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十九路军的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1年5月成立于广州。第一师是孙中山信赖的革命武装力量,师长邓铿治军有方。第一师尤以陈铭枢为团长的第四团训练最为有素,被称为粤军模范团。
1923年,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扩大粤军,李济深任第一师师长,陈铭枢任第一旅旅长,蒋光鼐任由原第四团改组的该旅第二团团长,蔡廷锴、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等分任该团营连长,戴戟为第一旅第四团团长。
1925年夏,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该军第十师师长,蒋光鼐为副师长,蔡廷锴、戴戟分任团长。北伐战争中,第十师与叶挺***团联合作战,屡建奇功。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这支部队在政治上为蒋介石所用,参加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1926年冬,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一军,陈铭枢被任为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蒋光鼐任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戴戟为第二十四师师长,蔡廷锴为副师长。以后这支部队又被改组为第六十师和第六十一师。中原大战结束后,第六十、六十一师于1930年12月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战争。
第六十、六十一师在江西吉安正式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下辖第六十师,师长蔡廷锴兼;第六十一师,师长戴戟;第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由于陈铭枢与这支部队有着深刻的历史关系,为该部元老,实际上一直是十九路军的领袖。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把胡汉民扣留在南京而导致国民党宁粤两派的公开对立。在日本大举进攻的形势下,两派又不得不发出“共赴国难”、“团结御侮”的呼声。蒋介石为了促进粤方代表到上海参加和议,进而笼络于南京政府,决定利用可以沟通宁粤双方的重要中介人物陈铭枢。于是,把十九路军调驻沪宁一带,作为粤方代表安全的保障。
1931年9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陈铭枢为京沪卫戍总司令官,1932年1月6日由蒋光鼐继任。1931年11月初,3万余人的十九路军从江西吉安开拔,当月20日抵达沪宁一带。当时十九路军编制如下:
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参谋长:黄强
第十九军军长:蔡廷锴
下辖:
1.第六十师,师长:沈光汉,副师长:李盛宗,参谋长:李盛宗(兼)
A.第一一九旅,旅长:刘占雄
第一团,团长:黄茂权
第二团,团长:刘汉忠
第三团,团长:黄廷
B.第一二○旅,旅长:邓志才
第四团,团长:杨昌璜
第五团,团长:梁佐勋
第六团,团长:华兆东
2.第六十一师,师长:毛维寿,副师长:张炎,参谋长:赵锦雯
A.第一二一旅,旅长:张厉
第一团,团长:梁世骥
第二团,团长:田兴璋
第三团,团长:廖起荣
B.第一二二旅,旅长:张炎(兼)
第四团,团长:谢鼐新
第五团,团长:黄镇
第六团,团长:郑为楫
3.第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副师长:谭启秀,参谋长:李扩
A.第一五五旅,旅长:黄固
第一团,团长:云应霖
第二团,团长:谢琼生
第三团,团长:杨富强
B.第一五六旅,旅长:翁照垣
第四团,团长:钟经瑞
第五团,团长:丁荣光
第六团,团长:张君嵩
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和十九路军总指挥部驻南京。第六十师驻沪宁铁路沿线的丹阳、常州、无锡、苏州,第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一带,第七十八师驻上海、吴淞、昆山、嘉定各要地,原十九路军参谋长戴戟,1931年12月出任淞沪警备司令。
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第十九路军,是国民革命军中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它短短3年多的生存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被蒋介石怂恿利用、与红军作战受挫、奋起抗日救国、自立旗帜倒蒋等几个阶段,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蒋介石所毁灭。
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第十九路军,是国民革命军中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它短短3年多的生存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被蒋介石怂恿利用、与红军作战受挫、奋起抗日救国、自立旗帜倒蒋等几个阶段,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蒋介石所毁灭。
三次围剿红军无功而返
1927年宁汉分裂后不久,担任***第11军副军长的蒋光鼐,秘密离开武汉,与第10师师长蔡廷锴共同率部入闽,恢复第11军建制,归属蒋介石政权。1929年,蒋、蔡飞兵直下济南,帮助蒋介石扭转了津浦线的战局,立下赫赫战功,于是蒋光鼐被任命为扩编后的第十九路军上将总指挥兼济南警备司令,为巩固蒋介石的中央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十九路军是以广东人为主的清一色步兵,纪律较严,战斗力甚强。1930年冬,奉蒋介石之命,蒋光鼐率3万人赴赣参加对中央红军的第一次“围剿”。1931年5月,第十九路军受命参加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出马,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第十九路军被编为右翼集团军第一军团战斗系列。8月7日,与红军主力发生激烈战斗,鏖战一场,战局形成对峙状态,双方互有较重伤亡。这是第十九路军首次与红军交锋的战斗,虽然打成平局,然而锐气大减,士气低沉从此不愿与红军对垒。
淞沪抗战千古留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10月初,***为了增防南京至上海的治安,调第十九路军北上,担负京沪的卫戍任务。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悍然向我上海闸北驻军发动进攻。第十九路军第78师就地抵抗,淞沪战幕由此拉开。未战几时,78师伤亡600余人。在这危急形势下,蒋介石集团不但不援助第十九路军抗战,反而百般阻挠,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六七万人***,声援第十九路军抗战;全市纷纷组织义勇军、敢***队配合第十九路军;在校学生亦纷纷***,捣毁***地方党部,与第十九路军并肩战斗。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在全国一片救亡声中,亲率第十九路军奋力抵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但是违背人民意愿的蒋介石却指责蒋光鼐不从军令,影响了同日本的和谈妥协,悍然决定对第十九路军停发军械弹药,致使这支热血的爱国军队处境困难,连***都不够使用。2月下旬,日军猛增至8万之众,30余架飞机向上海附近所有市镇村庄大肆轰炸,第十九路军在不到200米的短距离与敌肉搏多次,伤亡5000余人,侧背受到严重威胁,大有被截断退路之势。在此情形下,浴血奋战一个多月的第十九路军,于3月1日含泪全线撤退。
5月5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承认日军有权留驻上海,而中国军队却不能在上海设防,还承诺取缔各地的抗日运动。第十九路军也被迫暂驻昆山、苏州、镇江等处。
倒戈反蒋未成功
***军事委员会为了暂时应付日本,于1932年6月将第十九路军调离抗日前线,由海道输送至福建进剿红军。蒋光鼐接电后十分难过。于7月26日辞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职务,只答应就任驻闽绥靖主任,第十九路军交由蔡廷锴指挥。
1932年冬,福建省***改组,蒋光鼐被调为福建省***主席,蔡廷锴兼任驻闽绥靖主任。是年底,第十九路军被派去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此时日本军队已占领了山海关,中华民族沦亡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命第十九路军向闽赣边界推进。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强烈不满,憎恨蒋介石对日暂时妥协、排除异己、制造内战的政策,于是酝酿调转枪口反逆。
时过不久,各地反蒋抗日的爱国者李济深、陈友仁、徐谦等纷纷到达福州,革命形势已达到***。蒋、蔡率领全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震撼中外的“福建事变”,通电全国与蒋介石公开决裂,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否认***领导,推举李济深为国府主席。同时将第十九路军改称“人民革命军”,扩编为5个军,10个师,由蔡廷锴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参谋长邓世强,政治部主任徐名鸿。
蒋介石得知此讯后急忙纠集正在向中央红军大举围攻的主力嫡系顾祝同北路军9个师的兵力西进入闽,另从沪、杭一线抽调两个师南下福建。第十九路军在重兵压境和飞机滥炸下节节抵抗,由于兵力悬殊,寡不敌众,损伤惨重,最后招致完全失败。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等悲愤出走,余部被迫于1月21日通电归降,被蒋介石改编为***第7路军,后来又开往河南、皖南整训。至此,一度辉煌的第十九路军被彻底消灭。
蔡廷锴(1892-1968)
以下是简介:
蔡廷锴广东省罗定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军长蔡廷锴等致电行政院长孙科、军政部长何应钦表示:“职等为国家人格计,如该寇来犯,决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牺牲全军,亦非所顾。”不出所料,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5路进攻闸北,十九路军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迎头痛击,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开始。日军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气势嚣张,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伤累万。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誓***牺牲的精神,组织敢***队与敌白刃肉搏数十次,冲锋陷阵,奋战月余。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庙行、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予敌以重创。仅闸北一役,便使日军开战一周,未取得丝毫进展,损失逾千。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鼓舞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热情,张治中率领第五军抵达上海增援助战。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1933年11月,蔡廷锴与十九路军其他爱国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逐步地转向与***合作的立场。1946年,在广州与李济深等共组中国国民党***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简称“十九路军”)是国民革命军的一支部队,前身是邓铿为师长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陈铭枢为第四军当中第十师的师长,蒋光鼐为副师长、蔡廷锴为属下团长。北伐战争中,第四军屡有战果,被誉为“铁军”,第十师亦扩编为第十一军,下辖第十师、第二十四师(原第四军***团扩编)及第二十六师。
近代人物
中文名:蔡廷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罗定
出生日期:1892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1968年4月25日
职业:***
毕业院校: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
主要成就:带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中国***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故居:罗定市罗镜镇蔡廷锴故居
军衔:民国陆军上将
(历史lishixinzhi.com)蔡廷锴人物平生
裁缝从军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罗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9岁,蔡廷锴到邻村的书馆入学读书。母亲突然去世,仅上了3年学的蔡廷锴被迫辍读。
13岁的蔡廷锴过早地担起生活的重担。忙时他和姐姐种地,闲时他和父亲学裁缝。生活的磨难,练就蔡廷锴倔犟的性格和健壮的体魄。随着年龄的增长,蔡廷锴的眼界越来越宽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欺侮,清***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常使他愤恨不已。一本《三国演义》蔡廷锴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他相信自己有一天会像赵子龙那样驰骋疆场杀敌报国。1908年9月,蔡廷锴与本地农家女彭惠芳结婚。
1910年,新军来到了罗定县,蔡廷锴瞒着父亲、妻子,以外出替人裁缝衣服为借口,加入新军。
蔡廷锴先后4次投军都时间不长就被迫离去,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初露锋芒1920年,蔡廷锴所在部队编入护国军第二军陈铭枢营,同年8月入该军武堂学习,翌年9月毕业。1922年蔡廷锴转任粤军第一师第三营第十一连连长,并由陈铭枢介绍加入中国***。同年5月,参加第一次北伐,在江西率全连日行军50多公里,攻占信丰城,获记功一次。1924年,应孙中山大本营补充团一营长邓世增所邀,任该营连长。同年,率部到郁南县都城镇平定桂军刘玉山、陈天太部叛乱。不久,接任邓世增的营长职务。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及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军的战斗。10月,率部在开平县单水口与数倍已的邓本殷叛军激战3昼夜,缴获敌枪千余枝。1926年7月,升任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上校团长。10月,率部北伐,参加围攻武昌的战斗,最先攻入武昌城宾阳门。年底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少将副师长。次年春,升任该师师长。
北伐前后1927年7月,蔡廷锴所部拨归叶挺将军指挥。8月,参加中国***领导的南昌起义。不久脱离起义队伍。1928年,奉调海南岛“围剿”琼崖红军。其间也参与当地剿匪。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蔡廷锴率部助蒋作战,立下战功。蒋介石扩编蔡廷锴、蒋光鼐两师为19路军,任命蒋光鼐为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19路军军长,并颁奖100万元,特奖蔡廷锴本人数万元,二等宝鼎章。1930年8月,南京国民***决定成立十九路军,任命蔡廷锴为副总指挥兼军长。
围剿红军1930年底,蔡廷锴奉命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部队行至赣州,蔡廷锴回想起北伐时驻军于此,于是亲往四军烈士陵园致祭。到了兴国,蔡廷锴看到村民一齐躲避,与北伐时民众对他们的态度大不一样,深感痛心。1931年初,19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19路军和红军打的两败俱伤,蔡廷锴本人亲率***营反击才打退红军围攻。
淞沪抗日1931年11月,十九路军奉命调防京沪沿线担负警卫。次年1月下旬,日军图谋侵占上海,要十九路军后撤15公里。***当局拟同意日方的要求,并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理沪向蔡廷锴转达。蔡当即表示拒绝。他反复申明: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连队,有权保卫上海。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进攻上海。蔡廷锴下令反击,并同获蒋光鼐和戴戟联名通电全国,表示“尺地寸草,不能放弃”的决心。不久,又赋诗一首表明意志:“戎马倥偬到此间,身心劳瘁任艰难,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寇誓不还”。
当时,十九路军与随后到达的第五军只有4万余人,以轻武器为主。蔡廷锴率十九路军,与装备有飞机、军舰、坦克的六七万日本侵略军血战33天,迫使日军四度易帅,***伤万余人,也无法攻占上海。蔡廷锴从此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战后获南京国民***授予***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