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蒲松龄故居免费。你可以免费参观。蒲松龄故居位于北京丰台区,是一座古老的宅邸。它是中国现代作家、诗人蒲松龄的故居,也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发祥地。蒲松龄故居建筑风格多样,有清代建筑风格,也有西洋建筑风格。其中有一座建筑叫蒲松龄纪念馆,收藏有蒲松龄的文学作品、书籍和书法作品。在蒲松龄故居还有一座建筑叫“蒲松龄文学馆”,收藏有蒲松龄的文学作品、书籍和书法作品。蒲松龄故居是一个有文化价值的地方,可以让游客了解蒲松龄的文学创作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蒲松龄故居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坐北朝南,院落前后四进,西有侧院蒲松龄简介,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
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蒲松龄简介,为蒲松龄诞生地,也是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陈列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中外各种版本。
聊斋正房后,新建了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们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凯、李若祥、俞剑华等书画家为故居作的书画、题词100余幅。
沿故居门前的石路东走100米至聊斋园,聊斋园占地360余亩,园内景点主要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观狐园、柳泉、松龄墓园、聊斋宫等,其建筑独特新颖,恢宏壮观,为华夏一绝。
狐仙园和艺术馆,主要以聊斋故事为主题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西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展示蒲公一生及其对世界文化之贡献。石隐园,原系毕氏之花园,蒲公设馆毕府三十年,写下大量有关石隐园的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将此园移址,再现蒲公舌耕笔耘之阅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雄伟建筑。神佛均用香樟木精工塑造,栩栩如生,吸引四方游客光临顶礼膜拜。
聊斋宫为聊斋园主要景点,外景琼楼横空,碧湖青山,看似天上宫阙。宫内设《罗刹海市》、《席方平》、《娇娜》、《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采用现代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手法,逼真地活化了蒲公笔下的神妖鬼狐艺术形象。
漫步聊斋园,将避开都市闹城的喧嚣,尽情体验一代文豪蒲松龄笔下所描绘的鬼狐世界、冥冥仙境。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
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茸、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著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今日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荫翳天日。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其中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为1954年修建。正房两侧的桧柏、石榴,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等,均系后人所栽,院内太湖石也是故居修复后增添。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
74岁时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画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端砚1方、在毕家教书时用过的床1张、手炉1个;还陈列着与蒲松龄有直接关系的绰然堂匾、灵壁石、三星石、蛙鸣石各1块,此外,室内摆放的桌、椅、几、架、橱和木影炉均是蒲松龄曾设馆30余年的西铺毕家旧物。?
故居东西两厢,茅檐低小,狭窄简陋,近年又作重修。院内之东北隅,尚有一隙之地,蒲松龄撰文和与其有关系}的3块碑记置于此。蒲家庄外,还有著名的柳泉和墓园。柳泉在蒲家庄东门外的“满井沟”底。泉口青石砌就,约0.6米见方,旁立沈雁冰书的“柳泉碑”。柳泉本是一眼地下泉井,传说他曾在此设茶待客,搜集创作素材。?
墓园在蒲家庄东,长40米、宽38米,内有古柏37株。蒲松龄及其父亲、长孙的墓均葬于此。1980年,蒲氏始族蒲璋之墓碑也移存墓园中。?
此外,故居中还收藏有当代名人题咏蒲松龄及其故居的墨宝,共计200余件,其中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作了比较正确的评价。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蒲松龄故居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代,这个村子的得名是因为村子里面有三棵古槐,所以又称蒲家庄为三槐庄。康熙年代中所提到的满井也与蒲松龄故居蒲家庄息息相关。这个村落可有着浓厚的神秘的色彩。
蒲松龄介绍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
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蒲松龄故居值得不值得去旅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懂得的人值得去,不懂得的人也不会去。
一、蒲松龄是谁?有人知道,肯定也有人不知道。但说《聊斋志异》一书,知道的人比知道蒲松龄的人要多一些,但肯定还是有人不知道。如果再说具体点,《倩女幽魂》、《画皮》、《捉妖记》等等耳熟能详的电影、电视剧,知道的人就更多了。这些作品都是取材于清代杰出的文学家、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作品。
二、蒲松龄故居有看头。蒲松龄故居在山东省淄博市的洪山镇蒲家庄,传统的农家小院,孕育了杰出的文学家,喜欢文学的游客就非常有必要去那里看一看,沾一点文学家的灵气。
同样,喜欢灵异鬼怪的旅游爱好者也可以去那里寻找一些有关灵异鬼怪的诞生地,那里也许能给你以灵感,更加真实体验灵异鬼怪是如何诞生地。
蒲松龄故居有传统民居,文学家的遗物、作品,还有聊斋志异故事中的情景再现和人物、故事。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得,还是很有看头的。
三、更适合内行的文学爱好者,专题研究者去那里参观、旅游、考证。蒲松龄是个毫无争议的文学家,但又是穷困潦倒一生的落魄文人。终其一生,除了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外,考场上、官场上可谓失意落魄到家。作为文学研究者,那里有许多相关的素材、实物供游客细细游览,非常有价值。但对于喜欢游山玩水,乐山乐水的旅游爱好者,就不一定感兴趣了。
总体上来看,山东作为孔夫子的老家,雄踞中华数千年文化血脉之鼻祖,只能仰望其鼻息,其他再大的成就不能出其右,蒲松龄更不能和其比肩。但仍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旅游目的地,喜欢的游客还是可以去看看的。
不过,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疫情控制期,不是旅游的好时机,先在家待着,好好从网上、书本上做好旅游攻略,等疫情一过,大可以再去旅游,一舒居家之闷气。游玩山东大好风景,品读《聊斋志异》灵异故事,参观蒲松龄的故居。
你好,蒲松龄故居是非常值得一游的,蒲松龄先生一生清贫,就在他的故居内写下了一部巨作(聊斋志异),有幸能够前往蒲松龄先生故居游览,感受蒲松龄先生发愤著书的地方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下面我带你去蒲松龄纪念馆来体验一下为什么值得一游。
淄博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有一座四进院子,这里就是蒲松龄先生故居(蒲松龄纪念馆),院子并不是很大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民宅。据介绍这里曾经被战火毁坏过后来重建,故居所在的小巷有一双拱型石门为青砖砌成,小巷底部的小径全部为条石铺成,不远处有一院落墙壁上有一块大理石石刻写有蒲松龄故居几个字,优雅简洁的门楼旁边挂有蒲松龄纪念馆的竖匾。
院子里面有这么几个看点吧,院内蒲松龄先生的雕像,为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底座为黑色大理石高大约三米左右,雕刻的蒲松龄先生手捋须髯,悠然自得在院子里沉思。这个四进小院的过道也是非常特别,较粗的藤萝盘于青砖之上,穿越的过道都是长八角形,有一种古建筑的美感。院中有一水池养有锦鲤,水池并不是很大,池边摆有各色鲜花,还有一座拱形石桥跨越水池,同时池中还有一座雕像,由于没太注意不知道有什么含义。
后面就是蒲松龄先生的聊斋了,几间简陋的草房,屋门口并不是很高,可能最早的民居都是这样的吧,进入屋内最上方挂有聊斋二字的匾额中间就是蒲松龄先生的画像,两边挂有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联,这也许是对蒲松龄先生的最终评价吧,下面摆着一对太师椅与一方桌。
还有一座陈列室,里边陈列着彩色泥人,刻画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旁边的壁画上画有蒲松龄执笔在桌案前双目有神在思索着,画上还画着聊斋志异中的神话一类的人物。另一间房屋内陈列着一些书籍与蒲松龄先生相关的资料等。
游完了蒲松龄先生故居最大的感受就是蒲松龄在极其简陋的居住条件下,在极为清贫的状态下写下了这部巨著实属不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衷感谢蒲松龄先生,这是笔者游蒲松龄故居的感受,所以说蒲松龄故居是值得一游的。
非常值得旅游!
旅行——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中历史是最重要的一页。每道风景何尝不是一个故事,不是一段过往历史的展现。
旅行来到山东淄博,一定要去看看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蒲松龄故居(国家3A级景区),适合四季游玩。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因《聊斋志异》名声大震,享誉世界,有口皆碑。
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占地5000多平米,设有五个展厅。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1962年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正房两侧的桧柏、石榴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等
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
房内路大荒手疏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的画像。
他的诞生地蒲家庄(也称满井庄)。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建有满井寺,飞檐螭首,画栋雕梁,轩敞疏明,典雅大方。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
柳泉——又名满井,因井周有翠柳百株,后人又称为“柳泉”。蒲松龄酷爱此地,经常在这里招待过往行人,搜集创作素材。邂逅不同的风景,在这里慢下脚步,细细体味历史,享受不一样的旅行。
作为被称为“鲁中”的淄博,有着众多的文化和历史。下面便是几处山东淄博的著名景点。
一、周村古商城(周村大街)
周村古商城也叫大街,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周村大街
周村古商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景区内古迹众多,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中西文化合璧,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如果去周村大街,那你一定要尝一下这里的特色小吃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
二、潭溪山风景区
潭溪山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淄博市。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及山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潭溪山不仅山色秀美,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据史载,明昭阳太子曾在此避难读书,昭阳洞由此得名。
玻璃桥
美女峰,观音寺,龙风台以及山间步道都是一道道的风景。较为著名的还有自醉亭,登亭可俯视九龙潭,遥观美女峰,眺望祥云桥,因“景不醉人人自醉”而命名。潭溪山的玻璃桥为世界首例无背索斜拉弧形玻璃桥,桥面跨度117米,悬空高度110米。该项目填补了山东全省山水景区高空项目的空白。
还有,如果正好赶上冬天潭溪山的冰瀑节,那一定是别样的感受。
冰瀑节
三、齐国历史博物馆
齐国历史博物馆位于临淄区齐都镇政府驻地。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宣称雄,开创稷下学宫,倡百家争鸣,至西晋废齐,临淄作为诸侯王国的都城累计1300余年。
齐国历史博物馆
齐国历史博物馆以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青砖砌垒,形似古城堡,别具一格,系中国十大异型博物馆建筑之一。充分反映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和礼俗,显示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街道
四、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聊斋”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有蒲松龄生前的文物和各种版本《聊斋志异》以及蒲学研究的论文、专著等,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松龄故居院落坐北朝南,北院的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走进正房,可以看到蒲松龄的画像。画像旁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
蒲松龄故居
为了更好地让游客了解《聊斋志异》的故事内容,蒲松龄故居的工作人员在彩塑展室里精选了十则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以泥塑的形式将其主要情节立体地、形象地展现给游客。泥塑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能更生动的将游客带入一个神奇且妙不可言的狐鬼仙妖世界……
蒲松龄故居
五、开元溶洞
开元溶洞是因洞内有唐、开元年间的摩崖石刻而得名,洞内大而高,长1100余米,分六个大厅,洞内各种石钟乳等自然景物玲珑剔透,形象逼真,令人目不暇接。洞内新石器时期、唐、宋等各时期的摩崖石刻更令人称绝。
开元溶洞
开元溶洞被誉为“山东第一洞”。天下溶洞,不尽相同,但开元洞的奇妙壮观,足以和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媲美。开元溶洞是一条廊道厅堂式洞穴,全长1280米,最高和最宽的地方达30米。各厅中均各具特色的采用中国先进的电光源技术进行灯光布局,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每一处景色都有她自己独有的特点。也都有独有的知音。这就和一百人有一百种口味一样。我本人特别喜欢蒲松龄的,有机会一定去看看是什么样的环境让他写出那么好的故事
蒲松龄故居值得去!
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作为蒲松龄的故居,值得去看看他本人当年生活创作的地方,而且故居大门的"蒲松龄故居“牌匾是1962年郭沫若题写的。郭沫若这样评价蒲松龄和他的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现在的蒲松龄故居已经在原来基础上扩建为蒲松龄纪念馆,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蒲松龄纪念馆现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修葺、扩建故居、柳泉、墓园,改建展室,资料室,研究室。馆藏名人字画展,故事彩塑,出土随葬品,生平用品,蒲松龄印章画像等资料文物一万五千多件。
今天的蒲松龄故居,是一座淡雅的庭院。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立在门前。
进门北转,是一正两厢的庭院。其中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厢房前面的花卉都是后人所栽,院内还有一个太湖石,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北方农家风格。
其中的墓园,蒲松龄及其父亲、长孙均葬于此。1980年,蒲氏始族蒲璋之墓碑也移存墓园中。
柳泉聊斋,蒲松龄,来此地方,必有感慨。
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蒲家庄,是一座幽静古朴的院落,在门楣上悬挂着有郭沫若所书写的“蒲松龄故居”几个字,院内错落有致、山石水池都相辉映。在蒲松龄的书房挂有“聊斋”两字,这里悬挂着他74岁时的画像,还有他亲笔题的字。
离蒲老先生故居仅百步远的地方,当地政府在1989年耗资3000余万元,按照《聊斋志异》的故事建造了一个“聊斋园”,也是一个4A级旅游景区了。园内除了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观狐园、柳泉和蒲老先生墓地外,还采用灯光、音响、电影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又打造了一座“聊斋宫”,里面再现了蒲老先生笔下《罗刹海市》、《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的艺术雕塑作品和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
蒲松龄故居值得去旅游的几大理由,
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里,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
聊斋城旅游景区内的蒲松龄纪念馆,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蒲松龄当年居住的原貌。
聊斋城现立有沈雁冰题写的“柳泉”石碑。青石砌就的泉口,泉水四溢,令游人流连忘返。
聊斋城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此园移到蒲翁故里,再现了蒲公舌耕笔耘的生活经历。
淄博聊斋城的组成分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部分。
所以说蒲松龄故居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旅游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我觉得值得去旅游。主要从蒲松龄人物本身和故居遗址的价值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出生于公元1640年,卒于1715年,终年76岁。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着书、科考。他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由于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这位封建时代的求学志士,代表了封建时代文人墨客的诸多诉求。其身上流露出的文人气质,文学作品价值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这样的文学前辈值得我们去瞻仰与吊唁。
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故居遭受了日军焚毁,“文革”时期故居被占等灾难,后于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的建筑、雕塑、人物传说、作品陈列等流露着重要的价值。
既然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必然会有游人去旅行。故居作为展现蒲松龄的人物风貌、生活遗迹、文学成就的重要载体,以及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之,蒲松龄故居无论从蒲松龄这个文人角度来看,还是故居文化遗迹价值的角度来看,均有其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文化传承的意义。所以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很有必要去蒲松龄故居旅游,接受文化洗礼,传承传统文化。
当然值得去了,虽然地方不大,一般上午8点后就可进入参观浏览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约8华里的地方,有一个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村落,就是这个偏僻不易被人发现的村落,却因一部《聊斋志异》饮誉海内外而名声大震,传递到五洲四海大江南北,这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诞生地-蒲家庄。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代,以村内三棵古槐而得名。明初,村东沟壑内有一水井,古时常满而溢为溪,故村名称满井庄。据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蒲松龄撰写的《重修龙王庙碑》记载:"淄东七里许,有柳泉。邑乘载之,忘胜也。水清以渝洌,味甘以芳,酿酒旨。瀹增茗香。泉深丈许,水满而异,穿甃石出焉,故以又名满井。"这是尚能找到最早"柳泉"和"满井"称谓的惟一文献记载。
蒲松龄故居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的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这座农家小院是蒲松龄当年居住的地方。正房的东西方向各有两间厢房,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蒲松龄故居在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后因故被毁,房主出走东北辽宁,这是五十年代重新修复的。走进正房内,您可以看到蒲松龄的画像,这是蒲松龄74岁时,他的小儿子蒲筠请居住在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画的。画像上还有蒲松龄的亲笔题字。画像两旁悬挂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题写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西面则是蒲松龄先生的会客室,这里有他当年用过的坐榻,客室中间摆放的小矮桌,可以盘腿而坐,当年蒲先生就是在这里会客、聊天的。南窗下还有先生用过的书桌、砚台,它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仿佛能告诉我们先生满腹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着。东侧是蒲先生的卧室,1715年正月二十二,蒲翁就在这个炕上“倚窗危坐而卒”,炕头上摆放着一盏锡台灯,是蒲翁墓里出土的。
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葺、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著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最早是靠手抄本流传的,蒲松龄生前没钱出书。那时出书,成本很高,这对当时穷困潦倒的蒲松龄是难做到的。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有其雄厚的生命力的,《聊斋志异》在他去世51年后得以印刷出版,并陆续被2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流传很广,影响深远,所以他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