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具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我国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
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
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
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
西递、宏村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街巷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安徽简称皖,南部山区的黟县建制于秦代,连绵的群峰,与黄山古称黟山连为一体。将其与外界阻隔,它保留有众多古村落,三千余幢14到20世纪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以西递、宏村古村保存最为完好,是徽派民居建筑的典范。
西递村建成于北宋,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始祖原是唐皇室之后裔。遭变乱逃匿民间,西递村改为胡姓,自古文风昌盛,至明云清部分村民泣如丛谷。乃大兴土木,至今保留有一百余幢民宅祠堂及牌楼等古建筑。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溪流穿穿村而过,青石街巷沿溪铺设。街巷两旁的民居,色调淡雅朴素。近百神像让人如置身迷宫,随处可见砖石篆刻的奇花异草、人物细纹及绚丽的彩绘壁画。
村头三座青石牌坊四柱五楼,象征着胡氏家族地位的显赫,村中的礼服,唐城胜和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古宅大福地是临街的离亭阁式建筑。
建忠宏村始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由于地势较高,经常如泼墨重彩,或是写意大描。粉墙青瓦布局严整。陈楼迭苑,映着湖光三色、墙头有青藤老树,庭中有百年牡丹,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也是影片卧虎藏龙的外景拍摄地。
清代盐商营造的承志堂最为宏大,精美勤量房斗拱华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生动,富丽堂皇,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故宏村人开放,建造了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从高处看去,宏村宛如一头斜卧的青牛,巍峨苍翠的山为牛守,参天古木为牛角。由东向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干。河水渍溪路村为西溪水绕宅曲折回转,流入以天然权益挖掘而成的半月形乐坛。妇幼绕屋,窗户向村南。以百亩良田开掘成的南湖。南湖为牛肚,曲折的薪水集市盘绕在牛腹内的牛肠。在春心溪水上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头牛将科学与诗意,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
2000年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景点介绍如下:
宏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宏村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地名由来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
据《弘村汪氏家谱·宋始迁弘村祖彦济公原序》记载:宋代弘村的始祖汪仁雅,祖籍原为歙县唐模,在金陵经商因遇一场大火,被迫回老家,途径黟县北乡,暂寓奇墅村。又因奇墅地势散漫,山洪暴发而易淹,火灾发生而难灭,不足长居。
到宋绍兴年间,奇墅村遭土匪掠劫,同居三百余户遭火焚烧,后裔汪彦济遂遵祖训,举家迁至雷岗山下,卜定宅居,始建十三间(后称十三楼),取弘广发达之意,名曰弘邨。后到清乾隆年间,皇帝叫弘历,因避讳而改名为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