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在丽江大坝的中部位置,始建于宋末元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里面的景点有四方街、五凤楼、木府、文昌宫、黑龙潭、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王丕震纪念馆、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
丽江古城的少数民族风情也是十分浓厚的,有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是去丽江旅游不能错过的娱乐项目。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土制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与来来往往的人群构成了灵动的风景,使人感受到的不是匆忙,更多的是宁静放松。
拍摄丽江古城的全景比较合适的地点就是在文昌宫,可以拍摄到丽江灯火璀璨的夜晚。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白马龙潭寺、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丽江古城的历史资料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心中只是哼着一首名叫纳西净地的歌曲,呤唱着心中的净地。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净地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这些恢弘的建筑被称之为纳西人心中的纳西净地,还专门有歌手以此为灵感撰写了一张专辑叫纳西净地,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
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
各位嘉宾,现在小黎将要带大家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刚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玉泉公园出来,我们要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黎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黎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部分组成,但对于各位嘉宾来说,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镇,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随着小黎从右边的入口进入,看见了显眼的水车后,紧接着右边是写有江泽***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象各位嘉宾看到得着一块。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小黎在古城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大家也看了那么多,但是马上就要进入古城了,怎么就没有看到城门呢?其实各位嘉宾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门,也看不到城墙,因为古城根本没有城墙和城门,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建了城墙和城门就变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了。
各位嘉宾心目中一定有这样一个问题,象这样的古城在中国有的是,为什么这个高原上的偏僻的古城竟被评上呢?想要得到答案,各位嘉宾请随小黎一同去游览一翻。一条小巷、一户人家,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一百年的历史上了,这种感觉,在路上、在各个庭院中,您随处都能感受到。所以这座古城不是因为拍戏或是故弄玄虚而建的,是一座真实的活着的古城,不信您看看脚下,您就会觉得比刚才走的路光滑多了,一块块的五花石板,象是有许多碎石沾在一起,但它是一种丽江特有的乐角岩,采自周围的山上,因为五颜六色,所以当地人称五花石,人行马踏,经过几百年,磨得光滑透亮,雨水一流,诗意就在你脚下了,这条街就叫新华街。在街道两旁,偶尔会看到一些人家门上贴有不同颜色的对联,纳西人有人仙逝,都要纪念三年,第一年白联黑字,第二年绿联黑字,第三年贴对联,这是纳西人对***去亲人的怀念,经过一些林立的铺面,清澈的河水,小桥垂柳便印入大家眼帘,而在各位都没有见过的这么清澈的河边看到了一排排的桌椅和一阵阵的音乐传入耳中,这便是客人所谓的“洋人街”,但这条街上的铺面并非洋人所开,这里的酒吧又书生气的,有叛逆性的,有纯生意性的,各人可各取所需。城市里的人到丽江“充电”的方便之处就是在酒吧找感觉,尤其以外国人为多。有就有朋友,有小桥流水,只要不醉,人生是可找到一刻逍遥的。在经过酒吧街之后便看到了一座小石桥,因为早先在这里卖豌豆,所以称为豌豆桥,桥西的小门楼便是科贡坊,科贡坊的名于坊后小巷,清朝嘉庆年间,巷内杨家有两兄弟同时中举,到道光年间,弟弟又中举,此事是丽江人得意之事,官府为了表彰杨家,激励来者,特立此坊。站在这里向东望去,眼前一片开阔,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占地约五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那么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如果说我国北方又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以及丽江的马匹、皮毛、藏药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从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和露天集市,这个集市从开始至今有三百年的历史,要体会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奥妙,清晨,早起的人们开始买早点,是朦朦胧胧正在伸赖腰的四方街;午,买铜、买山货、买小吃的商贩组成繁荣的市面,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刚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经过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还剩着人和阳光的余温,在桥头晒太阳的老人换成了孩童嬉戏,两侧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这是化了妆的四方街;凌晨两点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测,只有流水之声高低起伏,这是素面朝天的丽江。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在丽江大坝的中部位置,始建于宋末元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里面的景点有四方街、五凤楼、木府、文昌宫、黑龙潭、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王丕震纪念馆、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
四方街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
五凤楼五凤楼原名法云阁,位于丽江市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木府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丽江旅游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
文昌宫“文昌宫”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集道、儒、佛三教于一殿。历史上每年二月初三在该宫由地方长官、乡绅及读书学子、社会名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地方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财源广进、风调雨顺。平素民间洞经会“谈经班”在这里进行道教科仪、斋醮(道教音乐)等法事活动。
黑龙潭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朝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位于城北象山脚下,从丽江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
雪山书院雪山书院是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丽江首任流官知府杨馝所创建。此之后至光绪年间,雪山书院经历了多次的修葺、扩张和改建,特别是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府陈宗海、晚清进士和庚吉,雪山书院山长李福宝,在书院原基础上作改建,藏书楼十分为之壮观,教室宽敞,门楼更高大。直到1905年的停科举、兴学校,其使命才告结束,办学历史长达180年。期间,共培养出了2名翰林,7名进士,61名举人,12名副榜,154名贡生,其余廪生、增生、附生难以计数,正是这些边疆人才推动了纳西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体现古代丽江平民子弟从此能够普遍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家庄基督教堂王家庄基督教堂遗址位于五一街王家庄巷75号,是丽江古城多元宗教文化交相辉映的见证。
教堂由英国传教士安永静、杰西夫妇于1921年设计建造,结合了欧洲风格与丽江纳西民居建筑风格,是古城内一栋独具特色的建筑。教堂为土木结构建筑,高15米,顶部盖瓦,呈东西向长方形布局,四个角落分别立有四个砖柱,也是丽江最早的砖柱建筑物。教堂顶部西侧曾有一座钟楼,所悬挂的铜钟由英国生产。铜钟直径约0.8米,高约1.2米,钟声响起,方圆几里都能听到其悠扬的钟声。据说,当时教堂还通过建筑周边的水系,设计和安置了水力发电,为这栋建筑提供电力照明,从而使这座教堂成为了丽江最早使用电力照明的建筑之一。教堂东南侧是传教士的生活院落,与教堂相贯通。从1935年开始,传教士们在丽江古城开办教会小学,曾有孩童40余人入学。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后建筑物受损严重,2014年10月正式启动了原址原貌修复建设工程,至2016年3月修缮完成建设开馆。王家庄教堂的修复不仅恢复了丽江古城特色历史建筑,同时展示了丽江古城多元宗教文化。
王丕震纪念馆王丕震纪念馆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新华街翠文段71号。王丕震退休后回到家乡丽江古城至81岁创作了142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文苑中的奇人。主展厅中陈列有王丕震先生创作手稿和***秋海棠出版公司出版的王丕震“经典系列”、“历史实践系列”、“北洋劫”系列,以及***“黎明”、“培真”等4家出版社出版的王丕震作品;此外,还陈列有丽江市委、市人民政府主持,由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主编的《王丕震全集》80卷、127部及四川、辽宁等国内出版社出版的王丕震作品、“王丕震创作年谱”、王丕震遗物等珍贵史料,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值得瞻仰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在这里展现了中国“文坛奇才”王丕震的传奇人生,展示了其巨大的艺术成就。
方国瑜故居方国瑜故居位于丽江古城五一街文治巷一所重点保护民居内,占地1.98亩,共70余间房。著名学者方国瑜的故居,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东北边。
白马龙潭寺白马龙潭寺位于丽江古城南端狮子山脚,系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所建,咸丰年间毁于兵战,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此处也是当时丽江文人学士吟诗作赋的重要活动场所。白马龙潭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从古至今都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诗酬唱。大殿左侧厢房南山墙内壁,镶嵌有五块清代纳西族著名诗人杨竹庐、马子云、桑映斗、牛焘等人撰刻的唐诗碑五通,计11首,碑为汉白玉,总面积1.57平方米。为研究纳西族文学艺术,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寺中还收有“留法法科大学士李汝哲故里碑”供人瞻仰。
顾彼得旧居顾彼得旧居位于狮子山西路义正办事处金甲村38号,为俄国作家顾彼得在丽江古城期间租住工作生活的民居。是一座二层小楼,为丽江民居骑厦楼式样,重檐悬山顶,坐南朝北,面阔三间9.3米,进深5.3米。该旧居原为一进三院,分别由主院、生活院、书房院构成。仅存顾彼得所居一坊楼房,修复后旧居换上灰砖墙壁,门窗刷上红漆,一派崭新面貌。
净莲寺净莲寺位于狮子山北麓,新华街双石段128号,又名嵌雪楼,清道光年间著名诗僧妙明法师按纳西族建筑风格建造,是古城内佛教寺庙之一。
普贤寺普贤寺位于七一街崇仁巷76号,是丽江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寺内供奉普贤菩萨。据清朝《光绪丽江府志》载:“普贤寺,在府城西门外。道光年间修建。”普贤寺的建筑格式既有纳西族四合五天井的风格,又有汉地佛教寺庙的明显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