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东创建。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宋真宗授“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四大书院简介:
白鹿洞书院,即紫阳书院,位于庐山(今江西省九江市)五老峰南麓,享有“中华第一书院”的美誉。它是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南唐元年(940年),是中国第一所完整的书院;“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原国学”)建立于南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在首都以外建立的国学。这所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中国第一所学院。宋代理学家朱成为芷南(今县)康君时,重修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声名大噪,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来中国重要的文化摇篮。
应天府书院,即睢阳书院。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南省商丘县。范仲淹曾在这家医院讲学。睢阳书院是晋代五代商丘人杨云创建的。“千里来的学生”和“远近的学者都回来了”北宋建立政权后,开始收学生。因为这里人才济济,科举的学生多达五六十人。1009年,宋祥福二年,真宗皇帝大叹,正式授予他绥阳书院的称号。范仲淹来到睢阳书院求学,结婚生子,定居商丘,任睢阳书院主教。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绥阳书院改为官学,政府拨地十顷,作为办学经费。李青三年(1043),改为国子监。与东京的开封、西京洛阳的国子监一起,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岳麓书院:书院位于历史名城长沙的湖南大学校园内。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东。咸平二年(999),巡抚李云扩建并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在时期,周式的《山居图》以味道见长。祥符八年(1015),召见周,赐“岳麓书院”。结果,“书院名满天下,学生人数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903年)改制为高级学堂,历时927年,历经宋、元、明、清。它的原名一直没变,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真不愧为“千年学府”。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东山顶,原为嵩阳寺。宋代著名的书院之一松阳书院环境优美,是读书胜地。程颢、程颐是宋代理学"洛学"的创始人,他们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从此,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祥地之一。
北宋四大书院: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石鼓书院简介:
石鼓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
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合江亭、禹碑亭、敬业堂、棂星门、朱陵洞等。蒸水出环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而石鼓正当其中,横截江流,秦然若素。“衡州八景”有“石鼓江山锦绣华”、“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关酒百家”三景集聚于此。
白鹿洞书院简介:
白鹿洞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
岳麓书院简介:
岳麓书院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后一峰的岳麓山脚。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
应天书院简介: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商丘县城南。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睢阳,北宋景德三年(1006)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
1、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3、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4、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5、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6、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7、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扩展资料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拥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以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机构“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2人。
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才,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5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计划,9人入选湖南大学岳麓学者计划。
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8项,教育部重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等各级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多项,获省优秀博士论文奖4项。
从英国伦敦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的一批年轻博士,也陆续进入书院担任教职,成为了极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岳麓书院-书院概括
岳麓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长盛不衰。到了清末,在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之后陆续更名,直到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简介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