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七彩云南的西北,有一个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该州位于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怒江州西接缅甸,有长达450公里的国境线,辖泸水市(县级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怒江州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之一,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大香格里拉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开发不多、交通不便、道路不好,普遍落后贫穷,但却是最原生态的地区。
怒江在怒江州境内全长310多公里,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由于江东有碧罗雪山山脉,江西有高黎贡山山脉,怒江奔腾于这两山之间,两岸山势雄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谷幽深,北高南低,河流落差大(江面在贡山最高处海拔1400米、六库最低处海拔仅700米),水急滩高,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大峡谷地貌景观,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称世界三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又叫“东方大峡谷”,沿峡谷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三地内,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藏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不少乐趣。
串联起怒江美丽风景线的国道G219线丙六公路(贡山县丙中洛镇至泸水市六库镇),通行条件差,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条路上行驶,考验的不仅是驾驶技术,还有胆量与勇气。欲前往观赏美景的人们,会因此望而生畏。
终于,怒江美丽公路(丙六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始修建。这条取名为“美丽”的公路,是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国省干道改造重点项目,也是云南省扶贫“双百”工程中“一百项骨干通道工程”之一。
2017年8月25日,怒江美丽公路正式开工,工期26个月,预计今年(2019年)的年底通车。项目建成后,将达到“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美丽公路建设和发展目标。
怒江美丽公路,连国道G219线丙察段,起于贡山县丙中洛观景台,沿怒江顺流而下,由北向南布设,经贡山县、福贡县,止于泸水市六库镇的小沙坝,与规划的G219腾六段相接。主线(不含连接线)全长276公路,其中:丙中洛至福贡段148公里,福贡至六库小沙坝128公里。
建设项目分为三个标段,丙福段148公里为一标段74公里、二标段74公里,福六段128公里为三标段。
笔者所在的“路景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有幸中标所有三个标段的文化景观工程项目。公司计划通过文化植入和景观提升,扩大怒江美丽公路的影响力,促进怒江全域旅游的发展。
3月初,公司一行三人,沿施工中的美丽公路逆江而上,到各标段项目部提交景观工程开工申请。
施工过程的美丽公路,既要保证工程进度,还要保障从六库到贡山的生产生活物资正常运输,保护好沿线文物和植被,时刻做好应对暴雨天气以及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本文对异常艰苦的施工环境,不做过多描述,重点是随我们在沿途几个主要节点,领略峡谷两岸的历史人文景观。
从六库镇出发,经怒江西岸的美丽公路行驶50公里左右,正对着怒江水面看过去,有一座山峰被称为“伟人峰”,不知是谁发现了这个天然之作,仔细品味还真像静卧在群山之上、仰望蓝天的一个伟岸身影。
继续往前走,经过一个刚建成的棚洞(亚巴棚洞),这里的峡谷很窄,陡峭石壁高1500米,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江边怪石嶙峋,有一块酷似老虎的巨石稳立河谷,欲从江边跃上公路。这被称为“老虎跳”的天然景色,更增添了怒江大峡谷的传奇色彩。
泸水段的美丽公路,都是沿怒江西岸布设,在怒江碧福大桥转向怒江东岸。
怒江美丽公路第三标段项目部,设在怒江碧福大桥的西桥头。
驱车由西向东跨过碧福大桥,就进入了福贡县境内。
福贡县地处横断山脉中段、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12公里,而东西最大横距只有23公里。福贡取自“幸福的高黎贡山”之意,是典型的“边疆”,整个纵向县域边界西接缅甸,国境线达142公里,超过该县的最大纵距。
进入福贡的第一站,就是匹河怒族乡,海拔1300米。
位于匹河乡的福贡民族实验中学,在其教师宿舍小庭院内矗立着一块神奇的巨石。这个小庭院是在一个高有七八米、宽有十几米的石头上建造三幢平房形成的三合院,中间还留有七八平米的院坝。
据说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三点,因连续下大雨,怒江东岸山体滑坡,这块重千吨的石头,重重地砸在公路上,接着借助惯性又从公路上弹到6米高的三合院的院坝内。响声惊动了住在院子里的老师,出来一看,惊呆了:院子中飞来了块巨石,而且不偏不倚的落在院中央。岩体紧靠墙,没有损坏房屋,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伤到任何人。第二天早上,人们到处寻找巨石滚落的地点,但找遍了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岸,均找不到巨石滚落的痕迹。于是,巨石从天而降就一直成为一个谜。
从此人们叫它“飞来石”,也有人说这是地上的母石引来了公石,因此称它为“夫妻石”,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力。
过匹河乡后,再向前2公里处,转入右侧的岔路,可到达当年赫赫有名的知子罗村。
知子罗村是一座久已废弃的老城,原是怒江州州府,上世纪70年代,州府才搬到六库镇。
知子罗村还是原碧江县县府所在地。1986年12月25日,碧江县突然被宣布撤消,原因是根据地质部门的专家分析鉴定,设在知子罗的县城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坡,于是“碧江县”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永远消失了。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山崩地裂的滑坡直至今天仍未到来,而昔日繁华的知子罗却变得凄楚清冷,成为“边境县城遗址”。知子罗虽比不上楼兰古城、吴哥遗址,但它在怒江州的发展史上却也算得是浓厚的一笔。
驱车沿美丽公路向北蜿蜒盘旋几公里,就是匹河乡的老姆登村。“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老姆登村对面有高黎贡山北段较有名气的皇冠山,皇冠山因形似皇冠而得名。皇冠山在群山之中独树一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老姆登村是观赏皇冠山的绝佳选择,有很多人因皇冠山而慕名而来,一睹皇冠山的壮观。
穿过福贡县城,途经鹿马登乡后约20公里,可在路边看到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眺望怒江对面的高黎贡山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岩石穿洞,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
眺望石月亮的最佳位置,属于福贡县的石月亮乡,怒江美丽公路第二标段项目部就在该地。
在石月亮乡,还能看见一种渡江工具——溜索。
“溜索”是以一条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溜索渡江是原来横断山区人们过江的主要方式,不但人可以过,连马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过江,许多生产生活物资通过溜索运送。
怒江没有船,惊涛骇浪小船也无法横渡,上下航行更不成。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二十一世纪初,政府在怒江上先后建造70多座各类桥,原来的溜索基本都被剪掉。现有的“溜索”,渐渐变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而存在。
沿着石月亮乡北上5公里,就是该乡的拉马底村。
在拉马底村,还有中国远征军回国渡口遗址。由公司设计的远征军纪念广场,准备建在此处,景观工程内容包括:远征军雕塑、广场装饰、特色导视小品。目前,怒江美丽公路建设指挥部,正在协调当地的征地问题。
提到中国远征军,顺势简要地多说几句。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
1942年3月12日,中国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当时的设想是还可能出第二路军远征泰越,甚至派出第三路军渡海去参加南洋各岛战争,所以第一次的远征军便加上了“第一路”的头衔。卫立煌出任第一路司令长官,因为卫立煌未到任,由副司令杜聿明代理指挥。
第一路远征军的入缅作战,因为史迪威(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无能、英国军队的无耻、日军的诡异用兵,远征军孤军作战、后勤保障被切断,不得不决定全面主动撤退。
1942年5月开始,远征军各部退出战场沿不同路线撤退。
杜聿明没有听从史迪威要其撤往印度的命令,而是坚持要将所率第五军撤回云南。除孙立人的新编第38师没有服从军长命令外,第五军其余部队分三路撤退。杜聿明本人率军部和新编第22师为一路,新编第96师为一路,负责断后的第200师为另一路。
人们总是用“野人山”来概括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作战失败后撤退的路线,其实这是非常笼统和不全面的。
“野人山”大约是指缅甸孟关以北胡康谷地及江心坡广袤的原始森林,当时途经野人山撤退的中国部队中只有杜聿明的第5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新编第96师。
戴安澜的第200师负责断后,沿滇缅公路辗转撤退。因为一旦200师转向印度方向,第五军主力部队就会全部暴露在日军面前。最终,第200师突破日军围追堵截,从滇西的片马、龙陵、腾冲一带回国。遗憾的是,师长戴安澜在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8天后在撤退途中光荣牺牲。
杜聿明的第5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历经千辛万苦、付出沉重的代价,走出了野人山,但无可奈何地退到了印度的雷多,暂时没能撤退回国。
新编第96师这一路,从野人山一直北上,走到最偏僻的地方——缅甸最北方的“葡萄”。葡萄的东面就是云南的福贡。
福贡境内有多条通往缅甸的人马驿道,在上帕镇的古泉村、石月亮乡的老娃达村,至今还存在与缅方边民往来的古驿道。
福贡县境内、高黎贡山上的石月亮,百里可见,俨然是一盏指路明灯。
第96师一路翻越一座座国界线高高的山脉,靠着石月亮引路,经古驿道抵达福贡。随后,该师在当地怒族人的帮助下,架设“溜索”渡过怒江。
据说,在高黎贡山的山峰石壁上,刻着“民国三十一年八月五日,中国远征军第九十六师经此回国工兵营”的字样。
第96师的撤退路线虽然不是最艰难、伤亡最大的,但却是最耗时、最扑朔迷离,也最不为国人知晓。该师入缅时9863人,伤亡4081人,失踪2182人,归国时3600人。
远征军撤退中到底倒下了多少官兵,至今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根据杜聿明的粗略计算: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约10万人,生还者仅有4万,战斗牺牲有1万。也就是说,有5万多将士是在撤退途中非战斗牺牲的。在所有部队中,仅仅只有孙立人的新编第38师保存建制的基本完整,他们撤退中非战斗牺牲人员低于战斗伤亡人员。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也是中国军事史上黑暗的一页。
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远征军回国渡口遗址,应该就是第96师当年的过江渡口之一。
但愿远征军纪念广场能够如期建成,中国远征军是一只英雄部队,值得纪念。正是由于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败,中国远征军知耻而后勇,才有了第二次入缅作战的辉煌战绩。
离开石月亮乡,我们没有继续北上,因为二标段的监理部设在鹿马登乡,所以又原路返回二十几公路,夜宿鹿马登。
第二天清晨,从鹿马登向贡山挺进。为了避开主线堵车,我们通过简易吊桥从对岸绕行。
中午,进入贡山县城,县城在怒江西岸。
怒江美丽公路第一标段项目部设在贡山县城。
贡山县地处怒江大峡谷北段,北接***林芝地区的察隅县,是云南到***的又一通道。
贡山,每年有近200天都是下雨天。2019年的雨季来得比往年早,从2月中旬开始,雨水天气连绵不断,全县境内塌方、泥石流频繁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美丽公路的施工和保通。
从贡山县城驱车出来,由于施工中的美丽公路泥泞狭窄,只好在达拉底怒江大桥(修建中)旁边的过江吊桥绕到东岸,通过乡村公路往丙中洛行进。
沿乡村公路上至半山腰时,在左侧后方忽现一奇妙仙境:山峦叠嶂、奇峰耸立、白雪覆盖。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贡当神山。
再往前,过怒江捧当大桥,回到西岸行进约20公里,就到了怒江第一湾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怒江第一湾的绝色美景。
这个时节(二三月份)的江水,基本上是冰川融水,颜色是宝石一样的蓝绿色。
怒江第一湾是怒江峡谷最精粹的部分,有人这样说:“到了大峡谷,不到第一湾,白来怒江玩”。
在观景台俯视怒江水,此时呈“U”字型,由于悬岩绝壁的阻隔,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观景台所处的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
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水面50米以上,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林木繁茂,田园风光迷人。
继续前行两公里,就是怒江美丽公路的起点——丙中洛观景台。
从丙中洛观景台向下看,又见一熟悉的“U”字型半岛…。正迷惑时,幸好旁边一个导视牌友情提示:“不是怒江第一湾,是桃花岛”。
桃花岛也叫扎拉桶村,因怒江环绕,成半岛状,岛上桃花甚多,故得此名。由于与怒江第一湾弯度差50度左右,当地人称“怒江第二湾”。
仔细观察,能看见江边有一座钢索吊桥。以前,来往桃花岛两岸,只靠一条篾(读mie)做的溜索,几个月换一次,后来改成钢索。但1980年钢索因锈断裂,过江的5位村民坠江而亡。于是在1983年建起了这座钢索吊桥,在桥墩上写着,禁止5头以上牲畜同时通过,也禁止10人以上齐步走。
桃花岛的地理位置好似与世隔绝,村落的***更像个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身处之地犹如画中之画,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由怒江美丽公路起点逆江而上,走5公里的丙察公路(丙中洛至***察隅县的察瓦龙),就来到了石门关。
怒江石门关属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图示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据传说,每年端午节前后,石门关矗立的悬崖峭壁上,常会有数条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石门关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自古以来,以茶易马的商品经济从未断绝。
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茶马古道已经被现代交通所取代。但丙中洛通往藏东南地区的马帮队,至今仍在丙中洛的古道上穿行,它是茶马古道的活化石,其传承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至今年年底,随着怒江美丽公路的正式通车,势必吸引旅游者、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滇藏公路将添加南线新通道。
滇藏北线是传统老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盐井-芒康(接川藏公路)-左贡-八宿-然乌。
滇藏南线是新添通道:大理-六库-福贡-贡山-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然乌。
假以时日,“路在江边走、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将在怒江州成为现实。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七日星期日
二当家不虚此行于生日档期
怒江大桥烈士是熊汉俊。
当时在浇筑此桥7号桥墩时,当时铁道兵战士熊汉俊因为连日劳作,身体实在是太疲惫,意外跌入40多米深的桥柱中心,速凝水泥牢牢将他锁住,倾泻的砂浆将他掩埋,浇铸一刻也不能停止。
熊汉俊当场牺牲,生命定格在21岁。就这样,他壮烈的牺牲了,他的遗体也永远的与桥墩连在了一起。每当火车驶过,呼啸而过的火车鸣笛都是在向他致敬。几十年后,怒江大桥重新修建,唯独有解放军的桥墩保留下来,来纪念这名牺牲的烈士。
怒江大桥的桥梁概况:
怒江大桥自投入使用之日起,就一直满负荷的承担着两岸车辆通行的艰巨任务。如今,整座大桥的护栏、桥面上的人行横道已经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裂痕和版面剥落的情况。
为了继续延长怒江大桥的使用年限,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经过州委州政府的批准,在泸水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怒江大桥的加固和维修工作已于2010年6月20日正式启动,工期确定为4个月,施工期间将对大桥进行交通管制,严禁车辆通行。
这个老虎口,是川藏线上必须经过的。
左边怪石嶙峋,右边滔滔怒江水。
我们走到那里的时候,看到一辆大卡车,车上装满货物,车顶卡在虎口,进退不得。
邦达海拔4300米,是川藏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在318国道上位于左贡和八宿之间,往北经昌都、江达从317国道入四川,往南经左贡、芒康从318国道入四川。它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
邦达处于三江并流的中间地带,位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分水岭—他念他翁山脉主脊上的一个宽坦山源盆地,战略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从4125米的邦达绕过镇头不远,就要开始翻越4658米的业拉山,业拉山虽然海拔不算高,但是却因垭口东南面的怒江七十二拐闻名天下!
站在垭口,回望邦达:邦达草原长80多公里,宽约20公里。地势平坦,草肥土沃。它是***东部交通枢纽,邦达机场就坐落在邦达北面草原上,川藏公路北线和南线也在此相会。
垭口上空,阴云密布,雪花纷扬,武警交通支队官兵立的牌子赫然在目,从十八军挺进***,打通川藏线,到现在的武警养护保畅通,人民子弟兵在雪域高原付出了多少牺牲和艰辛啊!向最可爱的人们致敬!
垭口顶端是风化严重的土黄色沉积岩层,裸露在外的喀斯特石灰岩,峥嵘突兀,象一座巍峨的天然城堡。这就是令人称奇的业拉山天门洞,仿佛这座城堡的城门!
业拉山是川藏线上少有的能前观日出,后观日落的绝佳摄影位置,不少摄影爱好者不惜在高海拔的邦达留宿几天,就为拍到震撼心灵的日出日落!
过垭口前行一公里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一零八道拐”。
怒江七十二道拐的卫星地图,直观吧!318国道上的一小截108拐,就像一条巨龙一样以“Z”型蜿蜒盘旋——从山头到山脚,而脚下就是湍急奔腾的怒江。
当地政府同样新设了观景台方便过往游客停车欣赏,巨大的观景台平伸出崖壁十余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垭口这边已是风歇雪住,摄影大师们自是各选机位,捕捉心中的感动!
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是U型弯。每个拐都是鬼门关,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每年都有车辆翻下山,堪称中国公路上有名的“魔鬼路段!因此车辆通行时,驾驶员都捏着一把冷汗缓慢行驶。
此路段海拔落差1450米,长度约12公里,平均8%的纵坡,再加上横坡,其合成坡度更是艰难,要克服一千多米的高差,在没有公路隧道的情况下只能延长公路的水平距离来适应海拔高程的变化,这种做法专业上叫作展线。
如果有摄影爱好者想拍摄夜间七十二拐的车流轨迹,那就得不辞辛劳爬到对面山上去,只有那里才能全视觉拍摄。
弯拐扭得如此曼妙那又怎样?这就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真实写照,没有哪个驾驶员敢不小心谨慎低速通过。
下山的途中,会见到路边的工程车,这是武警部队为保障国道畅通采取的便民措施。
在险急弯道,还会有警车停靠路旁提醒过往车辆驾驶员保持警惕,安全通行!
一千多米的落差,悬崖边的生***险境,20多公里的弯道,竟然耗时一个半钟头,这就是为什么邦达到八宿90公里的路程需要2个半小时,而且还要换领限速40公里限速条的原因。
下完七十二拐,便是比科罗拉多大峡谷还长的,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
几个拐后,就可见到赫赫有名的怒江大桥,桥从江中一狼牙状巨石穿过,全长74米,海拔2730米,因地势险要而被称为川藏公路的咽喉。武警***总队昌都地区支队十八中队的官兵就在这里守护着怒江大桥。
1953年,官兵们在修建怒江大桥时,一名战士不小心掉入刚刚浇筑的桥墩中,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将他救起,只好流着泪将他筑进桥墩。这座桥墩一直被完好地保存着,成为耸立在滔滔江水中的一座丰碑。
怒江两岸绝壁危耸,不时有石块从山上坠落,红褐色的山体经历亿万年的风蚀水割,令峡谷更显沧桑雄阔!
正宗国道318在怒江大峡谷也只能化身羊肠鸟道,老虎嘴前难会车,我们只得倒退数百米方能让大货车通过。
怒江水滔滔奔流,崖壁呈现出千奇百怪的节理和孔洞,这是川藏线上见着的最酷烈的焚风水蚀地貌。
318国道在怒江大峡谷蛇行斗转,很多弯道都是***拐看不到对面来车,因此保持低速、弯道鸣笛是非常必要的安全手段。
接近八宿的路旁全是发育不全的丹霞地貌,此刻的阳光,若有若无透过云层,映射在怒江大峡谷,丹霞赤壁、碧水青天的景象,非常美妙,陶醉异常。
八宿一过,川藏线就此天堑变通途,旅途再无忧虑。
因为怒江这里地形特别复杂。有很多的高山大川。如果要是在这里骑行的话,有很多的上坡,很多的弯道是特别危险,也是特别费力的。所以在一些骑行爱好者的圈子里面,怒江大桥被传是川藏线最难走的地方。而且因为地势落差特别大,怒江这里面的水流也是特别团结的走在这样的大桥之上,确实也是会让人比较害怕的。在以前没有大桥的时候,怒江这里的人民群众都是靠着绳索来在大山之间穿梭的。这边是我国的大西南。位于横断山脉周围。这个地形是最复杂的。这里有很多的沟壑。
有很多骑行爱好者都是特别厉害的,他们可以靠着自行车就骑行特别远。他们是非常爱好运动的。但是骑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骑行是特别需要毅力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难走的路段。像是川藏线这些地方都是高原,是会缺氧的。在缺氧的情况下,还要一直在路上不断的前进。太阳特别晒也是特别热的。
而且还有很多的上坡。所以有的骑行者会在路上遇见一些车的时候会把手挂在上面,然后让车带着他们走。但是这种但是这种行为是特别危险的。因为车一旦加速或者是刹车的话,这些骑行者就有可能被卷入车轮。不过在川藏线中还是有很多人这样。
川藏线也是骑行者们的圣地。一般像是那种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骑行者,都会选择走上这条道路。因为这条道路路况特别复杂。然后也是特别缺氧的。能够成功的通过这条道路。对于他们自己。是一个荣耀。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人慕名朝圣而来。他们在这条路上挥洒了自己的汗水。磨练着自己的意志。留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
为什么?你照照镜子不就知道了?好好的风景,何必糟蹋了呢?
2、不要和建筑物一起拍照没错,任何建筑物都不行。因为你不管跟什么建筑物拍照,总有人跳出来给你找到各种不合适拍照的理由,比如你站在塔下面拍,他们说塔是镇妖的;你站在寺庙前拍照,他们说你不尊重当地信仰;如果你站在所有你不了解的当地建筑物前,甚至你都不知道那个建筑物是干嘛的,说不定是座坟墓呢?你怕不怕?
3、不要和你同行的朋友一起拍照万一你跟你朋友旅行结束之后就友谊决裂了,这样的照片看着不就特别尴尬?或者万一你们有暧昧关系或者是情侣,那就更尴尬了。
4、不要和你自己一起拍照和自己怎么拍照?总有办法啊,比如你对着镜子拍,对着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拍,或者你用多重曝光让照片里有好几个“你”,都是有可能的啊。这样的照片看着就“诡异”,难道你不觉得另一个自己才是最可怕的吗?
5、不要和动物一起拍照如果是猛兽,你有生命危险,如果是可爱的小动物,你吓到它们也不好吧?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什么?你们觉得我神经病?这样干脆就不用拍照了,什么都不拍?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啊。
我的意思是,去景点,只要不是明令禁止拍照的地方,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反正你开心就好。因为不管拍什么,总有人闲得无聊给你各种不能拍的理由,你信则有,不信则无。
再说,连好多明令禁止拍照的地方,不少游客都偷偷摸摸去拍,好像别人说不能拍,你就真不拍了似的,你以为“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游客真有这么听话?
“做全中国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您好!前几天去寺庙的时候,正好看到很多人老是对着佛像拍照,就特别想说说这个问题,正好您的问题就出现了。
1.佛像很多人去寺庙都喜欢拍佛像,但明明殿内都写着禁止拍照,不知道为何还有那么多的人会拍下来。去过的一些寺庙,都有禁止对佛像本尊拍照的说法,为什么?
有的说话是闪光灯会加速佛像的老化,但是我看大部分拍照的人基本是没有开闪光灯的。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从尊敬的角度出发,如果是开了光的佛像,容易冲撞。另外,拍完后在保存多久,何时才可以删除也是有讲究的。当时去三亚看南海观音的时候,导游就曾介绍过,不过实在记不清楚了。每个地方的讲究也不同。
2.陌生人现在很多景点都人满为患,所以想拍个独照还是挺困难的事儿。尤其是有的景点,想拍,但有人就是站在那里半天不动,他们也不照相,就是一直在聊天。这种情况,就直接告诉他们,请他们让开下,不要赌气就对着他们拍照,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例如在摩洛哥,有次拍只小猫,有个当地人误入镜头,都会叫我们把有他的照片删除。
3.不要和阴气重的拍照墓地,老家具,老古董一类的尽量不要拍照。可能有人会想,谁会去墓地拍照?在国外,墓地不像国内似的会在远郊,在市区内也许谁家的房子就是对着墓地的,这样的房子价格还会贵呢。在英国朴茨茅斯这个城市里,有次路过一些房屋就是专门对着小块墓地,租金都要高于其它地方。因为在他们眼里,这都是宝地,会受到保佑。
一般去景点的地方,不让拍照会明确挂出来。例如去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时候,黄金面具展厅和木乃伊展厅是完全禁止拍照的,所以去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好。
旅游时,遇到喜欢的景点,把景点用相机拍下来,留作纪念,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不论是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拍照的禁忌,去旅游时我们有必要,提前掌握些,当地的风俗与法律,不然会很尴尬。
怒江大桥(国内唯一不许拍照的桥)
***昌都地区有着“川藏公路咽喉”之称的怒江大桥,游客在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这座大桥是建立在怒江之上,两座陡崖之间的,六十年前建筑这座大桥的时候,需要解放军战士,在陡崖之上,高空爆破才能建成,作业很难也很危险,有一个解放军战士,在浇筑桥墩的时候,不慎跌入桥下,牺牲了,建桥的三年内牺牲了近一个排的战士,这座大桥肩上有我们解放军战士的鲜血,来到这里,我们不仅仅是观看大桥的雄姿,还要向那些,在建桥过程中牺牲的战士和每天在这里把守的武警们,心存感激的致敬。
***·***(宫殿里面不许拍照)
***的***外面是可以随便拍照的,但是宫殿内部是不可以拍照的,这里是中国***佛教的圣地,朝圣者与游客来到这里都需要尊重、遵循佛教的原则,踏入宫殿内的人,不可以踩踏脚下的门槛,头上不可以戴帽子、宫殿里面不可以拍照片。
阿米什人部落(不喜欢被拍照)
在美国的兰开斯特,有这样一个神秘的部落,他们生活简朴,拒绝现代文明,他们还生活在十九世纪里,他们不使用现代化一切设备,没有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出门时的交通工具是四轮马车,他们手工耕作,自给自足,拒绝政府给予的一切援助,这里的人们很善良,喜欢游客的到来,但是不喜欢被拍照。
苏格兰·罗斯林教堂(不允许拍照)
电影《达·芬奇密码》出现的罗斯林大教堂,就位于苏格兰的罗斯林镇,该教堂又被人们称为"密码大教堂",就像电影里看到的一样,教堂里有很多关于宗教的神秘符号,这里是不允许拍游客照的。
德国(不能行纳粹礼)
曾看过一个新闻,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行纳粹礼,并相互为对方拍照,德国***看到他们,行纳粹礼的照片后,逮捕了他们,最后这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局缴纳了五百欧元的保释金,才被放出来,德国的法律规定,在德国行纳粹礼,最高可判刑入狱三年的惩罚,去德国的旅游的游客,在德国千万不要行纳粹礼。
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阅览室(不可以拍照)
据说,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总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历史上馆内有三千册书籍,在美英战争时期,被英国的士兵全部给焚烧了,后来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拿出自己珍藏的六千多册书籍,全部捐赠给图书馆,这样图书馆才有了首批书籍。图书馆的主阅览大厅,在托马斯·杰斐逊大楼内部,这里只可以安静的看书,不允许拍照。
拍照的禁忌,有的是出于自己心里的忌讳,不与陵墓合影;有的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闪光灯会对一些文物产生光照损坏;有的是当地习俗,阿拉伯不允许给戴面纱的女性拍照;有的是当地政府的规定,朝鲜只能拍摄官方同意的景点;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不能与佛像、神像合影。
也许你还不知道这些,但一定要注意。有的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1、庙里的佛像是尽量不能拍照或者合照自拍的,这是对神佛的不敬。所谓见庙烧香,遇佛拜佛,这些地方,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怀有敬重之心的。其实是闪光灯会对佛像有伤害。
2、不要与年很久的衣物、家具合影。3、教堂有人说,西方的教堂跟东方的庙寓意是相同的,在教堂里边拍照,也会对自己有影响。
4、墓地陵园中国有句老,***者为大。有的要从风水运势上来说,在墓地拍照,犯了忌讳,运势堪忧。
5、洗手间虽然看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不宜久留。
6、红灯区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设置的新规,所有游客不能对着橱窗里的人拍照。
7、国外的私人民宅必须在征得主人同意才可以拍照,否则他们会认为是非常侵犯隐私的。
8、赌桌拉斯维加斯赌场可能可以拍照,但赌桌上是不能拍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赌客的隐私。
9、入境海关最好不要玩手机,更不要拍照。通常海关都有明显的标识不能拍照、摄像。
10、军事基地等敏感建筑比如白宫、国会山等地方,尽量不要过多的拍照,听一个朋友说,在白宫附近,最好都不要把手插口袋,很容易引起怀疑和不必要的麻烦。
第一,明令禁止拍照的景点,因为各种原因,不适合拍照,有的可能涉嫌违法。
第二,在景点的私人领地空间,要尊重隐私权,不适合拍照。
第三,在教堂寺庙等地,有宗教活动的地方,正在举行礼拜,诵经等,不适合拍照。
第四,在墓地不适合拍照,也包括塔林,尤其拍摄全景。
第五、在曾经出过重大事件,尤其有重大人员伤亡的现场,不适合拍照。
第六、有的地方可以拍照,但不要使用闪光灯。
第七、有的地方禁止使用自拍杆。
第八、不要拍摄其他游客,尤其是孩子。
第九、为了确保稳妥,拍照之前可以询问一下,是否可以拍照。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拍照更是一趟旅游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之一。但是,很多景点固然美丽却是什么景点都可以一起合影的。就像当初,我刚学习摄影的时候,一个老师就跟我说摄影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拍的。其道理就跟合影一样。那么有哪些景点不宜拍照呢?
(1)墓地(陵墓,塔林等)。有些墓地或塔林虽有百年千年历史,也是历史文化遗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合影拍照了。墓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隐晦的地方,如果与墓地合影,会显得晦气。就算它已成为一个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区,可终究还是墓地,埋葬***人的地方。有人传,与墓地合影容易召唤鬼魂与其一起拍照。
(2)老房子。百年没有人居住过的房子因为没有人气显得阴森诡异,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东西。
(2)寺庙。寺庙外面拍照合影倒是可以,但是寺庙里面,尤其是有佛像的地方,既不能拍照也不能合影。一般也是禁止拍照。
(3)在动物园,不要与凶猛的动物合影。由于凶猛动物一般是在笼子里,你与之合影,意味着要背对着它。这样很容易遭到动物的突然袭击,比如老虎,狮子。虽然隔着笼子,但被吓一跳也是挺糟糕的。
(4)不要在塔的正下方与其合影。因为在中国古文化里,塔的正下方一般是***妖魔鬼怪的。你若站在下面,就显得被压制,很不吉利的。
(5)写明禁止拍照的地方就不要与其合影。
对于出行,我们每人个最原始的想法就是,到景点的标志物前拍照留念,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如果我千里来玩,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可能会有遗憾的,所以拍照是我们的最多选择。
对于我个人来讲,到各地游玩,我只拍风景,拍人文,白自然,其它的不拍,如果说有不宜拍照的,那是绝对不拍的。
(拍摄:爱山水的农夫,江苏吴江太湖)
一、是国家保密性质的景点,人防工程等,这类地区能进去参观就很不错了,为了做好一名公民的职责,拍照更是不行的。
二、是寺庙佛像景点,对于寺庙,我们都是可以进去参观游玩的,但出于人文关怀,信仰关爱,尊重信仰的要求,在这些处所参观游玩,可以拍整体环境风光,但不要对佛像塑像进行拍照,这也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我们都要自觉遵守。
三、陵园墓地景点,我们到各各陵园墓地进行参观,这些景点最好是看看就行,不用拍照,也最好不拍,一些道理这里不讲,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还有许多墓地是在地下,有墓道通行,游人可以进去参观,但最好不拍照。更不要在里边拍照留影,更是不可。
(拍摄:爱山水的农夫山西皇城相府)
四、高塔建筑景点,这类景点多是佛教场所,有些是供奉物品,有些是高僧的圆寂之处,都是敬而远之场所,这些地点不能拍照,更不要站在塔下拍照。
五、各类大型博物馆,对于这类展馆,大多展示的是国家级文物,都是受到严格保护的,有些还是属于保密文物,我们到这些展馆参观,会有“禁止拍照”提示,大家应该自学遵守。
六、国外民俗信仰之地,对于不同的国情,国民信仰不同,对于到这些地方游玩,最好遵守当地风俗,不要进行拍照,以免带来麻烦。
出游本是高兴,快乐之事,学会注意事项,美丽风景随便进行拍照,各类禁忌之地,最好不要拍照,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那旅行也不开心了。
(拍摄:爱山水的农夫西安霸桥)
谢谢邀请。
我们经常去旅游景点游玩,看到好的景色会情不自禁的用手机或者相机拍下这瞬间的美丽。但我们到了佛教圣地,庙宇,陵园这些地方最好不要拍照,当然,也不全是迷信说法,这些地方比较庄重,有的庙里佛像需要保护,都有明显的提示。还有,在参观博物馆,纪念堂,旅游的商场,有些场所也都有"谢绝拍照"的提示,这些都不要拍照。
其实,我们在去景点不宜和庙宇做背景拍照,不能和佛像拍照。不要和塔拍照,去陵园不宜和墓碑,牌坊,棺木,地下陵寝拍照。
除了上述说的以外,去景点旅游主要是玩的开心,看到好的景色都可以尽兴的拍照,也没有那么多的约朿。
我武汉老邹,有幸看到这个问答,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去景点不宜和什么一起拍照?
一:不能能同训练的***在一起拍照。
记得2017年8月我们一家人到江苏连云港去旅游,当时在连岛海滩,见几十名军在在练习游泳,他们上岸后,见他们是全副武装,青一色的青年小伙,个个阳光。很多游客都走向前,想合一个影,有些战士也摆好了姿势,这时有个***过来,谢绝了游客的要求,并训戒了那摆好姿势的那些战士。
二:武器装备不能拍照
现在重大节日时,在一些重要地点摆放一些武器装备,这是不随便拍照的。去年国庆节期间武汉站东门出口处停放了一辆武装越野车,引来不少人国观。当有人想跟武装越野车合影时,旁边值勤的公安民警立即出来制止,明确不能拍照。
三:庙宇中的佛像不能拍照
现在很多风景区里都有寺庙,寺庙中的佛像和罗汉都有特点,很招人喜欢。有些寺庙里是明确告示不准拍照,这时要遵守,以免惹出事端。有的寺庙没有告示,如果你要拍照,须先告之,取得同意,然后再拍照。
四:博物馆里的作品
博物馆是大家喜欢前往的地方,里面有很多的出土文物,有的是稀世珍宝。由于出于保护的需要,往往是禁止拍照的,这时我们应当遵守。
五:有些民间风俗是不能谁便拍照的
有些村庄就在景区内,有些民俗是可以拍照的,但是有的是不能随便拍照的,如出殡。如要拍一定要征的事主家人的同意。
这类问题之前在网上有很多,答案也有很多,有些答案很好,有些看似迷信也有一定道理。自己也经常在外跑,对于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不允许的地方不要合影。这个应该可以理解,有些地方是不能拍照的,不管是因为保护文物,还是什么其它乱七八糟的原因,遵守就好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还是应该遵守的。
其次,合影不要把自己淹没掉。这其实说到构图等摄影技巧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去景点游玩,特别是在假期里,大家都集中在这几天出行,走到哪个景点人都是很多,所以拍照留影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同行人)才是重点,所以拍照一定不是到此一游的证明,背景一定选择好,不要让自己只是一群人中的一个点,拍照时要想一想、看一看周边环境再决定。
第三,有些地方就不要合影留念了。不是自己迷信,但是在一些陵地、大院、老宅这些地方,看看就行了,喜欢的话可以只拍风景,就不要把自己往里面框了。不要问为什么,反正我个人是不习惯这些合影的。特别是在这些地方、又没有阳光的屋里。
再有,有些“凶”的物件,就不要合影了。这个好理解,什么刀枪剑戟、斧钺勾钗,刑具牢房什么的,最好也不要合影,你可能是在搞笑或甚至搞怪,但让人看着总不是太舒服。就像我们看到别人有这样的照片,你会是什么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