋、高邑、柏乡、赞皇、临城、隆平。
靖康二年(1127年),庆源府为金所辖,金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更名沃州,“取水沃火之义”。属河北西路,辖县不变。金正大二年(1225年),沃州归元所有。元太宗六年(1234年),置永安州,治所藁城,辖平棘县。七年(1235年),废永安州,平棘县改隶赵州,为州治。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县入赵州,为真定府辖,领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赞皇六县。
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赵州为直隶州,即直隶赵州,割赞皇归正定府,辖县有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民国成立(1912年),十月废府,州改省、道、县三级制。民国2年(1913年)2月,赵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赵州为赵县,隶属冀南道。民国3年(1914年),冀南道改为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赵县直隶于河北省。行政区划编辑北魏设定殷州,治所广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东),辖赵郡、钜鹿郡、南赵郡、北广平郡等四郡。《魏书》卷一百六上志第五地形二上赵郡领县五,户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九口一十四万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二汉属常山,晋属。有平棘城。房子二汉属常山,晋属。有房子城、回车城、平州城、嶂洪祠。今临城县。元氏二汉属常山,晋属。有元氏城、大岭山。高邑二汉属常山。前汉曰鄗,后汉光武改,晋属。有墠亭祠、汉光武即位碑。有高邑城。(今属柏乡、高邑二县)栾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关城。有栾城。钜鹿郡领县四,户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七口五万八千五百四十九。
廮陶二汉、晋属,治廮陶城。有沃州城。〕宋子二汉属,后罢。永安二年复,治宋子城。西经永安二年分经县置。有邑城、三女神。瘿遥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杨城。有历城。南赵郡领县六,户三万二千四十六口一十五万一百一十三平乡晋属,后罢。景明二年复,治钜鹿城。有平乡城。南栾二汉属钜鹿,晋罢,后复。真君六年并柏人,太和二十一年复。有南栾城。钜鹿二汉、晋属钜鹿,后属。柏人二汉、晋属。有柏人城、柏乡城。广阿前汉属钜鹿,后罢。太和十三年复。有广阿城、尧台、***陂、铜马祠。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北广平郡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析广平郡北部地区增置北广平郡,治辖南和县(今河北南和县),属殷州。北齐天保七年(568年)时,北广平郡复省入广平郡。领县三,户一万六千六百九十一,口九万一千一百四十八。南和县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左阳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丰城。任县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有广平乡城、如乡城、丰城、张相祠。襄国县秦为信都,项羽更名。二汉属赵国,晋属,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襄国城。
赵州就是现在的赵县。
赵县,历史悠久,见于史书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古称赵州,县府驻赵州镇。汉为平棘县,晋为赵国,北魏置赵郡,曾为赵州治,隋改为赵州。
赵县位于河北平原,光热充足,地下水丰富,利于井灌,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时间短,夏冬两季时间长。东部为沙质褐土,适于雪花梨生长。
特产雪花梨俗称象牙梨,个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故名,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汉朝的赵郡隋唐的赵州不是一个地方。
1、赵郡,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赵国(治邯郸市)置赵郡。三国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复为赵国,治所由邯郸移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郡。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河北赵县城南1.5公里固城村);石勒据襄国(今邢台市),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2、赵州即今石家庄市赵县,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东麓,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也是河北省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是国家命名的“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中国雪花梨之乡”,是全省唯一的“芦笋生产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