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礼泉县的旅游景点有: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咸阳昭陵、唐建陵、唐长乐公主墓、任池村。
1、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2、咸阳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上。九嵕山,山势突兀,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
3、唐建陵
陵园为夯土城垣,平面呈不规则矩形,以四隅尚存角楼基址间距计,陵园东墙长1524米,北墙长879米,西墙长1373米,南墙长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城垣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
4、唐长乐公主墓
长乐公主墓与昭陵仅一沟之隔。没有遵照妃、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成了类似号墓为陵规格的坟墓。1991年11月1日,唐长乐公主墓对外开放,墓道全长48.18米,可见天井、过洞、壁龛、甬道、墓室。
5、任池村
任池村位于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处,西临唐建陵,东依唐昭陵,文化积淀深厚、景色怡人,属于黄土沟壑地貌,全村172户,726人。现有耕地2300余亩,以苹果种植为主业,生态林果资源十分丰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礼泉县
礼泉县属于陕西省咸阳市。
礼泉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介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34°20′50″—34°50′02″之间,总面积1018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11个镇。
礼泉县建县已有2200多年,境内拥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占地30万亩,陪葬墓209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昭陵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余件,昭陵六骏驰名中外。
礼泉县名优特产
苹果:礼泉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交汇地带,海拔420—1467米,平均日较差11.1℃,不低于10℃的积温4226.7—3528.2℃,年日照时数2215.6小时,平均无霜期174天,是苹果优生区。1985年,礼泉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
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即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
北牌蠡面:北牌地处礼泉北部山区,此地山林秀茂,民风淳朴,久负盛名的北牌蠡面正是起源于此。北牌蠡面之工艺在统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以其严格的工序,神奇的刀法、独特的调料使北牌蠡面更具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礼泉县
礼泉县,咸阳市辖县。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公里。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醴泉县,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1958年并入乾县,1961年复置醴泉县,1963年改为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下面是礼泉旅游景点大全,请参考!
礼泉旅游景点大全1、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游走大唐盛世,体验关中风情,袁家村以其特有的风格迎接八方来客,举村共创繁荣。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努力,袁家村从一个昔日有名的穷村子变化为今天的富裕村、文明村和旅游明星村。走进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只见民俗文化一条街上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透过门窗向屋内看去,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里,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卢记豆腐的、有加工酸奶的,甚至还有毛驴拉着磨盘磨鲜辣子面的……一幕幕传统工艺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爬山游大唐昭陵,韦贵妃,长乐公主地宫。来袁家村赏花,杏花,梨花,桃花,苹果花应接不暇。
2、咸阳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是中国陵墓博物馆。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旧缴希?因山为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的陵墓。其陵园面积之大,陪葬墓之多,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昭陵博物馆正式开放。昭陵博物馆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壁画陈列室和两座碑石陈列室。该馆馆藏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郑仁泰、张士贵等墓出土的彩绘釉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李贞、安元寿等墓出土的唐三彩,雄浑斑烂,雍荣华贵。李?弈钩鐾恋摹叭?梁进德冠”,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的一顶进德冠。
3、唐建陵
唐建陵位于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礼泉县五将山上。唐肃宗李亨(711~762)墓。爆发安史之乱的'次年(756),李亨即位于灵武。在位期间(756~762),为了平定藩镇的叛乱,借兵回纥,于至德二年(757)秋,收复长安、洛阳。由于任用宦官为观军容使,致使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李亨忧惊而***,葬于建陵。建陵由陵园、下宫及陪葬墓区等组成。陵园为夯土城垣,平面呈不规则矩形,以四隅尚存角楼基址间距计,陵园东墙长1524米,北墙长879米,西墙长1373米,南墙长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城垣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各置石狮1对,筑阙台1对。朱雀门(南神门)外设神道,长763米,其南端筑乳台1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驼鸟、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陵园西南2.2公里有一处长110米、宽70米的建筑基址。
4、醴泉湖
醴泉湖原为泔河水库,位于礼泉县城北3.5公里的泔河与小河汇流处,宝鸡峡灌区西干支渠的末端,属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四大调蓄水库之一。醴泉湖水域面积345万平方米,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林果面积占土地面积的90%以上,形成林水交映,环境优美,而且该地区无大型工矿企业,未造成空气污染。湖里碧波荡漾,鱼虾嬉戏,两岸地貌奇特,果林郁郁葱葱,是关中地区少有的人工湖泊之一,更是关中平原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醴泉湖距咸阳市区30公里,距西安市区60公里,目前在交通上形成了咸阳国际机场、陇海铁路、福银高速、312国道、关中环线以及县内旅游专线为主的三维交通体系。随着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关中环线的构建,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日益凸显。
5、礼泉步行街
老礼泉步行街位于礼泉县城西,长250米,宽26米,占地6500平方米,东邻陕西第一家旅游农贸市场——礼泉农贸批零中心,是集文化景观、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步行街。步行街周边规划有礼泉老字号一条街,街上有被称为方便面鼻祖的礼泉烙面、南方腊汁肉,有中药铺子、粗布店、果品行、辣子坊、醋坊等凝聚老醴泉人生活情节的各色老字号。景观雕塑、休闲座椅、喷泉露天舞台、名贵花木草坪、霓虹灯、仿古垃圾桶、售货亭等城市休闲景观元素在步行街上随处可见。步行街上的文化小品、雕塑景点极具礼泉地域文化,又令人震撼,回味无穷。整个步行街在前期规划中特请众多文化学者、景观风水名家指点布局,步行街整体造型如一把吉祥金钥匙,又如展翅欲飞的凤凰图案,让市民、游客漫步在步行街上休闲购物的同时,感受礼泉的历史文脉,体悟中华吉祥祈福文化之博大精深。
礼泉县,咸阳市辖县。位于省境中部,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公里。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醴泉县,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宋时醴泉县治在今骏马乡旧县村。明初治迁今址。1958年并入乾县,1961年复置醴泉县,1963年改为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泾河沿东北边界流向东南,其支流泔河自西向东横贯中部。礼泉县辖11个镇、4个乡:城关镇、史德镇、西张堡镇、阡东镇、烽火镇、烟霞镇、赵镇、建陵镇、叱干镇、南坊镇、石潭镇、药王洞乡、新时乡、骏马乡、昭陵乡。礼泉县位于东经108度17分40秒-108度41分46秒和北纬34度20分50-34度50分02秒之间,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摄氏度,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北部山区又有30万亩天然草场,待开发的荒山、荒坡、荒沟面积8万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最佳适生区。中部是黄土丘陵区,海拔在580-850米之间,占全县总面积16%,南部属黄土台原区,海拔在450-560米之间,为川原平地,占全县总面积50%。
县内主要河流有泾河、泔河、小河与泥河,可利用的水面积5000亩,水能资源100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1.2亿立方米。北部山区土层深厚,海拔高,温差大,是得天独厚的苹果优生区,并有森林4.1万亩,天然草场30万亩;中部九嵕山系矿藏丰富,现已探明,石灰石贮藏量达10亿立方米,大理石贮藏量100万立方米,出于石灰岩底层的富锶矿泉水,天然纯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南部平原土地肥沃,为宝鸡峡灌区,渠井双保险,灌溉方便,盛产粮、棉、油和苹果、酥梨、蜜桃等。是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礼泉美食
礼泉烙面(音:liquanluomian)
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ao,一声)”,即将面盛在碗中,用开水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
泡油糕
因表面呈乳白色松泡而得名。明、清时期,城内的“宝和园”、“聚仙园”已有制作。民国时期,明德亭制作最好。
疙瘩面
系光绪年间城内“悦来馆”的伙计,绰号“帽盖李”者创制。其特点是:面条细长柔韧,臊子油而不腻,浇酸而香。细品慢咽,回味悠长。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讲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鲜。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约50克)。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倒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放回原碗,浇上臊子。
笼笼肉
系礼泉县独创的风味小吃。晚清创制。经老市场生产的最佳。该品在吸取川菜荷叶蒸肉,米粉蒸肉、香炸蒸肉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制而成。以生鲜肉佐以辅料蒸成,色泽红亮,咸辣兼备,肥而不腻,营养实惠。现已推广到西安及附近各县;本农村已普遍用于宴席就食。
驴蹄子
系礼泉独创的、几乎将近失传的特色小吃,乃是将揉好的面团切成小拇指粗的条状,随之用两手一拉,拉成长条状,往沸腾的开水中煮熟即可。待到熟后,加以调料调制即可。
礼泉县属于咸阳市。
礼泉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礼泉县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34°20′50″—34°50′02″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以后,醴泉县原属彬县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1964年9月改“醴”为“礼”。自唐至今,辖区均为今境地。
气候特征: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