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苏州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类。在私家园林中,多为失
意官僚或文人画家命题立意而造的“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多属此
类。
苏州历史上早期著名的私家园林为晋代的辟疆园,之后,历代富商巨贾、退
休官僚等在苏州的定居、养老和经商等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吴地与其他区域经
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以消费经
济为发展基础、以“享乐”为文化底色的苏州园林及其他艺术种类的发展。
文人山水园林的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然美的境界。文人园林的造园立意首先是在有限的庭院环境
中创造一个生意盎然、花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需要用高墙与城市
中喧闹的市井隔开,使园主可以在这种生机蓬勃的环境中怡然自乐。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美的境界。在园林的自然美基础上,通过造园的艺术手法
,对造园要素取舍、提炼、强化、加工、上升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使整
个园林成为一个有层次、有主次、有呼应的空间艺术品。
第三个层次是理想美的境界,及意境。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
园林是“园言志”,“园言情”。苏州园林通过清泉明月、假山花木、匾联书
画来启发观赏者的情趣、联想、思维,进而使观赏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拙政园点击放大平面图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
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
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
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
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
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
写而成的。“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全
园约五分之三为水,足可表现园主这种江湖之志。恽格在题他所作的拙政园图时,写出了
园景所寓的主题:“秋水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有
濠濮间趣。”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
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
、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
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
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一东部景区
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
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
二中部景区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
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
,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
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
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
沧浪亭点击放大平面图
沧浪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北宋庆历五年(1045),苏舜钦蒙冤遭贬,流寓到苏州,
见五代孙承佑的废园“草树郁然,崇埠广水”,便以四万钱购得。苏舜钦遭贬后便自号沧
浪翁,吟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的渔父歌,在
城市中过起了隐逸山水、逍遥自乐的生活。
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
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踱桥入园,只见山石横卧,
将满园景色深深遮掩,循廊西行,有藕花小榭、锄月轩等;南折,曲廊中置御碑,上刻康
熙帝南巡时题写的诗联。南有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祠之东为明道堂。西
南楼阁下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有高阁两层,名看山楼。明道堂后假山上,沧浪
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天,怪石嶙峋。古亭石枋上“沧浪亭”三字为俞樾所书,
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过亭向北,沿长廊而行,透过廊壁上的
漏窗,可略窥园外风光。这些漏窗无一雷同,被称作沧浪亭一绝。廊东北尽头有临水而筑
的观鱼处,屏风板上有现代学者蒋吟秋所书苏舜钦《沧浪亭记》。沿廊西行为面水轩,轩
前竖有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荤所撰《重修沧浪亭记》碑。
网师园点击放大平面图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
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
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
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
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
‘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民国年间,军阀张作霖以此园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老师张
钧銮,后来主人居于北国,网师园就租给了书法家叶恭绰和张大千兄弟俩。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
此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为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
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主要建筑有:万卷堂、撷绣楼和梯云室。
中部为主园,以水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的水面聚而不分,四周配以花木、山石,并
佐以各种建筑物。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
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中部花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彩霞池为中心,沿池堆叠黄石假山。南侧小山丛
桂轩深藏于黄石假山中,濯缨水阁出挑于水上,樵风径随山势忽高忽低,月到风来亭临池
而筑,看松读画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历史的硅化木。轩前有一棵800多岁的古柏,
还有一棵200多年的白皮松。竹外一枝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
其后面为集虚斋。
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古雅,盛植芍药。院里轩屋名以“殿春簃”,其建筑、家具、
宫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为原形建造了中国
式庭院“明轩”,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留园点击放大平面图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初为太仆寺卿徐泰时之东园。清代乾嘉
(1736—1820)时期,园归东山人刘恕,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
有苍凛之感,“前哲”韩文懿亦“尝以寒碧名其轩”,因易名“寒碧山庄”,又因地处
花步里,有称“花步小筑”。清同治光绪(1862—1908)时,留园被湖北布政使盛康购
得,盛氏又对园进行了扩充,因前园主姓刘,又寓“长留天地间”之意,故改名留园。
留园占地2.33公顷,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
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
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种植瓜蔬。
从中部入口处进园,有一道曲折幽暗的通道,经过几道周折,才逐渐开阔明亮。在
“长留天地间”腰门处,六道漏窗将园精景遮掩,但透过花格,园内景致隐约可见。西
折顺廊可达绿荫轩。西面爬山廊顺山势逐渐抬高,廊内西壁上嵌有明代董刻“二王法
帖”,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法帖数十方。闻木犀香轩是中部的制高点,在此俯瞰中部,
曲溪楼、清风池馆及远翠阁等高低参差,优美入画。中部的主体建筑为明瑟楼和寒碧山
房。
东部以建筑为主,是全园的精华。该景区中之“五峰仙馆”是全园最大的厅堂,有
“江南第一大厅”之称。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西楼、鹤所环绕四周。它
与林泉耆硕之馆之间的石林小院,被专家称为留园的精华之处。院内多名峰,峰石之间
还组成了极有趣味的景致。林泉耆硕之馆的北面有“留园三峰”,三峰分别取名“冠
云”、“瑞云”、“岫云”,其中以冠云峰最为著名。
西部是自然景色,为明代堆叠的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山上枫树成片,深秋时节红霞
若锦。北部是田园风光,现为盆景区,展示苏派盆景。
全园四景皆有曲廊相连,廊长达700多米。沿壁镶嵌有历史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
称为“留园法帖”。
此外,园中建筑还有传经堂、卷石山房、听雨楼、寻真阁、掬月亭、含青楼、半野
草堂、濠濮亭等。
狮子林点击放大平面图
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特建“菩提
正宗寺”,后称“狮林寺”。因寺园中湖石多似狮子形状,且中峰禅师原住在天目山狮子
岩,还因为佛经中有“狮子座”的意义,而易名为“狮子林”。
此园可视作吴地园林成熟期的代表。全园面积约1.1公顷,近于正方形,以玲珑剔透
的太湖石假山众多著称。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
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其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
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假山中,盘路弯曲,有时虽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近。有时才分手数
步,已在山上山下。依山傍水筑有亭、堂、轩、阁。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其余
还有小方厅、揖峰指柏轩、古五松园、荷花厅、真趣亭、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卧云室
等,均名出于典,造型各异,意趣无穷。廊壁嵌有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名家
书法碑帖珍品60余方。文天祥《梅花诗》碑刻尤为珍贵。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时都曾到
此园游览,并诏令在承德避暑山庄仿狮子林。
狮子林的最后一个园主是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家族中的贝润生,在1917年以
9900银元购得,也称贝家花园。
苏州古典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苏州古典园林
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而其中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属于中国四大名园。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苏州古典园林
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网师园是最小的。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苏州园林的由来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园林
1、关于苏州园林的资料有哪些?要简介2、苏州园林最小的是哪个,有条件的话捎带平面图3、网师园和狮子林哪个大?4、虎丘有哪些景点?5、苏州古建园林介绍?6、苏州建筑图片介绍?关于苏州园林的资料有哪些?要简介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园林名录: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现为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沧浪亭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留园
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网师园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狮园”。
造园手法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8上语文教科书21课)一文中,领略园林的魅力。
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
社会文化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最小的是哪个,有条件的话捎带平面图
网师园是最小的。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_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苏州园林的由来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园林
网师园和狮子林哪个大?网师园大。网师园网师园简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网师园简介,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
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网师园简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网师园简介,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和狮子林的简介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虎丘有哪些景点?旅游景点简介:
拙政园: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听阁、浮翠阁等。
交通:游1、2、5线,2、3路拙政园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门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两个旺季分别举办免费杜鹃花节、荷花节。
开放时间:8:15-17:30
狮子林: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23号,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教师中峰神僧而创建的。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珑众多、出神入化,形似狮子起舞,被誉为“假山王国”,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誉。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等。
提醒:可与苏州民俗博物馆、钱币博物馆同游。沿园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园。
交通:游1、2、5线,2、3、4、40、701路可达。
门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虎丘:是苏州城的标志性景观,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的首都,吴王阖闾***后就葬于虎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曾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加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现园内主要景观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交通:游1、2路,公交8、49路车可达。
门票:旺季(3.1-5.31;9.1-11.30)60元;淡季(6.1-8.31;12.1-2.29)40元。两个旺季分别举办花会、庙会。
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改名为留园。
留园共分中、东、西、北4个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墙漏窗,图案精美。从花墙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别有情趣。
交通:游1、2线,11路可达。
门票:旺季(3.1-5.31;9.1-11.30)40元;淡季(6.1-8.31;12.1-2.29)30元。旺季免费提供“吴_兰薰”表演。
开放时间:7:30-17:00
西园寺:位于苏州金门外下塘街,留园西侧不远处,西园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总称。
该寺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本名归源寺,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和藏经楼等建筑。其中罗汉堂特点突出,堂中央有一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1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在它不远处,还有一尊特殊的佛像,四面有四个不同面相的脸,据说代表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及主供神,即: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堂内还塑有大肚弥勒像,寒山、拾得像,关公、韦驮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疯僧”、“济公”两像,其传神与妙趣横生令人惊叹不已,堪称杰作。
西花园的放生池同样引人入胜,池内有很多鱼和鳖,大都是***所放生。其中五色鲤鱼可与杭州玉泉媲美。池中还有一只三百多岁的大鼋,只有在炎热天气才出水一现。
交通:游1、2、3线,6、10、11、17路可达。
门票:25元
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枫桥边,始建于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大雄宝殿右侧有一口日本友人送来的铜钟,它是1906年由小林诚义等一批工匠铸成的。此钟一式共铸两口,一口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提醒:可顺路游附近的枫桥、铁铃关等景点。
交通:乘游3线、3、6、9、17、21、31、301路车枫桥站下。
门票:15元/人,陈列馆门票5元/人,联票价格为20元/人,登钟楼敲钟5元(3下)。
网师园:位于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宅园。最初是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吏部侍郎史正志罢官后建的一座宅院,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自号“渔隐”。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墅,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网师”是渔夫、渔翁的意思。全园面积5400平方米,由东部的宅第、中部的主园和西部的内园三部分组成。园内主要景观有:轿厅、大厅、梯云室、月到风来亭、殿春庭院等。1981年建成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中国庭院“明轩”,就是以该园的“殿春”庭院为蓝本设计建造的。
网师园最特别的是夜花园部分,昆曲、评弹、江南丝竹、古筝、笛子等曲艺节目轮流在花园中不同的厅堂演出。由于表演有中国江南特色,环境又是著名的苏州园林夜景,对游客了解吴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因此极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的池馆。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融园内的假山与园外的池水于一体,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复廊,廊壁开有花窗,透过漏景,沟通内山外水。据说全园有108种花窗样式,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作精巧,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
沧浪亭在假山东首最高处,上刻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手书“沧浪亭”3字。建筑风格古朴,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非常协调。两旁石柱上有石刻对联一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怡园:位于市中心人民路中段,是清光绪年间富绅顾文彬所建的私人花园。东部原为明朝尚书吴宽的旧宅,西部为顾氏扩建。东西两部间用一道复廊相隔,复廊墙壁饰有花窗,从花窗中看东、西两面的园景,格外幽深曲折。
交通:游1、4线,1、8、9、20、21、38、46、68、101、102、103路可达。
门票:15元,***持证免费。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墙的西南角,有著名的“盘门三景”瑞光塔、吴门桥和盘门城楼。
现存的瑞光塔为北宋砖塔,塔高43.2米,7级8面,由外壁、回廊、塔心组成。瑞光塔中曾多次发现珍贵文物。1963年,在第一层塔壁内发现木佛两尊,第三层塔心内取出石佛一尊以及大中祥符年间砖刻题等文物。1978年,又在第三层塔心砖龛内发现舍利宝幢、观音、如来铜造像、木刻印刷和碧纸金书的经卷共100多卷,为五代至北宋时文物。
交通:游2、5线,7、30、701路到盘门景区站下。从人民路上的泰华商厦向西200米亦可到达盘门景区。
门票:25元,免费提供评弹表演。
开放时间:8:00-16:45
旅游行程推荐:
周六:早上在上海火车站乘城际列车去苏州,抵达后乘2路去拙政园、狮子林、苏州民俗博物馆,转游1路依次游览虎丘、留园、西园,再乘6路去寒山寺,夜游观前街,宿酒店。
周日:上午乘游2依次游网师园、沧浪亭、怡园,下午游盘门景区,游毕后乘游2路回火车站,搭过路火车返沪。
旅游行家指南:
娱乐:
苏州乐园被誉为“东方迪斯尼”,它具有国际现代游乐高科技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兼备的特点。置身其中,既能领略缤纷绚丽的欧美风采,又能感受自然浑厚的东方情调,中西文化精粹如清风袭面,让人耳目一新。
苏州的观前街、十全街历经数年修葺完善,业已成为集娱乐、餐饮、观光、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街,如今是海内外游客苏州之行的必游之地。
餐饮: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子酱油,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
“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嘉馀坊、凤凰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
交通:
上海到苏州的城际列车,每天上午在上海新客站发车,40分钟即可直达。
苏州南、北、西几个汽车站每天日间都有高速大巴开往上海,北站最多,平均20分钟一班,票价26-30元,车程1小时20分左右。上海下客站有恒丰路、沪太路、徐家汇虹桥路、浦东白莲泾等地,建议在购票时询问清楚,选择离自己目的地近的车站。
出租车:起步价10元(3公里)。3公里后,每公里单价1.8元,5公里后,加收50%空驶费。等候时间5分钟免费,超过5分钟,每5分钟折合1公里。23:00后,车费(起步价)含增加30%。苏州部分景点分布在小巷中,汽车不能直接到达门前,此时三轮车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三轮车起步价2元,每公里加收2元,包车时,每人每小时5元。
苏州的景点比较集中,骑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访古探幽,您一定能沉醉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在火车站东侧的平门桥一带有许多租车店,大致价格为:4小时内2元,5-6小时3元,一天5元,需要身份证及押金。
住宿:
如果你是自驾车旅游,天平山附近以及太湖沿岸有不少豪华别墅,价格也便宜,一般一幢双层别墅每日租金大约在400—600元之间。
当然对那些希望省钱的旅游者来说,要找一家干净、便宜的招待所也相当容易,在市区的大街上随处都能找到100元左右的“标间”。例如地处五卅路的体育局招待所就比较舒服。
购物:
到苏州购物,旅游纪念品首推苏绣,苏州的刺绣工艺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中国的四大名绣。苏州的碧螺春茶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还有苏州的宋锦、桃花坞木刻年画、苏扇等,都是当地的特产。此外苏州豆腐干也是小有名气的地方特色小吃,不妨买些回去与家人分享。
苏州的观前街是一条闻名中外的集娱乐、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并有观光游览车(每位1元)行驶街头。阊门外的石路和新区内的淮海街也是有名的商业街区,此外,十全街是旅游纪念品一条街,皮市街是花鸟市场,虎丘路和火车站前是婚纱和摄影器材一条街,都是购物好去处。
渭塘镇何家湾的“中国珍珠城”是个很大的珍珠交易集散地,可在苏州火车站乘83路公交车直达,也可乘12、84路公交车到达。
出游提示:
特色菜:_肺汤白汁鼋菜碧螺虾仁松鼠桂鱼西瓜鸡
特产:碧螺春茶采芝斋糖果宋锦苏式糕点苏式蜜饯苏式糖果苏绣太仓肉松太湖银鱼桃花坞木刻年画
提醒:苏州的景点大都在17:30以前就关门了,节假日也不例外,如果是自助游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合理安排时间。
如有疑问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苏州古建园林介绍?说起苏州古建园林,最为有名的就是网师园、宝带桥、太平天国忠王府、退思园等苏州标志性建筑。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2500多年历史。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苏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苏州古建园林——网师园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
苏州古建园林——宝带桥
宝带桥简介:
宝带桥又名长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今长桥街道),傍京杭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全桥用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819年),现桥由明清两代修建。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古建园林——太平天国忠王府
太平天国忠王府简介:
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古建园林——退思园
退思园简介:
退思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它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使它成为汉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巧妙利用不到十亩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它凝聚了汉族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汉族传统艺术,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苏州建筑图片介绍?说起苏州建筑图片网师园简介,最为有名的就是玄妙观三清殿、瑞光寺、苏州文庙、网师园等苏州标志性建筑。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2500多年历史。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苏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网师园简介:
苏州建筑图片——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简介:
玄妙观在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唐代称开元宫,北宋称天庆观,元代改今名,曾多次毁坏,多次修葺。三清殿是玄妙观的正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它既是宋代官式建筑的代表,也表现出地方性建筑的特点,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筑差异的重要例证。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建筑图片——瑞光寺
瑞光寺简介:
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修,塔曾于南宋淳熙,明洪武、永乐、天顺、嘉靖崇祯,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加以维修。
苏州建筑图片——苏州文庙
苏州文庙简介:
苏州文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苏州文庙府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_二年(1035年)创建的,迄今已有960多年历史。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的次年,在南园遗址上,设学立庙。庙学合一(即文庙府学合一)范仲淹聘请当时著名教育家胡瑗为教授,因为办学有方,一时名闻天下,成为各地州,县学
邱丽媛编译
【编者按】春天踏青,赏花游园,苏州是个不错的去处。苏州自古是江南有名的旅游胜地,其园林更是中国园林的典范。
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的几座园林昔日皆是贵族府邸,每个园林都有其自己的历史、独有的设计。
晚清以来,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百余年来吸引了外国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苏州当地的文人说,园林需要你用平和接纳的心态进入,需要你动用自己的观察力,去发现那些有如对联一般彼此呼应、彼此吻合的细节。有一种神秘力量使得园林出于人手而又融于自然,只有善于通过外形而发现精神内在的人,才能窥得个中三昧。
在苏州园林,我们也可以看到江南的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如何影响了他们对居住艺术的理解。
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20里处,是座美丽的小岛。岛上的密林里有寺庙、佛塔,禅院若隐若现,整个建筑群因宝塔的存在而稍显庄严。乾隆皇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修建行宫。
从苏州站到虎丘山、西园、留园的路线图。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虎丘行宫。阿罗姆:《中华帝国图景》,伦敦,1843年。
虎丘塔。应该建于公元11世纪。喜仁龙:《中国景观:喜仁龙的摄影及见闻》,瑞典,1937年。
斜塔下方著名题刻——虎丘剑池。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丘小吴轩。小吴轩又名望苏台,在虎丘云岩寺东南隅。墙面挂满了书画,左上方还可以看到白底黑字正楷体的“小吴轩”匾。该匾为庞国钧所书。庞国钧、费树蔚等社会名流、书画家组成了保护园林的民间组织,并通过展览售卖书画来修复园林。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朝,作为私家园林传承多代,被誉为“花园里的住所”,院内的房屋围绕着园中的山水修建,一进连一进,卧室、游廊、宴息室、花厅被长廊、拱桥、水上曲桥连成一体。
留园平面图。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留园大门。大门为黑色的普通木门。门旁有一个岗亭,门前一条狗在悠闲地散步。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香樟树与粉墙。一棵古老的香樟树在粉墙上投下阴影。树影下有一座小石桥、一条石子小路、一座用来警示此处危险的龛式石灯和有顶长廊的花窗。画面左侧是一座两层的茶室。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一座立于山石高处、纤巧的六角亭。通向亭子的浅色卵石铺成的小路是数个世纪之前的风格。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一座袖珍庭院的湖石。熊形的湖石与圆形的花窗、南天竹雅致的枝叶与方形的花窗交相辉映。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带月洞门的房间。与上图的房间毗邻。月洞门前、画面右侧的桌子上有一盆盆栽。透过月洞门可以看到三张做装饰用的小桌子。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紫藤。透过巨石旁边的门,可以看到葳蕤的紫藤。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湖岸小岛。湖岸由质朴的石块构成,有的地方以白墙为背景,有的地方为倾斜在水上的古树提供了支撑。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西园
西园戒幢律寺又名西园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起初叫归元寺,号称“吴中第一古寺。明朝嘉靖时此处为太仆徐泰时的别墅,主人将其改名为西园。
大雄宝殿。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湖心亭。
放生池。冈大路:《中国庭园论》,日本,1943年。
一位女士在大雄宝殿前留影。
狮子林
狮子林最初属于寺庙,大约1342年由高僧惟则创建,并为它起了一个源于佛经的名字—“狮子林”。园中还有一座生有五棵松的假山,使其另得一名——“五松园”。几经易手后,它最后由贝氏家族购得,经巨资重修后,狮子林布局精巧,奇石众多,亭台廊桥,叠石疏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处显示出超凡的营造技艺。
狮子林平面图。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九曲桥。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岸边的树木、亭台、湖石和它们在荷塘中的倒影。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通向人工岛的拱桥。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湖中岛上由湖石堆积的假山。岛上有很多岔路和石洞,要到达另外一边可能会耗去一个下午的时间。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堆叠在亭子前的湖石。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硅化木。画面下方摆满了花盆,左侧一方巨大的湖石旁是一株姿态优雅、枝干遒劲的硅化木。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有顶走廊的龙形图案花窗。透过花窗,可以看到庭院里一座新修的方形建筑的屋顶。(左)有顶走廊的紫藤图案花窗。(中)有顶走廊的凤凰图案花窗。(右)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如同坐狮状的巨石。摄于1918年,当时园林正在改造。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怡园(顾家花园)
怡园位于尚书巷,是园主的曾祖父顾鹤逸颐养之所。怡园包括几处安静的角落、小路,以及其他适合散步和冥想的地方。园中的水塘是园子的主题,据说在开挖池塘时挖出了18尊明代罗汉像,后来园主将之安置在一座亭子的墙壁上。园中的湖石、装饰柱和回廊来自于苏州城中的老园林。古老的琴桌和一些园中装饰可以追溯到宋代,其他一些陈设则是明代的物品。整座园林雅致非凡,值得细细品味。
顾家花园(现名怡园)一角。拜石轩前。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游人在怡园的留念照。像这样的园林,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石和树木。它旨在通过丰富和变幻来吸引人,而不是任何显而易见的设计。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怡园内景。沃勒(A.J.Waller)摄影。(左)怡园内的古老石制陈设。黄仲衡摄影。(右)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怡园。唐纳德·曼尼摄影。伊丽莎白·库珀:《中国庭院中的女人》,纽约,1914年。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内城的北街,建于明代,是***所建,因此其名是自谦,即“拙于政务”。明代大文人文徵明曾在此写下了一部文集,同时还创作了很多画作与诗歌。到清朝,它成为驻扎在苏州掌管八旗的清朝将军的治所,到太平天国时期又被太平军占领。园林经历变迁,虽有衰败的外表,但气质精神依然。
莲池上的舫式亭。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位于拙政园旧址八旗会馆中的月洞门。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植有老藤的入口。人们认为其年代可以追溯到16世纪。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起伏的云墙上的月洞门。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折桥。长长的折桥下原本是一片水塘,而今繁茂的植物取代了水。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王氏女校花园
王氏女校,即1906年王谢长达女士创立的“振华女校”,蔡元培为学校校董。1928年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中学部迁入苏州织造署,并确定学校名为“振华女子中学”。
完美的太湖石——瑞云峰。这块太湖石矗立在满目疮痍的苏州王氏女校花园里。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女校内废弃的园林。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始建于南宋时期,为扬州人史正志(藏书家,官至侍郎)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初名为“鱼隐”,后废。清朝乾隆年间(约1770年),致仕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废弃的园子加以重建,定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小湖及长廊。构成中心元素的小湖被建筑三面环绕,开敞的长廊随着湖岸或高或低,或曲折蜿蜒。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网师园长廊水亭。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网师园一座横跨溪流的石桥。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殿春簃的最后深处后院一角。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沧浪亭
沧浪亭建于宋代,历史上屡遭摧毁。19世纪70年代得以重建,1927年此中兴建了美术学校,虽然保留下来,但园中格局已被改变,原来的建筑已被带有仿古柱廊的大型宫殿所代替。
沧浪亭开敞的长廊。现在是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所在地。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沧浪亭。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堆积的湖石。冈大路:《中国庭园论》,日本,1943年。
半池荷花。冈大路:《中国庭园论》,日本,1943年。
本文图片摘选自邱丽媛编译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苏州园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年1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