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天都峰图片,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图片,天都峰的资料

  • 发布:2025-10-22 17:21:42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成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宋马远《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宋郭熙《早春图》

宋郭熙《早春图》--此图绘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明沈周《庐山高图》画中山石林木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台北故宫藏。

唐寅《落霞孤鹜图》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化多趣。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唐寅山水欣赏---“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

宋夏圭《雪堂客话图》---此图画的是江南雪景。构图采用“一角”的形式,笔法苍劲浑厚,画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从而使得画面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效果。绢本,设色。

宋夏圭《西湖柳艇图》---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

黄公望《溪山图》真迹---《溪山图》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元黄公望《丹崖玉树图》---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此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王蒙《葛稚川移居图》---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面仅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营造出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北京故宫藏。

明文徵明《茶事图》立轴---文徵明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称,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他的山水画多描写江南园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环境,景致平和恬静,笔墨清秀含蓄,注重抒情味和书卷气,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

明仇英《枫溪垂钓图》---此幅绘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层峦叠嶂,红枫映掩的溪江上,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皴、擦、点、染相结合,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侣图》---此图绘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出,冷冷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上海博物馆藏。

米芾《春山瑞松图》---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台北故宫藏。

明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此幅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吴伟《渔乐图》---图绘湖山相接渔艇栖泊的港湾,布景简略,近处几块嶙峋山石,数株偃蹇老树,三五泊岸渔船,远处是溟蒙的峰岭,布局丰富多变,S形的构图,使近、中、远三景显得曲折起伏又虚实相生,诸景既相互系连,又不显迫塞,富有层次感和深远感。整体境界开阔,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渔港之美。

清髡残《云房舞鹤图》---相传云房寺曾是仙人出没的地方。此图作于借云关中,时顺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画面上溪水淙淙,松涛歌啸,白云飘飘,仙鹤飞舞,一隐士结茅于此,追寻仙人遗风,“凭栏无限兴,传语去寻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间胜地。构图严谨,笔墨沉着浑厚,特别是湿笔皴擦更添无限幽深。

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此图借《草堂十志图》之名,以泼墨设色而成,运以诸家笔意。卢鸿为唐代隐士、文人,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十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十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史上最早的黄山老照片,1914年黄炎培黄山行摄记

1878年,黄炎培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1905年参加同盟会,民国成立后,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长,他在任期间,主张教育要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理念,提倡学校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1914年2月,他开始在中国各地考察,5月初到达徽州,一直以来,黄山的登攀之难、景色之美,并不为国人所知晓,也许,这正是黄炎培从教育的角度,将黄山拍摄出版成书的初衷,从而为我们留下这32张极为珍贵的黄山真实影像。

民国三年(1914年)5月1日至6日,黄炎培携同乡好友顾志廉、摄影家吕颐寿,及几位挑夫、导游完成了黄山登攀,此行结束后,他写下《黄山游记》发表在当年的《小说月报》上,并由商务印书馆于11月出版了《中国名胜第一种:黄山》摄影一书。

以下各节,将以黄炎培所著文字刊登照片与吕颐寿所拍实景照片,按照时间顺序全部陈列,因《黄山游记》一文原文较长,我们只摘录部分文字解读(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阅读图片文字)。

黄炎培在《黄山游记》开篇写道:

我们根据黄炎培先生文中的记载,绘制了卫星地图的路线图,那个时代,交通基本靠走,他们三人雇了3顶轿子,6各轿夫,还雇佣了一个挑夫挑行李,一天的时间也只能走上50里不到。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黄炎培一行5月2日晨7时从容溪出发,到紫云庵(今为黄山温泉疗养院)时天已黑,幸运的是此刻黄山月亮高挂,天气放晴,当日山岭穿行约走七十里路。

当晚,黄炎培为规划次日登山事宜,认真研读前人的《小方壶斋·黄山游记》中线路,又询问紫云庵的僧人性海,其年纪七十三岁,但只到过文殊院(今玉屏楼),性海告诉他这十年间,极少有人登黄山,而黄炎培曾听闻有美国人和日本人登过黄山,性海和尚说确有此事,但未曾碰面。

此时,另一僧人果证自告奋勇愿当导游,但最远只去过狮子林,黄炎培欣喜之余,为谨慎起见,又雇了另外一名当地陈姓向导,安排妥当后,整夜在泉声如雷中入睡。

图1,《中国名胜第一种:黄山》(后图字略)紫云庵,这幅照片是吕颐寿在5月3日晨出发之时所拍,一位僧人站在寺庙偏门外,双手合十,应该是为他们送行祈福。

图2:青龙潭及小补桥

图3:紫云峰下温泉

黄炎培用这段文字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胜景,大家并亲身体验了一次温泉浴。

黄炎培一行增加人员共九人开始进发,他在文中描写的瀑布未见名称,据推测应该是如今的百丈瀑。

图6:自慈光寺望天都峰。

图7,天都峰绝壁,这是将上天门坎图中所遇的峭壁。

黄炎培在记述这段行程后,大为感慨,他认为黄山峭壁之石头,或大或小,都是经过无数年风化演变而成,此刻被他遇见,不知再过几千万年,这些大石又将变成细石,而他自身躯壳也不知泯灭何处,后一段,他特别鼓励后人,以黄山之奇绝乃天地之胜景,如果以胆怯之心而不敢登,则是可耻之事,因而要无所畏惧。

图8,天门坎,顾名思义,这就是天门的门槛,位于天都与紫砂两峰之间。

细细对比,这棵迎客松在100多年之间,还是有不少变化的,旧图左侧第二排枝桠松针清晰可见,新图则无,并隐约可见钢丝绳拉着最下方的枝干。

图10,松与石,这里在文殊院洞下方,称为蓬莱之岛。

图11,自文殊院望天都峰。

黄炎培一行登上文殊台(今玉屏楼前的平台),四周远望,面对壮景,大饱眼福,这张照片的右上山峰为耕云峰,峰顶有只石鼠,正欲跳向天都峰。

图12,文殊院,这处寺院相传由普门大师创建于明朝时的1613年,后毁于火灾重建,1952年再次失火,今为玉屏楼宾馆。

图13,从文殊院的一线天处,侧望天都峰。

夜里大家睡在文殊院的佛龛旁,气温极低,感觉很冷,第二天清晨,黄炎培酌情给了德圆和尚三元四角银元,一行人向莲花峰进发。

图14,莲花峰。

图16,云门峰。图17,九龙峰。此两图均在莲花峰绝顶上所拍。

图18,自莲花峰绝顶望天都峰,黄炎培登上黄山最高峰莲花峰的绝顶之上,向四周远瞰,豪情万丈,诗兴大发,写了一首《登黄山莲花峰绝顶》:

图19,鳌鱼峰。图20,自天海望天都莲花峰。

黄炎培一行从莲花峰下山,从百步云梯到达鳌鱼峰,这一段和如今的黄山路线没有区别。

图21,自天海望莲花峰。

图22,自天海望北海门。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那时的天海并无多少树木。

图23,狮子林;图24,狮子林前松坞。

图25,清凉台。

图26,自狮子林望始信峰;图27,始信峰。

黄炎培一行从天海登山光明顶,再直下至狮子林(今为黄山狮子林宾馆),当他们到达这座禅院时,发现只有一个僧人在此修行,看见有难得的外客来此,拖着病体都出来迎接,让黄炎培大为感动与怜惜,他提供药品,让同行的好友顾直廉为其医治。

图28,江丽田琴台。

黄炎培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江丽田琴台的典故。

图29,扰龙松。图30,接引松。

那时当地向导已将扰龙松称为“梦笔生花”,其本来的石柱如龙,一松立于龙头之上,有戏扰之意,扰龙松之名因而存在地方志中,不过,何时称为李白的妙笔生花,亦无从稽考了。

图31,萝松。

当他们到达云谷寺后,陪同的果证和尚告诉黄炎培云谷寺旁有一棵奇树,名为萝松,藤与松树合体为一。

图32,九龙瀑。

黄炎培在九龙瀑遇到了危险,为了拍到和近观瀑布绝景,他们从斜坡进入,没想到由于土石松动,脚下一滑,黄炎培滑下去几丈,手指受伤出血,而天洲(吕颐寿)与顾志廉均不顾危险,一个下深谷扯掉茅草,一个寻找机位拍摄全景,也就是这张九龙瀑的照片非常完美的展现出来,黄炎培也自嘲到这是他花费几滴血换来的。

经历了艰苦的登山之行,前夜继续宿于紫云庵,黄炎培一行次日晨,继续洗了温泉浴,和紫云庵僧人性海话别,获赠黄山特产,临别时黄炎培给众僧人留下了书联,其中赠性海僧为:

写到这里,如同黄炎培先生黄山之行的结束,本文也全部完成,最后还是引用他的感悟与诸位读者共勉:

对黄先生的这段话,个人浅显的理解就是:实践出真知,凡事迎难而上,这才是顶天立地之人。

手绘分幅导游图,全程攻略详解——大美黄山,不用导游轻松自游

我打算用手绘分幅导游图方式,直观的详解中国各大名胜,帮助一些喜欢旅游却摸不到窍门的朋友,可以用最省时省力的方式深度游玩各大名胜。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三山五岳之首,景色之美无出其右,所以我的系列就从黄山开始。

黄山有南北两座主要山门,北门从黄山区(甘棠镇),由太平索道登山;南门从汤口镇,着力推荐由此门上山。如自驾,第一天由京台高速至汤口镇下。停好车,进入景区,乘坐环保公交车至云谷索道,游程正式开始。

可选择徒步登山(徒步登山需2小时左右),亦可乘坐索道上山,索道上站为白鹅岭索道站,步行几分钟便到达旅游的第一大景观片区——始信峰。

黄山始信峰位于景区东侧,面朝“东海”,三面陡崖,峰林四起、云海翻腾,是黄山峰林景观的代表,也是地质运动中花岗岩峰林形成的巅峰之作。远方最具代表的景观为“十八罗汉朝南海”是连续性峰林景观。

始信峰游程大约3-4小时,加上前面登山(或坐缆车)以及上山排队的时间。一般我会把始信峰以及她所在的东海北海地区作为一天的游程。

北海宾馆所在,是黄山顶上面积较大的一块山巅平地,其东侧和北侧有数个观景台可以赏景。如东侧的始信峰;中部的梦笔生花;北侧的狮子峰等等。

第一天的行程,最后可以住在北海宾馆,或者稍稍向西走一段,入住排云楼宾馆,为第二天的游程提前作准备。

第二天的行程由两条上下峡谷的线路,以及连接这两条线路的中间游道组成,行程强度较大,根据各自体力,可以全游,也可选择其中一条。

西海大峡谷,黄山景区地形最崎岖的大峡谷,无数陡崖奇石分布其中;其中由排云楼宾馆左侧下大峡谷,走完一环和二环需2-3小时,上下落差200余米,强度较大。

回到排云楼,沿着崖壁边缘游道向南往光明顶(平缓游道,强度不大),中间逗留,那里是黄山奇石的象征——飞来石——老版《红楼梦》开篇画面,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结晶。

此时已是午后,下午沿着西海大峡谷南侧游道下(此游道较偏僻,一般导游都不带,但景色无比精绝),一路下行至步仙桥,自然与人工巧夺天成。傍晚到天海,入住白云宾馆,或者上光明顶入住。

注:第二天行程强度较高,如体力跟不上可舍弃步仙桥段,在天海附近走走也不错(光明顶和鳌鱼峰就在附近)

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这三座海拔超过1800米的山峰均在景区南侧,规划在第三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游程中。

无论你住在天海或者光明顶,都不会影响你看黄山日出。黄山日出最好的地点是光明顶,与另外两座主峰的陡峭不同,光明顶是三大主峰中比较平缓的山峰。你站在光明顶上,同样可以看到阳光洒在南侧的莲花和天都两座山峰上的壮丽。

如果你看到了黄山光明顶的日出,证明你起得比较早,于是你一路经过鳌鱼峰以及一线天、云梯等景点,中午之前就登上了海拔1864米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了。

什么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然只有身在最高峰才能体会得到,莲花峰形似一朵绽开的莲花,因此得名。

下莲花峰,继续南行,到达玉屏峰。玉屏峰是莲花和天都两座巨峰之间的山峰,山虽没有两座主峰高,但她在黄山的地位很高,原因是她的山顶生长着一株黄山的象征性树木——迎客松。

玉屏峰是一个游客集散点,在这里,你可以思考一件事,是步行下山,还是乘坐索道下山。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把你带到山下的慈光阁。

如果你选择徒步下山,那我恭喜你,你不仅体力不错,而且你不会错过黄山最惊险刺激的游道——天都峰。

天都峰是一座狭长的山体,就像一条鱼脊线一样,无比惊险。如果你有胆量走完天都峰,国内很多惊险的山岳景区线路,你都不会发憷了。

注意:黄山三大主峰,光明顶常年开放,莲花和天都两座山峰每隔5年轮流开放。所以如果你想黄山的莲花和天都都游过,你至少分五年两次上山才可以。不过即便你仅仅游过其中一座,也不枉黄山一游了。

由天都继续下山,经蓬莱三岛景点,下至慈光阁,乘坐景区公交车至汤口镇,三天的黄山之行圆满结束。

当然,除了这种方式,游玩黄山在线路上还有多种形式,我仅仅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的规划,希望能够借由此文给未曾到过黄山的朋友一些小小的参考。

下期再见!

(文/手绘图:舞文弄墨的驴;风光图片:网络)

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风景区内莲花峰东南133°,与莲花峰直线相距1150米,北望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29.5米。列为黄山第三高峰。

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

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遥接大海,俯瞰群山,千峰竞秀,万水奔腾,美不胜收。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峰内有仙人把洞门、鲫鱼背、天桥、百丈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朝佛等景点。

扩展资料

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数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另有石如桃,称为“天都仙桃”。峰顶有“登峰造极”等石刻。极目远望,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今有民谣:“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峰腰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又增添了新的景点。峰内有仙人把洞门、鲫鱼背、天桥、百步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朝佛等景点。

黄山风景区景点盘点怎么样

黄山风景名胜区好大,景点好多,还分多个景区,去黄山景区光打卡都看不过来,为此,小编专门为你作为梳理和盘点,告诉您有哪几个景区组成,并您列出景区最著名必看的景点,那样你就一门清啦,不用再只是打卡了~~

首先,要向您介绍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六大景区,她们分别是:

一、黄山白云景区:

黄山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以钓桥庵为中心,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区由黄山西大门内的钓桥庵沿白云溪向东,经石人峰、石柱峰、石床峰,长达15里的新铺阶梯通过谷底,一直延伸到天海中海亭,上下高差1000余米。

二、黄山翡翠谷景区:

黄山的美梦必从翡翠谷彩池中浮出,黄山翡翠谷,昵称情人谷,谷中险峰竟秀、怪石争奇,森林茂密,花草芬芳,瀑布泉潭星罗棋布,素有人间瑶池仙境、天下第一丽水、美好情爱圣地、黄山第五绝之美誉。

三、黄山北海景区

北海景区位于黄山中部,是一片海拔在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区域,以峰为体,汇集了峰、石、坞、台、松、云奇景,天工的奇妙布局,琉璃色彩变幻,构成一幅幅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卷,是黄山的风景窗。

四、黄山梦幻景区:

这里又称西海大峡谷,特色是景点集中,以奇秀和清幽著称。这里的山体有别于前山那样群峰峭拔、以雄伟见长,这里峰峦林立,有石柱峰、石床峰、双笋峰、薄刀峰、牌坊峰、松林峰等。这里是松林峰,所以奇松遍布、小巧灵秀。

五、黄山温泉景区:

黄山温泉位列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皱折消除,返老还童,温泉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灵泉”。黄山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景区以揽胜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

六、黄山云谷寺景区

这一带山峦重叠,溪谷蜿蜒,云雾吞吐,明代建有云谷寺,今寺已不存,旧址上盖有宾馆,自东路登山者在此小憩,可远眺变幻风云奇景,翠竹如海,苍松巧石,处处入画,以及集徽派建筑精华的云谷山庄,互为融合,构成了一个异常清幽的环境。此处有登山索道。

黄山景区导游全图

紧接着,黄山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现在就用图片文字来为你对上号:

★黄山松

1、黄山迎客松: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倚狮石破石而生,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2、黄山梦笔生花:

一石挺出,平空耸立,下圆上尖,像一枝书法家的斗笔。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游人称此景为“梦笔生花”。

3、黄山卧龙松

卧龙松,位于卧云峰,地处始信峰东侧,树干分为两枝,附岩盘曲生长,顶枝反侧融为一体。作伏卧状,昂首,角折髯张,有苍龙凌波之势。

★黄山峰

4、黄山天都峰

天都峰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

5、黄山莲花峰

莲花峰是黄山第一高峰,为黄山绝顶,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巍峨峭拔,气势雄伟,周围群峰簇拥,形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仰天怒放。

6、黄山始信峰

位于北海以东1公里处,海拔1668米,相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可爱,故名。这里汇聚了许多黄山名松,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

7、黄山鳌鱼峰

鳌鱼峰的位置属于黄山中部,从平天罡能攀至峰顶,因山峰形状像形而得名,为黄山三十六小峰之首。峰顶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有“天造”二字。

8、黄山夫子峰

位于三口乡境内黄山夫子峰脚下,是一个景色优美、风景秀丽、集佛教圣地、古桥及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

9、黄山光明顶

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

★黄山石

10、黄山飞来石

从光明顶往西或由排云亭南行,就能见到“飞来石”。这是一块高12米、重600吨的巨石,底部和山峰豁然分开,似天外飞来,故名。《红楼梦》中拍摄的的顽石就是飞来石。

11、黄山松鼠跳天都

站在玉屏楼前向动望去,可以看见耕云峰顶一怪石,如同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想越过万丈深渊,跃上高耸入云的天都峰。这也就是“松鼠跳天都”之名的由来。

★黄山瀑

12、黄山百丈瀑

<mip-imgalt="黄山百丈瀑"border="0"ss="281"src="更多关于黄山风景区景点盘点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af5ed161573197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