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1、唐长安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根据考古实测,从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
两相比较则东西长出1070米,周长约35.5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
2、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
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
其他的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间,而顺城街宽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唐末被朱全忠焚毁。
3、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
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今天西安城内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强西路北侧铁路中学内的土岗则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4、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
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皇城是宫城外围一层,主要含一些行政机构,比如门下省什么的。
扩展资料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于是另建一座新城,名为“大兴城”。李渊建立唐朝后,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4多平方公里。是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现存的西安古城墙系明代初年将唐长安城的皇城和部分太极宫东扩建筑而成。
长安城皇城紧附宫城之南,面积约5.2平方千米,南北七条大街,东西五条街。承天门街把皇城分为东西两半,所有建筑物也是以它为中心东西对称布设。
承天门大街东西两侧从北到南,东边有东朝堂,西边有西朝堂;东边有门下外省,西边有中书外省;东边有左武卫,西边有右武卫;东边有尚书省,西迥自司农寺;东边有左领军卫,西边有右领军卫;东边有太仆寺,西边有宗正寺;东边有太常寺,西边有鸿胪寺等。
至于皇城内安上门街东和含光门街西,由于布设的机关不大重要,故并未完全遵守东西对称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长安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城
明朝和清朝,紫禁城的正门称为午门,而之前各朝各代名称都有所不同。
史载汉代未央宫的正门是北门,称作“北阙”,也称“元武阙”;建章宫的正门,则称“阊闾”。唐代皇宫的正南门是“承天门”;另有著名的“大明宫”,它的正门叫“丹风门”。北宋汴梁的皇宫正门是“宣德门”,西京宫殿的正南门称“五凤楼”。
而南宋在临安的宫殿正门则名“丽正门”。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都筑有宫室,其中如辽在南京(幽州)的皇宫,它的正门称作“元和门”;金在燕京的皇宫正门称为“宣阳门”;元大都的宫殿,正南门是“崇天门”。
宫城信息:
宫城,指筑有城墙的皇宫;亦指围绕帝王宫室院落的城垣,一般被皇城所包围,或在皇城之北。宫城是皇帝住的,皇城包括中央***的住所及官署。
皇城通常指东方国家都城建筑中,位于都城与皇帝、皇族所居的宫城之间的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的城门。皇城内通常布置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
宫城又称大内、内宫,俗称紫禁城、紫垣,是朱元璋起居、办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朝见以及皇室成员居住之地,位于南京4个城垣最里边的一个,有御河环绕。
宫城是在1366年,由精通风水之术的刘伯温占卜后填湖而建,因而地势南高北低。宫城坐北朝南,平面图形似长方形,宫墙主体南北长约950米,东西宽约750米,周长约3.4千米。
在宫城墙体之上在,最早开有4座城门,1382年改建有6座城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午门左右两侧为左掖门和右掖门,西门为西华门,东门为东华门,北门为玄武门。玄武门,俗称“厚载门”,取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午门前,是传达圣旨及朝廷发布公告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
宫城的解释
围绕帝王或侯国宫室院落的城垣。《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大风坏宫城楼,折拔树木。”《晋书·荀奕传》:“时将缮宫城,尚书符下陈留王,使出城夫。”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留守之官居禁省中,岁时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於宫城门外而衙之。”《宋史·职官志六》:“皇城司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衞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元虞集《春云》诗:“春云漠漠度宫城,楼雪初融水未生。”
词语分解
宫的解释宫ō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宫室。宫廷。宫殿。宫观(刵)(a.供帝王游乐的离宫;b.道教的庙宇)。宫禁。宫苑。宫刑。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宫。龙宫。蟾宫。庙宇的名称:雍和宫。一些城的解释城é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
紫禁城是皇城,在封建社会,皇帝的住所是禁止普通人进入的,故名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政治活动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的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内廷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太和门是外朝的入口,门前内金水河主要功能是防火。
扩展资料
紫禁城的历史和建筑样式:
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朝初年,也就是1420年。当时建成故宫后,明朝的首都马上就从南京移动到了北京。从明朝初年到清朝末年,一共有24位皇帝住在这里,其中14个在明朝,10个在清朝。1911革命之后,清朝被推翻,末代皇帝溥仪也被赶出了故宫。1925年,故宫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紫禁城的太和殿用的是屋顶样式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太和殿也是中国最大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庑殿式屋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就是重檐庑殿式屋顶,而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式屋顶。
硬山式屋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硬山式屋顶的左右两侧多用砖石垒砌山墙,且高出屋顶。除此之外,其他古建筑屋檐上的神兽都是单数,比如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的乾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禁城
百度百科-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