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如果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感受力,其实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会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那么很多家长就比较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这种好奇心和感受力,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下面就让小编来带您一起看看有哪些方法吧。
1,经常带孩子出去旅行。其实让孩子在旅行的时候可以接触大自然的很多事物,比如柔软的小草,还有一些长相比较奇特的动物,以及在旅途过程中所遇到陌生而友好的人们。这些都是非常温暖的事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通过互动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让孩子养成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一种态度。生活本身就是属于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孩子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去养成这种好奇心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2,经常阅读书籍,让孩子形成对世界的思考。其实书籍里面含有丰富的知识,让孩子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让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知识的神奇魅力。而且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会对这个世界感觉到非常的好奇,同时也对这个世界非常感兴趣。如果孩子的思想受到启蒙之后,就会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探索力。就希望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清晰和欢乐叙事的探索的过程,也就是收获快乐的过程,因为我们在探索的过程可以完成以每一个想要完成的事情。而且通过获得丰富的知识,我们也会更加有自信,更加能够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通过与同龄人对比,我们会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这也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变得与众不同。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听说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这个仪器的名子叫日晷。他很好奇,就找老师问了日晷的原理,回家找了些废旧材料,很快就做出来啦。他利用自己做出来的日晷,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哥白尼长大后,提出了著名的“日新说”,推翻了过去一直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地心说”的错误说法。
2、伟大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从小随父亲到海上打鱼。他对大海发生的所有自然现象都感兴趣。出海时,回到家里,罗蒙诺索夫总是要问父亲许多问题。“为什么夏季傍晚海面会出现光亮的水纹?”“为什么冬夜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北极光?”“为什么海水每天两起两落?”
3、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4、大动物行为学家古多尔曾经说过:闷热的鸡窝常常和我们儿童时代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小时候,我曾钻进鸡窝一直呆了五个钟头,为的是要看看母鸡究竟是怎么下蛋的。
5、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的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问,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后来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国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终于断定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砾,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国外学者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
6、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下来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它方向掉呢?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几乎每一个科学家的传说都可以告诉我们,他们的一生是充满了对大自然奥秘好奇的一生,正是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一步步攀登科学的高峰。
单纯的好奇心并不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特征。女动物行为学家古多尔在非洲的原始森林中就发现黑猩猩对她的帐篷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并且设法打开每一个纸箱。但是,人类的好奇与动物的好奇心有根本的区别。人是凭着理性的大脑而产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表达了人类求知的渴望。人们对自然了解得越多,就越希望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就是巴浦洛夫称之为“这是什么”的本能——提问题的本能。在生物进化史中获得外界最大信息量的生物最有可能适应环获得生存的权利。
儿童时代的好奇心是自发幼稚的,自发幼稚的好奇心是不会长久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纯真的好奇心的火光渐渐熄灭。”一般人的好奇心如电光石火,瞬息即逝。而科学家一旦被激起好奇心理,它所点燃的思维火焰,不到问题的彻底解决是不会熄灭的。
科学家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的敏感与探求。它是以大量原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爱因斯坦曾说:“这种‘惊奇’似乎只是为经验同我们的充分固定的要领世界有冲突出才会发生。每当我们强烈地经历互这种冲突时,它就会以一种决定性的方式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思维世界。这个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这就是说科学家的好奇是在新的经验与原有理论概念发生矛盾时产生的,而科学家学习、探索过程则是摆脱这种惊奇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好奇心的产生、摆脱、再产生、再摆脱的过程,善于好奇又善于转为不足为奇;善于提问题又善于解决问题,这是科学就应该具备的。
好奇心是科学家们学习、研究的最初动因,也是最基本的创造心理因素。
但单纯的好奇心从来不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还要发展成对事业的兴趣和更深层次的追求。
保持孩子一样的好奇心,总想探索世界的女生,非常的少见,这样的女生一般会比较难以驾驭,而且生活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十二星座里面有两个星座有这样的特点:
一、水瓶座的女生总是充满好奇心,飘忽不定是她们的特点:
水瓶座的女生从出生之后,就天生十分的好奇,可以说她们出生的一天起就对外面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随着水瓶座女生逐渐的长大,她们会开始慢慢地向着外面的世界探索,这就是她们的个性。即便是成家立业之后,水瓶座的女生也十分喜欢探索世界,到处旅游是她们的爱好!因此会引起很多家庭的矛盾。不过水瓶座的女生会十分的坚持,因为她们的好奇心过于强烈,对于外面的事物充满兴趣,这点几乎无法阻止!
二、射手座的女生,喜欢到处闯荡:
射手座的女生喜欢到处闯荡,她们天生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好奇心,总觉得世界十分的精彩,应该到处的走一走,这样才不辜负自己的人生!所以射手座的女生喜欢旅游,她们学习会比较优秀,希望能够到国外读书,希望能够得到了解更多外面世界的信息。射手座的女生对待生活十分的随意,她们喜欢到处闯荡,这样才会得到快乐。
上述两个星座的女生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她们总是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探索世界的奥秘,喜欢到处游荡。这样的女生结婚和生子,踏踏实实的生活,并不是她们的喜欢,她们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感情!
昨天带着宁宁去接拍拍,在回家的一条小路上,看到几个小孩子正凑在一起看一只青色的大虫子。
我一直都怕这种毛茸茸的生物,立即抱着宁宁想离开,拍拍却兴奋的一屁股坐了下去,看的津津有味。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妈妈走过来,一把拎起一个正半跪在地上的小男孩:“一条小虫子有什么好看的,都几点了,赶紧回家写作业去。”
小男孩闹着不愿意回去,并大哭起来,他妈妈生气了,一把抱起他,强行将他带走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人生来好奇,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动力。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在保护孩子未来感知幸福和人生乐趣的能力。
好奇的孩子是最有生命力的。
01 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从好奇开始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个叫做《Piper》的动画短片安利了。
短片讲述的是一只饥饿的小矶鹬(sandpiper,一种海鸟),努力克服恐水症,到海浪肆虐的沙滩上觅食的故事。
6分钟的短片没有一句对话,但每一幅画面,甚至每一个小细节,都唯美到爆,让人不舍。
羽毛未丰的小矶鹬,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眼前的世界,海滩、美食、美景,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吸引她离开自己安乐的小窝。
透明的泡泡,让她好奇,能在泡泡里找到扇贝,更让她好奇,她玩得不亦乐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好奇心,让她踏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看着小矶鹬好奇地追逐泡泡的萌样,你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小时候的你,以及你怀里小小的人儿,是不是也曾这样好奇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记得拍怕大概三岁时看见姥姥在使用吸尘器,她非常好奇,故意将一些纸屑扔在地上,然后打开吸尘器,看着吸尘器将这些纸屑都吸进了“肚子里”。这让她很受鼓舞,接着,她将厨房里的大米、绿豆、花生、甚至自己的一些小玩具,都撒在地上,玩起了“吸尘游戏”。
说实话,我当时看着挺肉疼的,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我知道,我不能去阻止她,因为她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我干脆坐下来,跟她一起观察,看吸尘器吃的最快的,是纸屑、绿豆、花生、大米还是她的小玩具。而拍拍,也因此知道了哪些东西吸尘器可以“吃”,哪些不能。
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冉莹颖“训子事件”,让我再次看到了保护孩子好奇心的必要性。
看到轩轩将蛋糕和水混合在一起,于是妈妈冉莹颖对儿子进行了一番严厉的教育:钱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来的,我们要珍惜,浪费可耻。
轩轩则一直在试图靠近妈妈,讨好妈妈,细声细气地请求妈妈原谅,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却是:滚!开!点!
而让我最不解的,则是下面过万的评论,竟然都是,点!!!赞!!!
在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心里,其实并没有浪费可耻这样的意识,也没有昂贵与便宜之分,所谓的荒诞与正确,其实是大人按照自己的经验,以自己认为的对错灌输给孩子的一种思维。
其实妈妈大可不必这么上纲上线,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跟儿子一起品尝蛋糕蘸水的味道,甚至鼓励孩子,除了水,蛋糕是不是还可以蘸些别的,例如醋、酱油什么的,是不是比苛刻的训斥,更有意义?
毕竟东西是有价的,但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扼制,则有可能从此关闭一扇多彩的大门。
就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02 好奇心可以战胜恐惧
对鹬来说,在退潮后的沙滩上,根据小气泡寻找扇贝,是它们世代相传的技能。可小矶鹬,却成了鹬家族唯一一个将身体埋进沙滩来寻找扇贝的鹬,她的恐水症,也因为这项特殊技能得以痊愈。
好奇心,在其中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不是好奇寄居蟹一家在海浪的冲击下安然无恙,她就不会模仿和学习,并挖掘出自身的新潜力。否则,她恐怕一辈子都只能是待在窝里,等待妈妈喂食的“啃老鹬”,或者直接被饿***。
我一个闺蜜的儿子,特别怕***,一听到***这两个字就哇哇大哭,大概是小时候被“你要是不听话,***就会来抓你”这句话吓坏了。
有一天,爸爸带他出去玩,他回来却告诉妈妈:我今天去***局玩了。
闺蜜立即冲着老公发起火来:你明知道他最怕这个,还带他去。闹了半天,她老公才弱弱的解释道:是儿子自己要去的。
原来,儿子班上一位同学的爸爸是***,经常在学校说自己的爸爸超级厉害,抓了很多坏人。而在儿子的心里,***才是坏人,两人为此吵了一架,甚至差点打起来。
这激起了儿子的好奇心,他想弄清楚,***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所以才要求爸爸带他去了***局。
就像好奇是天生的一样,恐惧也是,无所畏惧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但人之所以能在恐惧面前不低头,甚至战胜恐惧,就是因为人的心里还有好奇存在,越恐惧,越好奇。就像黑洞洞的鬼屋,你明知道里面很恐怖,可仍旧抑制不了好奇心,非得进去体验一番才行。
孩子其实也是,好奇心能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而这种探索欲望,会推动他们去打破心中的恐惧,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能力。
一个内心没有恐惧的孩子,一个永远保持着好奇心的孩子,他的世界必然是无与伦比的美好!
你信不信,有的人在相识之前就已经见过面了。若能再次相遇相识,那一定是冥冥之中定好的安排。
跟邵筅苼扯谈如何快速成长时,说起要梳理一遍朋友圈,把大牛都筛选出来,把他们的朋友圈从头到尾的翻看一遍,把这个人的成长历程拆解,借鉴对方的蜕变方法。我把自己通讯录1219位都回顾了一遍,筛选出了50个想要了解的人。
安琪就是第一个。
安琪是躺在我朋友圈很久的朋友,两年没说过话,连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加上的微信的都快忘记了。北京、画画、北京外国语大学、去马来当了一年的对外汉语老师,这就是我对安琪的所有的印象。
后来发现,原来我们曾在不认识时候就有过交集,都上过布莱恩英语集训营,都参加了行动派2017.1.14的行动盛典......
在相同的场合里我们曾共同出现过,虽然我们并没有见过面。
黑龙江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兴安岭南缘,嫩江中游东岸的一个小城市-讷河。讷谟尔河贯穿讷河市,安琪从小长大在这里长大,东北这片发展匮乏的土地,养出来一个求知若渴的姑娘。这种对成长、资源的渴求欲像是汛期的河流,在高考失利时涌上了高峰。
在东北长了18年,上大学时都没逃离齐齐哈尔市。比较幸运的是,比大部分人都要早地明白自己未来要选择什么专业,念了自己相较而言还比较喜欢的中文系。在大学里参加了文学社团,从社员到社长,最初在创作部时审稿,无数次沟通作者;成为部长后,全局运筹活动策划,打造文学社的影响力;也会联动其他社团一起做活动,因此也了解到凤凰英语俱乐部,每天和俱乐部里的伙伴一起早起晨读学习英语。这也为她后来成为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埋下了伏笔。
必定是有特殊的缘分,才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高一,安琪迷上了一本杂志,《哲思》。每个月都会按时守在学校附近的书店和老板打招呼预定。那个时候网络还没有很发达,大家都是透过文字的里世界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安琪很喜欢杂志的卷首语,我就像一个你见不着的小人儿,用特别温暖的语气同你说话,会很想知道这些文字背后那个人是何等的鲜活生动。一颗名为“编辑”的种子扎根在了安琪的心里。
高三,面临专业选择时。安琪问自己的语文老师,“如果想要从事编辑、出版社这方面的工作,那应该是那个专业比较合适呢?”老师答道,“那当然是编辑出版呀,或者也得是汉语言文学这样的......”
于是,安琪选择了齐大的中文系。
大三,从学校回山东,转车经过北京,有很长的一段候车时间。安琪坐在车站旁的肯德基等,还随身带着《哲思》杂志阅读。完完全全的两个小时,就随意挑了一个座位,沉浸在《哲思》的文字里,边看边画,在文字旁边记录自己的感想。
这种当下的体验太过美妙,又唤醒了安琪来北京发展的冲动。
一方面,为了修好自己的学历门面,对BFSU的执念也还没放下;另一方面,想到更大的平台,链接更多的资源,就想要来北京;安琪选择了考研。但,一战以专业课12分之差与其失之交臂。内心失落且痛苦,深夜一个人躺在床上止不住地流眼泪,不顾一切地大声嚎哭,像剜掉了心头肉一般地难受。
不甘心又不得不接受现实。挣扎着,半个月后安琪找了一份在大型辅导机构做语文学科教师。熬夜写课件、公交车上备课,忙到顾不上吃饭,在慢慢适应的新的生活节奏时,也放下了一战结果的挫败感。逐渐地习惯了同事们谈论婚姻家庭、婆媳关系、小孩子成长、还有居高不下的房价;渐渐地安琪开始反问自己:“我要过这样的人生么?我的生活就只能这样了么?”
外界越兵荒马乱,内心越静越能听见心的声音。BFSU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将就的生活,安琪毅然买了回家的车票,驻扎“考研神校”曲阜师范,在曲师的图书馆里度过了100天,素面朝天精心研读全心备考。结果会怎么养呢?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呢?也不知道。但,就是为了BFSU的梦,它值得自己再勇敢一次。
考完等待结果的日子比备考的日子要更加煎熬。之前工作的积蓄挨到考研后只剩下1000元,安琪买了车票参加李欣频老师在北京的线下梦想蓝图课。很大程度上,这场课程是安琪觉醒的开始,欣频老师一句,“你不要忘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唤醒了安琪遗忘在角落里的梦想,更加坦荡正视自己内心的感受,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BFSU的梦想像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安琪以凭借3分拿到复试入场券,而后也顺利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借用已完成的自己的经验,或是向未来的自己和更高版本的自己求救,给困境中的自己搭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安琪在自己的经历里学到了这一课。
BFSU,两年后圆梦。
以往贫瘠的资源环境造就了安琪自己主动创造、链接资源的能力。到北京后的每个周末,基本上安琪都在参加活动,行动派伙伴圈的线下活动,各种书店的作者见面会、郎园的分享会......她在寻找、探索生活的每一种态度和方式。
学校的里好机会和资源,安琪当然不会放过。恰巧有机遇能够通过孔院外派马来西亚做汉语老师。安琪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从第一节课,找不到教室、不懂连接外国的多媒体系统,乌龙到用油性笔在白板上写上擦不去的名字;到带着学生一起唱中文歌,跳舞,用中文演出话剧。在教学过程里,安琪体验到了教育的真谛——“用生命影响生命”。
闲时,安琪会在吉兰丹的周四的早市里买好吃新鲜的热带水果——龙眼、红毛丹、榴莲、菠萝蜜;在小乡村里看马来民族的传统演出,在手工坊里体验马来传统布料batik的制作过程,带着相机走过吉隆坡、槟城州首府乔治市,照着地图穿过一条条街道,寻找那些藏在生活里的秘密;结识了当地画家,和对方一起出去采风、办画展......
在这样的探索里,安琪逐渐爱上了旅行,用相机记录表达自己的心情。对于她来说,旅行不在于要去多远的地方,只要能抛开生活的常态,见一见新的事物,有新的感悟那便是很好的体验。用行走拓展边界,用行走滋养身心。
安琪,像一棵树一样,脚掌根植于大地,努力向上、向阳生长。
语音的这头和通话的那头,链接起了两个陌生人的人生与世界。
我坐在健身房的瑜伽垫上记着速记,夜风从窗边吹来,很舒服;安琪也许在电脑桌前坐着,我能听见她咕咚咕咚的喝水声。
朋友曾发过一张图片给我,大意是:
“我一直认为的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中的三个悖论:
18岁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
22-25岁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
25-28岁在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
这样想来,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若是放在以前,我会很羡慕安琪的幸运,至少这三个悖论在她身上是“很小的”。因为我们在看别人生活的时候,总会觉得好像自己是被人生大学秘密开除的人,而别人很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走得很坚定。
而实际上,我们不过走在殊途同归的路上,该遇到的成长纠结点谁都跳不过,只能是不断的经历晋级。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在这一路向前的路上,保持好奇,不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